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魏丽 《医药世界》2006,(11):106-107
联合阻滞麻醉穿刺应用较为普遍,操作者常会遇到解剖层次清晰或较肯定地认为穿刺针已进入蛛网膜下腔,但并无脑脊液流出,此时,很难确定穿刺是否成功.我们对二例这样的患者进行影像学诊断,发现均有腰椎间管狭窄症存在并认为可能是蛛网膜下腔阻滞无脑脊液流出的原因之一,现将两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基础护理学要求,对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后的病人要去枕平卧6小时[1],其目的是防止蛛网膜下腔穿刺脑脊液渗漏造成的低颅压性头痛.我们经过临床护理观察,现在应用的穿刺针对术后头痛的发生极为少见,将我们的观察结果做一总结.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的可靠性。方法:老年前列腺摘除术患者l10例,取坐位选L2—3或L3—4间隙行蛛网膜下腔穿刺,穿刺针达蛛网膜下腔脑脊液通畅流出,用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3—3.5ml以30--40秒恒速注入,观察麻醉效果、患者反应及血压变化。结果:麻醉效果满意,血压下降幅度不大,血液动力学稳定。术中患者安静,术后无发现头痛及其它脊麻并发症。结论:只要熟练掌握操作技术,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也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硬-腰联合麻醉蛛网膜下腔穿刺成功后不出脑脊液、脑脊液引流或回吸不畅的发生率。方法:选择下腹部以下手术100例,L2~4之间穿刺,硬膜外腔神经阻滞联合蛛网膜下腔神经阻滞麻醉。结果:100例患者第1次蛛网膜下腔穿刺后,不出脑脊液14例,脑脊液引流不畅7例,回吸脑脊液不通畅5例,硬膜外腔穿刺针碰到神经根2例,腰穿针碰到神经根4例,硬膜外导管碰到神经根13例,置管困难15例。结论:100例患者尽力坐或右侧膝胸卧位实施硬膜外腔穿刺,采用阻力消失法或悬滴(负压)试验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相同剂量的耐乐品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效能,以探讨剖宫产的最佳局麻药。方法将12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剖宫产患者,随机分成二组,用0.75%耐乐品和布比卡因各1.8ml,分别用脑脊液0.7ml配成等比重溶液,用25C蛛网膜下腔阻滞穿刺针,于13~4间隙穿刺,在15S内缓慢将2.5ml药液注入蛛网膜下腔,比较两组感觉、运动阻滞的起效和恢复时间的异同点。结果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上,耐乐品〉布比卡因;在恢复时间和最大阻滞时间上耐乐品〉布比卡因;在最高麻醉平面上布比卡因〉耐乐品;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上,耐乐品〉布比卡因;在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和恢复时间上布比卡因〉耐乐品;在镇痛效果及肌松上布比卡因〉耐乐品;在低血压、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上,布比卡因〉耐乐品。结论耐乐品具有布比卡因的优点,而且能克服布比卡因的缺点,是蛛网膜下腔阻滞行剖宫产更为理想的局麻药。  相似文献   

6.
腰麻及硬膜外阻滞麻醉是临床外科中常常应用的麻醉方法。病人手术结束回到病房,护士应根据病人麻醉方式的不同,帮助病人选择合适的体位。腰麻即蛛网膜下腔阻滞,其特点是麻醉药品穿透硬脊膜进入蛛网膜下腔的脑脊液中产生麻醉效果,而硬膜外阻滞麻醉也即硬脊膜外腔阻滞,不穿透硬脊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穿刺对脑室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病人出血量多少引流或置换脑脊液解除高颅压症状,防止蛛网膜下腔粘连。结果:15现人无一例死亡,疗效比内科保守治疗明显提高。结论:蛛网膜下腔穿刺是适应基层医院开展的治疗脑室出血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用于阑尾炎手术硬腰联合麻醉不同剂量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ASA分级Ⅰ~Ⅱ级的阑尾炎患者200例,随机均分为Ⅰ组、Ⅱ组.选择L2~3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流出后,Ⅰ组蛛网膜下腔注射0.75%罗哌卡因2 mL,Ⅱ组蛛网膜下腔注入0.75%罗哌卡因2.5 mL.退出腰麻针向头端置...  相似文献   

9.
杨璠  杨卓平 《云南医药》2006,27(2):196-197
硬膜下腔是硬脊膜与蛛网膜之间的潜在腔隙,此间隙容积非常小。在硬膜外穿刺过程中突破黄韧带后再继续进针,进入硬膜下间隙的机会增多。其硬膜下腔阻滞穿刺过程及置管与硬膜外麻醉相似,其特点为小剂量局麻药10-15mim即可产生广泛的高平面阻滞,甚至出现全脊椎麻醉。但足趾可活动,最初症状为心率减慢低血压,若处理不及时即可发生呼吸心跳骤停而危及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对无痛分娩产程、分娩方式和母婴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4年3月至2016年6月114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7例),其中对照组采取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取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进行无痛分娩。结果两组产妇的总产程时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产妇转剖宫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妇(P<0.05),两组新生儿的心率计Apgar评分数据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蛛网膜下腔阻滞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在产妇无痛分娩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有效降低产妇剖宫产发生率,而且不会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评价国产0.7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可行性。方法120例行下肢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使用0.75%盐酸布比卡因作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试验组使用0.75%盐酸左旋布比卡因作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每组60例。药物有效性的观察指标包括:无创血压(NI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观察自用药后至出院前的不良事件。结果两组患者感觉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试验组患者感觉阻滞上界略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均达到T3水平。试验组患者运动阻滞程度(2~3)分者占78.3%。而对照组则为90.0%,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麻醉质量差别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国产0.75%盐酸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产生良好的感觉和运动阻滞,而且具有与布比卡因相同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椎管内麻醉系将局麻药注入椎管内的不同腔隙,使脊神经所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包括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和硬膜外阻滞麻醉两种方法,后者还包括骶管阻滞[1]。局麻药注入蛛网膜下腔,主要作用于脊神经根所引起的阻滞称为蛛网膜下腔阻滞,通称为脊麻。  相似文献   

13.
蛛网膜下腔阻滞时使用较细的穿刺针,可以减少损伤,降低并发症,但细针也可能增加穿刺的难度。本研究比较了22G与25G穿刺针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探讨25G穿刺针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下肢手术患者400例,其中包括: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76例,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137例,腘窝囊肿切除术20例,膝关节清理术26例,下肢清创术41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肛门直肠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肛门直肠手术患者30例采用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肛门直肠手术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阻滞最高平面较低,下床活动时间较早,无尿潴留发生。结论局麻药用量小,麻醉效果确切,诱导时间短,肌肉松弛良好。对2~3h的肛门及直肠下端手术极为适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研究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的下腹部及下肢手术病例80例,随机分为重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A组,40例)和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B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及消退时间,及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均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与A组(重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相比,B组(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组)在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面固定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显著增加(P〈0.05),两组在感觉阻滞最高平面、Browage分级、血流动力学和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重比重布比卡因腰麻相比,等比重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持续时间长,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在临床上应用不同比重的布比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均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剖宫产是产科常见急诊,麻醉处理有其特殊性,不仅因胎儿缺氧需分秒必争,尽量缩短麻醉诱导时间,又要充分考虑麻醉对母婴的影响,避免加重胎儿缺氧。国内以硬膜外阻滞为主。本文观察小剂量罗比卡因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CSEA)在胎儿宫内窘迫急诊剖宫产中对母婴的影响,并与单纯硬膜外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相比较,以探讨其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术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130例足月妊娠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5例,观察组采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对照组采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观察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即出现下肢麻木)、维持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和麻醉质量.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最高平面固定时间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感觉评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肌松程度很松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可用于剖宫产术中蛛网膜下腔阻滞.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在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应用.方法 回归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108例采取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08采取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治疗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均有显著疗效,脑脊液转清亮、生化正常时间平均3~7 d,无一例死亡,无一例发生颅内感染.结论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采取腰大池穿刺持续引流具有操作简便,有效的引流蛛网膜下腔血液,显著加快病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9.
韩俊  赵静  张立群 《安徽医药》2019,40(2):156-160
目的 探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与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腔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7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案镇痛,联合阻滞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多巴胺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阻滞组阻滞时间均长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体位摆放前1 min、体位摆放即刻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开始后30 min VAS评分均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 h 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30 min 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联合阻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早期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多巴胺使用率,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优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20.
我院1996年在临床上开展联合椎管阻滞麻醉技术并应用在妇科全子宫切除术中 ,效果显著 ,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从458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中筛选出300例 (无心脑血管疾病 )ASAI~II级 ,年龄在29~53岁 ,随机分成两组。I组 (观察组 ,n=150例 ) ,采用联合椎管阻滞麻醉 (蛛网膜下腔阻滞术加连续硬膜外阻滞术 ,SA +CEA)具体操作如下 ,先行T12~L1间隙常规硬膜外穿刺、置管、固定 ,以2 %利多卡因辅助麻醉 ,然后取L3~4 间隙行蛛网膜下腔麻醉 ,注入0 75 %布吡卡因1 8~2ml加5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