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测量及分析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Lindgren术式)治疗外翻术前术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 30例47足外翻患者术前测量足底各部位的压力,然后行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后8周取出内固定螺钉,进行术后足底各部位压力测定,随访平均15月.结果 术后与术前跖骨头下压力相比,两组第二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减低(P<0.05),且重度组第一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升高(P<0.01).结论 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治疗外翻,在矫形的基础上不破坏外翻足的生物力学环境,截骨保留内收肌的方法,降低了以往其他术式因术后应力性转移产生足底胼胝疼痛的发生率,从而恢复了趾第一序列的正常解剖,使内在肌的肌力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采用第一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为主,同时切除拇囊肿、跖骨头骨赘治疗足拇外翻26例32足.结果 术后获得良好的形态和功能,拇外翻角及跖骨夹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跖骨双截骨术治疗青少年踇外翻的生物力学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8年8月在海警总队医院治疗的青少年踇外翻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2例)和实验组(23例),分别采用改良McBride手术和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跖骨双截骨术治疗。术前和术后随访1年行足部X射线检查,测量外翻角(IMA),第1、2跖骨间角(HVA)和第4、5跖骨间角(IM 4-5),采用AOFAS功能评分评估前足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采用足底压力测试系统测量患者足底压力分布。结果?①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HVA、IMA、IM 4-5和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AOFA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双足第1跖骨平均压力峰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区域的平均压力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术后随访1年,实验组患者双足第2~5趾骨、第1跖骨、足跟内侧和足跟外侧的平均冲量值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他区域的平均冲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跖骨双截骨术可能通过降低第1跖骨区压力和负重,改善踇外翻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足母)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足母)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足母)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坶外翻截骨术的图象处理方法汤耀法,陈正启,顾湘杰,李晓群(上海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神经生物教研室,华山医院骨科)外翻是造成前足疼痛和畸形的常见疾病,当其存在各种明显的骨性畸形时,必须施行截骨矫形术。第一跖骨内翻被认为是引起外翻的原因之一[1],并据此设...  相似文献   

6.
(足母)外翻是前足的一种常见的畸形,近年来,外翻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足母)外翻临床主要特点是(足母)趾向外侧偏移和第1跖骨的内翻,第1跖骨头内侧的骨赞和(足母)囊炎,一些患者合并有第2趾的锤状趾畸形和第2跖骨头下的疼痛性胼胝。根据上述特点,作者采用了第1跖骨的斜行外移截骨,缩短了第1和第2跖骨头之间的距离,使前足变窄,紧缩内侧关节囊,纠正坶趾的外侧偏斜。共施行此手术于100足,优良率达94%,本文还讨论了坶外翻的病因、病理、手术方法和生物力学等问题。该手术方法的优良率高,且较简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捆绑术与截骨术在拇外翻治疗中的优缺点。方法:分别采用第一、第二跖骨头间捆绑术与传统第一跖骨基部截骨术治疗拇外翻并作比较。结果:捆绑术22足,截骨术26足,每足术后6月和3年作两次随访,两者矫形效果近期相似,远期则前者较优,结论:捆绑术治疗拇外翻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肖进  魏冀荣  章莹  郭晓泽  王非  黄显华  尹庆水 《西部医学》2012,24(8):1469-1470,1473
目的探讨应用第一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治疗轻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22足轻度拇外翻患者采用第一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进行治疗。患足术前术后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进行AOFAS评分以评价功能和疼痛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截骨端均达骨性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6周。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或感染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未出现一例内固定松动、断裂,拇外翻复发或第一跖骨头缺血坏死、转移性跖骨痛等并发症。术前HVA平均25.2°,术后为5.6°;术前IMA平均11.4°,术后为6.3°;术前AOFAS评分为52.4分,术后至末次随访时为87.5分。各项指标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一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治疗轻度拇外翻,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林立功  张志  张澜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1):1353-1356
目的 评价改良Scarf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3月—2016年4月于内蒙古包钢医院治疗的中重度踇外翻患者23例(32足)为研究对象,18足行改良Scarf截骨术,14足行改良Scarf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分别于术前、术后12~14个月测量踇外翻角(HAA)、跖间角(IMA)、近端关节面固定角(DMAA)、胫侧籽骨位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第1跖趾关节评分。结果 本组患足术后均未出现踇外翻复发、踇内翻、跖趾关节活动受限、骨不愈合、第1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术后患足HAA、IMA、胫侧籽骨位置、AOFAS第1跖趾关节评分均优于术前(P<0.05),而手术前后患足DMA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Scarf截骨术联合Akin截骨术可有效纠正中重度踇外翻畸形,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单纯改良McBride术及改良McBride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踇外翻的疗效。方法我科2004年6月~2009年9月共实施57例踇外翻矫形手术,其中行单纯McBride法30例(47足)、行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27例(44足)。结果经过1年2个月-3年3个月(平均2年4个月)的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5.7%、97.7%。结论两种方法尤其是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为软组织结合骨牲手术,术后跨外翻角、跖骨角及足的外形等各个方面矫形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拇外翻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5例18足中,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7岁。入院后均行第一跖骨近端截骨Herbert螺钉固定,软组织松解。术前术后拍摄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采用AOFAS前足评分予以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73月,术后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AOFAS前足评分均明显改善,无拇外翻畸形的复发,无拇内翻形成。结论重度拇外翻畸形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Herbert螺钉内固定能明显改善拇外翻畸形,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拇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每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每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拇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拇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拇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王德成  于振山 《北京医学》1996,18(5):278-280
本院1989~1994年共施行70例Mu外翻矫形手术,其中21例(40足)行张开式第一跖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经过1年4个月~5年(平均3年)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优良率为90.5%,此术式是软组织联合骨性手术,因而术后其跖骨角,Mu外翻角,足外形等方面矫形效果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5.
本院1989~1994年共施行70例 外翻矫形手术。其中21例(40足)行张开式第一跖骨近端截骨术治疗,经过1年4个月~5年(平均3年)的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优良率为90.5%。此术式是软组织联合骨性手术,因而术后其跖骨角、踇外翻角、足外形等方面矫形效果确实、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改良McBride联合Austin截骨治疗拇外翻的疗效。方法2010年9月~2012年12月我院43例(7l足)拇外翻畸形患者行改良McBride手术联合第1跖骨颈斜行嵌插截骨,根据拇外翻角(HAV)、第1和2跖骨夹角(IMA)、美国足踝矫形学会拇外翻评分评估矫正效果。结果治疗后HVA平均(17.51±4.03)°,与术前(35.32±6.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MA平均(10.39±1.34)°,与治疗前(15.90±2.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拇外翻评分优良率94.37%;随访9~36个月,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治疗拇外翻应用改良McBride联合Austin截骨术,可取得满意的功能恢复和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7.
燕冰  徐宏辉  袁伟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3,(12):1001-1002,1004
目的探讨拇外翻微创跖骨远端截骨术后不同固定方法对治疗效果及功能评分(AOFAS)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204足)行微创截骨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固定方法的不同分为单纯包扎外固定组(35例62足)、herbert钉固定组(55例99足)和克氏针固定组(25例43足),观察患者手术前后x线片变化,测量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角(IMA)、第1、2跖骨相对长度(MPD)、跖趾关节活动度及AOFAS等的变化,综合评判3种不同固定方法的差异。结果3组患者手术前后HVA、第1、2IMA、MPD、跖趾关节活动度和AOF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单纯包扎外固定组患者较herbert钉固定组和克氏针固定组跖骨短缩明显,跖趾关节活动度较差,AOFAS评分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erbert钉固定组与克氏针固定组各指标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跖骨远端截骨术治疗拇外翻,术后herbert钉或克氏针内固定在治疗效果及功能评价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纯包扎外固定。  相似文献   

18.
拇外翻病人的静、动态前足底压力测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伟  黄耀添  王军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1,10(2):128-130,F002
目的:观察Mu外翻足与正常足底压力的差异。方法:应用自行研制的足底压力分布视频测试系统,用分组对照的方法,对16只病足和14只正常足前底压力进行了动、静脉足底压力测定。结果:病足组第1跖骨头区的足底压力占前足足底总压力的百分比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小,2-3,4-5跖骨头区的压力占前足底总压力的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加,两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Mu外翻畸形有足弓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分析嘴外翻畸形发生原因:第一跖骨先天内翻,平足,收肌挛缩,展肌移位,跖关节囊外侧挛缩,内侧松弛及骨性突起,骨关节炎,胼胝等.根据病理改变采用收肌止点后移,内侧关节囊紧缩,第一跖骨斜楔形截骨矫形等联合术式,消除外翻的病理状态和复发的内在因素,恢复正常坶趾功能和外形,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吴辉  罗栩伟  冯刚  杨飞  李亮 《西部医学》2020,32(11):1642-1645
【摘要】目的 评估软组织平衡术联合Scarf和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畸形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17年9月~2019年9月我院足踝外科采用软组织平衡术联合Scarf截骨和Akin截骨手术治疗的28例(35足)中重度踇外翻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记录截骨愈合时间;术后第3、6月随访时摄X线片测量踇外翻角(HVA)、第1、2跖骨间夹角(IMA),记录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与术前比较;采用Roles Maudsley评分对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 共27例(34足)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24个月。所有手术伤口均一期愈合,无伤口感染或伤口裂开发生;所有患者的两处截骨均一期愈合,愈合时间(27±04)月,无截骨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发生。与术前相比,术后6月 HVA、IMA、AOFAS、 VAS均降低(均P<005)。患者满意率926%。结论 软组织平衡术联合Scarf和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