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琳  马莲 《广东牙病防治》2005,13(4):307-308
唇腭裂患者因先天发育或早期唇腭裂手术继发上颌骨三维方向上的发育不全及牙颌面畸形,文献报道较多。大量的临床与动物实验表明,医源性因素是导致腭裂患者术后上颌骨生长发育受限的主要因素,唇腭裂术后上颌骨宽度的发育受到明显限制,牙弓横向关系不协调的比例较高。如何解决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仍是唇腭裂治疗的热点问题,笔者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马敬斋  张景霞 《口腔医学研究》2012,28(9):959-960,963
目的:了解唇裂、腭裂一期手术后继发畸形的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有效的解决方法。方法:采用普查法对河南省部分地区人群进行随访,对唇腭裂患者进行术区照相,根据照片记录手术类型、术后继发畸形情况,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随访唇腭裂术后患者2046例。单侧唇裂患者1514例,术后继发畸形1268例,,双侧唇裂患者488例,术后继发畸形466例,腭裂患者446例,术后继发硬腭穿孔及软腭复裂26例。结论:适当选择唇腭裂手术类型,对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定期随诊及普查,及时发现、治疗术后继发畸形,对提高唇腭裂手术的治疗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完全性唇腭裂早期腭裂修复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完全性唇腭裂婴儿早期腭裂手术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35例完全性唇腭裂患儿分为两组,早期修复组20例,随访时平均年龄9.99±0.84岁.婴儿期未接受腭裂修复者为对照组15例,随访时平均年龄10.24±1.14岁.两组病例分别进行头颅侧位片与上颌牙颌模型测量分析.结果:两组患儿上颌骨及牙弓的测量数据显示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完全性唇腭裂患儿早期行腭裂修复术对上颌骨发育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可早期进行腭裂手术,有利于患儿正常语音的发育.  相似文献   

4.
98例唇腭裂患者牙颌面畸形的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畸形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0年1月-2000年6月期间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和香港大学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98例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患者,男性52例,女性46例,年龄16—40岁,平均年龄20.5岁。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完成正畸治疗,排齐牙列,关闭间隙等。上颌骨手术采用标准化截骨前移手术,伴牙槽裂的患者同期行髂骨取骨植骨术。手术方法包括:①牙槽裂已植骨修复者。采用标准Le fortⅠ型截骨前移术;②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单侧腭裂患者,采用改良上颌骨截骨手术,即非裂侧用Le Fort Ⅰ型截骨术,裂隙侧采用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术;③牙槽裂未植骨修复的双侧腭裂患者,采用前颌骨截骨手术(Wunderer法)和双侧上颌骨后份牙槽骨截骨手术(Schuchardt法),同期行牙槽裂植骨修复术。骨间采用小钛板坚强内固定。随访时间1/2—5a。平均2.6a。结果 术后患者的面型均取得了明显的改善,面部比例协调,咬合关系相对稳定。结论 正畸-正颌外科联合治疗唇腭裂伴牙颌面畸形的效果稳定,应该作为这类畸形治疗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侧唇腭裂修复术对上颌骨及面部软组织发育的影响。方法:对不同年龄手术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进行了标准头颅侧位片测量,并与同年龄正常儿童的各项指标分别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与病例组在腭平面长度、腭腔深度、前上半面高、腭平面倾斜角和SNA角等5项测量值上有显著性差异;正常对照组在腭平面长度与后上半面高的比值、腭腔深度与后上半面高的比值这2项上大于病例组,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在后面部高与前面部高的比值、下颌升支与前面部高的比值和前面部高与前颅底的比值这3项上,病例组大于对照组,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以上颌骨长度发育障碍为主,这主要是由于先天性发育畸形所致,与手术的早、晚无显著相关性。为了使腭裂患儿获得较好的发音功能,主张早期行腭裂修复术。关键词 单侧完全性唇腭裂 标准头颅侧位片 上颌骨 腭裂修复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颌骨矢状向的生长发育。方法:混合牙列期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16例,16岁以上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25例,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测量分析矢状方向的线距和角度:分别以相应年龄段的单纯腭裂术后患者、非唇腭裂正常者作为对照,采用SPSS11.0软件包中的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对所得数据进行处理。结果:混合牙列期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仅表现为上颌骨长度缩短,而16岁以上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除了上颌骨长度缩短外,还表现为上颌骨位置相对后缩,存在明显Ⅲ类倾向。结论:单纯腭裂未手术患者上颌骨发育存在缺陷,随年龄增长,畸形加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在唇腭裂术后瘢痕及上颌扩弓联合前牵引治疗综合影响下上颌骨发育的变化情况。方法在原腭裂上颌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利用ANSYS 17.0软件进行布尔操作形成唇腭裂上颌骨有限元模型,同时添加唇腭裂术后瘢痕力及上颌扩弓联合前牵引力进行力学分析。结果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均出现明显形变,形变位移比较结果为X轴>Z轴>Y轴。结论在唇腭裂术后瘢痕及上颌扩弓联合前牵引治疗综合影响下,上颌骨在三维方向上均出现明显生长抑制现象,其中以横向及矢状向生长抑制最明显。  相似文献   

8.
唇裂修复术对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唇裂修复术在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受限中的作用。方法:52例唇裂修复术后的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恒牙列期患者,依是否已行腭裂修复分成两个实验组,通过头颅侧位头影测量片研究两组患者上颌骨生长变化规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唇腭裂均修复组与仅唇裂修复组具有基本相似的上颌骨生长抑制。结论:唇裂修复术是影响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上颌骨生长受抑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唇腭裂术后瘢痕与上颌扩弓联合前牵引治疗对上颌骨发育的影响.方法 在原唇腭裂上颌骨有限元模型上,采用ansys软件分组施加工况进行受力分析.第一组:添加唇腭裂术后瘢痕力;第二组:添加唇腭裂术后瘢痕力及上颌扩弓联合前牵引力.结果 两组上颌骨均发生形变,趋势相同,第一组总位移明显大于两组总位移差值.结论 唇腭裂术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正畸上颌骨前牵引技术对唇腭裂患者在混合牙列早期出现的骨性反进行阻断治疗,研究上颌骨位置的变化情况。方法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头影测量结果,将治疗后的结果与儿童头测量正常值比较,明确上颌骨位置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上颌骨的位置前移变化有显著性(P<0.01),但与正常值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结论后腭裂患者在混合牙列期,使用正畸方法进行上颌前牵引,可明显促进上颌骨发育.但单纯使用正崎尚不能完全矫正唇腭裂继发的颌骨畸形,必须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唇腭裂多学科序列治疗专家共识,对提高我国的唇腭裂治疗水平具有较为现实的指导意义。本文将21家医疗单位唇腭裂序列治疗中唇腭裂的外科前治疗,唇、腭裂的外科修复,正畸治疗,牙槽突裂的植骨修复,唇裂鼻畸形的整复,唇裂术后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腭裂术后穿孔的处置,腭裂术后腭咽闭合不全的诊断与治疗,语音治疗,腭裂分泌性中耳炎的处置,颌骨畸形的外科矫治,心理评估和咨询及围手术期的护理等治疗经验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达成一致意见。其中对唇裂、腭裂、牙槽突裂和腭咽闭合不全的外科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对语音治疗、正畸治疗和颌骨畸形牵张成骨等主要方法的应用也形成了共识。笔者希望通过这一努力,能够引导更多医护人员参与唇腭裂序列治疗和关键技术的创新工作,最终形成中国唇腭裂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12.
唇腭裂畸形是人类最常见的先天发育性缺陷之一。目前,唇腭裂手术是治疗畸形的主要手段,但术后患者常出现上颌发育不足,通常表现为面中部发育不足、凹陷,前牙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面容美观和心理健康。上颌前牵引是通过牵引装置作用于上颌牙齿来刺激上颌骨周围4个骨缝的改建,进而促进上颌骨向前移位,抑制下颌骨向前生长,改善凹陷的面型。本文就前方牵引治疗唇腭裂患者术后前牙反的报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连续动态观察狗头颅侧位和上下位定位X线片的方法,观察比较了正常对照组、腭裂组、腭裂两瓣法修复组和全裂隙植骨修复组的上颌骨长、宽、高三维方向上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腭裂和腭裂修复术后的上颌骨自身增长率的显著性改变始于术后2-4周,在术后18周结束,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前颌骨的运动轨迹亦不同,揭示鼻中隔软骨的生长方向和前颌骨对上颌骨生长力传导的异常改变可能是腭裂和腭裂修复术上颌骨生长畸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应用牵张成骨技术治疗腭裂术后继发的严重上颌骨后缩畸形的效果。方法:对10例腭裂术后继发严重上颌骨后缩畸形的患者,术前常规行头影测量和模型外科设计;手术采用上颌骨Le Fort Ⅰ型截骨术,4例使用颅骨支抗外置式牵张器,其余患者采用内置式牵张器进行骨牵张术;术后延迟期为7d,牵张节律为0.8—1mm/d,2—4次/d,牵张结束后固定8-12周。结果:术后伤口一期愈合,牵张过程顺利,最大牵张距离为22mm,最小距离为15mm;患者的面形得到明显改善,未出现畸形愈合或骨不连接等并发症。结论:牵张成骨技术应用于腭裂术后继发的严重上颌骨后缩畸形,不需要植骨,可有效地达到上颌骨前徙、明显改善面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腭裂术后患者牙颌结构测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幼年接受腭裂手术患者牙颌结构的畸形特点,分析其发生机制。方法 对55例腭裂术后患者(手术年龄4-7岁,现年龄18-25岁)颌面部形态、牙齿及咬合关系进行临床检查及电子计算机X线头影测量,将测量值与正常人资料相比较。结果 腭裂修复术后患者上、下颌切牙突度比正常人显著减小,上颌骨长度比正常人显著缩短,下颌角变钝。结论 腭裂术后患者牙颌结构存在明显发育畸形,其形成机制十分复杂,上颌骨发育不足及畸形与手术有关,下颌部畸形多为代偿性变化。  相似文献   

16.
唇腭裂是口腔颌面部较为常见的先天发育畸形,约有25%的患者唇腭裂修复术后有不同程度的上颌骨发育不良。20世纪70年代人们开始采用上颌骨Le Fort Ⅰ、Ⅱ型截骨术后前徙上颌牙骨段矫治上颌骨发育不良。但传统正颌外科术中上颌骨前徙距离大于8mm时,术后复发率显著增高;同时由于腭裂修复所导致的腭部瘢痕使上颌骨前徙量受到限制。  相似文献   

17.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腭裂术后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良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唇腭裂术后引起的上颌骨严重发育不良症的临床效果。方法:j临床选择腭裂术后患者10例(男6人,女1人)。矫正开始前,先共同进行会 诊确定手术方案和术前正畸的内容。术前正畸包括扩大上颌牙弓,整平咬合曲线并排齐牙齿,为手术做好准备。手术时依据上颌骨发育受限的程度设计单颌手术,或下颌拔除第一牙以便缩小下牙弓与有限前徒的上颌相匹配。手术之后再配合必要的术后正畸以调整牙齿咬合关系。结果:经过正畸、正颌联合矫治10例腭裂术后严重上颌骨发育不良的患者,均取得了十分明显的疗效。患者上下颌骨达到协调,侧面形态得到很大改善,牙弓形态理想,前牙覆He覆盖关系正常。患者对治疗结果均表示满意。结论:正畸、正颌联合矫治腭裂术后严重上颌发育不良症是一种疗效显著、患者满意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运用头影测量评估牙支持式牵张器治疗唇腭裂术后面中部凹陷畸形效果。方法:26例无法采用单纯正颌手术治疗的唇腭裂术后颌面部畸形患者,利用牙支持式牵张器进行骨牵张矫治。牵张前(T1),牵张后(T2)及8周固定期后(T3)均行头影测量。结果:术创正常愈合,牵张过程顺利,达到预期牵张目的。头影测量分析显示上颌前部得到有效向前、向下移动;腭平面延长。结论:牙支持式牵张器可有效治疗唇腭裂术后上颌骨发育不足及软组织量不足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获得良好的颌面部生长发育和有效改善语音功能是腭裂治疗的重要目的。术前正畸治疗旨在利用唇腭裂患儿上颌骨自身的生长潜能,引导矫正两侧错位的上颌骨段,达到预防牙弓狭窄,纠正上颌骨畸形,帮助患者获得良好语音功能的目的[1]。然而不同学者的研究结果对早期正畸治疗对患儿语音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腭裂整复术的时间对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面部形态的影响。方法选择46例13岁以上的非综合征性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患者为试验组,根据腭裂整复术的时间将其分为4岁前行腭裂整复术、4~7岁行腭裂整复术、7岁后行腭裂整复术。另选择38例年龄和性别与试验组相当的无裂者为对照组。通过测量颅颌面三维方向的26个指标对4组的面部形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4岁后行腭裂整复术者较4岁前行腭裂整复术者ANS点突度(Ba-N-ANS,Ba-ANS)大,Y轴角小,7岁后行腭裂整复术者较4岁前行腭裂整复术者上颌骨矢状向长度(A-PMP)及上颌基骨矢状向长度(ANS-PMP)大,7岁前修复腭裂者下面高(ANS-Me)较无裂者小,7岁后修复者与无裂者无明显差异。结论在上颌骨生长发育期间的腭裂整复手术都会对患者上颌骨生长发育造成影响,晚行腭裂整复术者较早行腭裂整复术者有较好的下面高、上颌突度、上颌矢状向长度和下颌骨生长方向,即较晚行腭裂整复术者有较好的颅面部矢状向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