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胃乐散对大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模型的治疗作用.方法 不完全结扎胆总管及注射大肠杆菌制备Wistar大鼠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模型,胃乐散灌胃给药治疗72 h后,取血和胆总管组织标本,进行血象、血胆红素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外周血白细胞数显著升高;与模型组相比,胃乐散低剂量组(0.2 g/kg)和高剂量组(0.4 g/kg)血中白细胞数明显降低,低剂量胃乐散还可降低血中胆红素水平.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模型组大鼠胆总管明显扩张;胆总管上皮细胞排列紊乱,黏膜完整性受到严重破坏,腺腔破坏明显,组织间和腺上皮水肿的明显;而胃乐散治疗后胆总管的上述组织病理学变化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胃乐散对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有明显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中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1):153-154
目的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确诊后48h内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ENBD)治疗,以动态评价ENBD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100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分为A、B两组,A组行内镜ENBD治疗,B组行保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后前3d的白细胞数、胆红素、体温的动态变化,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胆管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患者A组较B组在24h、48h、72h体温、白细胞数、胆红素的动态变化差异显著,两组的腹痛缓解时间、胆管炎相关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差异显著。结论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中,早期应用ENBD后疗效可靠,可作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王和彪 《吉林医学》2013,34(7):1235-1236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收集45例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病例,均采用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结果:所有患者都治疗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化脓性梗阻性胆管炎的经皮经肝穿刺胆道引流术安全性高、创伤小、成功率高,降压效果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一种稳定的大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模型,检测其病理生理指标,为急性胆管炎、胆汁淤积等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可靠的标准化动物模型。方法 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采用胆总管下段注射类毒素及胆总管结扎方式进行模型构建,评估大鼠造模前后的体重变化、死亡情况、肝功能主要指标变化及肝组织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明显降低;假手术组大鼠无死亡,肝功能无异常;模型组大鼠死亡3只,模型组死亡率12%,肝功能主要指标及肝病理呈现出明显的胆汁淤积及肝功能损伤性改变。结论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大鼠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模型,该模型具有操作简便、损伤小、死亡率低、造模成功率高等优势,可为多种常见疾病的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标准化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急性胆管炎时肿瘤坏死因子(TNF)对肝脏的影响及抗TNF单克隆抗体(TNF—McAb)和头孢噻甲羧肟对肝脏的保护作用,本实验在大鼠急性胆管炎模型上,检测血浆TNF、内毒素(ET)水平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观察肝组织一般结构和超微结构,结果显示:急性胆管炎组大鼠血浆TNF、ET水平及ALT活性显著升高(P<0.01),相应肝脏病理变化显著,TNF—McAb和头孢噻甲羧肟保护组血浆TNF、ET水平及血清ALT活性显著下降,肝组织病理变化较轻,结果提示;TNF是急性胆管炎时肝脏损害的重要介质;TNF—McAb和头抱噻甲羧肟对急性胆道感染肝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丹参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机体一期术后外周血自由基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MDA和SOD为指标。将梗阻性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分为对照组 (A组 )及应用丹参治疗组 (B组 ) ,分别测定其手术前后外周血MDA和SOD水平。结果 :术后 2 4h始B组MDA水平显著低于A组 (P <0 .0 5 ) ,而SOD水平显著高于A组 (P <0 .0 5 )。结论 :术后早期应用丹参能显著降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机体自由基水平。  相似文献   

7.
铃蟾肽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铃蟾肽(BBS)对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胆总管结扎组(BDL)、胆总管结扎 铃蟾肽组(BDL BBS),各组10只,BDL BBS组大鼠每天给予BBS(10 μg/kg,皮下注射,每8小时1次).术后第10天检测血浆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ALT);门静脉血的内毒素;肝脏脂质过氧化(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观察胆管增生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结果 与BDL组相比,BDL BBS组ALT值降低;门静脉血内毒素降低;MDA、MPO活力降低( P 均《 0.05 ),而SOD活力升高( P<0.05 );肝脏汇管区胆管增生数量和中性粒细胞的浸润数量减少( P<0.05 ).结论 BBS能够降低梗阻性黄疸大鼠肝脏的氧化应激状态和门静脉内毒素水平,减轻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5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的患者采取以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非手术综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B超下胆总管内径变化,并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除2例需转外科急诊手术治疗外,其余23例内镜下胰胆管造影、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成功,胆汁引流通畅,多器官衰竭得以纠正,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治愈率为92.0%。结论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伴多器官衰竭患者采取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静脉应用和经鼻胆管冲洗及灌注抗生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有效、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梗阻性黄疸大鼠血液中内毒素含量与肝及小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方法]监测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1,2周组小鼠血胆红素及内毒素含量,采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观察不同时期梗阻性黄疸大鼠肝及小肠黏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梗阻性黄疸1,2周组大鼠血胆红素及内毒素含量明显升高,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且肝组织损伤随梗阻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但肠道黏膜的损伤则较轻微.[结论]发生梗阻性黄疸时内毒素血症的发生和发展与肠黏膜的屏障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共45例,随机分2组,两组均在全麻下手术,解除梗阻和胆道引流,中西医结合治疗组24例另用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加减治疗。[结果]两组病例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WBC、ALT、血胆红素恢复正常方面有显著差异(P<0·01)治中西医结合疗组优于单纯西医治疗组。[结论]大柴胡汤合茵陈蒿汤治疗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肝叶切除术在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手术治疗中的临床对比.方法选择以复发性化脓性胆管炎来我院治疗的患者67例,其中行腹腔镜治疗者32例,行开腹肝叶切除术者3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先行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结果腹腔镜组腹痛缓解所需时间及治疗7d后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丙氨酸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和住院时间比开腹手术组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安全、有效,是首选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2.
内镜下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46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内镜下鼻胆管引流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取石术治疗成功率、治愈率,对治疗过程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均取得良好疗效,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3例,经保守治疗治愈.结论 内镜下治疗急性化脓性...  相似文献   

13.
关飞  吴朝阳 《中外医疗》2012,31(18):5+7-5,7
目的观察经内镜鼻胆管引流结合中药治疗胆结石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例胆结石急性梗阻性胆管炎采用经内镜胆道引流加中药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体温,血白细胞恢复正常的时间,术后排气、排便的时间以及抗生素应用的时间,并与5例采用胆总管探查取石,T型管引流治疗进行比较。结果临床状况的指标,肠道功能恢复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内镜结合中药治疗胆结石急性梗阻性胆管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在内镜治疗中应用的价值。方法:收集并总结分析67例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资料。结果:67例急性胆管炎患者中,54例考虑胆总管结石,13例考虑十二指肠壶腹部癌。有59例患者经内镜治疗成功。治疗后所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经内镜治疗是一种快速、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易凡 《当代医学》2022,(5):20-22
目的 探究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术(PTCD)对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C反应蛋白(CPR)、丙氨酸转移酶(ALT)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114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治疗,观察组采...  相似文献   

16.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感染严重,病死率高,及时采取正确措施十分必要,本文讨论了发病原因及手术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肝穿胆管引流术(PTCD)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2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59例AOS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在DSA引导下行PTCD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情况。结果59例患者共穿刺成功57例,总有效率为96.6%。2例穿刺失败的病例中,1例为反复穿刺引起出血和胆漏中转开腹手术治疗,另1例患者因引流不畅,继发感染性休克和呼吸衰竭死亡。穿刺成功的患者每日平均引流量为(85±150)mL,治疗前后比较血象、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磷性磷酸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A引导下VFCD治疗AOSC简单有效,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和分析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治疗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方法:统计分析并比较我院实施内镜和介入治疗技术治疗老年急性脑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前(A组)后(B组)5年的患者治愈、病死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75例中急诊手术率70.67%,治愈率86.67%,病死率13.33%。并发症发生率30.67%:B组100例中急诊手术率21.00%,治愈率96.00%,病死率4.00%,并发症发生率13.00%:B组急诊手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A组,两组在急诊手术率、治愈率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病情进展迅速,应积极进行以手术为主的治疗解除梗阻,PTCD、ERCP以及鼻胆管引流等治疗措施能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9.
赵玲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5):48-48
目的:探讨急诊腹腔镜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5~2008年应用腹腔镜治疗45例AOSC的治疗情况。结果:45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62~178分钟(平均100.2分钟),住院10~18天(平均13天),术中出血54~515ml(平均89.5ml)。结论:AOSC病人应及时行急诊微创腹腔镜手术治疗,对降低急性重症胆管炎病人的死亡率有极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告第二医院外科对1971~1985年,经手术治疗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244例,按照七个器官系统功能损害程度,用模糊数学方法分级评分,用电子计算机对病情进行回顾性分型,并提出处理建议及预后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