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患者年老体弱、痰量较多、不会自主咳嗽时,临床上需要给患者吸痰.在吸痰过程中,吸痰连接管接头容易被痰液堵塞而丢弃,再次吸痰时需拆用新的吸痰管,在临床上造成浪费,也给临床工作带来不便.本科室改进注射器针帽连接吸痰管,效果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密闭式吸痰管在PICU病房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6年8月我院PICU病房收治的150例机械通气患儿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采取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方式,对照组采取开放式吸痰管的吸痰方式,比较两组在不同时间段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结果: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应用于PICU机械通气患儿中,优势明显,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密闭式吸痰管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中,吸痰是有效维护人工气道通畅、保证足够的通气和充分气体交换的关键措施.为了提高吸痰效率、减少吸痰引起的并发症,我院ICU于2007年8月对人工气道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并进行观察研究,其结果比一次性可控式吸痰管优越,并且特别适合于机械通气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吸痰时机,吸痰管、吸痰负压的选择,吸痰时间,吸痰管插入的深度,吸痰方法的改进以及非旋转式吸痰等方面综述了机械通气患者人工气道吸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改良气管套管内吸痰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与护理要点.方法 将72例留置气管套管患者,随机分为改良组与常规组,每组36例.改良组采用右手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方法吸痰,常规组则按常规采用止血钳夹持吸痰管方法吸痰,并对两组吸痰效果进行临床评估.结果 改良组有3例肺部感染,占8.3%.有效率从52.8%上升至91.7%;常规组有17例肺部感染,占47.2%.结论 通过改良气管套管内吸痰的方法,简化了操作程序,保证了吸痰系统的无菌,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使用一次性新生儿吸痰管和新生儿吸引球比较,探讨二种吸痰效果.方法 1000例实验组接受使用一次性新生儿吸痰管干预模式,500例对照组接受使用新生儿吸引球干预模式.结果 观察组新生儿污羊水清除例数、吸痰复吸例数、洗胃例数及复苏成功率优于对照组(P<0.05),余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使用一次性新生儿吸痰管干预模式,能及时发现病情,尽早采取有效措施,明显地减少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正>一次性医疗用品可谓数不胜数,就拿其中的管子来说,一次性心导管、一次性气管导管、一次性吸痰管、一次性鼻导管……它们应用于临床上各个科室。  相似文献   

8.
陈敏 《健康大视野》2006,14(10):105-107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中重度吸入性损伤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吸痰操作是护士最基本的一项护理技术,操作不当将引发诸多并发症,安全吸痰是保证呼吸道通畅的重要步骤,它对改善通气和控制感染极为重要,也是患者顺利渡过危险期的关键.安全吸痰护理首先要做好气道的湿化,防止痰痂形成,选择适宜的吸痰管,调整负压吸引的压力,探讨吸痰规律,杜绝机械按医嘱时间吸痰,确立吸痰指标,把握吸痰的时机,在吸痰前给予充分吸氧.正确运用吸痰技巧,严格无菌操作,每操作一次更换吸痰管.听诊痰鸣音可以发现气道内痰液蓄积,每30min听诊双肺有无痰鸣音,及时清理效果良好,可以作为吸痰最佳指征,密切观察病人面色、口唇颜色变化,同时运用血氧饱和度监测,可做到及时吸痰,而又减少不必要的吸痰.清醒的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取得病人的配合.吸痰是气管切开手术后护理的关键.吸痰是必要的,但护士不能仅凭经验吸痰,而应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掌握安全吸痰的护理措施,减少病人的痛苦,促进病人的康复.  相似文献   

9.
陈月妹  黄煌  魏小芬 《中国校医》2010,24(10):755-757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的吸痰效果。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分别采用传统吸痰和戴手套徒手吸痰并直接于灭菌水瓶内冲洗吸痰管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比较。结果采用戴手套徒手吸痰并直接于灭菌瓶内冲洗吸痰管的吸痰方法,吸痰后5min患者Peak下降值、VT增加值,Spo2上升值、吸痰间隔时间,每日吸痰次数,肺部痰鸣音减弱或消失,VAP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法。结论采用戴手套徒手吸痰并直接于灭菌水瓶内冲洗吸痰管的方法明显优于传统吸痰方法,既能快速有效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又能减轻不良反应,在临床吸痰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寻找减少新生儿口腔皮损,减少新生儿疱疹性咽炎发生的方法,提高产科质量。方法 2007-2008年3161例自然分娩新生儿采用一次性硅胶吸管痰吸痰,压力控制<33 kpa,动作轻柔,由内到外;2009-2010年11月3360例自然分娩新生儿采用中、小号洗耳吸球吸痰,由内到外。结果采用硅胶管吸痰的婴儿发生婴儿咽喉损伤、疱疹性咽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66%、3.39%;采用洗耳球吸痰的婴儿发生率分别为0、1.55%;两种不同吸痰方法产科质量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种吸痰方法发生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分别为2.69%及2.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情况分娩时采用中、小号洗耳吸球吸痰能减少新生儿口腔皮损,减少新生儿疱疹性咽炎发生。  相似文献   

11.
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分泌物坠积而发生肺不张、肺炎,痰液处理至关重要,吸痰管的选择,其外径不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若吸痰管过粗,产生的吸引负压过大,造成肺不张、低氧血症,也增加创伤危险。若过细,吸痰不畅。吸痰管应比气管导管长4cm-5cm,保证能吸出气管、支气管中的分泌物。吸痰管硬度要适中,过硬容易损伤气管黏膜,过软易被吸扁而影响吸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密闭式吸痰管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总结25例严重呼吸衰竭病人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护理体会.结果 密闭式吸痰方法 能充分吸出气道深部的痰液,有效防止气道阻塞,改善通气,同时保持呼吸机的供气压,减少呼气末正压通气的病人的PEEP掉失,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密闭式吸痰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有效吸痰方法 .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将72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6例,实验组运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对照组运用开放式吸痰管吸痰,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吸痰前后HR、SpO2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吸痰后HR加快,SpO2明显下降;平均操作时间、痰液喷出情况实验组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可有效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低氧血症、增加患者舒适度、减少交叉感染及减轻护士工作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0.05%聚维酮碘润滑吸痰管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效果及方法。方法聚维酮碘组以0.05%聚维酮碘润滑吸痰管后吸痰;对照组以(常规)无菌石蜡油或生理盐水润滑后吸痰。结果两组各32例,聚维酮碘组4例发生VAP,发生率为12.5%,对照组22例发生VAP,发生率68.7%,对照组明显高于聚维酮碘组(P=0.003),证实0.05%聚维酮碘润滑吸痰管可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5%聚维酮碘润滑吸痰管吸痰可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并比较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与普通吸痰管吸痰对气管插管患者肺部感染的预防和治疗作用,以降低肺部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8年1月1日-2011年7月31日行气管插管维持机械通气手术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5例和对照组79例,分别采用纤维支气管镜床边吸痰和普通吸痰管吸痰,入院前感染的患者均给予抗菌药物治疗;术后观察患者肺部哕音、X线胸片、痰细菌培养、体温和白细胞计数等,判定患者是否发生肺部感染,比较两组的肺部感染率.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5.29%和66.6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肺部感染率分别为5.88%和19.23%.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不仅可以有效治疗气管插管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并对无肺部感染的患者可以明显降低感染率,疗效优于普通吸痰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在ICU气管切开患者协助吸痰对预防肺部感染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1例需要气管切开置管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1例及对照组30例.两组气管切开置管患者均用一次性气管切开套管:对照组应用普通式气管切开套管,观察组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及使用吸痰器的次数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9.32%,对照组为36.36%,观察组每天使用吸疾次数为(5.0±1.85)次,对照组为(14.0±1.75)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应用吸痰式气管切开套管行气切开置管吸痰,可有效预防肺部感染,减少吸痰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7.
从吸痰对患者的影响、吸痰时机、吸痰管的选择、吸引负压、吸痰方式、操作方法改进、并发症的护理等方面综述了全麻苏醒期患者的相关理论及进展,阐明了正确吸痰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充氧-吸痰双腔管对预防吸痰诱发的低氧血症效果明显。我们通过对充氧-吸痰双腔管的观察与使用,并依据其原理,制作出新型充氧-吸痰双腔管,通过对36例患者的临床使用与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全部患者均为机械辅助呼吸病人,男28例,女8例。年龄45岁~87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深度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颅内压及血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5月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接受治疗的96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浅部吸痰组48例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末端,深部吸痰组48例将吸痰管插至气管隆突处,往外回提1 cm。比较两组的吸痰效果,吸痰前2 min、吸痰后2 min及吸痰后5 min的血压和颅内压及吸痰相关并发症。结果深部吸痰组痰液量、痰鸣音改善评分明显高于浅部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痰间隔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部吸痰组吸痰前2 min、吸痰后2min、吸痰后5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和颅内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深部吸痰组吸痰后2 min收缩压明显提高,且明显高于浅部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颅内压无明显变化,与浅部吸痰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浅部吸痰组吸痰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深部吸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采取深部吸痰可更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但可引起血压一过性升高,且易引起气道黏膜损伤等并发症,所以,浅部吸痰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0.
一次性输液器在气管切开病人痰培养过程中的巧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巍  田宁宁 《医疗装备》2004,17(2):40-40
材料与方法 :(1 )无菌输液器一支 ,消毒剪一把 ,一次性无菌吸痰管一个。(2 )制作方法 :用消毒剪在一次性输液器莫菲氏滴管端 3cm处剪开 ,并将一端接于一次性吸痰管接头上 ,常规气管内吸痰 ,痰液自动被吸入滴管内 ,此时将莫菲氏滴管两端折好及时送检。  优点 :(1 )取材方例 ,操作简单 ,符合无菌操作规程。(2 )常规用无菌棉签粘取气管切开处的痰液或用吸痰管抽吸后戴无菌手套挤取 ,有时痰液受负压吸引的作用在吸痰管中的痰液很少 ,方法繁锁且易污染。在临床工作中 ,我们使用了该方进行痰培养后 ,效果良好。一次性输液器在气管切开病人痰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