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口腔护理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行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的患者,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包括口腔刷洗、口腔擦拭和口腔含漱的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口腔清洁评分、护理优良率、VAP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口腔清洁评分[(19.19±3.43)分]低于对照组[(24.50±4.69)分],且护理优良率[92.5%(37/40)]高于对照组[65.0%(26/40)],VAP发生率[10.0%(4/40)]显著低于对照组[32.5%(1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护理能够显著降低VAP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品管圈(QCC)活动气道护理在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中的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825例, 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n=412)和对照组(n=413)。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观察组采用QCC活动气道护理。比较两组痰液性质(痰液黏稠度、痰痂形成率)、牙菌斑指数评分、血氧监测指标[血氧饱和度(SpO2)、氧和指数(OI)]、重症监护室(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VAP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痰液黏稠度Ⅰ度232例、Ⅱ度132例、Ⅲ度48例, 少于对照组的181例、156例、76例(Z=14.62, P < 0.05)。观察组痰痂形成率为20.63%(85/412), 低于对照组的31.48%(130/143)(χ2=12.60, P < 0.05)。观察组牙菌斑指数评分为(1.18±0.36)%, 低于对照组的(1.42±0.43)%(t=8.69, P < 0.001);观察组SpO2、OI分别为(99.08±2.22)%、(362.25±60.80)mmHg(1 mmHg=0.133 ...  相似文献   

3.
机械通气是重症监护病房内最常用及主要的医疗监护设备,随着呼吸机的使用日渐普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 lator Assoiiated Pneumonia,VAP)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VAP的出现可致呼吸机使用时间延长,住院时间增长,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升高及医疗成本的增加。本文总结了机械通气时的系统化管理方法,设立了机械通气专职护士,进行系统的呼吸道护理,呼吸机管理,感染预防与控制。68例患者中,在ICU期间均无发生VAP,系统化管理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病危险因素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49例机械通气患者中发生VAP的61例患者资料。结果6I例VAP患者中年龄、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时间〉7d、应用制酸药、意识障碍、抗生素联用以及留置胃管等为VAP发生的高危因素;共分离出9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73株(80.2%),革兰阳性菌17株(18.6%),真菌1株(1.2%),存在多重耐药性。均予敏感抗生素治疗,疗程2~6周,39例治愈(63.9%),22例死亡(36.1%)。结论VAP的发生与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存在多重耐药,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5.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通气技术是抢救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衰竭的主要措施之一,并取得了显著疗效,但随之也出现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VAP的发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由于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呼吸道的正常生理机能和防御机能,使机械通气并发症-VAP的发生率增加4~21倍[1].VAP的发生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病死率增高,因此VAP的危险因素及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将有助于控制VAP的发生,对降低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有重要临床意义.我科对机械通气患者VAP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护理对策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人工气道的集束化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探讨有效可行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法。方法将2008年1月至2010年4月机械通气≥5d、采用传统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法的10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机械通气≥5d、采用集束化的人工气道管理方法的10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痰病原学检查结果,采用t检验和∥。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采用人丁气道的集束化管理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下降(11%vs51%,P〈0.05),机械通气时间缩短(11.35±5.32vs15.13±6.07,P〈0.051,ICU住院时问缩短f14.03±7.54vs17.59±8.12,P〈0.05)。结论人T气道的集束化管理能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声门下与气管插管气囊间误吸物流入下呼吸道,从而减少VAP的发生[1]。我科采用恒定的负压行持续声门下吸引,间断冲洗引流气囊上分泌物,取得良好的效果,明显减少和延迟VAP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机械通气治疗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声门下吸引可减少声门下与气管插管气囊间误吸物流入下呼吸道,从而减少VAP的发生[1].我科采用恒定的负压行持续声门下吸引,间断冲洗引流气囊上分泌物,取得良好的效果,明显减少和延迟VAP的发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感染病原菌情况及采取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措施后的效果分析。方法2012年l—12月对123例VAP患者在ICU强力推行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的同时.统计其呼吸机使用时间、VAP感染情况。结果123例VAP感染患者中,VAP细菌感染复杂且相关因素多,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为痰液主要分离菌(46.34%,57/123),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茵(27.64%,34/123),另有肺炎克雷伯菌(7.32%,9/123)和金黄色葡萄球菌(5.69%,7/123)感染,在通过VAP集束化管理后的发生率逐月下降,由2011年1月份的3.250%逐月下降,并在2012年7月份以后持续保持在15.00%。以下。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仍然是ICU医院内VAP感染的主要病原体。在采取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后其发生率有所下降,但ICU医护人员在强力推进床旁核查法实施VAP集束化管理的同时,还应继续查找VAP发生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并监督落实、跟踪效果.形成“PDCA”质量改进循环模式。  相似文献   

10.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8例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分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致病菌和药敏.方法: 通过人工气道采用无菌吸痰管吸出深部痰,确定标本合格后做痰培养及药敏.结果: 共培养出致病菌111株,前3位致病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和肠杆菌属,药敏显示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 为尽量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强化无菌观念,重视痰的细菌培养和药敏测定,更合理的联合用药.  相似文献   

11.
王翠云 《安徽医药》2018,22(10):2048-2050
目的 探讨ICU模拟肺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对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的影响。 方法 对2015年 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模拟肺采用常规管理方法:无专人管理模拟肺,使用后的模拟肺外表面、外接口给予75%乙醇擦拭消毒,再用一次性无菌巾包裹,不定期将使用后的模拟肺送供应室予环氧乙烷消毒灭菌,为对照组;对2016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入住ICU的机械通气患者模拟肺采用规范化管理方法:设专人管理模拟肺,定点放置,使用中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无菌操作原则,模拟肺定点放置集中予环氧乙烷消毒灭菌,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使用中模拟肺内表面的带菌率。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18.6%(13/70)和7.1%(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使用中的模拟肺带菌率分别为45%和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ICU模拟肺的规范化管理措施,可降低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及使用中模拟肺内表面的带菌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集柬化治疗措施对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防作用。方法采用随机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将102例机械通气时间大于或等于48h患者分为传统治疗组50例和集束化治疗组52例.比较两组VAP发生率和病死率及机械通气和入住ICU的时间。结果集束化治疗组能明显降低VAP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减少机械通气和入住ICU时间。结论集束化治疗方案可以有效预防ICU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王莉  蔡强 《安徽医药》2021,25(2):403-40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病儿肠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4月在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收治的行机械通气治疗的重症肺炎病儿9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咪达唑仑镇静,观察组予以Dex镇静.两组治疗时间为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常规治疗无效的重症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加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通气前后HR、RR、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H、PaO2、SaO2、PaCO2)的变化及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机械通气治疗后,32例患者中28例病情好转,4例死亡.通气1 h后RR由(33.6±7.8)次/min 降至(21.3±3.2)次/min(P<0.05),HR由(117.8±17.5)次/min降至(86.7±10.5)次/min(P<0.05),MAP由(96.4±5.2)mm Hg降至(83.9±7.8)mm Hg(P<0.05).通气前及通气后1 h查血气,SaO2由(75.8±8.6)%升高至(95.6±3.7)%(P<0.01),PaO2由(49.8±8.7)mm Hg升高至(85.3±6.1)mm Hg(P<0.01),pH、PaCO2无显著变化.结论 机械通气是治疗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预测指标和微生物学特征.方法 以2016年12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期31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和非VAP组.记录病人基线人口统计学信息及临床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患者采用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 选择呼吸科ICU病房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08例,根据入住顺序按住院单双号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道管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气道管理的基础上行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观察两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期间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时间、VAP总发生率、VAP 1周内发生率、病死率、滞留物潜血(OB)试验阳性结果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时间(14.1±5.2)d、VAP总发生率33.3%、VAP 1周内发生率7.4%、OB试验阳性率16.7%、病死率7.4%,对照组分别为(8.9±3.8)d、37.0%、27.8%、3.7%、13.0%,两组VAP发生时间、VAP 1周内发生率、OB试验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33,χ^2=7.728、4.960,均P<0.05);两组血气分析结果、生命体征、VAP总发生率、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对机械通气患者行气流冲击法清除气囊上滞留物,方法简便易行,安全有效,可以延缓VAP的发生时间,降低VAP 1周内发生率,为患者抢救治疗创造时机.  相似文献   

17.
魏海苓  辛绍斌 《中国医药》2012,7(8):939-941
目的 探讨含加热丝呼吸管路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ICU收治的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53例),研究组A(54例)和研究组B(53例).对照组呼吸机管路不含加热导丝,研究组A在吸气径路含有加热导丝(单加热丝),研究组B在吸气和呼气径路均含有加热导丝(双加热丝).观察并比较各组患者VAP的发生率、发生时间以及引起VAP的病原菌.结果 研究组A和B患者的早发性VAP发生率[分别为5.6% (3/54)、3.8%(2/5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6.4%(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B患者的迟发性VAP发生率[9.4%(5/53)]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研究组A[分别为22.6%(12/53)、24.1% (13/5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和B患者VAP发生时间均较对照组延迟,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B患者VAP发生时间晚于研究组A,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A、B及对照组患者绿脓杆菌感染率分别为7.4% (4/54)、3.8% (2/53)及34.0% (18/53),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加热丝呼吸管路较普通管路可以降低早发性VAP的发生率,使发生时间延迟;双加热丝较单加热丝可更为有效的延迟VAP的发生,并且降低迟发性VAP发生率;一次性加热丝呼吸管路可降低绿脓杆菌感染率.  相似文献   

18.
王嘉楠 《安徽医药》2022,26(9):1831-1834
目的探讨血浆正五聚蛋白3(PTX3)水平对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10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重症监护室,接受呼吸机机械通气治疗的重度脑外伤病人108例,其中将52例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作为观察组,56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人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于呼吸机辅助通气前和结束辅助通气后48 h内测定血浆PTX3、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及监测心率变化,并采用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评估病人肺部感染症状。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病人PTX3、降钙素原、心率水平与CPIS评分关系。采用Cox回归分析探索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PTX3、降钙素原水平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在机械通气撤机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病人PTX3[(436.45±106.76)μg/L比(312.28±64.81)μg/L]、降钙素原、心率、CPIS水平明显升高(P<0.05)。PTX3、降钙素原、心率水平均与CPIS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PTX3、降钙素原高表达是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浆PTX3水平诊断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61,截断值为404.004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2%、88.5%;降钙素原水平诊断时AUC为0.813,截断值为0.764 μg/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5%、87.6%;二者联合诊断时AUC为0.992,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2.5%、90.7%。结论PTX3、降钙素原异常表达与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有密切关系,且血浆PTX3单独或与血清降钙素原联合对重度脑外伤病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均有一定诊断价值,可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急诊科病区ICU(EICU)2006年1月至2007年6月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抢救44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治疗组),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35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未用纤支镜术(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抗生素使用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及死亡率.结果 治疗组患者抗生素使用天数、机械通气天数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纤支镜吸痰过程中未出现出血、气胸等并发症.结论 在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纤支镜安全有效,可以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