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值(NLR)、预后营养指数(PNI)、体质量指数(BMI)在胃癌根治术病人预后评价中的意义,为胃癌病人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 回顾性分析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143例胃癌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NLR、PNI及BMI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术后生存曲线和估计中位生存时间,用多重Cox等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生存时间的因素。结果 NLR与病人性别相关(86.67%比71.43%,P<0.05),PNI与病人神经侵犯状况有关(54.55%比35.23%,P<0.05),BMI与病人年龄(77.63%比38.81%,P<0.05)及CEA高低(68.09%比42.86%,P<0.05)相关。单因素Kaplan-Meier分析表明NLR、PNI和BMI均与病人预后有关,但是多重Cox等比例风险模型分析表明仅PNI影响病人预后,低PNI病人死亡风险是高PNI病人死亡风险的1.751倍(95%CI:1.189~2.578)。结论 PNI是胃癌预后的独立因素,为临床胃癌病人的诊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孕前体质量指数、孕期体质量增加变化与孕期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单胎妊娠并足月分娩的正常初孕妇女180例,根据孕前体质量指数( BMI )分为正常(20kg/m2<BMI <24kg/m2)、超重组(24kg/m2≤BMI<28kg/m2)及肥胖组(BMI≥28kg/m2)各60例,按孕前BMI分级后,将孕期增重分为增重不足(孕期增重<P15)、增重适宜(P15~P85)与增长过多(>P85)3个亚组各20例。孕晚期末孕妇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及血清脑钠肽( BNP)检查。比较不同孕前体质量指数及孕期不同体质量变化对孕期妇女心力衰竭发病率。结果析因设计的方差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孕期增重变化均为妊娠期妇女心力衰竭患病率增加的危险因素。两因素交互作用分析显示孕前体质量指数超重及肥胖与孕期增重过多均显著影响妊娠期心力衰竭发病率。结论孕前肥胖及超重、孕期体质量增加过多孕妇心脏负荷增加,心力衰竭发病率高。保持孕妇孕期适宜体质量增加有助于控制孕期心力衰竭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其分娩方式及新生儿体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患者孕前体质量指数、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等进行调查,并分析其相互关系。结果随着患者体质量指数的增加,其顺产率逐渐降低,而剖宫产率不断提高,但低体质量组、正常体质量组、超重组孕妇的顺产率、剖宫产率之间的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肥胖组的剖宫产率则显著高于其他三组,顺产率显著低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肥胖组的巨大儿出生率也显著高于其他三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孕前体质量指数与分娩方式、新生儿体质量之间都存在直接相关性,加强孕前检查,并将BMI控制在25 kg/m2以下,对于降低剖宫产率和巨大儿出生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监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探讨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动态血压监测的体检者590例,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正常体质量组200例、超重组175例和肥胖组215例,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与体质量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超重组和肥胖组AASI均显著高于正常体质量组(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与AASI指数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随着体质量指数升高,AASI指数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5.
<正>孕产妇对孕期的营养日渐重视,孕产妇日渐肥胖,巨大儿频现,难产增加,给产科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为了给科学的孕期营养指导提供依据,作者对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初产分娩巨大儿的198例产妇和初产分娩正常体质量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痛人流术时丙泊酚诱导量与患者体质量和体质量指数(BMI)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自愿要求行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2890例以100mg/min丙泊酚诱导,将体质量按照从轻到重每相差5kg为一组分为6组,体质量指数按照从小到大每相差2指数为一组分为6组,分析患者意识消失时丙泊酚诱导量与体质量及BMI的关系。结果患者意识消失时的丙泊酚诱导量与体质量不呈比例,有时体质量大的诱导量小,而体质量小的诱导量反而大,却与患者体质量指数相关性强,随着体质量指数的增加丙泊酚的诱导量增加,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丙泊酚诱导量与患者体质量不成比例,与体质量指数相关性强,更适合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妊娠糖尿病与孕期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来我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健康孕妇985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将所有孕妇分为妊娠糖尿病组57例和非妊娠糖尿病组928例,计算2组孕妇的△BMI,比较2组的年龄、身高、孕前BMI、△BMI及在各BMI范围内妊娠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结果妊娠糖尿病组年龄、孕前BMI及△BMI均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BMI>7的患者占59.65%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的10.88%,且高于△BMI≤5、5<△BMI≤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体质量指数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应重视孕期妇女的体质量指数检测,减少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血压、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为山西省眼科医院白内障科住院的患者。年龄为45~75岁,按照统一标准测量患者的血压、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眼压。患者中对于有眼部手术史及眼底检查视盘可疑者除外。结果收缩压与身高、体质量指数、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舒张压与体质量、身高、体质量指数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与身高、体质量指数、眼压无统计学意义(P>0.05)。身高与体质量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earson相关系数r=0.701,P<0.01)。结论血压、体质量、体质量指数、眼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与孕期体质量指数(△BMI)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3月来我院进行孕期检查的健康孕妇985例,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糖,将所有孕妇分为妊娠糖尿病组57例和非妊娠糖尿病组928例,计算2组孕妇的△BMI,比较2组的年龄、身高、孕前BMI、△BMI及在各BMI范围内妊娠糖尿病患者所占比例.结果 妊娠糖尿病组年龄、孕前BMI及△BMI均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身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糖尿病组△BMI>7的患者占59.65%高于非妊娠糖尿病组的10.88%,且高于△BMI≤5、5<△BMI≤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期体质量指数与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明显的正相关性,应重视孕期妇女的体质量指数检测,减少妊娠糖尿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胡久琼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3011-3012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 BMI )及其孕期增加幅度与妊娠期糖尿病( GDM )患者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选择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398例,根据孕前BMI分为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观察不同BMI及其增幅与妊娠并发症及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的顺产率分别为54.46%(55/101)、47.66%(112/235)、24.53%(13/53)、11.1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926, P<0.05),顺产率随着BMI的增大逐渐降低。瘦弱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产后出血发生率分别为0.99%(1/101)、1.70%(4/235)、5.66%(3/53)、22.2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004,P<0.05)。孕前BMI较大的组别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胎儿窘迫发生率高于BMI较小的组;BMI增加量>6的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羊水过多、低出生体质量的和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肥胖组顺产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别,其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高于其他组别。结论 GDM孕妇妊娠前BMI较大可增加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GDM孕妇妊娠期BMI增幅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以减少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体重指数(BM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选取门诊有效体检者367人,进行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正常组男112人,女101人;异常组男81人,女73人。男、女正常组和异常组间的年龄、身高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男、女正常组的体重、BMI均比异常组低(P〈0.01)。男女体检者BMI异常组的收缩压、舒张压、甘油三脂、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血糖与BMI正常组比较,均有极显著增加(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与BMI正常组相比,分别降低了26.8%和37.1%(P〈0.01)。结论 BMI与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成人支气管哮喘及其严重程度与体重指数(BMI)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07年12月-2009年1月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患者83例,依据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与对照组比较,分析其与BMI的关系。结果:支气管哮喘组BMI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在支气管哮喘轻、中、重度持续组中,BMI分别为(23.24±4.25)kg/m^2、(25.25±3.25)kg/m^2和(27.52±4.74)kg/m^2,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支气管哮喘及其严重程度与BMI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体重指数患者经皮肾镜碎石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117例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分为三组,分别是轻体重组(指数〈18.5)、正常体重组(指数18.5~24),重体重组(指数〉24),对比三组之间结石清除率、输血人数、住院天数、并发症等方面存有的差异,且检测并记录患者各时段的生命体征变化,统计分析体重指数对经皮肾镜碎石术患者的影响。结果所有患者都完成了手术治疗,清除结石效果良好,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几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手术结果并不存在差异。结论肥胖无法影响到经皮肾镜碎石手术的最后结果 ,并发症也不会增加发生率;体重指数较低的患者受到自身素质影响,发生并发症情况多于其他患者,中心静脉压也会相应升高;生理盐水灌注时会导致体重轻的患者减少血红蛋白量,需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14.
王华敏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9):1298-1299,I0001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透(MHD)患者体质量指数(BMI)与动脉硬化、血压(BP)的关系,进一步阐明MHD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对101例MHD患者的血压(BP)、内膜-中层厚度(IMT)和BMI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8%的患者透析后收缩压超过150 mm Hg,21%的患者舒张压超过90 mm Hg,与一般人群相反,BP和BMI之间存在负相关(r=-0.13,P<0.01).体质量不足(BMI <20)患者中的高血压患者超过了正常体质量(BMI 20.0 -27.5)和超重患者(BMI >27.5),分别为35% 、29%和20%.单因素回归分析示BP与BMI(r=-0.12,P<0.01)呈负相关,IMT与BMI呈正相关(r=0.411,P<0.05).结论 在持续性血透患者中营养不良与动脉粥样硬化和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有显著的相关性,BMI下降是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病死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体重指数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状态及慢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体重指数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血脂、血压、抵抗指数及并发症患病率。结果肥胖组的TC、TG、LDL和UA均大于正常组,而HDL低于正常组,两组在以上几个指标问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肥胖组视网膜病变、冠心病、高血压、神经病变和肾脏病变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其中两组在冠心病、高血压和肾脏病变的差异有显著性∽〈0.05)。结论肥胖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代谢紊乱和并发慢性并发症,故对肥胖的患者要指导其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以延缓或避免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喹硫平与利培酮对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催乳素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方法 选取未用药或停药1月的100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喹硫平组和利培酮组治疗,分别给予喹硫平与利培酮单独治疗12周.在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催乳素水平和体重,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 治疗12周后喹硫平组血清催乳素和体重指数BMI无明显增加,利培酮组则显著增加,体重指数BMI和催乳素水平变化呈正相关.结论 喹硫平对女性患者催乳素和体重BMI指数无明显影响,利培酮对女性患者催乳素和体重指数BMI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17.
国内外依据体质量指数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营养与孕期保健指导,近年来体质量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关系的深入研究受到关注,研究结果尚没有明确定论.本文就体重指数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关系的最新研究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孕早期体重指数(BMI)和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对初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376例初产妇按孕早期BMI分为低体重组(BMI<18.5 kg/m2)、正常组(18.5 kg/m2≤BMI≤23.5 kg/m2)和超重组(BMI>23.5 kg/m2);根据孕期体重增长幅度分为过低组、正常组和过多组,分析各组孕妇妊娠结局.结果 孕早期超重组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组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剖宫产、巨大儿、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低体重组(或体重增加过低组)(P<0.05).产后出血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孕早期超重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多是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廖群纷  李玉春  林蔚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254-2255
目的:探讨青年人体重指数(BMI)与血脂(TC、TG)水平的关系。方法:整群抽样法抽取我社区21~44岁居民1082例,根据体重指数、年龄、性别分组,采用SK-CK超声波体重测量仪测量身高、体重,全自动生化仪测定空腹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分别比较组间体重指数、血脂水平。结果:低体重组、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血脂水平逐渐增高(P<0.05);男性组体重指数、血脂水平均显著高于女性组(P<0.05);各年龄组体重指数、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青年时期,超重和肥胖影响血脂水平,体重指数对潜在高脂血症有预报作用;性别对血脂有明确影响,而年龄对血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