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与目的:环状RNA KIF4A (circKIF4A)被发现在多种肿瘤的恶性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circKIF4A在结直肠癌中的生物学作用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探讨circKIF4A对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qRT-PCR检测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与结肠黏膜上皮细胞以及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circKIF4A的表达;用siRNA敲低结直肠癌SW620细胞中circKIF4A的表达后,分别检测细胞生长、克隆形成及侵袭能力以及细胞内总谷胱甘肽(T-GSH)/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比例与铁死亡抑制蛋白SLC7A11表达的变化;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和分析circKIF4A的目标microRNA (miRNA)以及下游的靶基因并验证。结果:与正常结直肠上皮细胞及癌旁组织比较,circKIF4A在不同直肠癌细胞系及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明显上调(均P<0.05);敲低circKIF4A后,SW620细胞的生长、克隆形成、侵袭能力、细胞内T-GSH/GSSG比例及SLC7A11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均P<0.05);预测与分析结果显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RUNX3基因甲基化在结直肠癌发生中作用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化和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技术检测结直肠正常黏膜、腺瘤和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和甲基化状态,分析甲基化状态与5年生存率的关系.统计分析采用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法、x2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检验、Log-rank检验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 28例腺瘤和65例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86%( 24/28)、52%( 34/65),明显低于正常组织94%(61/65)(x2=4.328,P=0.037;x2=16.675,P=0.000),腺瘤与癌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66,P=0.071).正常组织RUNX3基因无甲基化,腺瘤和癌组织中RUNX3甲基化率分别为21%(6/28)、35% (23/65),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00),腺瘤与癌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66,P=0.183);腺瘤组织RUNX3基因甲基化者蛋白表达率为67% (4/6),非甲基化者为91%( 20/2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91);癌组织RUNX3基因甲基化者蛋白表达率为26% (6/23),非甲基化者为88% (28/32),RUNX3基因甲基化与蛋白失表达有关(x2=9.810,P=0.002).甲基化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未甲基化者(x2 =5.87,P=0.016).多因素分析显示,RUNX3基因甲基化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33).结论 RUNX3基因甲基化是结直肠癌发生中的重要基因事件和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可能与蛋白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出结直肠癌(CRC)组织中差异表达最显著的蛋白,并探讨其与CRC疾病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83例CRC患者手术标本,包括患者的CRC组织,正常大肠黏膜组织,转移的淋巴结以及部分患者同时长有的大肠良性息肉。用二维差异凝胶电泳(2D DIGE)及基质辅助激光解析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新鲜的CRC与正常黏膜组织以行蛋白质组学分析。找出兴趣蛋白后,用Western blot法在新鲜的CRC与正常黏膜组织,以及不同的CRC细胞株中验证;用免疫组化检测石蜡包埋的CRC、正常黏膜、良性息肉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该蛋白的表达。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RC细胞株在丁酸钠(NaB)诱导分化后该蛋白的表达改变。结果:2D-DIGE分析和MALDI-TOF-MS鉴定结果显示,CRC组织中硒结合蛋白1(SELENBP1)表达丰度比正常黏膜组织明显降低2.54倍(P<0.01)。Western blot示,CRC组织中SELENBP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其配对的正常黏膜组织[(0.76±0.37) vs. (1.46±0.56)](P<0.001),SELENBP1的表达在CRC细胞株中普遍降低。免疫组化示,SELENBP1的表达评分在CRC组织与正常黏膜组织中分别为1.25±0.78和2.02±0.7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高、中、低分化的CRC组织中分别为1.75±0.53,1.29±0.41,0.89±0.4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分期的CRC组织间、良性息肉与正常黏膜间、转移淋巴结与其配对的原发癌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CRC细胞株经NaB分化诱导后,SELENBP1表达均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CRC组织SELENBP1表达降低,SELENBP1表达降低与CRC低分化程度有关,但与疾病进展及淋巴结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GOLPH3)的表达与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Western blot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CD34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MVD),分析GOLPH3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及MVD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的阳性表达率为53.2%;GOLPH3阳性表达组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MVD明显高于GOLPH3阴性表达组;Western blot检测发现GOLPH3在VEGF阴性的结直肠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VEGF阳性的结直肠癌组织,GOLPH3蛋白相对表达量与MVD计数值呈明显正相关(r=0.335,P<0.01).结论 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的表达与血管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尔基磷酸化蛋白3(GOLPH3)的表达以及与结直肠癌预后的关系。 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2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GOLPH3、c-Myc、P27的表达,分析GOLPH3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与c-Myc和P27的关系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GOLPH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0.2%(74/123);GOLPH3的阳性表达率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以及c-Myc表达有关(均P<0.05),但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CEA水平、P27表达无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组中GOLPH3表达与c-Myc表达呈正相关(r=0.263,P<0.05)。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56.9%,GOLPH3阳性表达者为48.6%,GOLPH3阴性表达者为69.4%;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GOLPH3阳性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GOLPH3阴性表达者(P<0.05)。 结论:结直肠癌中GOLPH3的表达可能与c-Myc有协同作用,其阳性表达患者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FOXP转录因子家族已被证明在多种肿瘤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成员FOXP4在结直肠癌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故本研究探讨FOXP4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和RT-PCR检测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以及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中FOXP4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利用GEIPA数据库分析结直肠癌组织构FOXP4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患者生存率的关系。构建稳定过表达或敲减FOXP4的结直肠癌细胞系,分别用CCK8与Transwell法检测各结直肠癌细胞系增殖能力与迁移能力的变化。根据AnimalTFDB 3.0数据库预测FOXP4可能的靶启动子,分别用CHIP实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FOXP4与靶启动子结合能力及对相应靶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最后,对靶基因的功能进行验证。结果:临床标本与GEIPA数据库分析均显示,结直肠癌组织中FOXP4的表达量明显升高,其表达量与患者肿瘤大小、分化程度及TNM分期明显有关,高表达FOXP4的患者总体生存率明显降低(均P<0.05)。CCK8与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FOXP4过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明显增强,而FOXP4低表达的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迁移明显减弱(均P<0.05)。AnimalTFDB 3.0数据库分析显示,β-catenin的启动子可能是FOXP4的靶启动子;ChIP实验证明FOXP4可以识别β-catenin启动子区域;荧光素酶实验显示FOXP4仅可识别野生型的β-catenin序列;RT-PCR和Western blot分析发现FOXP4过表达可增加β-catenin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水平。β-catenin抑制剂处理后,FOXP4过表达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与迁移能力的增强作用被取消(均P<0.05)。结论:FOXP4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增高,且与患者的恶性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密切相关。FOXP4过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β-catenin转录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及迁移。综上提示,FOXP4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可作为结直肠癌的潜在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基质衍生因子SDF-1(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CXCR4的表达及分布,并分析高表达CXCR4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27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正常黏膜及5例肝转移灶内CXCR4 mRNA表达及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表达阳性率为73.6%,高表达率(表达超过50%细胞)为45.3%;有淋巴结转移组CXCR4高表达率(65.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5.9%)(P〈0.01)。并与肿瘤血管淋巴管浸润有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肿瘤组织中CXCR4高表达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4的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无关(P〉0.05)。27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P〈0.01);5例肝转移灶组织中CXCR4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原发灶(P〈0.01)。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XCR4是一类参与结直肠癌病程进展的重要分子,CXCL12-CXCR4信号通路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核转录因子HMBOX1在不同肿瘤中有不同的表达模式,且与胶质瘤、卵巢癌、胃癌及肝细胞癌预后密切相关。但是,目前尚未见HMBOX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的报道,故本研究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HMBOX1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行结直肠癌切除术的90例患者癌组织标本及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HMBOX1表达,并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HMBOX1高表达组与HMBOX1低表达组,分析两组临床病理特征的与预后差异,并分析影响结直肠癌术后患者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HMBOX1高表达组54例(60.0%),HMBOX1低表达组36例(40.0%)。HMBOX1高表达与TNM分期、N分类、M分类及分化程度明显有关(均P<0.05),与年龄、性别和T分类无明显关系(均P>0.05)。HMBOX1高表达组1、3、5年无瘤生存率与1、3、5年总生存率均明显低于低表达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II~IV期、N2、M1及HMBOX1高表达为影响无瘤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III~IV期、M1及HMBOX1高表达是影响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III~IV期、M1、低分化及HMBOX1高表达为影响总生存率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III~IV期、低分化及HMBOX1高表达是影响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在结直肠癌中,HMBOX1的表达与恶性生物学指标密切相关,HMBOX1的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预后评估的因素,HMBOX1高表达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王磊  刘洁  黄伟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20,29(10):1195-1203
背景与目的:尽管结直肠癌的治疗水平在不断提高,但目前其疗效仍难令人满意,因此继续筛选和鉴定在结直肠癌起始和进展中发挥调控作用的关键分子,揭示其功能和机制,是开发诊疗新靶标和进一步提高结直肠癌的治疗水平的重要途经。据此,本研究首次探讨羧基酯脂肪酶(CEL)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并初步研究其在结直肠癌中的生物学功能。 方法:基于收录肿瘤组织基因表达数据的UALCAN和GEPIA在线数据库,综合分析CEL在结直肠癌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分别用qPCR、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实验检测CEL在结直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与结直肠癌细胞/人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中的表达。通过转染特异性靶向CEL的siRNA(siCEL),瞬时敲低人结肠癌SW620细胞中CEL的表达水平后,分别用CCK-8、平板克隆形成、Transwell迁移和侵袭实验分析CEL在结直肠癌中的基本生物学功能。 结果:癌症相关数据库显示,CE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P<0.001),结直肠癌组织中CEL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01)。qPCR,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结果进一步证实CEL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在结直肠癌细胞中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结肠上皮细胞NCM460(P<0.01;P<0.001)。转染siCEL敲低SW620细胞中CEL的表达水平后,SW620细胞的生长速度、克隆形成能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被明显抑制(P<0.05;P<0.01;P<0.001)。 结论:CEL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高表达可能与其启动子区的低甲基化有关。敲低CEL表达能显著抑制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表明CEL高表达促进结直肠癌恶性进展,因此,CEL有望成为结直肠癌诊断和治疗的靶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Galectin-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快捷免疫组化MaxVi-sionTM法对50例正常结肠黏膜组织、60例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织、152例结直肠癌中Galectin-3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Galec-tin-3蛋白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率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结肠腺瘤性息肉组织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结直肠癌中,Galectin-3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临床分期越晚、组织分化越差,Galectin-3蛋白表达越高,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alec-tin-3蛋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与目的 III型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3)及SMAD家族成员4(SMAD4)参与的信号通路与胰腺癌(PAAD)关系密切,但两者与PAAD发生及预后是否有关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初步探究两者在PAAD中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利用UALCAN在线网站分析PIK3C3 mRNA和SMAD4 mRNA在PAAD中的表达及两者各自对PAAD患者预后的影响;从TCGA数据库下载PAAD患者PIK3C3 mRNA和SMAD4 mRNA的表达数据和相应临床病理资料,基于PIK3C3和SMAD4联合的mRNA表达水平,用一致性聚类分析将PAAD患者分为两个聚类,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及Kaplan-Meier法分析两个聚类患者PIK3C3与SMAD4的mRNA表达模式、临床病理因素和总体生存率的差异;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PAAD和癌旁组织组织芯片中PIK3C3及SMAD4蛋白表达水平,并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两个蛋白在癌和癌旁组织中的差异;采用Kaplan-Meier的方法分析PIK3C3和SMAD4的蛋白水平单独及联合对PAAD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 分析结果表明,PIK3C3 mRNA或SMAD4 mRNA水平在PAAD中均无明显变化,并且两者单独均不影响PAAD患者的预后(均P>0.05)。PAAD中与PIK3C3 mRNA与SMAD4 mRNA具有较高的共表达相关性。两个聚类的PAAD患者之间,两基因的mRNA水平及年龄有明显差异(均P<0.05),其中,PIK3C3 mRNA及SMAD4 mRNA均高表达聚类的PAAD患者预后较好(P=0.006)。PAAD组织中PIK3C3和SMAD4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均P<0.001),AUC分别为0.7417及0.7991。PIK3C3和SMAD4蛋白之一阳性患者比两蛋白均阴性的患者预后更好(P=0.0359)。结论 PIK3C3和SMAD4蛋白可作为PAAD潜在的诊断标志物,PIK3C3和SMAD4联合分析可成为PAAD患者预后评估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2.
通过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制作石蜡组织微阵列,运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检测RUNX3蛋白在癌旁及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特点,分析其与结直肠癌各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探求该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以期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预后评价和基因治疗指标的筛选提供有价值的实验依据。结直肠癌和癌旁组织均来自未经化放疗的诊断明确的结直肠癌手术切除标本62例及相应癌旁组织21例。采用石蜡组织微阵列技术,运用HE染色明确病理诊断,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RUNX3在非癌组织及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与统计。实验数据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结果显示:(1)在21例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和62例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2%(20/21)和69.4%(43/62),癌旁相对正常组织中RUNX3蛋白的阳性染色率高于结直肠癌组织(P=0.017)。在62例肿瘤中16例结肠肿瘤和46例直肠标本中RUNX3阳性率分别为(12/16,75.0%),(31/46,67.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P=0.573)。(2)RUNX3的表达与肿瘤各病理指标之间关系:在45例溃疡型样本和17例隆起型样本中,RUNX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2.2%(28/46)和88.2%(15/17),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9)。在25例无淋巴结转移样本和37例有淋巴结转移样本中,RUNX3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4.0%和59.5%,二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41)。RUNX3的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变大小及不同浸润深度间无统计学差异。结果表明:(1)结直肠癌组织中RUNX3蛋白表达较癌旁黏膜组织呈现显著降低下调趋势,提示RUNX3蛋白表达下调可能与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2)RUNX3基因表达无年龄、性别、分化程度、病变大小、浸润深度间差异,但与肿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跨膜蛋白(TMEM)是一种跨越整个脂质双分子层的蛋白质。TMEM117是TMEM家族中很重要的一员,以往研究发现TMEM117主要在调节血糖、预防心肌肥厚、参与内质网应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TMEM117在胃癌(GC)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探索TMEM117在GC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功能与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TMEM117在泛癌中的表达情况,用q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人正常胃上皮细胞与不同GC细胞系中TMEM117 mRNA与蛋白水平的表达。用qRT-PCR检测TMEM117在GC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中mRNA的表达。分别在不同GC细胞系中对TMEM117进行敲低或者过表达,然后通过CCK-8实验、EdU实验、Transwell实验检测TMEM117对GC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通路蛋白水平以及加入相关抑制剂分析TMEM117对GC细胞产生影响的机制。最后,观察敲低TMEM117对GC细胞在裸鼠体内生长的影响。结果 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TMEM117在多种癌症组织中表达升高,TMEM117在GC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TMEM117高表达GC患者的预后较差(P<0.05)。qRT-PCR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C细胞中TMEM117的mRNA与蛋白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胃上皮细胞,GC组织中的TMEM117的mRNA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均P<0.05)。细胞功能实验结果显示,敲低TMEM117的GC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而过表达TMEM117的GC细胞则呈反向变化(均P<0.05);敲低TMEM117的GC细胞中TGF-β的表达明显下调,而过表达TMEM117的GC细胞中TGF-β的表达明显上调;使用TGF-β抑制剂LY2157299可以部分逆转过表达TMEM117对GC细胞恶性表型的促进作用(均P<0.05)。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显示,敲低TMEM117的GC细胞在裸鼠体内的生长被明显抑制。结论 TMEM117在GC中高表达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其促进GC进展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活化TGF-β信号通路促进GC细胞的增殖及侵袭与迁移能力有关,TMEM117有可能是治疗GC的有效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Anchor Attachment蛋白(AAP)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及肝转移灶中AAP的表达,并分析AAP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结直肠正常肠黏膜、癌原发灶、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20.5%、53.0%、69.8%和80.0%;癌原发灶、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正常肠黏膜组织(x2=42.349,P<0.01),转移淋巴结和肝转移灶中AAP阳性率又高于癌原发灶(x2=6.666,P<0.05);淋巴结转移患者和肝转移患者的原发灶AAP阳性率显著高于无转移者(x2=10.056,7.705,P<0.01);Dukes分期A、B、c、D期患者AAP阳性率逐渐增高,各分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313,P<0.01).83例结直肠癌患者血清AAP水平为(6.3±2.8)ng/ml,30例志愿者AAP水平为(2.2±0.9)ng/m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7,P<0.01);Dukes分期A、B期患者血清AAP水平为(5 2±2.6)ng/ml,C、D期患者AAP水平为(7.1±2.9)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8,P<0.05).结论 AAP增强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和转移密切相关,检测外周静脉血AAP水平对预测和判断结直肠癌局部复发和肝转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结直肠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中PD-L1的表达;将结肠癌HCT116细胞分别转染PD-L1 si RNA(PD-L1 si RNA组)和阴性对照si RNA(阴性对照组),以无处理的HCT116细胞为空白对照组,然后分别用Western blot法、MTT法、流式细胞术、Transwell法检测各组细胞中PD-L1蛋白的表达、细胞增殖、凋亡与侵袭能力。结果:PD-L1在结直肠癌组织、结直肠腺瘤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33.0%、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HCT116细胞比较,PD-L1 si RNA组HCT116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而阴性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以上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和中PD-L1表达水平升高,升高的PD-L1与结直肠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6.
CXC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XCR3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组织CXCR3的表达,Western印迹和体外迁移实验检测趋化因子受体CXCR3在大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HT29细胞的表达及迁移能力.结果 CXCR3的阳性表达率为88%(46/52),CXCR3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结直肠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无关,而与临床转移(肝脏、淋巴结转移)有关(x2=12.1、21.5,P<0.01).SW480、SW620及HT29的CXCR3表达均呈阳性,其中大肠癌细胞HT29和SW620 CXCR3高表达,大肠癌细胞SW480 CXCR3低表达.在体外迁移实验中,大肠癌细胞HT29和SW620发生体外迁移细胞明显增多(75±6比147±8、63±5比9l±6,P<0.01),而大肠癌细胞SW480体外迁移无明显变化(47±4比45±3,P>0.05).结论 CXCR3上调表达与结直肠癌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基质衍生因子SDF-1(CXCL12)-CXCR4生物学轴在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3例结直肠癌组织及27例正常黏膜组织中CXCR4的表达及分布,并分析高表达CXCR4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27例结直肠癌肿瘤组织、正常黏膜及5例肝转移灶内CXCR4 mRNA表达及CXCR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5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表达阳性率为73.6%,高表达率(表达超过50%细胞)为45.3%;有淋巴结转移组CXCR4高表达率(65.4%)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25.9%)(P<0.01),并与肿瘤血管淋巴管浸润有关.随着临床分期的增加,肿瘤组织中CXCR4高表达率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XCR4的表达与患者肿瘤部位、大小、浸润深度无关(P>0.05).27例新鲜结直肠癌组织中CXC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相应的正常黏膜组织(P<0.01);5例肝转移灶组织中CXCR4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原发灶(P<0.01).结论 趋化因子受体CXCR4是一类参与结直肠癌病程进展的重要分子.CXCL12-CXCR4信号通路有望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维甲酸β受体(RAR-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收治的6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组织、癌旁组织及正常组织标本中RAR-β的表达,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该60例患者术前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结合其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人结直肠癌组织中RAR-β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结果 6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组织中RAR-β阳性表达率(48%)显著低于正常组织(87%)及癌旁组织(87%)(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中RAR-B阳性表达率(32%)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肿瘤组织(60.0%),且晚期肿瘤患者(TNM Ⅲ、Ⅳ期)的RAR-β阳性表达率(29%)显著低于早期肿瘤患者(Ⅰ、Ⅱ期)(69%)(P均<0.05).RAR-β阳性表达率在高、中、低分化肿瘤组织中无明显差异.本组患者中,CEA水平升高者20例,正常者40例,有淋巴结转移及晚期肿瘤患者中CEA水平升高者(48%、52%)分别高于无淋巴结转移及早期肿瘤患者(23%、14%)(P均<0.05).结论 RAR-β在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这可能与结肠癌发生相关,且其表达下降程度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呈明显负相关,与CEA类似,其表达可作为结直肠癌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轴突导向因子4D(Sema4D)在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6例结直肠癌组织和52例正常组织中HIF-1α和Sema4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中HIF-1α和Sema4D蛋白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分别为58.1%(50/86)比7.7%(4/52),X2=34.624,P〈0.01;60.5%(52/86)比11.5%(6/52),x2=31.839,P〈0.01]。HIF-1α和Sema4D蛋白与结直肠癌组织分化程度(P/0.003,P=0.010)、TNM分期(P=0.003,P=0.017)和淋巴结转移(P=0.003,P=0.020)明显有关;且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567,P〈0.01)。全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37%。其中HIF-1α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4%和56%(P=0.003);Sema4D蛋白阳性和阴性表达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和59%(P=0.00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Sema4D表达是结直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26),而HIF-1α表达不是其独立预后因素(P=0.501)。结论HIF-1α和Sema4D具有协同关系,两者蛋白的联合检测,可为预测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92例结直肠癌及其相应远端正常结肠组织中CTGFmRNA的表达情况,再从中随机选取30对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CTGF蛋白表达.并对该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CTGFmRN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高表达,其CTGF蛋白阳性率73.3%(22/30)高于正常结肠组织的23.3%(7/30)(P〈0.01)。合并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分期为Ⅲ、Ⅳ期者。CTGFmRNA表达水平和蛋白阳性率降低(均P〈0.05);CTGF蛋白阳性表达率低者浸润深度越深(P〈0.05)。癌组织CTGFmRNA高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高于低表达组(68.3%比29.3%.P〈0.01)。癌组织CTGFmRNA相对表达水平是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RR=2.960,95%CI:1.49-5.877,P〈0.01),其预测患者预后的敏感性为64.9%,特异性为74.5%。结论CTGF的异常表达与结直肠癌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CTGF低表达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