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孕酮对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NS)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吗啡组,上午NS组和孕酮组皮下给予环糊精和孕酮15 mg/kg,10 min后腹腔给予生理盐水5 mg/kg,吗啡组和孕酮+吗啡组皮下给予环糊精和孕酮15 mg/kg,10 min后腹腔给予吗啡5 mg/kg,放入白室训练.下午各组动物均皮下和腹腔给予等量的环糊精和生理盐水,放入黑室训练.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β-EP含量.结果:与NS组比较,吗啡组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孕酮和孕酮+吗啡组均未产生CPP效应.与NS组比较,CPP形成时,吗啡组大鼠下丘脑、海马和额叶皮质中β-EP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和P<0.05).与吗啡组比较,孕酮+吗啡组大鼠下丘脑中β-EP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其他脑区内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孕酮可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逆转吗啡诱导的下丘脑中β-E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亮氨酸脑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对照组(环糊精)、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吗啡组,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上午各组皮下给予相应药物后放入白室训练45min;下午各组均皮下和腹腔给予等量的环糊精和生理盐水后放入黑室训练。连续训练10d后进行CPP测试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亮氨酸脑啡肽(L-EK)的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发生CPP效应,下丘脑、伏隔核和额叶皮质中的L-EK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吗啡组比较,孕酮+吗啡组CPP效应受到抑制,上述位置中L-EK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而海马和中脑内L-EK水平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相关脑区中的L-EK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下丘脑中内阿片肽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下丘脑中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和强啡肽A(DynA)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5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的CPP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下丘脑中β-EP和L-EK水平明显降低(P<0.05),DynA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mg·kg-1孕酮可使下丘脑中β-EP和L-EK水平明显升高(P<0.05),DynA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逆转吗啡诱导的下丘脑中β-EP、L-EK和DynA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4.
孕酮对吗啡精神依赖大鼠相关脑区中强啡肽A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强啡肽A水平的影响。方法: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中强啡肽A(dynorphinA,DynA)的含量。结果: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5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CPP效应的获得。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下丘脑和额叶皮质中的DynA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mg·kg-1孕酮可使下丘脑和额叶皮质中DynA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在海马、伏隔核和中脑内未见显著性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相关脑区中的DynA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海马和纹状体μ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加吗啡组,并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海马和纹状体中μ受体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 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 mg.kg-1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的CPP效应。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海马和纹状体中μ受体的数量降低(均为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 mg.kg-1孕酮可使纹状体中μ受体的数量升高(P<0.05),而在海马中未见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纹状体中μ受体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相关脑区中D2受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吗啡组、孕酮组和孕酮加吗啡组,建立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伏隔核、腹侧被盖区和纹状体D2受体的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mg·kg-1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P<0.01),15mg·kg-1孕酮虽自身不能产生CPP效应,但与吗啡合用时能抑制吗啡CPP效应的获得。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吗啡组大鼠伏隔核、腹侧被盖区和纹状体中D2受体的平均光密度值降低(均为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15mg·kg-1孕酮可使伏隔核和纹状体中D2受体的平均光密度值升高(P<0.01和P<0.05),而在腹侧被盖区中未见变化。结论孕酮可以有效抑制吗啡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其逆转吗啡诱导的伏隔核和纹状体中D2受体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下丘脑、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建立离体电化学检测技术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及纹状体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吗啡(5mg·kg-1)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孕酮(5mg·kg-1及20mg·kg-1)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诱导的CPP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吗啡诱导CPP形成时,下丘脑内NE水平明显升高(P<0.05),纹状体内NE、DA和HT的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20mg·kg-1孕酮使纹状体内DA水平显著下降(P<0.01)。结论:孕酮对吗啡的CPP效应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纹状体内D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8.
东莨菪碱对吗啡依赖大鼠条件位置性偏爱激活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Scopolamine,Sco)对吗啡(Morphine,Mor)依赖大鼠条件位置性偏爱激活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剂量递增连续皮下(SC)给吗啡6天建立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性偏爱(CPP)模型,第7天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10天,使形成的CPP逐渐消退,单次SC4mg/kg吗啡激发消退的CPP。部分大鼠在注射吗啡前30分钟分别腹腔注射(ip)Sco(1mg/kg、2mg/kg、3mg/kg)。观察东莨菪碱对吗啡依赖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与Mor依赖组相比在SC4mg/kgMor引燃刺激前30min应用Sco1mg/kg、2mg/kg、3mg/kg均可以使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缩短(P<0.05)。结论:Sco一定程度上抑制Mor引燃的Mor依赖大鼠的条件位置性偏爱激活。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给药时间间隔的实验方案对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箱式非平衡设计的CPP装置,在实验方案1中,吗啡组大鼠注射吗啡(10 mg.kg-1.d-1,ip)后放入伴药箱50 min,间隔6 h后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后放入非伴药箱50 min,共12 d,检测期检测13 d。实验方案2中,奇数天给吗啡组大鼠注射吗啡(10 mg.kg-1,ip),偶数天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共8 d,在检测期不定期地把大鼠放入到CPP箱中进行检测。结果:两种实验方案的吗啡组大鼠在伴药箱停留的时间均明显多于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P<0.01);自然戒断后,实验方案1和实验方案2中吗啡组大鼠的CPP维持分别为5 d和42 d。结论:两种实验方案均能有效建立大鼠吗啡CPP模型,而实验方案2更经济、省时,可提高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0.
孕酮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及中枢单胺递质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目的观察孕酮对于吗啡所致奖赏效应及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大鼠伏隔核及腹侧被盖区内去甲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和5羟色胺(5HT)的含量。结果吗啡(5mg·kg-1)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孕酮(5、20mg·kg-1)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的CPP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吗啡CPP形成时,伏隔核内NE和DA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吗啡组比较,合用5mg·kg-1或20mg·kg-1孕酮均可使伏隔核内DA水平下降(P<0.01,P<0.05);合用20mg·kg-1孕酮还可使伏隔核内的NE水平下降(P<0.01)。结论孕酮可有效抑制吗啡的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伏隔核内DA及NE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1.
氯胺酮诱导的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探讨氯胺酮在大鼠模型上形成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特点,分析氯胺酮精神依赖性潜力。方法:(1)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氯胺酮及吗啡阳性对照组。(2)氯胺酮组每隔24h腹腔注射氯胺酮10m·lkg-1一次,连续6d,建立大鼠氯胺酮精神依赖性模型,吗啡组给予等剂量的吗啡,对照组则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3)氯胺酮组及吗啡组于CPP形成后给予生理盐水进行消退实验。结果:(1)氯胺酮组及吗啡组大鼠出现了明显的CPP;(2)与吗啡组相比,氯胺酮组的CPP效应更显著,但消退较快。结论:氯胺酮可诱导大鼠产生CPP,但随着时间的推移CPP消退速度较吗啡快。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文以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为模型,探讨咖啡因对阿片类物质奖赏效应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分为四组:吗啡组、吗啡+咖啡因组、咖啡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前三组大鼠隔日分别皮下注射(sc)吗啡(5mg·kg-1)、吗啡+咖啡因(5mg·kg-1+5mg·kg-1)、咖啡因(5mg·kg-1)和生理盐水进行CPP训练。生理盐水组大鼠一直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CPP建立后,比较CPP效应强度。待各组大鼠CPP消退后,均sc咖啡因(5mg.kg-1)观察CPP重现情况。结果:吗啡组、吗啡+咖啡因组、咖啡因组大鼠均形成了CPP。吗啡+咖啡因组大鼠CPP强度最高,但与吗啡组、咖啡因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单次sc咖啡因可使咖啡因+吗啡组CPP重现,但没有使吗啡组和咖啡因组大鼠CPP重现。结论:咖啡因与吗啡的奖赏作用可能具有相加或协同作用;单剂量咖啡因给药可使吗啡和咖啡因的混合物形成的CPP重现;实验结果提示阿片类物质中掺杂咖啡因不但是成瘾形成的危险因素,也可能是诱导复吸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褪黑素对大鼠吗啡奖赏效应表达的作用及其与伏隔核海马内CREB以及磷酸化CREB的关系。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吗啡依赖组,吗啡依赖组大鼠s.c.给予吗啡5mg/kg,每天1次,连续6天以诱导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CPP),对照组则s.c.等体积生理盐水:丁最后一次s.c.给予吗啡后24h,吗啡依赖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褪黑素高、低剂量组,分别i.p.褪黑素配药液、褪黑素50和25mg/kg,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磷酸化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phospho—c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p-CREB)和c-Fos在吗啡点燃条件性位置偏爱激活大鼠海马、杏仁核表达的变化。方法:以剂量递增连续皮下(s.c.)注射吗啡6d建立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性偏爱(conditionedplacepreference,CPP)模型,第7天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10d,使CPP消退,单次s.c.吗啡(4mg/kg)激发已消退的CPP。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吗啡激发CPP重现时大鼠海马、杏仁核p-CREB和c—Fos的变化。结果:吗啡可使大鼠产生CPP效应,吗啡4mg/kg可使已消失的CPP效应激活;吗啡诱发CPP激活时大鼠海马、杏仁核p-CREB和c—Fos的表达增加。结论:海马、杏仁核p-CREB和c—Fos蛋白的表达参与了吗啡点燃CPP重现。  相似文献   

15.
孕酮对大鼠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及氨基酸递质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孕酮对吗啡位置偏爱效应及脑内氨基酸类神经递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模型,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法测定大鼠伏隔核及腹侧被盖区中的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吗啡可诱导大鼠产生稳定的CPP效应;孕酮本身不产生CPP效应,但能抑制吗啡诱导的CPP效应。与对照组比较,吗啡诱导的CPP形成时,大鼠伏隔核中的GLU、GABA水平和VTA中的GLU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与吗啡组比较,合用孕酮均可使大鼠伏隔核中的GABA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孕酮可有效抑制吗啡诱导的CPP效应,其机制可能与阻止吗啡降低伏隔核GABA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地卓西平对吗啡依赖大鼠部分脑区前脑啡肽(PENK)基因转录水平的影响.方法:1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等分吗啡组、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吗啡组大鼠腹腔注射吗啡,起始剂量5 mg/kg,2次/d,逐日递增5 mg,至第10天为50 mg/kg;干预组大鼠每次注射吗啡前30分钟腹腔注射地卓西平0.075 mg/kg;对照组按平行对照原则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末次注射后3 h取脑并冰冻切片,留取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中脑导水管灰质(PAG)、杏仁核(AMG)、海马CA1区(HIPCA1)的切片.利用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各脑区PENK mRNA的水平(吸光度A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吗啡组大鼠各脑区A值均明显降低,干预组大鼠在除AMG外的其它被检脑区也明显降低;与吗啡组相比,干预组大鼠VTA、NAc、AMG、HIPCA1区A值升高.结论:吗啡依赖大鼠多个脑区PENK基因表达明显下调,合并使用地卓西平可在一定程度上拮抗PENK基因表达的下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东莨菪碱(Scopolamine,Sco)对吗啡(Morphine,Mor)依赖大鼠条件位置性偏爱激活的抑制作用。方法:以剂量递增连续皮下(SC)给吗啡6天建立吗啡诱导大鼠条件位置性偏爱(CPP)模型,第7天用生理盐水替代吗啡训练大鼠10天,使形成的CPP逐渐消退,单次SC4mg/kg吗啡激发消退的CPP。部分大鼠在注射吗啡前30分钟分别腹腔注射(ip)Sco(1mg/kg、2mg/kg、3mg/kg)。观察东莨菪碱对吗啡依赖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的变化。结果:与Mor依赖组相比在SC4mg/kgMor引燃刺激前30min应用Sco 1mg/kg、2mg/kg、3mg/kg均可以使大鼠在伴药箱停留时间缩短(P〈0.05)。结论:Sco一定程度上抑制Mor引燃的Mor依赖大鼠的条件位置性偏爱激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下丘脑外侧区食欲素在慢性可卡因戒断后奖赏改变中的作用。方法:大鼠每天进行腹腔注射可卡因,连续10 d(可卡因的剂量从最初的10 mg/kg逐渐增加到第10天的30 mg/kg),两周可卡因戒断后进行可卡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的训练和测试,CPP测试后取大鼠下丘脑脑片行抗Fos和抗食欲素免疫组化双标。结果: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可卡因戒断两周后的大鼠CPP得分明显增加[可卡因戒断组vs生理盐水组:(250±24)svs(132±44)s,P〈0.01];可卡因戒断大鼠下丘脑外侧区F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比生理盐水组大鼠明显增多[可卡因戒断组vs生理盐水组:(41±4)vs(16±4),P〈0.05];下丘脑外侧区食欲素阳性神经元中Fos阳性的比例可卡因戒断大鼠也明显提高[可卡因戒断组vs生理盐水组:(39.4±2.4)%vs(22.5±3.2)%,P〈0.01]。大鼠CPP得分和食欲素阳性神经元中Fos阳性的比例呈正相关(R=0.66,P〈0.05)。结论:下丘脑外侧区食欲素可能参与了慢性可卡因戒断后奖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相关脑区D2R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将24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等分为吗啡依赖组(吗啡组:在大鼠腹腔内注射盐酸吗啡,2次/d,起始剂量为5mg/kg,逐日递增5 mg,至第10天为50 mg/kg)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对照组:用相同方式注射同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末次注射后3 h及72 h处死(每组每时间点各6只),取中脑腹侧被盖区(VTA)、伏隔核(Nac)、中脑导水管灰质(PAG)、尾壳核(CPU)、海马CA1区(HIPCA1)等脑组织.利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各脑区的D2R mRNA的吸光度(A)值,并作同期平行比较.结果:末次注射3 h,吗啡组大鼠五个被检脑区D2R mRNA A值均低于同期对照;末次注射72 h,尾壳核高于同期对照,其它四个被检脑区仍低于同期对照,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慢性吗啡处理可抑制大鼠相关脑区D2R基因表达,戒断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慢性腹腔注射(ip)吗啡对大鼠下丘脑、海马、纹状体中前强啡肽原mRNA(PPD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吗啡依赖组和对照组;依赖组大鼠ip 吗啡12d,建立吗啡依赖模型 ,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于d13断头处死大鼠 ,取出下丘脑、海马、纹状体组织,以NorthernBlot印迹杂交检测其中PPD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依赖组大鼠下丘脑、海马、纹状体中PPDmRNA的表达水平分别下降至51.5 %±s4.7 %、81.3 %±s4.5 %、62.3%±s4.5 % ,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对照组 (P<0.05)。结论·· :吗啡依赖大鼠下丘脑、海马、纹状体中PPDmRNA的表达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组有显著下降,不同脑区PPDmRNA的表达水平与吗啡耐受和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