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刘斌  欧阳晟  洪小英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13):1470-1471
目的 回顾性对比分析地塞米松(DX)和不同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MP)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缓解时间.方法 对36例过敏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3组:DX组12例,先静脉推注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然后将地塞米松注射液1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维持;小剂量MP组12例,先静脉推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然后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4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静脉滴注维持;大剂量MP组12例,先静脉推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80 mg,然后将甲泼尼龙琥珀酸钠120 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维持.其他治疗措施及方法相同.分析比较3组患者症状缓解所需时间.结果 经抗休克治疗后3组患者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3组患者症状缓解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X组平均缓解时间长于不同剂量MP组,而小剂量MP组患者症状平均缓解时间要长于大剂量MP组,3组平均缓解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敏性休克患者早期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可迅速而有效的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过敏性休克患者,对比采用甲泼尼龙以及地塞米松完成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过敏性休克患者3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过敏性休克患者均分为D1组(治疗组15例)与D2组(对照组15例)。D1组:选择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大剂量)进行治疗;D2组:选择地塞米松进行治疗。对比D1组与D2组患者分别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治疗效果表现出的差异性。结果:在治疗的显效率方面,D1组高于D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方面,D1组少于D2组患者非常明显(P<0.05)。在治疗5 h内患者的尿量方面,D1组多于D2组患者极其明显(P<0.05)。结论:针对过敏性休克患者,选择甲泼尼龙(大剂量)进行治疗,在缓解患者临床症状表现方面,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3.
刘付兴  何金水  叶小玲 《海南医学》2013,24(16):2453-2454
目的比较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在儿童急性荨麻疹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漳州市医院住院的急性荨麻疹患儿50例,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试验组(25例)、对照组(25例)。试验组采用综合治疗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对照组采用综合治疗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疗程均为4d,根据皮疹消退程度,分析两种方案对儿童急性荨麻疹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疗效较对照组好。结论甲泼尼龙治疗儿童急性荨麻疹效果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和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休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黄河三门峡医院2013年5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75例过敏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联合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智恢复、血压、呼吸频率、心率恢复正常以及皮疹消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大剂量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休克患者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和地塞米松在成年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中的疗效比较.方法 将29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A创伤组(n=9)和B治疗组(n=20),B组又分为B1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组(n=10)和B2地塞米松组(n=10).利用液压冲击脑损伤装置建立液压冲击脑损伤模型,A组损伤后不给予特殊处理.B组于损伤1 h、12...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地塞米松与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72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药物治疗,观察组给予甲泼尼龙药物治疗,并按不同剂量将观察组分为A组和B组,各45例。对比分析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50.0%,明显低于观察组的72.2%(P<0.05)。观察A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与观察组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稍高于观察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较地塞米松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甲泼尼龙治疗颅内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58例具有不同程度瘤周水肿的颅内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分别静脉给予常规等效剂量甲泼尼龙和地塞米松治疗3-5d,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前治疗过程中临床神经症状及体征的改善程度,在术前治疗前后作KPS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副作用。结果 试验组30例中有19例的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有继63%,其中9例有明显改善,显效率为30%,对照组28例中有17例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有效率为60.7%,其中4例有明显疗效,显效率为14.3%。两组比较,有效率无明显差别,但显效率比较则有显著性差别(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无明显副作用发生。结论 甲泼尼龙可有效地减轻颅内肿瘤所致的瘤周水肿,且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14):92-95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过敏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文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4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24)和对照组(n=24)。两组均进行常规对症处理,对照组采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采用甲泼尼龙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临床症状缓解恢复时间、5 h内尿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显效15例(62.50%)、有效8例(33.33%)、无效1例(4.1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9例(37.50%)、12例(50.00%)、3例(12.50%)(Z=-2.039,P=0.041);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09)。观察组血压恢复时间为(18.21±2.03) min、心率恢复时间为(16.02±1.97) min、呼吸恢复时间为(15.84±2.07) min、神志恢复时间为(20.13±2.44)min、皮疹消退时间为(31.17±4.18) 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恢复时间(t=-20.468,P=0.000;t=-21.175,P=0.000;t=-19.941,P=0.000;t=-21.479,P=0.000;t=-24.279,P=0.000);2 h尿量(79.64±6.77)mL/h、3 h尿量(103.29±9.45)mL/h、4 h尿量(139.64±11.28)mL/h、5 h尿量(194.61±15.34) mL/h,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尿量(t=29.969,P=0.000;t=24.715,P=0.000;t=15.456,P=0.000;t=10.367,P=0.000)。观察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χ~2=4.547,P=0.033)。结论甲泼尼龙治疗过敏性休克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增加5 h尿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分析甲泼尼龙与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检索的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维普、CBM、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关键词包括甲泼尼龙、地塞米松和突发性耳聋,质量评价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风险比(risk ratio,RR)值和95% CI作为本次研究的效应指标,异质性检验的指标选用I2P值。进行灵敏度检验及亚组分析,使用Egger's法定量分析是否存在发表偏倚,如果存在发表偏倚,使用剪补法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比较,Z=4.91(P<0.000 1)、RR(95% CI):1.20(1.12~1.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全身用药组Z=5.23(P<0.000 01)、RR(95% CI):1.28(1.17~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用药组Z=5.99(P<0.000 01)、RR(95% CI):1.30(1.19~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灵敏度分析Z=6.83(P<0.000 01)、RR(95% CI):1.19(1.13~1.26),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泼尼龙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优于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支气管哮喘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CD4^4T细胞中两个功能性亚群(Th1/Th2)的功能状态及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对其的影响。方法:15例哮喘及14名健康儿童,取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 法分离PBMC,分别用10^-8mol/L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体外干预培养48h后,用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中的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0的浓度。结果: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可明显抑制哮喘儿童PBMC分泌-γ(P值分别为0.004和0.002)和IL-4(P值分别为0.002和0.001);若以IFN-γ/IL-4表示Th1/Th2间的平衡,则甲基泼尼松龙(P<0.05)可恢复Th1/Th2平衡;地塞米松和甲基泌尼松龙都不曩IL-10的分泌。结论:地塞米松和甲基泼尼松龙均可抑制IFN-γ和IL-4的产生,但甲基泼尼松龙抑制作用更强,从而可恢复哮喘儿童体内Th1/Th2平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4受体 (sIL 4R)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地塞米松(DXM)对sIL 4R的影响。方法 用卵清白蛋白复制BALB/c小鼠哮喘模型 ,RT PCR方法检测哮喘小鼠基础的和DXM干预后肺组织sIL 4R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 哮喘小鼠支气管管壁及血管周围大量炎性细胞浸润 ,以嗜酸性粒细胞 (EOS)为主。经DXM干预后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哮喘组小鼠的sIL 4RmRNA相对丰度显著下调。经DXM干预后 ,sIL 4R基因相对丰度显著增高。结论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 ,存在sIL 4RmRNA表达下调 ;DXM可纠正sIL 4RmRNA的表达下调。  相似文献   

13.
陈昊  乔丽旻  周超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106-108,149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盲肠结扎穿刺(CLP)模型,研究地塞米松对炎症因子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水平变化以及大鼠生存率影响。方法 78只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CLP手术组、地塞米松(DEX)0.1 mg/mL治疗组(DEX),并建立假手术组(Sham)。DEX治疗组在手术完成后立即给予对应剂量的地塞米松。动物成模在各对应时间点取材,检测各组生存率、肺干湿重系数(W/D),MMP-9及TNF-α、IL-6、IL-8血清水平。结果在使用DEX干预后大鼠生存率有所改善,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炎症介质均出现下降,24 h组IL-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8 h组IL-6、MMP-9及IL-8差异有统计学结果(P〈0.01)。12 h组DEX干预后W/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干预组W/D24 h组和48 h均高于CLP组。结论脓毒症早期小剂量使用地塞米松可以有效的改善脓毒症的预后。地塞米松通过抑制炎症因子改善脓毒症预后,地塞米松对于脓毒症晚期炎症因子水平MMP-9及IL-8的调控作用可能较TNF-α等早期炎症因子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胸腺素-α和地塞米松对辅助型T淋巴细胞1型/辅助型T淋巴细胞2型(Th1/Th2)细胞因子在哮喘发病过程中的干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小鼠分为对照组、哮喘模型组、胸腺素干预组、地塞米松干预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和干扰素 γ(IFN γ)的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哮喘组的嗜酸性粒细胞(EOS)、淋巴细胞、IL 4、IL 5升高, IFN γ下降(P<0.05)。与哮喘组相比,胸腺素组和地塞米松组的EOS、IL-4、IL-5减少,胸腺素组IFN-γ增加(P<0.05)。对照组与哮喘组、哮喘组与胸腺素组、哮喘组与地塞米松组之间的IL 4/IFN 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Th2优势反应在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胸腺素-α可明显提高IFN-γ、Th1的水平,地塞米松可以降低IL-4、IL-5及Th2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与其血清白介素-8(IL-8)表达的关系以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方法以卯白蛋白(OVA)致敏并吸入激发制备大鼠哮喘模型。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及免疫组化技术结合.测定对照组(C)、模型组(N)、地塞米松早期干预组(E)、地塞米松晚期干预组(L)大鼠气道形态学参数及血清IL-8含量。结果E组、L组、N组大鼠出现气道重塑。其中E组气道重塑程度及IL-8含量较轻、N组较重、L组居中,各组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8与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重塑程度呈正相关;地塞米松可抑制气道重塑。并且可能通过下调IL-8的表达干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6.
阿奇霉素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Th2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阿奇霉素对哮喘小鼠气道炎症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2(Th2)型细胞因子IL-4、IL-5的影响。方法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为5组:A组(哮喘模型组,8只)、B组(小剂量阿奇霉素治疗组,8只)、C组(中剂量阿奇霉素治疗组,8只)、D组(大剂量阿奇霉素治疗组,8只)、E组(正常对照组,8只)。A、B、C、D组小鼠于第1、13天分别给予卵清蛋白(OVA)20μg和氢氧化铝1mg的混悬液腹腔注射致敏,于第21~30天每天给予雾化吸入2%OVA生理盐水溶液建立哮喘模型,第14~30天,A组每天激发前30min给予生理盐水0.2ml腹腔注射作为阳性对照组,B、C、D组每天激发前30min分别给予阿奇霉素50、100、150mg.kg-1.d-1腹腔注射,均为每天1次。E组以生理盐水代替OVA致敏和激发。所有动物于第31天处死,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制备肺组织石蜡切片,用计数板检测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EOS)数,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BALF中IL-4、IL-5水平。结果A、B、C、D组的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EOS数及IL-4、IL-5水平较E组明显增高,HE染色显示A、B、C、D组支气管黏膜周围有EOS、淋巴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EOS分别与IL-4、IL-5呈显著正相关。阿奇霉素可明显降低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和IL-4、IL-5水平。结论阿奇霉素具有明显抗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可通过抑制Th2反应,减轻慢性气道炎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应用甲泼尼龙或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急性喉炎伴喉梗阻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06年1月~2010年6月诊治的185例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随机分为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B+M组)95例和布地奈德联合地塞米松(B+D组)90例,比较两组患儿的疗效、症状体征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的差异。结果:B+M组患儿治愈89例(93.7%),好转6例(6.7%),B+D组治愈75例(83.3%),好转15例(16.7%),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两组患儿治疗前的症状和体征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B+M组患儿评分较B+D组低(P<0.05)。B+M组患儿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费用均显著少于B+D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均无死亡病例,对雾化吸入耐受,无咽部刺激和支气管痉挛等不良反应,治疗后血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甲泼尼龙可迅速缓解急性喉炎伴喉梗阻患儿症状体征,减少住院时间和费用,疗效显著高于联合应用地塞米松。  相似文献   

18.
地塞米松预防5-FU持续静滴化疗所致静脉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地塞米松预防持续化疗所致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 40例 5 FU持续静滴化疗的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 (n =2 0 )化疗前莫非氏管滴入 5mg地塞米松 ,对照组 (n =2 0 )不用地塞米松 ,对照两组静脉炎的发生率。 结果 治疗组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 ,χ2 =8.2 87,P <0 .0 1。结论 化疗前静滴地塞米松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患儿外周血中Th1和Th2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在白血病发病及化疗过程中的意义。方法收集7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53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25例;21例为初诊患者(初诊组)。所有患儿经化疗后分为两组:缓解组1(n=42),完全缓解期(CR)<12个月;缓解组2(n=36),CR≥12个月。另设30名健康儿童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外周血Th1(IL-2、IFNγ)和Th2(IL-4)细胞因子的百分比。结果初诊组治疗前的IL-2、IFNγ和IL-4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表达水平显著改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缓解组1的IL-2和IFNγ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缓解组2(P<0.05),但IL-4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3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LL与ANLL患儿的3种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1和Th2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急性白血病的发病,在ALL与ANLL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可能相同;随着缓解时间延长,患者的免疫功能逐渐恢复,后期再次紊乱,可能与化疗继发的免疫抑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