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文综述了用于肿瘤诊断的核医学的显像仪器PET、PET/CT,各类显像方法在肿瘤诊断中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2.
蒋宁一 《中国医刊》2004,39(9):12-15
随着医学的发展,核医学与肿瘤学的交叉与互补已逐步形成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这就是肿瘤核医学,它是核医学和肿瘤学的组合,又是各自的一个重要分支.肿瘤核医学主要内容是利用核医学的方法研究、诊断和治疗肿瘤.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原理揭开了肿瘤生物学及肿瘤细胞中新陈代谢变化的内幕,能洞悉肿瘤分子生物学的改变,对探索肿瘤的发病原因和药物作用机制具有独特价值.临床上对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预后估测及某些疑难重病的治疗均有重要价值.近年来,核素在肿瘤特异性阳性显像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有了很大的进展并取得了很好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效果,解决了许多临床常规不能解决或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如PET显像技术能从分子生物学水平阐述肿瘤的存在、发展与转归,是区别肿瘤良恶性病变和分期最敏感的方法,特别是对肿瘤术后残留复发与瘢痕组织的鉴别诊断是其他影像学难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3.
郝大为  孙俊杰 《中华全科医学》2011,9(5):788-789,798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早期甚至超早期发现肿瘤的手段。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分子或基因水平的变化先于解剖学变化,应用核医学的显像技术,揭示病变组织细胞受体密度和功能的变化、基因的异常表达,生化、代谢及细胞信  相似文献   

4.
郝大为  孙俊杰 《实用全科医学》2011,9(5):788-789,798
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肿瘤患者的5年生存率仍不理想,其根本原因是缺乏早期甚至超早期发现肿瘤的手段。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分子或基因水平的变化先于解剖学变化,应用核医学的显像技术,揭示病变组织细胞受体密度和功能的变化、基因的异常表达,生化、代谢及细胞信号转导的异常改变等  相似文献   

5.
组织乏氧是许多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在病死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中,病灶通常处于乏氧状态。作为显示能量代谢变化的显像之一,乏氧显像能检测处于乏氧但又存活的组织,如冬眠心肌、缺血心肌和脑缺血病灶;除探查肿瘤部位外,还可用于诊断肿瘤的氧态,鉴别其恶性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临床已用于肿瘤诊断,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组织乏氧是许多疾病 的重要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在病死率最高的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中,病灶通常处于乏氧状态。作为显示能量代谢变化的显像之一,乏氧显像能检测处于乏氧但又存活的组织,如冬眠心肌、缺血心肌和脑缺血病灶;除探查肿瘤部位外,还可用于诊断肿瘤的氧态,鉴别其恶性程度,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依据。临床已用于肿瘤诊断,并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是功能成像。它将能参与某种生理或生化过程、标记上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剂引入人体,在体外以γ射线探头探查就能形成反映示踪剂在体内分布情况的图像,该图像显示了机体内某种功能、生理、生化过程在体内的状况。在当今医学影像学快速发展、设备分辨率已有极大提高、对病变部位解剖结构的显示空前清晰的时代,功能成像已经成为医学影像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和其他影像学成像方式相比,核医学显像由于采用的是示踪技术,能探查到体内微量水平物质的变化,所以,在  相似文献   

8.
无创和有创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影像学方法很多,核素显像在无创诊断心血管疾病上可谓独树一帜:与其它影像学方法侧重于从解剖结构诊断心血管疾病不同,核素显像利用心脏功能显像、心肌代谢显像、心肌神经显像、心肌受体显像、乏氧心肌显像、坏死心肌显像、血栓显像、动脉粥样硬化显像、心肌放射免疫显像等,多方面展示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生物化学演变,从而对心血管疾病进行诊断与组织定征。这种以生理、病理生理和生化过程为成像基础的影像学诊断方式,代表了影像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核素显像不仅用于诊断、鉴别诊断心血管疾病,而且,由于其提供了更多的疾病的生理病理和生化特征性变化信息,如冠心病病人梗塞心肌内有无存活心肌(有无糖、脂肪代谢),该节段室壁运动如何,左室整体功能等,能动态检测治疗效果,有效预测病人疗效和预后,从而有利于最佳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重点从对心血管疾病的解剖形态学、功能、灌注、代谢和组织定征诊断上阐述了核素显像在心血管疾病影像诊断学中的地位。和其它影像学方法比较,显示疾病的解剖结构变化不是核素显像的长项,但是,核素显像在显示疾病的灌注、代谢上处于领先位置,利用其它影像学方法显示心肌灌注、代谢的研究也正在进行中,有的也显示了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是彩色多普勒二维实时血流显像心脏回波图的简称,临床上主要用于心脏瓣膜病、心肌病、心脏肿瘤的无创伤诊断。随着超声诊断研究的不断深入,CDFI也逐步应用到了对其他疾病的诊断中,本文就其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116例肿瘤患者进行^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结果表明,^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诊断肿瘤有较高的灵敏度(95.4%,83/87)和诊断准确率(92.2%,107/116)。提示^18F—FDG符合线路正电子显像对恶性肿瘤的诊断有很好的临床价值,但还需进一步研究和总结,以作出更准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蔡宗萍  吴桂英 《重庆医学》1994,23(4):210-211
区域引流淋巴是否受累,是恶性肿瘤诊治中的关键之一。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与其密切相关。为了探索这种方法的效果。我科1990年6月—1992年4月,共作220例恶性肿瘤区域引流淋巴显像,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睾丸肿瘤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连续积累睾丸肿瘤病人25例。正常对照30例。异常对照睾丸炎15例。二维超声观察睾丸肿瘤的形态学改变,CDFI显示睾丸肿瘤有无血流、血流的多少、形态与分布,脉冲波多普勒测量异常血流最大速度(PSV)和阻力指数(RI)。结果 CDFI显示2例睾丸肿瘤为少血供。其余均为多血供,并呈条带、树枝状及网状分布,且84.2%(16/19)的睾丸肿瘤血流形态不规则。睾丸肿瘤的RI和PSV与正常睾丸相显著(P<0.01),与睾丸炎的RI明显不同(P<0.01),而PSV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DFI显示睾丸内局灶性多血管改变且血管形态不规则,有助于睾丸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诊断恶性滋状细胞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2例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的CDFI图像特征,并与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及临床病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发现确诊率达95.45%(21/22),全部病例均可见病变侵蚀部位、程度及血流分布状态。结论 CDFI结合血hCG的检测对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的明确诊断,肯定的临床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彭章平 《浙江医学》1990,12(6):22-24
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Emission Computer Tomograph, ECT)是一种能显示体内放射性核素立体分布图像的显像技术,是近年来核医学继扫描机.γ相机问世以后的又一突破.目前供科研和]临床使用的ECT主要分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两大类,已应用于心、脑、肝、脾、骨骼及软组织和甲状腺等显像.  相似文献   

15.
肿瘤核素显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王荣福 《北京医学》2004,26(5):342-345
近年来,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化合物行肿瘤显像在肿瘤诊断和疗效观察等方面的价值日益受到关注.目前,以单克隆抗体或基因工程抗体放射免疫显像(RII)、基因表达显像及分子显像探针等肿瘤分子核医学应用的研究较多[1,2].核医学分子功能代谢显像是现代医学成像重要组成内容之一,其显像原理与X线、B超、CT和MR等检查不同,可通过探测器接收并记录引入体内靶组织或器官的放射性示踪剂所发射的核射线,以影像的方式显示,不仅可显示脏器或病变的位置、形态、大小等解剖学结构,还可以同时提供有关脏器和病变的血流、功能、代谢和(或)受体密度及分子水平的化学信息,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2].  相似文献   

16.
恶性肿瘤易发生骨转移。临床极为常见。既往靠X线诊断,但骨转移癌的早期诊断尚有困难,近年来由于核医学仪器及核素治疗药物的研制取得重要进展。目前SPECT全身骨显像已成为诊断早期骨转移癌的最主要的检查方法。核素靶治疗亦为临床开辟了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7.
浅析核医学显像的技术准备和质量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静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6):3614-3615
<正>核医学显像是显示器官及病变组织的解剖结构和代谢、功能相结合的显像。与其他影像学方法不同,它要经历放射性药物的制备、引入体内、影像采集、图像处理、阅片、书写报告等多个环节才能获得供临床诊断或鉴别诊断的完整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医学显像鉴别头颈部可疑异位甲状腺的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选择52例到我院接受临床检查并发现甲状腺可疑来源病灶患者,分别采用B超、CT、131I-WBI和SPECT-CT进行检查,以淋巴穿刺取活检和随访6个月联合确定病灶为标准,进行对比分析核医学显像鉴别头颈部可疑异位甲状腺的价值。结果活检和随访6个月联合检出病灶66个,B超检出病灶53个,CT检出病灶58个,131I-WBI检出病灶56个,SPECT-CT检出病灶63个;SPECT-CT灵敏度为98.75%,明显高于B超特异性80.98%、CT特异性85.35%和131I-WBI特异性91.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准确性为96.32%,明显高于B超特异性81.88%、CT特异性83.58%和131I-WBI特异性90.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CTCT特异性为97.75%,明显高于B超特异性80.22%、CT特异性90.32%和131I-WBI特异性92.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PECT/CT技术将不断完善,并充分发挥核医学和CT成像技术的优点,为异位甲状腺类疾病提供可靠的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嵴来源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可分泌多种胺和多肽激素进入全身循环。核医学分子影像探针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早期诊断、临床分期、治疗方案选择、复发和转移病灶的探查中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可根据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增殖及分化程度、细胞表面的分子表达、肿瘤部位选择分子影像探针进行个体化显像。本文就葡萄糖类似物显像剂、生长抑素类似物显像剂、胺前体类显像剂、激素类似物显像剂和酶抑制剂类显像剂等核医学分子影像探针在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发展及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