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发性青光眼病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日本Topcon公司生产的SP.1000型角膜内皮显微镜对46例各类单侧原发性青光眼患者双眼角膜内皮细胞进行照相,健眼作为对照。发现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闭青)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慢闭青)患者患眼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差值分别为9.59%,10.61%,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慢性单纯型青光眼(慢单青)患眼与健眼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差值为0.23%,差异无显著性(P>0.05);滤过性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差值为8.20%,差异有显著性(P<0.01);虹膜周边切除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差值0.19%,差异无显著性(P>0.05)。提示急性持续性高眼压可对角膜内皮细胞有损害。行抗青光眼手术时,术前应尽量了解角膜内皮细胞情况;术中应减少手术器械进入前房的机会,同时尽可能保持前房存在,以减少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RK)术后角膜内皮细胞(CEC)形态计量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6例患者(28眼)在RK术前、术后2周至2年期间进行了活体CEC显微镜观察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早期细胞面积变异系数、长径、周长明显扩大,形状系数减小(P〈0.01),术后6个月,上述各形态计量学指标基本恢复正常(P〉0.05);在术后1年内细胞密度虽有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RK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明确配戴接触镜对角膜细胞酶组织化学的影响和角膜组织的超微结构变化,以家兔为动物模型,对配戴接触镜12h,1,3,5,7,14d的兔角膜ATP酶、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含量进行了检测,并用透射电镜对其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戴镜1d后角膜上皮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和酸性磷酸酶含量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ATP酶和琥珀酸脱氢酶含量则降低(P<0.01)。戴镜3d后角膜厚度增加(P<0.05或0.01),5d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明显降低(P<0.05或0.01),六边形细胞自3d始即明显减少(P<0.05或0.01)。戴镜24h角膜上皮超微结构无明显变化,3d后角膜上皮肿胀,线粒体扩张,直至线粒体嵴断裂,内质网脱颗粒。结果表明细胞内酶组织化学的变化和超微结构的改变是接触镜性角膜炎发生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采用扫描电镜和光镜观察30只胎龄为19~36周胎儿眼角膜内皮细胞层,结果胎儿角膜内皮细胞密度随胎龄的增加而减少,二者呈负相关(r=-0.97,P<0.01);胎儿角膜内皮细胞间连接于胎龄31~36周趋于完整;胎儿角膜内皮细胞的异型性大,六边形细胞数仅占42.62%。作者认为胎儿时期角膜内皮细胞层结构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无并发症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人工晶体植入术(ECCE+IOL)与角膜内皮损伤的关系。方法:应用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了30例(3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行ECCE+IOL术前及术后1月、2月、3月、1年时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细胞形状的变化。结果:术前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828±400)mm-2,六边形细胞百分率(Hexa%)为(62±6)%。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于术前,中上角膜间差异有显著性。术后3个月时内皮细胞损失,中央为12.6%,上方为35.5%;术后12个月中央及上方角膜内皮损失分别上升为16.2%和43.0%。术后一年内有持续的内皮细胞损失。术后上方、中央角膜Hexa%先明显下降,后逐渐回升,在术后12个月接近术前水平。结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可能存在持续损失,故术前检查密度较低的内皮,不仅要估计是否经得住手术创伤,还要考虑是否能承受术后长期慢性内皮细胞损失。  相似文献   

6.
正常人角膜各部位厚度超声测量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超声角膜厚度测量仪对47例正常人(94只眼)进行角膜各部位17个点厚度的测量,并对其中同一半径上不同位,点的角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中央角膜厚度525.65±2.24μm;上方、颞上方、鼻上方角膜略厚于颞下方、颞侧及下方(P<0.05)。同时用角膜曲率计测量角膜中央前表面曲率度,结果角膜厚度与前表面曲率度无关(P>0.05)。对角膜各位点厚度测量意义及角膜厚度与曲率度及年龄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角膜胶原膜的制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猪巩膜中提取胶原,用身制模具分别采用3种方法制铸角膜胶原膜,并测量膜的曲率半径、直径及其厚度。采用封闭冲压法制做胶原膜,膜中央与周边无显著差异(P〉0.1)。用静止干燥法制做胶原膜,膜中央厚,周边薄,两者有极显著差异(P〈0.01)。用离心法制做胶原膜,离心速度越快,膜周边越厚。3种方法交原膜曲率径均为9.0mm,直径均为14.5mm,厚度为0.006~0.279mm。结果表明,离心成膜法是3种  相似文献   

8.
用透明质酸酶治疗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切口瘢痕愈合83只眼,通过对治疗前后的视力、角膜切口瘢痕、屈光度及角膜屈光力等进行疗效观察,结果发现;透明质酸酶能促进切口瘢痕吸收及重建,减低该处角膜表面张力,改善光线在瘢痕区域内的折射及散射,增加视觉清晰度,提高视力。对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分析P〈0.01。用0.25%氯霉素眼药水治疗另一组83只眼作为对照,方法相同,治疗前后视力2不明显(P≥0.05)。两组的屈光  相似文献   

9.
为探求人工晶体(IOL)植入术后角膜内皮功能恢复的时间,对34例(35眼)老年性白内障行白内障囊外摘除加后房型IOL植入术前后角膜厚度进行了观察。结果术后1d,7d角膜厚度较术前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术后15d开始恢复,30d所有术眼角膜厚度基本恢复正常,与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果显示角膜内皮细胞损失较少(损失率<5%)者,术后15d其厚度即恢复正常。提示角膜内皮功能恢复的快慢与内皮的损伤程度有关。而术后早期角膜水肿的主要原因是以角膜内皮功能受损为主,其恢复时间约15d。内皮细胞丢失较多者,其厚度的恢复则需较长时间。  相似文献   

10.
对不同冷冻时间(20s和3min)及不同方法保存的兔角膜膨胀率进行了测定。结果冷冻20s及3min,新鲜角膜组膨胀率(%)分别为29.45±1.9,49.74±1.6(P<0.05);冷冻保存组为31.65±0.8及54.67±2.7(P<0.05);干燥保存组为73.82±7.7及86.09±1.3(P<0.05)。干燥保存组角膜膨胀率与新鲜组及冷冻保存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提示在角膜组织镜片加工时,应考虑不同保存方法和不同冷冻时间所造成的不同膨胀率对其厚度的影响,从而减少镜片加工时的屈光度误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采用TOPCON非接触型角膜内皮细胞计,对眼压控制的33例(仅单眼急性发作)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及对侧临床前期眼和23例(33只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测量角膜内皮细胞变化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眼组和对侧临床前期眼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有极显著性减少(P〈0.01),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和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均有显著性增加,六角形细胞百分数显著性下降(P〈0.05);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组和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侧临床前期眼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显著性减少(P〈0.05),最大细胞面积、最小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平均细胞面积的标准差、细胞面积的变异系数均和六角形细胞百分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对角膜内皮细胞造成细胞平均密度明显下降和细胞的形态改变、六角形细胞百分数下降等显著损害,损伤程度与眼压急性增高的程度和持续时间有关;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仅造成角膜内皮细胞平均密度明显下降,并未影响细胞的形态改变及六角形细胞百分数。  相似文献   

12.
对118例136眼冀状胬肉在手术显微镜下施行冀状胬肉切除术加角膜缘球结膜移植术。术后角膜刺激症状2天内消失的111只眼,占81.62%;随访3个月 ̄5年,术后冀状胬肉复发14只眼,占10.29%,明显低于非显微镜下胬肉切除的传统术式(P〈0.01);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的82只眼,占60.29%,与国内报告差异无显著性(P〉0.05);136只眼术后无一眼出现眼肌损伤、角膜巩膜穿通伤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手术后中央角膜内皮及厚度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术后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数目、形态及中央角膜厚度的变化,同时观察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关系。方法 选择并发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病人26例(28眼),在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及术后3 d、1周、1月、3月时,应用带有角膜测厚仪的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其中央角膜的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厚度的变化,并与34例无糖尿病的老年性白内障病人进行对照。分析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各变量的变化,同时进行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相关性分析。结果 两组中央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厚度手术前后各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角膜厚度与角膜内皮细胞数无相关性(r=0.095、0.084,P〉0.05)。但是在组内观察各个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时显示,糖尿病病人的内皮细胞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较无糖尿病病人差。结论 糖尿病病人白内障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改变主要表现为对损伤的反应及修复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应用非接触式角膜内皮显微镜,观察107例不同年龄正常人角膜中央部内皮细胞的形态,密度和面积的结果。正常青年和儿童的角膜内皮细胞呈六角形,大小一致;而40岁以上者形态和大小不一致。内皮细胞的密度随年龄增长而减低,面积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本文并讨论了影响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和面积的生理与病理因素,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形态,密度和面积改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余荣志  关征实 《广东医学》1997,18(12):798-799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球壁形态改变特征与视功能之关系,对140例(280只眼)屈光度在-6.25~-30.00D之间的近视患者,进行眼球轴长,角膜曲率等系列数据检测,经统计学处理,结果:(1)高度近视眼矫正视力道屈光度增加而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2)96.1%的眼球羊后内径轴长增长,其屈光度随之增高。(3)有27.1%的眼球突出度向前变突。(4)前表面角膜曲率与正视眼球相比无  相似文献   

16.
人血浆纤维连结蛋白对角膜上皮缺损愈合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角膜损伤的家兔应用纤维连结蛋白(FN)与生理盐水进行对照试验,结果显示FN治疗兔角膜损伤愈合速度较快。对383眼顽固性角膜上皮缺损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显示FN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17.
吴珂  李志敏  谷浩 《贵阳医学院学报》2009,34(5):512-513,518
目的:比较角膜内皮细胞计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值之间的差异性。方法:分别用角膜内皮细胞计与A超角膜测厚仪测量96例(192只眼)近视患者的角膜中央厚度,分析这两种方法所得的测量值之间的差异。结果: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厚结果为(501.15±32.22)μm,A超的测厚结果为(527.11±31.12)μm,差异有显著性(P〈0.05);将192只眼的角膜中央厚度,按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厚结果分为3组,各组间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值分别为(27.99±11.18)μm,(24.38±9.43)μm和(18.40±8.11)μm,两种测量方法在不同角膜厚度的范围内的差值也有显著性(P〈0.05)。结论:两种方法对于同一眼角膜中央厚度的测量值在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厚值小于超声测厚,随着角膜厚度的增加这两种方法测量值的差值减小;超声测厚作为目前最为准确可靠的角膜厚度测量方法,仍不能被角膜内皮细胞计的测量所代替。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采用WFM-角膜厚度测量仪观察了45例白内障术后角膜厚度的变化,探讨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情况及其恢复过程。结果表明:白内障手术后角膜均有程度不同的增厚(100%),测量角膜厚度为0.759±0.29mm;角膜水肿程度与患者年龄大小、手术刺激轻重呈正相关;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一般是暂时性的,但其功能恢复所需时间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LASIK术后用NCT和修氏眼压计测量眼压的差异及术后眼压下降的可能原因。方法对接受LASK手术的21例患者41眼术前用NCT,术后1月分别用NCT和修氏眼压计进行眼压测量,同时测量角膜厚度、角膜屈光力、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术前,术后眼压及术后NCT和修氏眼压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1月眼压读数明显低于术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用NCT和修氏眼压计测量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家兔前房内注射0.2%利多卡因0.2ml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取18只成年健康家兔,随机分2组,每组9只(18只眼),为0.2%利多卡因组和平衡盐溶液组作为对照,两组再分别分为注射后1,3,14d3个亚组,每亚组3只家兔(6只眼),注射前及注射后各组家兔双眼均行接触性角膜内皮显微镜测量角膜内皮细胞数、细胞密度、细胞平均面积、面积变异系数(CV值)、六角形细胞百分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房内注射0.2%利多卡因后3d亚组角膜内皮细胞数、CV值、六角形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14d亚组CV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2%利多卡因经家兔前房内注射后3d内影响了角膜内皮细胞的正常形态,至14d影响作用基本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