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野百合喊复制Wistar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汉防己甲素对肺腺泡内动脉构形的影响。结果表明:汉防己甲素可使肺腺泡内动脉中膜厚度、中膜厚度占血管外径百分比、肌型动脉数及部分肌型动脉数分别减少16.4%、30.5%、24.3%和16.4%,并使无肌型动脉数增加24.7%,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变性减轻,中膜胶原纤维和周细胞的增生和肌样分化减少。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汉防己甲素治疗野百合碱诱发大鼠肺动脉高压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野百合碱复制Wistar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汉防己甲素对其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及对肺腺泡内动脉的影响。结果表明:汉防己甲素可使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收缩压及右心房收缩压分别降低28.0%、28.3%及31.5%,并使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空泡变减少,内皮下腔减少和缩小,中膜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亦减少,使其管壁变薄。  相似文献   

3.
以野百合碱复制Wistar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观察汉防己甲素对其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及对肺腺泡内动脉的影响。结果表明:汉防己甲素可使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室收缩压及右心房收缩压分别降低28.0%、28.3%及31.5%;并使肺腺泡内动脉内皮细胞空泡变减少,内皮下腔减少和缩小,中膜胶原纤维和平滑肌细胞亦减少,使其管壁变薄。  相似文献   

4.
DDPH对大鼠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阻抑和逆转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实验观察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乙胺基)丙烷盐酸盐(简称DDPH)对低氧大鼠肺动脉高压(HPHT)和腺泡内肺动脉(IAPA)构形重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后期和常氧恢复期使用DDPH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分别比未用药组降低18.98%和17.85%;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分别减小18.18%和12.50%;腺泡内环肌型动脉数量减少、中膜厚度变薄;无肌型动脉  相似文献   

5.
应用电镜组织化学方法,观察野百合碱诱发大鼠肺动脉高压模型中周细胞的超微结构改变。发现正常对照组大鼠腺泡内无肌型动脉内皮下存在着周细胞层、后者与前者的胞浆突起紧密相连。在实验第16天和第24天实验组大鼠肺动脉压升高持续在4.19-5.79kPa时,可见无肌型肺动脉周细胞向平滑肌样细胞分化现象,细胞外基质也增多,使无肌型肺动脉壁出现肌和增厚。  相似文献   

6.
外源性NO对肺高压模型大鼠肺腺泡内动脉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研究大鼠肺腺泡内动脉结构变化,探讨外源性NO是否对肺高压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阻抑作用。方法建立大鼠MCT肺高压模型,在其形成过程中和形成后采用NO吸入,检测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脏右室/(左室 室间隔)[RV/(LV S)]、肺腺泡内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MT%)。结果腹腔内注射MCT第1周时RVSP已升高,第3周时形成明显肺动脉高压,伴右心室肥厚、肺小动脉中膜增厚,肺IAPA的肌性动脉百分比增加。MCT大鼠同时间断长期吸入NO,可见RVSP下降,IAPA肌化程度减轻,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减轻,右心室肥厚指标RV/(LV S)减小,但与正常组相比较,差异仍有显著性。结论间断长期吸入NO可使肺动脉高压的产生减缓,程度减轻。其可以部分阻抑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对已形成的肺动脉高压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汉防己甲素对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形态学改变的影响,作者采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研究汉防己甲素处理后肺小动脉的光镜和电镜改变,并进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变细,平滑肌细胞增生。图象分析发现肺小动脉外径变小,管壁厚度占外径的比例增大,血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增大,经汉防己甲素处理后,上述病变明显减轻。由此表明,汉防己甲素主要通过抑制肺小动脉胶原纤维的增生和抑制缺氧引起的肺血管增厚和肌化,使肺小动脉管腔狭窄明显减轻,肺动脉压降低,从而部分阻抑肺动脉高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汉防己甲素对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形态学改变的影响作者采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研究汉防己甲素处理后肺小动脉的光镜和电镜改变,产进行了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小动脉变细,平滑肌细胞增生。图象分析发现肺小动脉外径变小,管壁厚度占外径的比例增大,血管壁面积占血管总面积增大,经汉防己甲素处理后,上述病变明显减轻。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汉防已甲素(tetrandrine,Tet)对慢性低氧大鼠肺组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Tet降低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机制。方法 建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检测血流动力学,观察肺腺泡内动脉(IAPA)结构的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bFGF表达。结果 Tet能明显降低肺动脉压,抑制肺腺泡内动脉壁bFGF表达,阻抑肺腺泡内动脉重建,结论 Tet通过抑制bFGF表达,从而阻抑肺腺泡内动脉重建是其降低肺动脉压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的肺动脉组织病理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采用显微镜形态定量分析技术分析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的肺血管组织形态学改变,为矫正畸形、选择手术方式提供病理参考指标.方法分别选择同年龄组非心、肺源性疾病死亡患儿,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患儿肺组织标本各10例作为对照组和病变组.采用病理学形态定量分析技术,测量肺细小动脉平均中膜厚度百分比(MT%)和中膜面积百分比(MS%)、肺小血管密度(VPSC)、平均肺泡数(MAN)、肺泡平均内衬间隔(MLA)、肺实质占同切片肺总面积比例(PPA)、单位面积肺泡/血管比(AVR).结果病变组的MAN、VPSC和AVR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中病变组的VPS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其余参数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病变组肺泡比对照组有增大的趋势,50%的患者MS%接近正常组值.病变组多数肺小血管的形状不规则,肌型动脉相对少见,大部分为部分肌型和非肌型动脉.结论由动脉导管供血的肺动脉闭锁合并室间隔缺损患者的肺肌型动脉密度减少,但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和面积百分比与对照组接近.肺动脉闭锁造成的肺血流减少对肺小血管的密度影响最大,而肺小血管数目的减少可直接影响到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手术效果.肺泡密度减少导致肺泡代偿性增大.肺发育受损是肺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早期手术可增加肺血流,促进肺血管的发育,将有助于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参与实验全过程的Wistar大鼠共12只(6个对子)。以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压力,以分光光度法间接测定血浆NO含量,并对大鼠肺组织标本进行显微结构观测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低氧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明显高于对照组[(2.75±0.30)kPavs(2.06±0.14)kPa,P<0.05],其血浆NO间接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3.5±1.2)μmol·L-1vs(4.8±0.4)μmol·L-1,P<0.05]。光镜下,低氧组大鼠肺小血管肌化程度明显增强,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和相对中膜面积(RMA)明显增加[肺中等肌型动脉RMT:(9.94±0.30)%vs(7.70±0.41)%;肺中等肌型动脉RMA:(18.87±0.54)%vs(14.76±0.75)%;肺小肌型动脉RMT:(15.15±0.21)%vs(10.12±0.60)%;肺小肌型动脉RMA:[(27.99±0.88)%vs(19.23±1.05)%,P均<0.01]。电镜下,肺中、小肌型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肥厚、肿胀,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厚,并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2.
实验观察1-(2,6-二甲基苯氧基)-2-(3,4-二甲氧基乙胺基)丙烷盐酸盐(简称DDPH)对低氧大鼠肺动脉高压(HPHT)和腺泡内肺动脉(IAPA)构形重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后期和常氧恢复期使用DDPH的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VSP)分别比未用药组降低18.98%和17.85%;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分别减小18.18%和12.50%;腺泡内环肌型动脉数量减少、中膜厚度变薄;无肌型动脉数量增多、管径明显扩大(P<0.05).肺动脉收缩压的改变与腺泡内血管构形的改变密切相关(R~2=0.9865,P<0.01).提示DDPH对HPHT的形成和IAPA构形重组具有阻抑和逆转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野百合碱 (MCT)复合单肺切除诱导的实验性肺动脉重建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方法  16只雄性 SD大鼠随机分为 2组 (n=8)。 (M+P)组 :大鼠行左肺切除 ,7d后皮下注射 MCT6 0 mg/ kg;对照组 :大鼠仅行假手术处理。每组大鼠于术后 5周检测肺动脉压、右心室 /左心室 +室间隔 [RV/ (L V +S) ]的比值 ,同时观察右肺动脉病理形态学改变。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M+P)组大鼠肺动脉压力和 RV/ (L V+S)比值明显增高 (P<0 .0 1) ;病理观察显示 (M+P)组大鼠 MCT注射后 4周肌型肺小动脉中膜明显增厚 ,肺腺泡内小动脉明显肌化、内膜增厚。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未见血管结构重建。与对照组相比 ,(M+P)组大鼠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坏死及内弹力膜断裂明显增加。 结论 肺小动脉内皮损伤、肌型肺小动脉中膜增厚和肺腺泡内小动脉肌化、内膜增厚是 MCT复合单肺切除诱发的大鼠肺动脉高压的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2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测法,观察口服汉防己甲素降低肺动脉高压的近期疗效。结果表明,实验组服药两周后肺动脉平均压(mPAP)和收缩压(sPAP)均显著下降(P<0.001),右室功能和动脉血气明显改善,对体动脉平均压(mSAP)和心率无不良影响,而对照组(口服安慰剂)各指标改变不明显。提示汉防己甲素有可能成为一种较理想的降低肺动脉高压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潘南金时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及其肺血管重建的影响。方法将体重为210~310g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只。对照组:室内空气正常饲养;低氧组:在常压低氧舱内[氧浓度(10.0±0.5)%]缺氧,每日8h,每周6d,连续30d;治疗组:缺氧条件同低氧组,自缺氧第1天起给大鼠每天腹腔内注射9ml/kg潘南金注射液。对照组与低氧组每天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量和治疗组相同。低氧30天后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平均颈动脉压(mCAP),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和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结果1)低氧组大鼠mPAP与RVHI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伴行于呼吸性细支气管和肺泡管的三型肺小血管比例中,肌型动脉(MA)、部分肌型动脉(PMA)比例明显增高于时照组(P〈0.01);低氧组无肌型动脉(NMA)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低氧组相对中膜厚度(RMT)与相对中膜面积(RM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治疗组mPAP与RVHI显著低于低氧组(P〈0.01);治疗组三型肺小血管比例中MA、PMA比例显著低于低氧组(P〈0.01);治疗组NMA比例显著高于低氧组(P〈0.01);治疗组RMT%、RMA%明显低于低氧组(P〈0.01)。3)mCAP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400倍光镜下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切片显示.对照组内外弹力层完整、内外弹力层之间的厚度正常,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内弹力纤维膜增厚、内外弹力层之间的距离明显增宽,治疗组大鼠肺小动脉内弹力纤维膜明显好转、内弹力层与外弹力层之间的距离增宽程度较低氧组减轻。结论慢性低氧可引起大鼠NMA肌化、肺血管结构重建及内皮损伤,导致肺动脉压上升,潘南金注射液对低氧性肺血管结构重建(HPVR)及HPH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肺腺泡内动脉构形重建与肺动脉高压等的关系[吴永平,车东媛,张婉蓉等中华病理学杂志,1995,24(2):86]以野百合碱一次性皮下注射复制大鼠肺动脉高压和肺心病模型。应用光镜、电镜、免疫组织化学及形态定量等方法,进一步观察了肺腺泡内动脉(LAPA)的...  相似文献   

17.
以同月龄大鼠作肺炎支原体反复肺部感染的实验性研究,应用光镜结合全自动图像分析仪及形态学测量技术观察肺小动脉的构形改变,同时测量肺动脉压及右心室肥大指数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肺小动脉肌化增强,并延伸至无肌细小动脉,肺泡间隔内动脉数减少,肺小动脉中膜增厚、管腔狭窄,肺动脉压力增高,右心室肥大等。提示反复肺炎支原体肺部感染对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和肺心病的发生发展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制备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并进行性状观察研究。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汉防己甲素脂质体,检测脂质体稳定性、药物包封率和不同存放时间药物渗漏率,电镜观察脂质体形态、大小。结果汉防己甲素脂质体(膜脂浓度35mg/ml)稳定性良好,药物包封率可达72.9%,药物脂质体4℃存放1、3、6个月时药物渗漏率分别为2.51%、4.52%、8.11%。电镜下观察,脂质体呈圆球形,大小较均匀,粒径大小为(264±47)nm。结论采用逆相蒸发法成功制备了汉防己甲素脂质体,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较高的药物包封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吸烟肺功能正常者和吸烟COPD患者肺小动脉超微结构的特征。方法收集33例手术治疗的周围型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有无吸烟史、肺功能结果分为不吸烟肺功能正常组(n=10)、吸烟肺功能正常组(n=13)、吸烟COPD稳定期组(n=10)。取无癌细胞浸润的肺组织标本,光镜下观察计算肺腺泡内肌型动脉比例以及肺小动脉各层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值,并与吸烟指数做相关分析。电镜观察肺小动脉的超微结构。结果①与不吸烟肺功能正常者比较,吸烟肺功能正常者和吸烟COPD患者肺腺泡动脉肌型动脉比例增加,肌型动脉内膜面积百分比增大,管腔面积百分比变小。②不吸烟肺功能正常者肺小动脉内膜无增厚,内皮细胞形态正常,平滑肌排列整齐,胞外未见胶原纤维增生。吸烟肺功能正常者肺小动脉内皮细胞表面凹凸不平,血管基底膜增厚,平滑肌细胞外见胶原纤维增生。吸烟COPD患者肺小动脉结构层次紊乱,内皮细胞变性,内膜明显增厚,平滑肌呈合成表型,胶原纤维增生。③吸烟指数与肌型动脉百分比、内膜面积百分比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464和0.635,P均〈0.05),与管腔面积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603,P=0.002)。结论吸烟肺功能正常者和吸烟COPD患者肺小动脉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有相似特点的超微病理改变及肺小动脉重构现象,这些改变与吸烟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风湿性心脏病肺肾上腺髓质素(AM)、内皮素-1(ET-1)含量,及其与肺血管病理、肺动脉压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6例风湿性二尖瓣病变患者(其中14例合并肺动脉高压)肺组织中AM及ET-1含量,采用图像分析系统肺组织中肺肌型动脉中层厚度指数(MT/R)。结果 合并肺动脉高压组患者肺组织AM、ET-1、肺肌型动脉MT/R值明显高于正常肺动脉压组(P<0.05)。肺肌型动脉MT/R值重度增高组患者肺组织AM/ET-1比值明显低于正常肺肌型动脉MT/R组(P<0.05)。结论 肺组织中AM及ET-1的变化在风湿性心脏病肺病理改变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