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薛梅  扶玲  李楚云  郭林 《中国药房》2007,18(16):1241-1243
目的:优选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处方并考察其体外溶出度。方法:对处方中选用的微晶纤维素、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羧甲基淀粉钠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进行正交试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考察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与普通片的溶出度。结果:优选的最佳处方为微晶纤维素20%、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6%、羧甲基淀粉钠5.5%和聚乙烯吡咯烷酮8%。所制分散片在30s内完全崩解,15min时溶出度明显高于普通片。结论:采用本处方及工艺制得的甲磺酸培氟沙星分散片质量可靠,崩解时限短,体外释放度优于普通片。  相似文献   

2.
刘葵 《中国药房》2005,16(15):1136-1138
目的:筛选阿维A胶囊的最佳处方、工艺,并考察其成品的稳定性。方法:以可压性淀粉、乳糖、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处方用量为考察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以溶出度、流动性、含量均匀度等为成品质量考察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在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对成品进行稳定性考察。结果:最佳处方组成为可压性淀粉20%、乳糖20%、L-HPC1%,采用制粒工艺制备;所得成品质量稳定。结论:优选的阿维A胶囊处方、工艺合理,由其制备的成品溶出度、含量均匀度、稳定性等均达《中国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3.
曾珺  程似锦 《中国药师》2011,14(2):200-202
目的:优选出柴胡总皂苷胶囊剂的最佳处方工艺。方法:采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柴胡总皂苷-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率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包合物的最佳制备条件;以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法考察各种辅料包括崩解剂和粘合剂的种类和用量、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以颗粒外观和体外溶出度为评价指标,考察颗粒干燥温度。结果:优选出最佳包合工艺为柴胡总皂苷和β-环糊精的重量比为1:2,包合温度为55℃,包合时间为1.5 h;最佳处方中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崩解剂,用量为处方量的10%;以3%聚乙烯吡咯烷酮乙醇溶液(70%乙醇)为粘合剂;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为处方量的1.5%;颗粒干燥温度为60℃。结论:本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  相似文献   

4.
布洛芬液体胶囊的处方筛选及体外溶出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蓉  黄浩 《安徽医药》2009,13(10):1178-1179
目的筛选布洛芬液体胶囊处方,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溶出度考察。方法以液体胶囊的稳定性、崩解时限、体外溶出度为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最佳工艺处方为:甘油50mg,聚乙二醇100mg,吐温8010mg,氢氧化钠14mg。所制得的液体胶囊稳定,药物溶出快。结论布洛芬液体胶囊处方主要与氢氧化钠的用量有关。布洛芬液体胶囊与市售片剂相比,其溶出速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筛选塞来昔布胶囊的最佳处方组成。方法结合塞来昔布原料的性质以辅料中的乳糖、SDS、硬脂酸镁进行考察,每个辅料取3个水平,用正交表安排试验,以塞来昔布胶囊的溶出度为主要考察指标,以颗粒流动性和外观为参照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辅料中影响胶囊溶出度的主要因素是十二烷基硫酸钠,最佳处方组成为乳糖55g,十二烷基硫酸钠8g,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5.0g,硬脂酸镁1.5g,采用该处方及工艺制得的塞来昔布胶囊体外溶出试验较好,成品质量稳定、符合标准要求。结论塞来昔布处方、工艺简单可行,适合产业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琥乙红霉素胶囊处方筛选及溶出度测定。方法 通过正交试验筛选出胶囊剂的处方 ,采用硫酸比色法测定其溶出度。结果 最佳处方为 5 0 g·L-1的 CMC- Na、5 g交联 PVP、0 .5 g十二烷基硫酸钠、0 .5 g蔗糖酯 ;胶囊 30 min时溶出度大于 80 %。结论 组方合理 ,制备工艺简便易行 ,溶出度可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辛伐他汀口腔崩解片的处方及制备工艺进行研究,并评价其质量.方法以体外崩解时间和口感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筛选辛伐他汀口腔崩解片的处方.通过直接压片法制备,并测定体外崩解时间及溶出度等质量评价指标.结果优选处方的体外崩解时间为32s,口腔崩解时间为30s,30min的体外溶出度可达95%以上.结论本研究所得的处方和工艺可以制备质量优良的辛伐他汀口腔崩解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胺甲噁唑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处方工艺,制备复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测定其溶出度并与普通片进行比较。结果按优选处方工艺的复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各项指标合格,溶出度较普通片快。结论优选的复方胺甲噁唑分散片处方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9.
李德潮 《中国药业》2008,17(16):46-47
目的优选胺甲噁唑分散片的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试验优选处方工艺,制备复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以溶出度为考察指标测定其溶出度并与普通片进行比较。结果按优选处方工艺的复方磺胺甲噁唑分散片各项指标合格,溶出度较普通片快。结论优选的复方胺甲噁唑分散片处方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闫虹  吴玉波  丛艳  李宝 《中国药房》2011,(29):2743-2745
目的:制备孟鲁司特钠片,筛选其最佳处方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与进口孟鲁司特钠片的相似因子f2为指标,对自制孟鲁司特钠片中微晶纤维素与乳糖的比例(A),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B)、羟丙基纤维素(C)和硬脂酸镁(D)的处方用量百分比进行优选,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优选所得A、B、C、D分别为41∶45、2.5%、5.5%、0.80%,3批优化处方所制样品f2值均大于50,2种制剂溶出曲线基本相似,30min时累积溶出度均能达到80%以上。结论:自制孟鲁司特钠片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单易行,体外溶出度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国内不同药品生产企业洛伐他汀胶囊的溶出情况,评价药品质量。方法:采用转篮法,以1.0%十二烷基硫酸钠的磷酸盐溶液900ml为溶出介质,转速100r·min^-1。采用f2因子法,考察国内14个药厂的洛伐他汀胶囊与参比药厂的洛伐他汀胶囊溶出度的差异。结果:4个药厂的洛伐他汀胶囊f2值大于50,溶出度与参比制剂相似。其他10个公司的洛伐他汀胶囊f2值小于50,溶出度与参比制剂存在明显差异。结论:仿制药品的质量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2.
曾晓丹 《中南药学》2007,5(4):346-348
目的优化托西酸舒他西林胶囊制备工艺,使其溶出度提高。方法将托西酸舒他西林原料微粉化,以超级羧甲淀粉钠为崩解剂,微粉硅胶为助流剂,湿法制粒制备托西酸舒他西林胶囊,以溶出度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采用正交设计优化托西酸舒他西林的生产工艺。结果最佳处方为粉碎筛网目数200目、超级羧甲淀粉钠用量15%、二氧化硅用量4%。托西酸舒他西林胶囊溶出度平均达98.15%,加速试验考察6个月后溶出度仍在90%以上。结论托西酸舒他西林胶囊的制备工艺方便、科学,溶出度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制备低聚甘露糖醛酸钠(DPM207)胶囊剂,对其质量进行考察,并初步评价其改善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采用湿法制粒,以辅料的种类、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吸湿性、休止角、颗粒得率等为评价指标,优化胶囊剂的制备工艺。根据《中国药典》等相关规定,对胶囊剂的水分含量、装量差异、溶出度、含量等进行测定。采用辐照所致白细胞减少的动物模型对DPM207升高白细胞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DPM207胶囊剂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低聚甘露糖醛酸钠与微晶纤维素按照1:1混合,添加70%乙醇进行湿法制粒,制备的胶囊水分、装量差异、溶出度等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在小鼠灌胃给药5日后,DPM207不同剂量组均显著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结论:DPM207胶囊剂成型工艺稳定,胶囊质量可控,具有作为升高白细胞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4.
张海红  刘放 《海峡药学》2011,23(7):22-25
目的 考察洛伐他汀胶囊(片)的溶出度及其体释药性质.方法 照溶出度测定法[中国药典2005版二部附录XC溶出度试验法第一法(转篮法)].以磷酸盐缓冲液-正丙醇(2:1)900mL为溶出介质,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检测波长为238nm.结果 洛伐他汀线性范围1.988μg·mL<'-1>~29.820μg·mL<'-1>,...  相似文献   

15.
陈丹秋 《安徽医药》2016,20(6):1061-1064
目的:筛选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处方进行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挤出滚圆和流化床包衣工艺制备雷贝拉唑钠肠溶微丸,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进行载药微丸处方优化,按选定的处方制备微丸,进行隔离层和肠溶层包衣,包衣后将微丸灌装胶囊,成10mg规格,对制备的胶囊进行加速试验确定其稳定性。结果:制备的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含量,有关物质,释放度较好,加速条件下质量稳定,稳定性较好。 结论:本工艺简单可行,样品稳定性良好,可作为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的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优选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的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方法: 单因素试验考察填充剂、崩解剂的选择;比较崩解时间;根据分散片的要求,以10 min的累积溶出度和崩解时间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处方进行筛选;优选制备工艺并对处方与工艺进行重复性考察。结果: 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的最佳处方组成: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 50%,MCC 22.5%,乳糖10.5%,PVPP 10%,L-HPC 5%。结论: 右旋布洛芬β-环糊精包合物分散片处方设计简单合理,工艺稳定,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17.
张睿  于秀华  赵阿娜 《中国药房》2010,(47):4451-4452
目的:优选五味子软胶囊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明胶、甘油、水的用量及溶胶温度为考察因素,以崩解时限和加速试验崩解时限的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软胶囊囊壳工艺;利用单因素试验考察药物粒度、基质种类及用量、助悬剂种类及用量。结果:最佳软胶囊囊壳工艺为甘油、明胶、水的用量分别为100、220、200g,溶胶温度为80℃;成型工艺为药物细粉与大豆油的比例1∶1.2,蜂蜡占药粉用量的15%,药物粒度为100目。结论:所得工艺稳定、质量可控,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8.
陈壮  岳桂华  黄敏  黄小鸥 《中国药房》2012,(31):2911-2912
目的:优选芪七连胶囊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干膏率和黄芪甲苷含量为评价指标,以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浓度为考察因素,采用L(934)正交试验优选芪七连胶囊的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材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入10倍量水煎煮2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2h,醇沉浓度为65%,醇沉24h。结论:优选出的工艺合理、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芪七连胶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