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从王新陆教授血浊理论探析血浊伤髓辨治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浊,其形成与当代人类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密切相关,是脏腑功能失调的"果"和"因",具有致病隐匿、致病广泛、缠绵难去的特点,影响诸多脏腑的生理功能。血浊循行脉中,留浊于诸髓,或不能濡养诸髓,导致髓易损、难复,加剧髓类疾病的发生。故通过论述血浊以及血浊对髓的作用,分析血浊伤髓的病理过程,以更好地理解血浊的致病机制,提高对调控血浊的重视程度;并丰富对髓伤病变机制的认识,为指导临床诸髓疾病的辨治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2.
血浊,其形成与当代人类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密切相关,是脏腑功能失调的"果"和"因",具有致病隐匿、致病广泛、缠绵难去的特点,影响诸多脏腑的生理功能。故通过探讨血浊的形成和发展,以更好地理解血浊理论,提高对调控血浊的重视程度,为指导临床提供更多思路。  相似文献   

3.
血糖、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血尿酸等均具血浊的特征,有着与血浊相似的致病机制、致病特点和致病类型,可作为血浊的生化基础,使现代科学与中医学具有一个切实的结合点.血浊是其他病理因素的前驱阶段,与痰、瘀、毒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明确四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疾病诊疗的提前.  相似文献   

4.
血浊的性质特点和辨证论治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深入分析血浊的病因病机和对五脏功能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血浊的性质和致病特点,明确血浊的临床表现和辨证分型,以清化血浊为根本治法,分析血浊理论的临床应用优势,为防治现代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5.
李鑫  张钊奇  刘伟 《中医杂志》2023,(16):1651-1655
血浊理论在脑小血管病的辨证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阐述血浊的基本概念、性质、致病特点及血浊与诸病理因素的关系,提出在血浊理论指导下的脑小血管病“浊血伤髓”的发生学认识。明确了浊血伤髓是脑小血管病的核心病机,指出脑小血管病的发生是以肾精不足、髓海亏虚为前提条件,血浊壅盛、损伤脑髓为关键原因。因此在治疗上主张从血浊入手,在清化血浊、填精益髓的核心治法下,选择化浊益髓方为基础,结合调肝和气、理血通络、调理脏腑等方法改善脑小血管病的病情,为其辨证治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新陆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提出"血浊"理论,将血浊应用于皮肤病的临床诊治环节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他指出血浊是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基础,形成之后又能作为继发性致病因素,加重皮肤病的病理变化,因此血浊是皮肤病的病理枢纽;提出以化浊行血、宁肤清热为治疗原则,以化浊宁肤汤为基础方,选药以治化浊行血其本...  相似文献   

7.
从血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血浊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以及清化血浊法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意义。血浊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枢纽,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各种致病因素可以导致血浊的发生,血浊是动脉粥样硬化诸病机产生的基础。清化血浊有助于祛痰、活血、清毒,是动脉粥样硬化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8.
老年性痴呆是临床常见的痴呆类型之一,目前仍缺乏有效疗法,血浊作为重要致病因素密切参与到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发展中,在血浊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其发病机制及治疗思路,对临床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通过梳理血浊-髓萎-痴呆的辨证关系及主要治则治法,以期为老年性痴呆的临床诊疗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论“血浊”与“治未病”   总被引:13,自引:14,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08,25(3):177-180
血浊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血的运行与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血浊不仅是各种现代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形成之后又能作为继发性致病因素,加重其病理变化,与现代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预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血浊是诸多现代疾病的病理枢纽,清化血浊可以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目的,具有非常重要的预防医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杰  李鑫  刘伟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393-1397
血浊是内外因共同作用下造成的血液超过自清、自洁能力后所形成的一种病理状态。内皮功能障碍是多种心脑血管、肾脏和代谢性疾病的基础,能够导致血管舒张功能的失灵和组织代谢失常。文章从血浊与内皮功能障碍的病理特点、致病机制、血失清纯之血浊与内皮细胞功能障碍的关系等方面探析血失清纯之血浊与内皮功能障碍之间关系。  相似文献   

11.
关于血浊理论在现代疾病谱系中作用与地位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新陆 《天津中医药》2011,28(5):355-357
血浊是指血液受各种因素影响,失却其清纯状态,或丧失其循行规律,影响其生理功能,因而扰乱脏腑气机的病理现象。血浊理论是基于当代临床实践的中医理论,血浊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提出的病理现象,并从中医现代化,提高临床疗效,体现中医"治未病"思想等3个方面论述了血浊理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健脾宣浊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军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6,22(11):666-667
目的:观察健脾宣浊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健脾宣浊方治疗,2个月为一疗程。结果:治疗组血糖、血脂、胰岛素值均有下降,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升高,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宣浊方有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紊乱,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血浊与脑病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讨论血浊与脑病的关系以及清化血浊法在脑病防治中的意义。认为血浊作为一种全新的中医病理学概念,是脑病的病理枢纽,与脑病的发生、发展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清化血浊有助于宁脑安神、清脑醒神、化瘀通络、益脑填髓、调脏安脑,对脑本脏之病以及脏病及脑诸证的防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及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水平与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0年7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住院患者中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88例于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浆纤维蛋白肽A(FPA)及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TAFI)的检测并观察其与冠心病各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秽浊痰阻证血浆纤维蛋白肽A: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等危险因素的偏回归系数在0.05的概率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秽浊痰阻证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的偏回归系数在0.05的概率水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及高脂血症对冠心病秽浊痰阻证血浆纤维蛋白肽A及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水平均具有影响,吸烟对冠心病秽浊痰阻证血浆纤维蛋白肽A水平具有显著影响,糖尿病对冠心病秽浊痰阻证凝血酶激活纤溶抑制物含量具有影响,冠心病秽浊痰阻证患者合并上述危险因素时血液黏滞程度更高,血栓形成风险更大。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肾癌发病率逐年上升,西医疗效局限。贾英杰教授认为本病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肾亏虚,浊毒、瘀浊是本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病理产物。临证以“黜浊培本”为治疗大法,培本固元尤其重视脾肾,燮理阴阳,兼以解毒散瘀黜浊,因势利导,验效颇佳。文章总结贾教授“黜浊培本”法治疗本病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7.
浊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浊毒是许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现代疾病(如糖尿病、心脑血管病等)的主要致病因素。从脾胃脏腑功能分析,脾胃与浊毒的产生密切相关。对这些疾病临证应注重从脾胃对浊毒进行辨证论治,常用治法如解毒化浊法、排毒泄浊法及抗毒消浊法。  相似文献   

18.
肾脏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形成机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又是其主要的受累器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肾损害从肾、瘀拟定治疗原则有活血化瘀利水法、活血化瘀法、补肾活血法、补肾化瘀泄浊法、滋肾潜阳活血法等,均取得很好疗效。治疗有经方验方、中药注射液、中成药等。  相似文献   

19.
李小娟教授基于传统辨证理论提出"靶向辨证",其特点是在对疾病生理基础、病理反应的充分认知、分析后,不拘于何种辨证方法,以疾病病位为靶、病性为向,用药直抵病所,力专效宏。痤疮好发于头面,由热毒始动,痰瘀互结为主要病机,恰符合靶向辨证注重病位、病性的特点。李小娟教授以"靶向辨证"为指导思想治疗痤疮,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肺外合皮毛,宣卫气津液于皮表;大肠与肺相表里,为泻浊之所;阳明经荣于面。心、肺、大肠、阳明经为痤疮之靶。病变过程中郁热为病变起始,病变过程中气血津液运行不畅,化痰生瘀,热毒炽盛,痰瘀互结为痤疮之向。临证上依靶用药,针对其生理之所,病变之向,辨证处方,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老年性痴呆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属中医善忘、痴呆等病证范畴。精气是大脑活动的物质基础。通过大量文献研究,结合临证体会,认为本病病位在脑,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为诸脏亏损,气血不足,肾精亏虚,标实为痰阻血瘀。其中肾精亏虚,脑髓不足,脑失所养是发病基础;痰浊困阻,蒙蔽脑窍为发病的关键因素。补肾化痰是老年性痴呆的防治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