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研究对象取自于我院2013-11—2014-11收治的7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拉莫三嗪治疗。统计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VAS评分(4.34±1.17)分显著低于对照组(5.69±1.33)分(P0.05);观察组完全缓解率39.5%,对照组为18.4%,2组完全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1.6%和86.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5%和7.9%,2组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快速缓解患者疼痛症状,近期疗效理想,不良反应少,适合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对缓解疼痛程度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用2011-05—2013-10我院神经科就诊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5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2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治疗组43例采用拉莫三嗪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57%(33例),治疗组有效率88.37%(38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83,P=0.223);1、2个月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9、3.467,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6.67%(7例),治疗组为13.95%(6例),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1,P=0.728)。结论拉莫三嗪对三叉神经痛有很好的缓解作用,且并发症少,可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联合黛力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对照组口服奥卡西平片治疗,观察组应用奥卡西平联合黛力新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2周及4周后VAS疼痛评变化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1周、2周时VAS疼痛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联合黛力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症状缓解时间短,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01-2012-01收治的80例脑卒中继发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抽签速记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给予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癫痫发作持续时间、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12个月后癫痫发作持续时间(2.76±1.53)min/次、(2.25±1.23)min/次,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63.82±6.30)分、(78.95±6.7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卒中后继发性癫痫,可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癫痫发作持续时间,提高生活质量,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拉莫三嗪长期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对脑电图的影响。方法随机双盲法将72例癫痫患者分为2组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拉莫三嗪治疗,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脑电图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脑电图总改善率均为94.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6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3.9%,对照组为1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莫三嗪持续长期治疗癫痫疗效明确,能明显改善脑电图,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及无水乙醇神经阻滞剂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庆大霉素,2组均治疗2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卡氏功能状态评分表(KPS)评价其疼痛度与生活质量,并应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2组治疗前后焦虑与抑郁程度,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2.32±1.17)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PS评分(82.16±1.31)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10.45±1.23)分、HAMA评分(13.27±1.3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0%,与对照组的9.76%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庆大霉素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早期疼痛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卡马西平联合文拉法辛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2组各49例。对照组予以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予以卡马西平+文拉法辛治疗。统计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2组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63%(40/49)高于对照组的63.27%(3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VAS、AD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4%(6/49),与对照组的16.33%(8/4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联合文拉法辛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12-07—2014-07我院收治的10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成2组,对照组52例予卡马西平治疗,观察组52例加用巴氯芬治疗,观察治疗后2组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对照治愈率30.77%,总有效率82.69%,观察组治愈率40.38%,总有效率90.3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上,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1个月2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2组肌酐、血小板、谷丙转氨酶、白细胞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巴氯芬联合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能缓解疼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药物联合治疗外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06—2014-06收治的82例外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给予罗哌卡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对照组采用卡马西平和维生素B12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NRS评分、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NRS评分均较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3周和6周后,2组NR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但实验组在治疗1周、3周和6周后的NRS评分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及共济失调等不良反应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情感职能、生命活力、精神健康及社会功能等生活质量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复方倍他米松治疗外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能够显著降低NRS评分,提高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评分,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是一种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7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治疗,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和4周疼痛程度,比较2组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2周、4周VAS评分,三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在同时间其VAS比较无差异(P>0.05)。4周后治疗组不良反应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和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效果相当,但奥卡西平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阻滞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2-01—2014-12我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148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74例运用外周支神经阻滞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对照组74例运用传统药物疗法治疗,连续治疗4周,跟踪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总体效果和病情复发率,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变化,运用睡眠质量(Q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24%(69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03%(5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VAS和QS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改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外周支神经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镇痛效果可靠且疗效持久,可作为三叉神经痛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普瑞巴林和拉莫三嗪治疗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效果,以期选取最佳方法,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选取2010-05—2013-05收治的15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成2组,分别予普瑞巴林和拉莫三嗪治疗,观察治疗后在疗程和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前和治疗3d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4、8周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拉莫三嗪组显愈率49.34%,总有效率76%;普瑞巴林组显愈率66.67%,总有效率8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共济失调、外周水肿、白细胞减少、口干等并发症发生率和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等生活质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瑞巴林能提高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临床效果,且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疼痛的效果,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02—2016-02抑郁症伴疼痛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给予血府逐瘀汤联合度洛西汀治疗,对照组给予度洛西汀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VAS和HAMD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VAS和HAMD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2、4、8周后,2组VAS和HAMD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VAS和HAMD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0.69%(39/43),对照组为69.76%(30/4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4例(9.30%),对照组13例(30.2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府逐瘀汤联合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伴疼痛临床效果较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以2012-10-2014-10我院所收治的7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观察对象,按就诊先后顺序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予以奥卡西平、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4.9%)较对照组(76.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30d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7d、30d后的VAS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予以奥卡西平治疗,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丙戊酸镁与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儿童癫痫的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本院2014-04—2015-08收治的150例癫痫患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丙戊酸镁组50例(A组)、拉莫三嗪组50例(B组)与丙戊酸镁联合拉莫三嗪组50例(C组)。统计3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1)C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C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与拉莫三嗪联合治疗儿童癫痫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04—2013-01收治的4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改善情况,综合评判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Lysholm评分及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较大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优良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短波、电针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以有效改善治疗效果,缓解膝关节疼痛,提高膝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101例,随机分为加巴喷丁组(51例)与卡马西平组(5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患者用药前和用药后1周、2周、4周疼痛程度,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加巴喷丁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卡马西平组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2周、4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同一用药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1周、2周、4周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无差异,但加巴喷丁比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小,更加安全,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拉莫三嗪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对伴MECT治疗应答不理想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在天津市安定医院就诊的伴MECT抵抗的住院或门诊抑郁症患者6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接受拉莫三嗪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对照组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第2、4、6、8、10、12周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HAMD-24)评定,在治疗第2、4、8、12周末进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第2周末,两组HAMD-24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周末起,两组HAMD-2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且同期试验组HAMD-24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试验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和总显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2.4%vs.30.3%)、(27.3%vs.9.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2%vs.12.1%,P=0.063)。结论拉莫三嗪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伴MECT抵抗抑郁症的效果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安全性相当。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62例双相抑郁发作患者随机分为拉莫三嗪组31例,碳酸锂组31例.分别口服拉莫三嗪50~250 mg/d,碳酸锂500~2 000 mg/d,疗程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末采用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严重度量表(CGI-S)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8周末,两组均取得较好的显效率及有效率,且拉莫三嗪组优于碳酸锂组;两组CGI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AMD评分与治疗前比较于治疗4周末始,均明显降低(P<0.05);而且治疗8周末,拉莫三嗪组HAMD评分明显低于碳酸锂组(P<0.05).拉莫三嗪组不良反应较碳酸锂组少而轻.结论 拉莫三嗪治疗双相抑郁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癫(痫)的临床效果和预后.方法 60例卒中后癫(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丙戊酸钠治疗,观察组口服拉莫三嗪,比较2组癫(痫)复发情况.结果 观察组癫(痫)发作率13.3%,对照组发作率3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拉莫三嗪治疗卒中后癫(痫)效果较满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