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自73年进行长爪沙鼠—马来丝虫实验模型工作以来,至今经皮下注射接种的长爪沙鼠微丝蚴血症率最高达93%;经腹腔注射接种出现微丝蚴腹腔液症的最高达86%,微丝蚴腹腔液症沙鼠合并出现微丝蚴血症的达47%。为了解微丝蚴血症鼠外周血内微丝蚴出现的规律,以供防治丝虫病的实验研究之用,我们进行了沙鼠眶窦血内微丝蚴周期性的观察,现将初步结果总结如下,以供参考。一、材料与方法1.经皮下和腹腔注射接种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蚴出现微丝蚴血症的阳性长爪沙鼠,24小  相似文献   

2.
丝虫侵犯女性乳房组织,既往文献较为少见,但近年来有关丝虫性乳房病的报导,逐年增多。自1947年Hartz氏第1例报告至今,国内外已报导160例成年妇女丝虫性乳房病。其中绝大部分病例均属成虫所致,而微丝蚴直接侵犯乳房组织者占极少数。现将我们遇到的班氏微丝蚴引起的女性  相似文献   

3.
引言马来丝虫首先由 Lichcnstein 氏(1927)在东印度群岛苏拉威西(Salawesi)发现微丝蚴。1927年经 Brug 氏鉴定报告。Rao 及 Maplestone氏(1940)于印度 Travancore 地区尸体解剖中找到成虫定名为 Wuchereria malayi(Brug 1927)Rao d Maplestone 1940,即马来吴策线虫简称马来丝虫。我国丝虫病最初只认为由班氏丝虫一种所致。直到冯兰洲氏(1933)在厦门发现一例马来微丝蚴患者以后,各地相继有许多马来丝虫病例报告.截止目前,文献上记载的有浙江、江苏、湖南,福建、四川、广西、湖北、湖南等省。估计各地普遍展开流行病学调查之后,有马来丝虫存在的,当不只上述地区。  相似文献   

4.
海群生对丝虫成虫及微丝蚴的疗效已被我国医学界所肯定。目前在大规模防治工作中,一般均采用1--3日短程疗法,所用海群生总量为1.5--4.8克不等。近来,不但对马来丝虫而且对班氏丝虫病者,正广泛地采用一次(海群生1.0--1.5克)疗法。根据有关文献及我们的实验观察,这种疗法对马来丝虫的成虫及幼虫作用较为完全,而对班氏丝虫则略逊。一般的说,治疗后的立即疗效,在马来丝虫患者为70%左右,而在班氏丝虫患者为40--55%;微丝蚴的减少率,在马来丝虫患者为90%以上,在班氏丝虫患者为80%左右。虽然短程疗法的推广时间尚短,远期疗效的报告还不多,但从治后连绩观察六个月的几篇报告来看,疗效是稳定的,而且  相似文献   

5.
丝虫病     
丝虫病也是一种对人类危害较大的虫媒病,由蚊虫传播,是丝虫引起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寄生于人类的丝虫共有8种,在我国,只有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主要引起淋巴丝虫病。 该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的淋巴系统(淋巴管、淋巴结),幼虫叫微丝蚴,生活在人的血液中。微丝蚴白天积聚在肺的毛细血管里,到了夜晚出现于末梢血液(幼虫在  相似文献   

6.
我们利用马来丝虫成虫冰冻切片抗原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了42例班氏丝虫微丝蚴血症阳性者,以期了解治疗前后血清抗体的变化。结果表明微丝蚴血症阳性者服海群生后,患者的抗体水平首先升高,继之缓慢下降,直至一年后,虽然患者的微丝蚴血症已全部转阴,但IFAT阳性反应和抗体水平仍然存在和保持一定水平,说明病人体内的抗丝虫抗体水平下降缓慢,本试验在病人治疗后短期内是不宜用于疗效考核的。  相似文献   

7.
用马来丝虫冰冻切片抗原的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10只经马来丝虫感染蚴感染的长爪沙鼠血清,结果6只腹腔液内查出微丝蚴的沙鼠,IFAT呈阳性反应;4只腹腔液内未查到微丝蚴的沙鼠中,3只IFAT阳性,1只阴性。表明沙鼠实验感染或与人体自然感染后一样,只要感染蚴进入宿主体内,多可激发宿主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8.
对四川乐山、贵州独山和福建建阳地区的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各200条,采用乙酸一地衣红染色压片法进行头隙至神经环间体核数的比较。结果三地区微丝蚴的体核数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地区微丝蚴的体核均数与 Tada 等以同法用朝鲜的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实验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实验室内分别用周期型和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感染中国家猫。结果发现:感染周期型马丝虫的2只家猫只有1只感染后135天在外周血中检到微丝蚴,最高微丝蚴密度可达0.15条/μl;感染亚周期型的2只家猫感染后110天都在外周血中检到微丝蚴,最高密度可达1.3条/μl。认为实验室内亚周期型马来丝虫比周期型马来丝虫容易感染中国家猫,中国家猫可作为亚周期型丝虫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应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酶联免疫印迹技术,分析了马来丝虫成虫抗原、微丝蚴抗原及牛指状腹腔丝虫成虫原化学及免疫学特性。结果表明三者分别有6条、4条和2条丝虫抗原特异性组分,这些丝虫特异性组分与肠道线虫病人血及健康人血清均无交叉和假阳性反应,而SA-Ag价廉易得,用于丝虫病免疫依断和人群血清学监测可望获得较 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进一步用牛丝虫成虫抗原IFAT检测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者69例,晚期病人42例,其IFAT阳性率分别为88.1%和85.7%。223例非丝虫病流行区健康者假阳性率是3.8%,对肠蠕虫感染者,过敏性哮喘,荨麻疹,过敏性疾病伴肠蠕虫感染者及急性肝炎者有一定的交叉反应。牛丝虫成虫抗原IFAT的敏感性高于寄生虫学检查,可作丝虫病的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12.
实验室驯化的中华按蚊,通过人胎盘膜,吸取含马来丝虫微丝蚴的新鲜兔血而获感染。在温度为28℃,相对湿度为75-85%的实验条件下,观察了中华按蚊感染马来丝虫主存活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感染微丝蚴密度最高组蚊的存活率比其它各组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3.
1.贵州是我国丝虫病流行较严重的省份之一,防治前47个流行县平均微丝蚴阳性率为9.8%,病人约100余万人。从六十年代起,全省开展了有计划的防治工作,通过二十多年努力,已成功地建立了周期型马来丝虫蒙古长瓜沙鼠动物模型,开展了实验室驯化传染媒介车乡伊蚊和中华按蚊,进行了马来丝虫自然史、感染期幼虫体外培养、成虫体外培养、马来丝虫生物学特性、免疫学试验及药物筛选等研究,并首次在国内利用斑氏丝虫Ⅲ期幼虫人工  相似文献   

14.
彭增文  代彬 《四川医学》1993,14(2):108-109
为探索海群生治疗后马来丝虫微丝蚴自然转阴规律,我们于1982~1991年对四个自然村、5449人和其中的118例马来丝虫微丝蚴阳性(下称“微阳”)进行了10年定点观察,兹将结果报道于下。材料与方法一、试点区血微丝蚴阳性率的调查,对某乡四个自然村、5449人作定点观察,以1982年采集耳垂血120mm~3血量制成厚血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感染法,对严重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cid 小鼠) 进行夜现周期性斑氏丝虫实验感染研究。结果表明,斑氏丝虫经人工感染后能在Scid 小鼠体内发育成熟并产生微丝蚴,且虫体回收率较高为6~30% ,平均14-8% 。感染的10 只小鼠均在外周血中检获出微丝蚴,及解剖收集到成虫,感染成功率高达100% 。作者认为Scid 小鼠由于T、B淋巴细胞功能缺如,不能产生相应的抗丝虫感染抗体,是一种易于感染成功、潜伏期短、微丝蚴密度及成虫回收率高的较理想的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6.
微丝蚴的检查,一般在这几种情况下,血中是不易查获的:(1)最早期患者(传染丝虫不久,成虫正在生长);(2)取血时间过早(尤其是马来丝虫);(3)淋巴管、结炎反复发作或已形成象皮肿,引起淋巴管阻塞的晚期患者。因此在流行区对血中未查到微丝蚴的病人,亦不能完全确定是非丝虫病人。但是为彻底消灭丝虫病,做到不遗漏病人,就必须解决某些怕刺耳垂而不接受验血,早期患者微丝蚴不易查获,以及大规模防治中显微镜和检骇人员不足,夜晚检血不便等问题。我们根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浙江省周期型马来丝虫等位基因酶谱。方法:用微量平面淀粉凝胶电泳法,检测浙江省周期型马来丝虫的成虫180条(雌60,雄120),微丝蚴0.4ml(约32000条)及感染期幼虫约1500条虫体的Acph等14种同工酶的等位基因酶谱。结果:成虫,得11种同工酶的17个等位基因位点,其中MPI位点为杂合子型;微丝蚴,得12种同工酶的19个等位基因位点;感染期幼虫,仅测得8种同工酶的9个等位基因位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流行的两种丝虫(班氏丝虫和马来丝虫),其微丝蚴在人体末稍血液中,均有昼伏夜出的周期性现象,因此对微丝蚴的检出,需在夜晚进行,这对病人和工作人员带来很多不便之处,尤其是大规模的普遍调查,往往受时间限制,每天不能检查更多的居民,为此我们这次在丝虫病研究试点区内,在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选择部分病例,进行马来微丝蚴周期性出现的一些观察,企图从中找出规律,改变检查时间,有利于今后大规模开展丝虫防治调查工作。今将这次观察的项目和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低温保存丝虫微丝蚴的研究,国内外已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低温保存技术各异,一些研究结果不无矛盾。近年来我们在低温保存马来丝虫微丝蚴中,对于低温保护剂的选择和加强,以及冷平衡时间(cold banlance)等冻存步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马来丝虫微丝蚴抗原,用ELISA检测流行区马来丝虫及班氏丝虫mf( )患者,阳性符合率分别达99.16%、85.04%;非流行区对照者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6.33%和97.25%。检测两种丝虫病基本消灭已6年的地区的人群,前者有14.81%,后者有55.0%呈阳性反应.两种丝虫病流行区mf( )者和班氏丝虫病基本消灭地区人群的阳性检出率在男女性别和各年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马来丝虫病基本消灭地区人群中,年龄与阳性率呈正相关,差异显著.肠道寄生线虫不影响检测结果。班氏微丝蚴密度与抗体水平不呈平行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