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小腿三头肌神经肌支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临床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 4 0侧 ,显露胫神经 ,将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神经支及其在肌门处的终支仔细解剖分离 ,神经修洁。显露肌支的各终支 ,观察各终支的形态及分布。用游标卡尺 (精确度 0 .0 2mm) ,直尺 (精确度 1mm) ,圆规和量角器 ,以股骨内上髁水平为标志点对各神经肌支及其终支的位置、粗细和长度进行测量。结果 :小腿三头肌各种神经肌支全部起自胫神经 ,各肌支的起点在标志点上 1.5cm至标志点下 3.2cm之间。比目鱼肌近侧神经支肌支数为 1- 2支 ,终支有 2 - 6支 ,以 2 - 3支最多见 ;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有 1- 2支 ,以 1支最多见 ,终支为 3支者最多 ;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肌支数全部为 1支 ,恒定的分为 3支终支。标志点距肌门的距离均在标志点以下 2cm - 5cm范围内。结论 :小腿三头肌神经终支入肌的解剖部位恒定且相邻近 ,故在窝下方做一小切口即可完成选择性神经终支切断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临床行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治疗痉挛性脑瘫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经甲醛防腐固定成人尸体下肢标本40侧,显露胫神经,将至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神经支及其在肌门处的终支仔细解剖分离,神经修洁,显露肌支的各终支,观察各终支的形态及分布,用淤标卡尺(精确度0.02mm),直尺(精确度1mm),圆规和量角器,以股骨内上髁水平为标志点对各神经肌支及其终支的位置,粗细和长度进行测量,结果:小腿三头肌各种神经支全部起自胫神经,各肌支的起点在标志点上1.5cm至标志点下3.2cm之间,比目鱼肌近侧神经支肌支数为1-2支,终支有2-6支,以2-3支最多见;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有1-2支,以1支最多见,终支为3支者最多;腓肠肌内侧头神经肌支肌支数全部为1支,恒定的分为3支终支。标志点距肌门的距离均在标志以下2cm-5cm范围内。结论:小腿三头肌神经终支入肌的解剖部位恒定且相邻近,故在Ge窝下方做一小切口即可完成选择性神经终支切断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在肌门处选择性神经切断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取24只体质量240-260g的正常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按小腿三头肌各肌门处神经终支的总数,设计切断终支的20%、40%、60%、80%。分别测小腿三头肌术前、术后强直收缩时的最大肌张力。结果SD大鼠小腿三头肌最大肌张力,术前4组间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各组与其术前张力均数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4个手术组术后张力均数比较,两两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SD大鼠小腿三头肌肌门处,选择切断神经终支,可降低小腿三头肌肌张力。肌门处切断不同比例的神经终支,肌张力下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选择性下肢周围神经切断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为下肢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提供神经应用解剖学基础。方法 通过5例10条尸体的大体解剖和20例39条活体的坐骨神经各亚束的解剖,明确手术操作入路及其各层面的坐骨神经各亚束分布规律。结果 坐骨神经在股上部发出肌支至大收肌、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其在臀肌下纵切口处的分布规律由内向外依次为半腱肌+大收肌支、股二头肌长头支、半膜肌支、股二头肌短头支;胫神经在Guo窝部发出肌支到小腿三头肌和胫骨后肌,其分布规律由内向外依次为腓肠肌内侧头支、腓肠肌外侧头支、比目鱼肌远支、胫骨后肌支和比目鱼肌近支。结论 坐骨神经和胫神经内部神经束分布规律较为恒定,下肢选择性周围神经切断术可行性高,采用臀肌下纵切口和Guo窝部切口即可完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在肌门处选择性神经切断的术治疗脑瘫下肢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4只体质量240~260g的正常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按小腿三头肌各肌门处理经终支的总数,设计切断终支的20%、40%、60%、80%,分别测小腿三头肌术前、术后强直收缩时的最大肌张力。结果 SD大鼠小小腿三头肌最大肌张力,术前4组间均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术后各组与其术前张力均数比较均有显著必 异。4个手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腓总神经与胫神经外侧头肌支解剖关系在小腿瘦形术中的应用指导。方法 选取14 例女 性及2 例男性防腐标本共32 侧小腿作研究对象。分别将将防腐标本股骨内外上髁连线设为X 轴,垂直于股骨 内外上髁连线且过中点的虚拟线设为Y 轴,建立防腐标本小腿二维坐标系,从腘窝入路逐层解剖,追踪腓总神 经与胫神经腓肠肌外侧头肌支,将胫神经腓肠肌外侧头肌支走行映射到防腐标本小腿二维坐标系中,记录相关 数据。结果 腓总神经由坐骨神经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上方11.61 cm 处以(21.36±3.41)°角向下发出;腓肠肌 外侧头肌支由胫神经股骨内外上髁连线上方4.04cm 以(28.63±2.87)°角向下发出。腓肠肌外侧头肌支起点距 腓总神经(2.64±0.87)cm,两者在股骨内外上髁水平相距(2.89±0.68)cm。结论 腓总神经与胫神经腓肠外 侧头肌支在腘窝的解剖位置相距较近。小腿瘦形术中进行与腓肠肌外侧头肌支相关的操作,勿伤及腓总神经。  相似文献   

7.
解剖观测了30例成人桡神经和肌皮神经。结果表明,桡神经肱三头肌支各分支数为8~10支,多数可分离长度为48.2-121.1mm,横径为0.5-0.9mm。据此解剖学研究,我们提出了一种以桡神经肱三头肌支移位修复肌皮神经损伤的新的手术方式的设计。  相似文献   

8.
手术体位不当而致腓总神经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大的神经。坐骨神经一般在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两个终支。腓总神经沿腘窝外侧缘下降,经过腓骨小头下外方,分为深浅两支。而腓深神经位于小腿前群肌深处,伴胫前动脉到踝关节前方。分支支配小前前群肌。腓浅神经穿小腿外侧群肌至足背,分支分布于小腿外侧群肌及小腿外侧、足背和足趾的皮肤。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提高阔筋膜张肌瓣修复上肢的移植存活率和功能重建的满意度提供解剖依据。方法教学用尸体30具(48侧)及完整下肢5侧,对阔筋膜张肌的血供、神经、肌形及髂胫束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阔筋膜张肌星长梭形,长14.5~17.5cm,宽3.6~4.2cm,厚0.8~1.2cm,髂胫束长25~28cm,宽4~7cm,厚0.5cm,由臀上神经下支支配。旋股外侧动脉分支3支型占74%,2支型占24%,1支型占2%;阔筋膜张肌由升支供血占77%,升横支共同供血占23%;升横共干占75%,升横分叉存在4种位置,近肌前缘和深面分叉的横支分支至阔筋膜张肌(12侧),也分出浅皮支(21侧)至阔筋膜皮肤。结论阔筋膜张肌瓣以升支或升横干、降支为肌、皮双血管蒂,带阔筋膜张肌神经、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上肢深度烧伤,血运丰富,运动和感觉功能存在。阔筋膜瓣以横支浅皮支和降支为双血管蒂,带股前外侧皮神经,修复无肌肉缺损上肢烧伤,血运充足,感觉存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腿穿支血管的应用解剖。方法:成人下肢标本10侧,用乳胶进行腘动脉灌注,解剖观察腓动脉及胫后动脉穿支的数量和走行,并以内外踝尖的连线标志定位穿支血管,绘制穿支血管分布图。结果:腓动脉沿途发出(5.3±0.8)支穿支血管,主要从外侧肌群、外侧肌间隔以及后外侧肌群穿出,集中在距外踝5~10cm及21~27cm这2个区段内。胫后动脉发出(5.6±0.3)支穿支血管,主要从内侧肌群、内侧肌间隔以及后内侧肌群穿出,多集中在距内踝6~8cm、13~18cm以及23~27cm这3个区段内。小腿深部源动脉的穿支血管均参与了皮神经营养血管丛的形成。结论:提供了小腿穿支皮瓣的血管解剖数据,为临床设计应用穿支皮瓣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桡神经肱肌支的解剖特点。方法解剖136侧固定尸体的上肢,寻找并分别测量各型肌支的起始点、入肌点、长度、横径及其与桡神经主干的夹角,观察其行程特点。结果桡神经肱肌支的出现率是25.7%(35侧),肱肌支的出现以单侧多见,与性别和侧别无关。根据肱肌支与肱骨长轴的夹角将其分为升支、水平支及降支三种类型。肌支的起点在Hunter's线下1.40cm至Hunter's线上11.70cm,入肌点在Hunter's线上0.60~11.70cm,肌支的长度为0.20~4.68cm,横径是0.4~2.4mm,与桡神经主干的夹角在5~171°。结论桡神经肱肌支的存在较普遍(约1/4),行上臂、肘部手术时,应对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胫骨前肌神经入肌点定位与肌内神经分布.方法 用成人尸体(20 ~ 50岁)20具和童尸(2~10岁)5具,分别采用大体解剖法和改良Sihler's肌内神经染色法观察胫骨前肌神经入肌点定位与肌内神经分布.结果 胫骨前肌是一环羽肌.肌外神经支配多为3支型(77.5%).神经支入肌点距腓骨头2.10 ~9.40 cm.肌内神经分布:神经入肌后3条初级支分别司肌前上部、前下部和后下部的纤维,各支间未见吻合.结论 胫骨前肌可分出三个神经肌亚部.  相似文献   

13.
后外侧小切口在普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普胸外科手术常用的后外侧标准切口 ,切断肌肉多 ,需切除或切断肋骨 ,术后胸痛较重 ,肩关节功能障碍发生率高等缺点。针对上述情况 ,我们设计了后外侧小切口。方法 以肩胛下角外下方 2~ 3cm处为起点、向前下至腋中线或腋前线为止点 ,长 14~ 18cm。结果  1996年 1月至今应用于食管癌、肺癌根治性切除 ,肺良性肿瘤及纵隔内支气管囊肿切除等普胸外科手术 32 0例 ,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论 该切口较标准后外侧切口优点为避免了切断大片的胸壁肌肉 ;不需切除肋骨 ;减少了出血量 ;节省了开、关胸的时间 ;减轻了术后胸痛的症状 ,降低了肩关节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胸腔感染率降低 ;减轻了病人术前恐惧感及术后精神压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臂丛神经实验外科提供更加科学准确的动物模型。方法:60只SD大鼠,随即分为3组。A组:切断肌皮神经主干。B组:切断颈6及加入其中的颈7分支后将其近端撕脱。C组:切断颈5、6、7后将其近残端尽量拉出剪断。左例为实验侧,右例为正常侧,进行自身对照。术后定期检测电生理学、组织学及肌肉功能等指标。结果:A组和C组术后实验侧与正常对照侧相比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B组术后早期肱二头肌虽有轻微改变,但晚期实验侧与正常对照侧相比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切断大鼠肌皮神经主干,或者切断颈6的同时将颈5和颈7切断,然后近端撕脱,可以准确模拟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相似文献   

15.
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改良的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方法对动物肌和人肌染色的可行性。方法 用Sihler肌内神经染色法对兔小腿三头肌和人胸大肌、胸小肌、斜方肌整肌染色。结果 经染色后的肌块,外形完整,肌质呈胶冻半透明或透明状,肌束隐约可见。肌块浅蓝色,肌内外神经支紫黑色,对比度好。结论 此方法不仅可用于动物肌,也可用于经甲醛固定5mo-2a人肌肌内神经分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利用吻合神经的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利用带有指固有神经背侧支的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45例52指,将皮瓣所附带的指固有神经背侧支与创面的指固有神经残端吻合。结果 所有术指皮瓣均成活,随访1~5个月,手指外形及感觉恢复良好。两点分辨率为5-10mm。结论 吻合神经的邻指皮瓣修复手指指腹缺损具有设计合理、切取和转移方便、成活率高等优点,修复后组织结构、厚度、韧性、色泽与原组织相近,是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下肢拇长屈肌肌构筑和肌内神经的关系。方法肌构筑法、改良Sihler's染色法。结果人下肢拇长屈肌为羽肌。肌内腱板长(15.52±2.30)cm,宽(0.68±0.24)cm,厚(0.18±0.06)cm。肌重(50.48±2.44)g。肌长(20.84±2.08)cm,肌纤维长(4.12±0.30)cm,羽状角(14.3±0.65)°,肌生理横切面积(11.34±0.45)cm2。支配下肢拇长屈肌的神经于该肌内侧缘分为上下两支1级神经入肌,上支较细,支配该肌上1/4部,下支较粗支,支配该肌下3/4部,神经入肌后于腱板前方进一步分成外侧支和内侧支,神经分支在肌内发出数目不等的次级支,继而向肌的深面和边缘发出终末支。结论人下肢拇长屈肌是羽肌,肌内腱板宽大厚实,倾向力量型设计,拇长屈肌可分为内侧和外侧两部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大鼠膈构筑学特征和肌内神经分布模式,提供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成年SD大鼠共30只,不拘雌雄。各取10只大鼠分别用于计格法测量膈表面积、肌构筑法测量膈构筑学指数、改良Sihler’s染色法显示膈肌内神经。结果 1大鼠膈为穹窿形扁肌,总的表面积为(23.20±4.12)cm2,肌性部表面积为(20.75±3.84)cm2,肌重为(1.01±0.34)g,其中胸骨部表面积和肌重分别占整个膈的5.39%和3.06%,肋部相应占67.35%和62.08%,腰部占16.70%和34.87%;2胸骨部肌束长(1.568±0.30)cm,肋部前、中、后肌束长分别为(1.971±0.33)cm,(2.578±0.57 cm),(1.797±0.33)cm,腰部外侧束和内膈脚肌束长为(1.502±0.36)cm和(2.37±0.35)cm;3一侧膈神经入肌后常分为前内侧、外侧和后3条初级支,分别向前内侧、外侧和后方走行,支配胸部、肋部和腰部。后支在腰部还可分为后外侧支和后脚支支配外侧肌束和内膈脚。结论 SD大鼠具有不同于其它动物的构筑学特征和相似的肌内神经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桡神经浅支掌背部的解剖结构,为临床掌背部筋膜皮瓣、掌指骨骨折的微创治疗及外科神经修复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选用福尔马林固定上肢标本42例,应用解剖剥离法,解剖出桡神经浅支及其各分支,观测了桡神经浅支分为内、外侧支的分支点(A点)与桡骨茎突(O点)的距离(AO)和角度(∠A),并测量了其各分支点之间的长度及相应分支点的角度。外侧支分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和第一掌背皮神经处记为B点;桡神经内侧支分为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处记为C点,第二、三掌背皮神经的夹角记为∠C;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分为指背皮神经处分别记为D点和E点。结果:42例标本中,38例标本桡神经浅支在桡骨茎突远侧约(3.8±0.6)cm分为内、外侧支,外侧支前行约(1.2±0.3)cm分为拇指尺背侧皮神经和第一掌背皮神经,桡神经内侧支前行(1.1±0.2)cm分为第二、三掌背皮神经,分布于手背部。结论:临床工作中要充分的掌握皮神经的走行数据和体表投影,从而减少损伤和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