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肺炎中内毒素血症与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关系。方法 21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建立小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模型,以小剂量多黏菌素B拮抗内毒素活性,观察各组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肺组织中IL-1βmRNA、TNF-αmRNA水平。结果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小鼠24 h后血浆内毒素水平[(71.2±9.9)EU/mL]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50.5±10.8)EU/mL](P〈0.01);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组小鼠24 h后肺组织中IL-1βmRNA水平[(0.89±0.06)]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0.64±0.07)](P〈0.01);TNFαmRNA水平[(0.61±0.07)]也明显高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黏菌素B组[(0.43±0.06)](P〈0.01)。小鼠血浆内毒素水平与肺组织中IL-1β、TNFα含量有显著的相关性(r=0.98,P〈0.01;r=0.97,P〈0.01)。结论小鼠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内毒素血症与IL-1β、TNF-α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2.
3.
我院1993年2月~1996年8月间收治铜绿假单胞菌(psudomonasaeruginosa,PA)肺感染18例,占同期革兰氏阴性杆菌肺炎首位(36.0%)。现就其临床特点。易发因素及药敏结果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8例中男16例,女2例,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65.1岁。18例均有咳嗽、咳痰,咳黄绿色痰6例,发热9例,发热39℃以上伴畏寒4例,呼衰6例,心衰5例。X线胸片显示:三叶或三叶以上病变5例、两下肺6例、右下肺4例、左下肺3例,以小片状模糊影为主。末梢血白细胞>10XI矽/L5例,N>0.8011例,BUN升高5例,电解质紊乱4例。人院诊断:l… 相似文献
4.
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治疗困难。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75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临床特点、药物敏感试验,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76例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病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76例中大部分病人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基础疾病,年龄偏大,机体免疫力低下;病人有定期到医院静滴抗生素史、气管插管等各种可能的诱因;药物敏感试验表明,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庆大霉素、头孢吡肟耐药率最低,敏感性最高。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多发生于合并有一种或一种以上基础疾病的病人以及具有各种可能诱因下的病人中,合理治疗,可减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7.
<正>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治疗困难。现将我院2001年1月至2007年3月收治的75例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5例中男70例,女5例,平均年龄70岁,院外感染30例,院内感染45例。全部病例均有基础疾病,以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肺结核、慢性肾功能衰竭最多见。诊断依据:(1)有发热、咳嗽、咳痰,肺部啰音等肺炎的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痰液中分离的167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耐药趋势,为临床预防感染以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集来自各临床科室送检的痰标本,采用美国VITEK-32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学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167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8种抗菌药物活性以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阿米卡星为最好,耐药率为13.17%、15.56%、17.36%、18.56%,而耐药率最高的是复方新诺明(99.40%)、氨苄青霉素(98.80%)、头孢唑啉(98.80%)、头孢替坦(95.20%)、头孢曲松(83.23%)。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有下降趋势。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单一及多重耐药情况均较严重,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氨基糖苷类保持较好的敏感性,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延缓其耐药株快速升高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老年肺炎患者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入院治疗的84例老年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从中分离出的84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相关分析和研究。结果在药物敏感率方面,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敏感率为95.12%,排名前五的还有头孢哌酮90.24%、替卡西林/克拉维酸85.37%、环丙沙星85.37%、左氧氟沙星82.93%;在药物耐药率方面,铜绿假单胞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耐药率为97.62%%,排名前五的还有庆大霉素92.86%,头孢唑啉、氯霉素90.48%,哌拉西林、头孢他啶、头孢曲松85.71%。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最高,对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铜绿假单胞菌肺部感染的抗炎作用。方法将96只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抗生素组与血必净组,每组32只。通过气管插管,气管内注入铜绿假单胞菌建立小鼠肺部感染模型,抗生素组注入头孢他啶.血必净组再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别在0、6、24、72h时间点抽取尾静脉血液,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浆肿瘤坏死因子-a(TNF-a)与白细胞介素-6(IL-6)的浓度,并检测血液白细胞总数。结果三组TNF-a、IL-6浓度与白细胞数在0、6h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24、72h抗生素组与血必净组较模型组三者均降低(P〈0.01)。TNF-a、IL-6浓度血必净组较抗生素组降低(P〈0.01)。但白细胞数在24h后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72h血必净组较抗生素组低(P〈0.05)。1周后三组病死率分别为46.9%、12.5%、6.3%。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肺炎的炎性反应,与抗茵药同时使用可减缓病情。 相似文献
11.
家兔绿脓杆菌败血症时血浆TNF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绿脓杆菌活菌(7×10~9、2×10~(10)/kg)造成败血症后,外周血中TNF水平明显升高,其变化特征与内毒素休克并不相同,2×10~(10)/kg组血浆TNF水平显著高于7×10~9/kg组(P<0.01)。输注绿脓杆菌活菌后,与对照组相比,血浆胰高血糖素呈持续升高(P<0.05~0.01),胰岛素和血糖有短暂升高(P<0.05~0.01),血浆乳酸和β-G水平呈持续增高(P<0.05~0.01),上述改变在2×10~(10)/kg组要甚于7×10~9/kg组(P<0.05~0.01),此外2×10~(10)/kg组动物死亡率和MABP的下降较之7×10~9/kg组也更为严重。这些结果表明输注绿脓杆菌活菌后血浆TNF水平的升高与败血症的发生发展以及病变严重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医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危险因素的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医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中原油田总医院1999年1月-2001年12月所有确诊的医院内获得性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患者进行调查,并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进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住院时间、入住ICU、气管切开、气管插管、使用呼吸机、联合使用抗菌药物、基础疾病严重程度、住院病房床位数是发生医院内获得性肺炎(NP)的独立性危险因素。结论:对存在此类危险因素的患者加强监测,重视无菌操作技术,减少住院时间,控制机械性通气的使用,改善住院病室条件是预防NP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阐明肺炎时一氧化氮( N O)和肿瘤坏死因子( T N F)的变化。方法:采用比色法、双抗体夹心 E L I S A 法分别测定41例肺炎患儿及25例正常健康儿血清 N O、 T N F水平;并研究了 N O 与 T N F的关系。结果:急性期肺炎患儿的 N O、 T N F 较对照组、恢复期患儿明显升高;重症组较轻症组明显升高;而且 N O 与 T N F呈高度正相关。结论:血清 N O、 T N F 水平与肺炎的发生、发展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4.
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医院感染性肺炎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收集2001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DRPA)引起的医院感染性肺炎病例27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非PDRPA感染的医院感染病例27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或x^2检验。结果在27例PDRPA引起的医院感染肺炎和27例对照病例中单因素分析发现感染前住院时间、感染前入住ICU、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尿管、胃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使用抗菌素数量与PDRPA感染有关。结论感染前住院时间、感染前入住ICU、APACHEⅡ评分、机械通气、体内留置导管(包括尿管、胃管、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和使用抗菌素数量是PDRPA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加强无菌意识教育、患者气道护理、呼吸机管理和及早营养支持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5.
小儿感染性腹泻病原与肿瘤坏死因子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是非常重要的炎症介质。本文为观察小儿感染性腹泻时TNF水平与病原的关系。对1995年6月 ̄1996年8月收治的46例细菌感染性腹泻,35例病毒感染性腹泻患儿进行检测,于入院第一天测定TNF水平记录当天的最高体温及腹泻次数,同时进行粪便病原学检查,结果表明在两组具有可比性的情况下,细菌性腹泻组较病毒性腹泻组的TNF水平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16.
药物流产前后血清TNF-α的变化和细胞凋亡现象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从凋亡的角度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的机制。方法 :对 30名选择米非司酮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于服药前及妊娠囊排出后进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测定 ,随机抽取 10例采用光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对其蜕膜和绒毛组织进行观察。以相同条件人工流产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药物流产后患者血清TNF α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药物流产组蜕膜、绒毛细胞显示凋亡倾向。结论 :米非司酮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诱发和促使凋亡作用 ,打破了妊娠早期胎盘局部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平衡 ,导致胚胎发育障碍而流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明确我国汉族人群中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与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87例正常人群(对照组)与76例EMS患者的TNFα和TNFβ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 EMS组和对照组中,TNFα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9474和0.9253,突变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0526和0.0747;TNFβ基因的野生型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605和0.5115,突变型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别为0.5395和0.4885.对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进行卡方检验,均P>0.05.结论 TNF的基因多态性可能不是中国妇女内异症发病的危险因素.TNF的等位基因频率可能存在人种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急性脊髓损伤(SCI)患者损伤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水平及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06年2月~2011年12月收治人院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成年患者60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30例和亚低温组30例,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两组脊髓损伤患者伤后12、24、72h外周血血清TNF—α水平。并利用Tarlow评分检测两组治疗方法对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脊髓损伤后患者血清TNF一“水平呈早期水冲样动态变化,在伤后12h快速升至高峰,然后逐渐下降,伤后72h恢复正常;对照组治疗后6、12、24、72h、1周、4周时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亚低温组治疗后6、12、24、72h、1周、4周时血清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6、12、24、72h时亚低温组脊髓损伤患者血清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运动功能评分每个时间点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对脊髓损伤后炎症细胞因子TNF-α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具有良好的恢复运动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早孕蜕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研究,探讨米非司酮应用于早孕药物流产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二步法)测定三组(药物流产组30例,人工流产+米索前列醇组20例,人工流产组20例)早孕蜕膜组织中TNF-α、TGF-β1的表达水平。结果用米非司酮的蜕膜组织中TNF-α含量显著升高、TGF-β1含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通过升高早孕蜕膜组织中TNF-α、降低TGF-β1的含量而达到抗早孕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