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的末端重复序列,在人类细胞核染色体中以TTAGGG形式串联重复出现,长度约为6~15 kb,其结构包括由数千碱基对组成的双链非编码DNA序列及单链3’末端序列,犹如"帽子"套在每个染色体的末端。端粒的生理功能主要是防止染色体末端融合及降解,避免复制过程中遗传信息丢失,对染色体起保护作用。由于端粒序列GGG含量丰富,容易遭受氧化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2.
外刊速览     
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成功破译美国和英国科学家5月18日在英国《自然》杂志网络版上发表了人类最后一个染色体——1号染色体的基因测序,解读人体基因密码的“生命之书”宣告完成。科学家们认为,成功破译1号染色体将为研究和治疗癌症、帕金森氏痘和老年痴呆症等350余种疾病提供指引。在人体全部22对常染色体中,1号染色体包含基因数量最多,块头最大。其基因数目多达3141个,是平均水平的两倍,  相似文献   

3.
2007年5月11日的《Molecular Cell》上公布了来自堪萨斯州大学医学中心Stowers医学研究院Baumann实验两名研究人员(Peter Baumann和Nancy Bae)发现能将DNA双链断裂与染色体末端区分出来的蛋白的DNA修复突破性的研究成果。他们利用一种生物化学分析方法在对双链断裂修复研究的过程中发现染色体末端端粒DNA保护的最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饮茶对吸烟所致人体DNA损伤的保护作用,以及为确证茶与人类肿瘤的关系提供直接依据。方法:选择46名吸烟作为研究对象,以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为生物学观察终点,进行混合茶对吸烟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影响的6个月的随机,双盲干预试验研究,结果:试验组每天服用3g混合茶6个月后,其外周血淋巴细胞微发生率和染色体畸变率明显降低,而试验对照组试验前后基本无变化。结论:混合茶对吸烟致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损伤可能有保护作用。从而对人类癌症可能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端粒、端粒酶与癌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端粒 ,端粒酶与癌症关系的研究是当前学术领域探索的热点[1] 。尤其自 1994年 ,Kim等[2 ] 建立TRAP方法检测到肿瘤细胞的端粒酶活性以来 ,使该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稳定的进展 ,现将其研究进展概括如下。1 端粒 (telomere)的概念端粒是指真核细胞线性染色体末端的蛋白质—DNA特殊结构 ,即染色体末端DNA序列的多个重复 ,其作用是保护和稳定染色体的末端 ,它由 2~ 2 0kb串联的短片段重复序列 (TTAGGG)n及一些结合蛋白组成。四膜虫 (单细胞生物 )端粒的结构是 6个核苷酸5’ -TTGGGG - 3’序列的多次…  相似文献   

6.
染色体是细胞分裂中期DNA的一种表现形式.人类遗传依靠DNA的作用,DNA是遗传物质的载体,是生物遗传性和多样性的基础.随着医学遗传学的发展,发现的遗传病越来越多.甚至有人认为,除单纯外伤外,几乎所有已发生的疾病都与遗传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同时,染色体对许多物理、化学因素敏感.DNA对射线的损伤效应十分敏感,辐射可导致具有严密超导结构的DNA发生键断裂,使断片游离,染色体发生畸变.因此,开展染色体检查不但可以诊断多种遗传性疾病,而且对某些职业损伤的动态观察、追踪具有相当的价值.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鉴别、咨询、治疗提供强有力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唐旭 《健康博览》2001,(5):29-29
基因原由20世纪初丹麦遗传学家约翰森提出,将生物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正式命名为基因而沿用至今。基因是编码蛋白质遗传信息的基本遗传单位,是能够决定一个蛋白质分子组成的最短长度的核酸(即DNA),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存在于细胞的染色体上,呈线状排列。人类的所有疾病几乎都与基因有关,老年性聋也不例外。当今世界,对基因的研究,已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人类  相似文献   

8.
研究化学物质对生物的遗传损害,评价其安全性,建立检测程序,已有30多年的历史其中检测染色体畸变的方法源于芥子气诱发鸭跖草(Tradescantia)的染色体畸变。一、化学物质诱发染色体畸变包括结构畸变和数目畸变: 染色体结构畸变:染色体结构畸变原因是DNA链受损伤。每条染色单体由一条双链DNA组成,而核酸硷基在化学上作为亲核试剂,便成为亲电子烷化剂的直接靶子。以化学物质芥子类等烷化剂为例,其对DNA的损伤作用与放射线不同,放射线的损伤是物理性的,可作用于整个细胞周期,直接诱发DNA链断裂,当作用于细胞G_1—S期时,诱发染色  相似文献   

9.
2011-05-19,Molecular Psychiatry发表一项来自罗马尼亚孤儿院的长期研究表明,人类在儿童期承受的压力可随其成长在DNA中体现。研究人员发现,相比于得到正常照顾儿童,那些在孤儿院度过童年的罗马尼亚儿童的端粒较短。人类染色体上端粒(telomere)的作用是保持染色体完整性。随着细胞不断分裂,DNA每复制1次,端粒就缩短1点。此外,研究证实,压力也可致端粒缩短,从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繁衍生息、生老病死,在远古时代是一个不解之谜,人们只能从占卜问卦、猜测想象、神话传说或从宗教迷信中寻求解释。然而,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体生命和健康的密码——DNA(脱氧核糖核酸)逐渐被破译,人类将主宰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人体细胞染色体中有一种叫DNA的物质。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小东西,是由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  相似文献   

11.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随细胞分裂进行性缩短,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端粒酶能够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序列,以维持端粒的长度。大量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在细胞永生化及细胞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就近年来端粒、端粒酶和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DNA依赖的蛋白激酶复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依赖的蛋白激酶复合物 (DNA PK)是重组修复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修复由电离辐射所引起的DNA双链断裂 (DSBs) ,并且可以通过磷酸化多种蛋白质底物 ,广泛参与转录及细胞凋亡等过程。同时 ,DNA PK在肿瘤细胞中所引起的对放疗和部分抗癌药物的抵抗性也得到了人们的重视。我们就DNA PK在肿瘤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综述如下。1 DNA PK作用的分子机制 :对DSBs的修复主要存在2种形式 ,即单细胞生物的同源末端连接 (homologousendjoining,HEJ)和多细胞生物的非同源末端连接(nonhomologousendjoining ,NHEJ)。前者主要由R…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世纪医学最大的发现无疑是DNA。当二十一的钟声尚在天际向回荡时,DNA已经深入到人类的生活。当人们沉浸在基因现实成果及其辉煌前景所带来的喜悦和欢呼中的,基因技术带给人类的负面效应亦不容忽视。请听——基因技术的成果已经深入到我们的生活,干扰素、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2等新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基因工程技术、转基因动物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等生物新技术、新名词不断冲击着我们的思想。各国政府也都将生物技术作为其科技。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然而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在我们分享生物技术给我们带来的成果的时…  相似文献   

14.
细胞的分化、发育、生长和代谢适应等生物学过程都依赖于正常的基因表达,而正常的基因表达要受到有关营养素的影响。本文综述了营养素对DNA和染色质结构影响的一些初步研究。一、营养素对染色质结构的影响1.中期染色体己有研究表明,营养素的缺乏与中期染色体的结构异常有关。如缺乏Zn~(++)和Mg~(++)的孕鼠,其中期染色体常出现异常,如染色体的末端缺失,断片和裂隙。在V_(79)中国仓鼠细胞中精氨酸和赖氨酸  相似文献   

15.
正吸烟导致更多基因突变一项新的研究分析发现,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癌变组织中DNA的致癌突变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新的研究揭示吸烟行为如何在不同癌症中加重DNA损伤。"我们正在对吸烟危害进行某种分子考古学的研究。"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癌症遗传学家卢德米尔·亚历山德罗夫说道。虽然吸烟致癌这一事实人们已经知道了几十年,"但为什么吸烟  相似文献   

16.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随细胞分裂进行性缩短,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端粒酶能够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序列,以维持端粒的长度.大量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在细胞永生化及细胞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就近年来端粒、端粒酶和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我国目前有癌症患者约450万人,死亡率在30%以上,而且每年新增患者的人数高达200万人以上。有效医治癌症已成为当务之急。目前临床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和放、化疗,但放、化疗对人体正常细胞也造成了严重损伤。“目前癌症的治疗已到达了瓶颈阶段,有必要挖掘新型、有效的方法,‘基因治疗’就属于比较有潜力的一种。”遗传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薛京伦表示。“随着对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尝试采用生物方法,针对肿瘤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端粒是真核细胞染色体线性DNA分子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随细胞分裂进行性缩短,最终导致细胞凋亡。端粒酶能够逆转录合成端粒DNA序列,以维持端粒的长度。大量研究表明,端粒酶的激活在细胞永生化及细胞转化中起重要作用。就近年来端粒、端粒酶和妇科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孙涛 《家庭健康》2010,(10):48-49
目前,恶性肿瘤是危及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癌症总的发病率在180/10万左右,也就是每10万人中有180个人患癌症,可见癌症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癌症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等,其中化疗是主要方法之一。目前,化疗药物种类繁多,名字繁杂,常常让人混淆。  相似文献   

20.
《长寿》1996,(9)
癌症被视为人类健康的一大“杀手”。但是随着医学家对癌症病因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寻找出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在攻克癌症方面取得了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