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增殖体肥大的X线表现(附2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殖体肥大(adenoidalhynertrophy)又称腺样体肥大,腺样体增殖症。它是儿童一种常见病。常引起听力下降、睡眠时打鼾、中耳炎、鼻塞、流涕及呼吸困难。现将我院近2年来资料完整,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1例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病例资料:...  相似文献   

2.
小儿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腺样体肥大是儿童常见病,肥大的腺样体可导致鼻咽腔、气道结构的狭窄,从而引起呼吸不畅,导致呼吸睡眠障碍,同时可合并副鼻窦炎以及中耳乳突炎,引起听力下降[1]。搜集我院2000~2006年58例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与49例正常者的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腺样体肥大的CT表现及诊断标准。1材料与方法1·1腺样体肥大组58例患者中,男32例,女26例,年龄2~14岁,中位年龄7·6岁,均具备以下条件:①有腺样体肥大的相关症状,如反复鼻塞流涕、反复咳嗽、咽异物感、打鼾、张口呼吸、听力下降等。②鼻咽镜发现腺样体黏膜充血及表面纵沟改变或有分泌物。③C…  相似文献   

3.
腺样体肥大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但成人腺样体肥大也占一定比例。腺样体部位隐深,是儿童时期的重要免疫器官。临床上腺样体肥大常以鼻阻塞为主要症状,并常伴鼻窦炎。2002年5月~2004年10月,我们应用鼻内镜下电动负压切割器切除腺样体65例,术后听力、夜间打鼾、鼻塞、鼻漏等症状消失,腺样体无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患儿腺样体肥大在小儿属正常生理改变,儿童6-7岁腺样体发育最大,一般12岁青春期后逐渐萎缩、退化、但个别患儿由于毗邻部位或自身炎症的反复刺激,使腺样体发生病理性增生,使鼻咽部气道狭窄,导致小儿运动、睡眠、生理、智力等多方面受到影响,如不及时诊治,对小儿发育影响极大,近来笔者对2000-2004年间3-8岁患儿腺样体肥大出现症状,手术切除证实的49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运用低温等离子刀手术系统切除小儿肥大型腺样体的临床疗效.方法:经用纤维鼻咽喉镜检查证实24例年龄在5~13岁的腺样体肥大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睡眠打鼾、鼻塞、流脓涕、听力下降等症状.采用美国杰西低温等离子刀手术系统切除.结果:术后随访≥1年,24例睡眠鼾声、鼻塞、流脓涕治愈,听有有所提高.统计腺样体残留1例占4.16%,术中出血平均20ml左右,平均住院天数(5±2)d.结论:低温等离子切除腺样体手术安全可靠、切除彻底、很少残留、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白三烯(LTs)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在儿童腺样体肥大(AH)治疗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2月在我院门诊确诊的69例AH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及按需给予抗生素,观察组同时给予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孟鲁司特钠)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16周。观察治疗前后打鼾、鼻塞、睡眠不安、张口呼吸及腺样体/鼻咽比值(A/N)的改变。结果:治疗16周后观察组及对照组呼吸相关睡眠障碍症状指标及A/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前后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联合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西宁地区儿童腺样体肥大可以短期内缩小腺样体,改善临床症状,是有效的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小儿腺样体肥大指小儿在发育过程中因腺样体增长肥大影响全身健康或邻近器官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合并扁桃体肥大致口咽部狭窄,以至引起鼻咽部堵塞而出现张口呼吸、打鼾,严重者出现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耳咽管口阻塞致分泌性中耳炎及鼻腔后上部阻塞致小儿鼻窦炎;长期鼻寒和张口呼吸还可引起面骨发育障碍,致上颌骨变长、硬腭高拱,上切牙突小、牙列不整齐致咬合不良、下颌下垂、唇厚、上唇上翘、下唇悬挂,加上精神萎靡,面部表情愚钝,即所谓“腺样体面容”。  相似文献   

8.
Nd∶YAG激光治疗腺样体肥大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腺样体位于鼻咽顶部,是咽部淋巴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免疫功能。腺样体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常常是肥大的。如果肥大的腺样体影响到鼻腔通气和分泌物的引流,临床上就会出现鼻堵、流鼻涕、打鼾、耳闷、听力下降及反复发热等一系列症状,称为病理性腺样体肥大。手术刮除腺样体是一种经典的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近5年来,我科改用纤维喉镜下Nd∶YAG激光凝固鼻咽部部分腺样体组织治疗病理性腺样体肥大,共治疗84例患者,不但达到了改善鼻腔通气及分泌物引流的目的,而且保留了腺样体的免疫功能,疗效满意。资料和方法1-临床资料 腺样…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咽部侧位片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76例怀疑腺样体肥大患儿均摄鼻咽部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及后气道宽度,并计算腺样体指数A/N,以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后气道(PAS)宽度。结果大多数患儿腺样体有不同程度的增厚,13例患儿的A/N≤0.60,26例患儿的A/N在0.61~0.70之间,37例患儿的A/N≥10.71,同时PAS≤5mm的19例,最小直径约1.5mm;6~10mm的32例;≥10mm的25例。X线鼻咽部侧位片评估腺样体大小与鼻咽腔阻塞情况与鼻内镜及术中所见具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X线鼻咽侧位片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简单、经济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0.
儿童腺样体肥大在临床上极其常见。过度的腺样体肥大常导致儿童夜间打鼾、憋气、张口呼吸,以及经久不愈的鼻炎、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等,更为严重者引起颌面部畸形-腺样体病容。我科于2000年以来采取鼻内窥镜引导下行腺样体刮出18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与变态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2006年9月-2007年9月我科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无唇裂病史入院手术患儿共53例,并比较腺样体肥大患儿和正常同龄儿童的中耳功能的差异。结果①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单纯腺样体肥大与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无明显相关性(r=-0.19,P〉O.05),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腺样体肥大与末梢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水平呈负相关(r=-0.34,P〈O.05);②腺样体大小与中耳压力有明显的负相关性(r=-0.41,P〈0.05)。结论腺样体肥大与变态反应之间无直接关系,而当变态反应引起中耳病变时肥大的腺样体致咽鼓管功能障碍加重中耳的渗出是中耳疾病的发病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我科经口鼻内镜下成人腺样体切除术1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0年8月—2012年3月,我科收治的腺样体肥大患者126例,其中成人16例。年龄18~34岁。男12例,女4例。病程4~10年。主要症状为张口呼吸,睡眠时打鼾,鼻阻塞,流涕。6例伴扁桃体肥大;12例伴鼻窦炎,迁延不愈;2例伴分泌性中耳炎,听力下降,气导平均  相似文献   

13.
病人,女性,18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鼻塞,无脓涕,无涕中带血,无头晕、头痛,无发热,曾于外院按慢性鼻炎治疗(具体不详)无效。我院门诊行鼻窦SCT检查示:右下鼻甲肿大。行右下鼻甲活检示:腺样囊性癌。入院查体:外鼻无畸形;鼻中隔无明显偏曲,右下鼻甲肿大,黏膜苍白、质韧,触之易出血,充满右侧鼻腔。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电动吸割器在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海  陈贤明  甄泽年 《西南国防医药》2009,19(11):1120-1120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动吸割器在小儿腺样体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鼻内镜下电动吸割器,经口对26例小儿腺样体肥大病人进行腺样体切除术。结果:26例病人腺样体均切除干净,无残留,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结论:鼻内镜下电动吸割器经口行腺样体切除术具有视野清晰,病变切除彻底以及损伤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咽部侧位片对小儿腺样体肥大的诊断价值。方法:86例怀疑腺样体肥大患儿均摄鼻咽部侧位片,测量腺样体厚度、鼻咽腔宽度及后气道宽度(PAS),并计算腺样体指数A/N,以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结果:A/N≤0.60者16例,0.61~0.70者14例,A/N≥0.71者56例;PAS≤5mm者36例;6~10mm者24例;≥10mm者26例。结论:X线鼻咽侧位片是诊断腺样体肥大简单、经济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鼻塞为鼻部疾病的常见症状,但儿童鼻塞还应注意检验腺样体是否肥大.腺样体亦称咽扁桃体,位于鼻咽顶后壁中线处,为咽啉巴环内环的组成部分[1].本文自1997年以来,对以鼻塞就诊的儿童检查发现有32例为腺样体肥大,全部施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a syndrome,OSAS)在小儿中发病率为1%-3%,目前公认的病因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扁桃体及腺样体切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由于OSAS患儿常存在多脏器损害和解剖的特殊性,麻醉风险和病死率较高。现将我院23例OSAS患儿扁桃体并腺样体肥大切除术的麻醉处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杨影  魏崴  杨军 《放射学实践》2023,(11):1442-1446
目的:分析锥形束CT在儿童腺样体肥大诊断中的准确性,探讨其对腺样体肥大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因睡眠打鼾于本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就诊的158例患儿锥形束CT和电子鼻内镜资料。测量计算腺样体正中矢状面A/N(腺样体-鼻咽腔比率)、PAS(后气道间隙)和腺样体占后鼻孔范围比值,并将患儿的锥形束CT诊断结果与电子鼻内镜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锥形束CT图像上A/N诊断结果与鼻内镜检查相比敏感度为86.72%、特异度为70.00%、准确性为83.54%;PAS诊断结果与鼻内镜检查相比敏感度为92.19%、特异度为76.67%、准确性为89.24%。158例患儿合并鼻窦炎者106例,其中内镜诊断确诊率18.87%,锥形束CT诊断确诊率96.23%;158例患儿合并中耳炎者46例,其中内镜诊断确诊率71.74%,锥形束CT诊断确诊率78.26%。结论:锥形束CT是诊断腺样体肥大可靠和准确的工具,可以作为鼻内镜不耐受患儿的替代检查方法。且一次低剂量的精确扫描,在了解腺样体大小的同时,观察鼻窦及中耳有无积液,有助于全面把握患儿的病情,综合性考虑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激光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2例(49耳)伴有腺体样肥大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手术切除部分腺样体后,全部在内镜下用Nd:YAG激光对残存腺样体进行照射;对9例17耳进行激光鼓膜切开术,其他23例32行耳鼓膜穿刺冲洗。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1个月腺样体无明显残留;分泌性中耳炎49耳的治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分别为57.2%(28耳)、28.6%(14耳)和14.2%(7耳),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Nd:YAG激光治疗伴有腺体样肥大的分泌性中耳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收集85例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腺样体肥大(adenoidalhyper trophy)的CT扫描病例,旨总结其可靠的CT征象。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02-02~2004-02经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患儿85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14岁,均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鼻塞85例,伴有睡眠时张口呼吸及打鼾77例,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语音50例,伴有鼻分泌增多、流黄色脓鼻涕18例,伴有耳内闷胀、耳痛、听力下降4例,伴头痛5例。其中18例伴有鼻窦炎、扁桃体炎,经CT鼻窦冠状位扫描以明确炎症范围。47例做了内镜检查,以确定梗阻部位及辅助治疗。全部病例都经临床及手术所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