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9(MMP 2 ,MMP 9)及其组织基质蛋白抑制剂 1,2 (TIMP 1,TIMP 2 )表达对肿瘤侵袭转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 ,检测 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MMP 2、MMP 9、TIMP 1和TIMP 2的表达。结果 MMP 2、MMP 9、TIMP 1和TIMP 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6.9%、87.7%、76.9%和 61.5 %。MMP 2和MMP 9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肿瘤侵袭程度呈正相关 (P <0 .0 1,P <0 .0 5 )。TIMP 1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和侵袭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5 )。TIMP 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 ) ,与侵袭程度无明显相关性。MMP 9与TIMP 1表达有显著相关性 ,且呈负相关 (P <0 .0 1)。结论 MMP 2、MMP 9、TIMP 1和TIMP 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是临床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
甲状腺肿瘤中CD44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44v6抗原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微波—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 ,检测 5 0例甲状腺癌、45例甲状腺腺瘤和 2 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中CD44v6的表达。结果 :在甲状腺癌中CD44v6表达阳性率为 6 4 0 % ,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 (37 0 % )和癌旁甲状腺 (2 5 0 % ,P <0 0 5 )。CD44v6表达与甲状腺癌组织类型无关 ,在淋巴结转移病例和病理分期Ⅲ~Ⅳ期病例 ,CD44v6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相应的无淋巴结转移病例和病理分期Ⅰ~Ⅱ期病例 (P <0 0 5 )。CD44v6阳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及死亡率显著高于CD44v6阴性的甲状腺癌复发和死亡率 (P <0 0 5 )。结论 :CD44v6表达对甲状腺癌恶性程度判断、生物学行为预测和预后评估是一种很有意义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 (papil larythyroidcarcinoma ,PTC)组织中唾液酸化Lewis X和nm2 3H 1基因蛋白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 46例PTC组织中SLeX和nm 2 3H1蛋白的表达。结果 :PTC中 ,SLeX和nm 2 3H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9 6% ( 3 2 / 46)和 5 6 5 %( 2 6/ 46) ,SLeX表达阳性率与PTC的侵袭转移呈正相关 ,P <0 0 5 ;nm2 3H 1蛋白表达阳性率与PTC的侵袭转移呈负相关 ,P <0 0 5。结论 :SLeX和nm2 3H1的表达与PT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检测SLeX和nm 2 3H1蛋白的表达可作为判断PTC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 (PTC)的血管生成及VEGF、PD ECGF的表达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3例PTC ,10例甲状腺腺瘤和 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的MVD值和VEGF、PD ECGF的表达。结果 ①PTC的MVD值和VEGF、PD EC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P <0 .0 5 ) ;PTC的MVD值和VEGF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腺瘤 (P <0 .0 5 ) ;甲状腺腺瘤的MVD值和VEGF、PD ECGF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 (P <0 .0 5 )。②PTC的淋巴结转移状况与MVD值及VEGF的表达成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血管生成在PTC的发生、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和基质金属蛋白酶 -2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2 ,MMP 2 )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进展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 18例正常大肠黏膜、18例大肠腺瘤样息肉和 5 1例大肠癌组织中VEGF、MMP 2的表达。结果 :大肠腺瘤样息肉、大肠癌中VEGF、MMP 2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大肠黏膜组织 ,P <0 0 5。VEGF、MMP 2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的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有关 ,P <0 0 5。VEGF、MMP 2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有相关性 ,P<0 0 5。结论 :VEGF、MMP 2可能成为反映大肠癌进展的生物学指标及其治疗的理想靶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甲状腺癌组织中CD15抗原和bcl 2的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关系 ,并探讨CD15与bcl 2基因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 :应用微波 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50例甲状腺癌、4 5例甲状腺腺瘤和 2 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CD15和bcl 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 :在甲状腺癌中CD15和bcl 2基因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6 8 0 %和 4 6 0 % ,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 (P<0 0 5) ,CD15和bcl 2阳性率均与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相关 (P <0 0 5) ,与甲状腺癌组织类型无明显关系 (P >0 0 5)。CD15表达与bcl 2表达呈明显正相关性。结论 :CD15和bcl 2表达对预测甲状腺癌转移和评估预后是一种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MMP 2 )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 2 )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78例浸润性乳腺癌组织和 10例乳腺良性病变中MMP 2、TIMP 2的半定量表达情况。结果 :1)在78例乳腺癌组织中 ,MMP 2、TIMP 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74 3 % ( 5 8/78)和 3 9 7% ( 3 1/78)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两者表达呈负相关 ,rs=-0 43 7,P <0 0 1。 2 )MMP 2表达与乳腺癌原发肿瘤大小呈显著正相关 ,rs=0 3 74,P <0 0 1,与组织学分级相关 ,分级越高其阳性表达率就越高 ,rs=0 60 6,P <0 0 1;TIMP 2的表达与肿瘤大小呈负相关rs=-0 2 88,P <0 0 5 ;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rs=-0 3 77,P <0 0 1。MMP 2阳性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rs=0 45 4,P <0 0 1;TIMP 2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rs=-0 2 61,P<0 0 5。MMP 2阳性表达与 5年生存率呈负相关 ,P <0 0 1;TIMP 2与 5年生存率呈正相关 ,P<0 0 1。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MMP 2与TIMP 2的表达与肿瘤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甲状腺正常组织和分化性甲状腺癌 (DTC)中 β catenin和c myc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 10例腺瘤旁正常甲状腺组织和 5 7例DTC标本中 β catenin和c myc的表达。 结果 β catenin在甲状腺正常组织中均为正常表达 ,c myc均呈阴性。DTC中 β catenin和c myc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 5 7.9%和 5 2 .6% ,与正常甲状腺组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DTC中 β catenin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c myc表达与肿瘤多病灶和淋巴结转移有关。DTC中 β catenin和c myc表达呈明显正相关 (P <0 .0 5 )。结论 β catenin异常表达可能激活靶基因c myc的表达 ,并在甲状腺癌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NF-κB和Ki-67在甲状腺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NF-κB和Ki-67在甲状腺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62例甲状腺癌、20例甲状腺腺瘤和1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中NF-κB和Ki-67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1)甲状腺癌组织中NF-κB和Ki-67的表达显著高于甲状腺腺瘤和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2)甲状腺癌组织NF-κB的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的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未分化型甲状腺癌Ki-67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分化型甲状腺癌(P<0.01)。(3)甲状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NF-κB和Ki-67的阳性表达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甲状腺癌组(P<0.01)。结论:甲状腺癌组织中NF-κB和Ki-67的表达均显著增强,可作为甲状腺肿瘤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依据,NF-κB和Ki-67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Bcl-2的表达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LSAB法,以单克隆抗体鼠抗人Bcl-2,标记65例甲状腺癌、50例甲状腺腺瘤、30例癌旁甲状腺组织和2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观察不同甲状腺组织中Bcl-2的表达,并比较其阳性率。结果Bcl-2阳性反应见于甲状腺癌、甲状腺腺瘤及癌旁甲状腺组织。在甲状腺癌组织中Bcl-2阳性率为44.6%,高于甲状腺腺瘤组织(22.0%)(P=0.012)、癌旁甲状腺组织(16.7%)(P=0.008)和正常甲状腺组织(0)(P=0.0000)。甲状腺未分化癌和髓样癌组织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存在淋巴结转移和临床Ⅲ、Ⅳ期病例中,Bcl-2的阳性率明显增高。结论Bcl-2过量表达可能与甲状腺肿瘤的发生有关,癌组织中Bcl-2的表达可作为甲状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环氧化酶-2(COX-2)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管生成的影响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运用Envision免疫组化法测定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和15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病理标本CO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蛋白表达,并进行评分,同时用D2 40显色淋巴管进行淋巴管密度(LVD)计数.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中COX-2、VEGF-C较正常组织表达明显增高;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中COX-2、VEGF-C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无转移组(P<0.05;P<0.05);转移组LVD计数显著高于无转移组(P<0.01);COX-2与LVD(r=0.71;P<0.01)、VEGF-C与LVD(r=0.68;P<0.01)、COX-2与VEGF-C之间(r=0.65,P<0.01)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 COX-2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管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可能通过上调VEGF-C的表达促进肿瘤淋巴管的形成,有利于甲状腺乳头状癌淋巴结的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膜突蛋白(Moesin)和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侵袭、转移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81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癌旁正常组织中Moesin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将检测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局部侵犯、颈淋巴转移、TNM分期)等进行分析。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Moesin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年龄≥45岁、肿瘤侵犯甲状腺被膜外、有颈淋巴结转移、Ⅲ~Ⅳ期甲状腺乳头状癌, Moesin的阳性表达率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E-cadherin的阳性表达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oesin与E-cadherin的阳性表达具有相关性(r=-0.494,P<0.01)。结论甲状腺乳头状癌中Moesin的高表达和E-cadherin的低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有关,两者之间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晓玲  黄仲  黄健萍 《实用癌症杂志》2011,26(4):360-361,36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滤泡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6例甲状腺乳头状癌和15例甲状腺滤泡癌中COX-2的表达。结果 COX-2表达于癌细胞的胞质,其阳性表达率乳头状癌组(72.22%)高于滤泡癌组(40.00%),有淋巴结转移组(78.57%)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3.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X-2表达还与肿瘤TNM分期有关。结论 COX-2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转移起重要作用,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78例PTC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VEGF、COX-2的表达,比较癌组织与癌旁组织、肿瘤大小、浸润程度及淋巴结转移与VEGF、COX-2的关系。78例PTC中腺内浸润42例、腺外侵袭36例,淋巴结有转移38例、无转移40例;癌旁组织中结节性甲状腺肿(NG)3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HT)25例、正常19例。结果VEGF、COX-2的表达按正常组织、癌旁HT及NG组织、PTC组织顺序依次增高(P〈0.05);二者高表达与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VEGF与COX-2二者呈正相关。结论VEGF和COX-2的高表达与PTC的发生、浸润、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FFC诊断的标志物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中存活素(Surviv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0例PTC患者标本组织及70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检测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结果在70例PTC患者中Survivin、VEGF、EGFR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57%、75.71%、84.29%,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的0.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有淋巴结转移的PTC患者Survivin、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95.24%,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46.94%、67.35%(P﹤0.05),而不同年龄、性别及肿瘤直径患者Survivin、VEGF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的EGFR阳性表达率为92.86%(52/56),显著高于男性患者的50.00%(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同年龄、肿瘤直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EGFR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EGF与Survivin、EGFR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Survivin与EGFR表达呈正相关(r=0.734,P﹤0.05)。结论 PTC的发生发展过程均与Survivin、VEGF、EGFR的表达存在密切关联性,肿瘤淋巴结转移可能与Survivin、VE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新疆地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中DAPK1和RARβ的蛋白表达特点,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DAPK1与RARβ在新疆地区38例甲状腺乳头癌、21例甲状腺良性腺瘤、13例桥本氏甲状腺炎、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6例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中的蛋白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DAPK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低于甲状腺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RAR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在甲状腺良性腺瘤、桥本氏甲状腺炎、结节性甲状腺肿和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P〈0.01);DAPK1与RARβ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民族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DAPK1可能参与了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过程。检测DAPK1和RARβ的表达水平可作为判断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三磷酸腺苷酶家族蛋白2(ATAD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以及50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30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中ATAD2的表达水平,分析ATAD2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TAD2的表达明显高于甲状腺良性病变组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ATAD2表达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以及TNM分期明显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多灶性无关(P>0.05)。结论:ATAD2蛋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上调,可能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ATAD2有助于判断甲状腺癌浸润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和鉴定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与交界性病变的差异表达蛋白,筛选新的蛋白标志物。方法:收集 2013 年4 月至 2015 年2 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甲状腺标本118 例。实验组分别为 PTC 43 例(含经典型 40 例、滤泡亚型 3 例)、交界性病变 33 例(具有 PTC 样细胞核及乳头状结构,而缺乏包膜、血管侵犯,未发生转移的病例。其中 8 例合并非典型腺瘤),对照组为癌旁正常甲状腺组织42 例。每组用 10 例冰冻样本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凝胶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is,2-DE ),经PDQUEST7.3 图像分析软件检测3 组的表达差异点,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串联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TOF-MS)和Swiss-Prot数据库对差异蛋白进行鉴定,选择其中6 种差异表达蛋白用118 例样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染色进行验证。结果:3 组样本两两比较共发现24 个蛋白差异点,通过质谱分析鉴定出18 种差异表达蛋白。IHC 染色显示 6 种蛋白keratin ,type Ⅱcytoskeletal 8(CK8)、keratin ,type Ⅰcytoskeletal 18(CK18)、60kDaheatshockprotein(HSP 60)、actin ,cytoplasmic 2(γ -Actin)、14 -3-3 proteinbeta/alpha (14 -3-3 β / α)和14 -3-3 proteinepsilon(14 -3-3 ε)定位于细胞浆;在PTC 中6 种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P<0.001),同时CK8、CK18 、HSP 60 和γ -actin 的表达高于交界性病变组(P<0.01 );在交界性病变中,除CK8 无明显变化外,其它 5 种蛋白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蛋白质组学分析有助于发现新的 PTC 和交界性病变的蛋白标志物,IHC 染色进一步确认这些蛋白在组织细胞中的表达模式,更有利于PTC 的早期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19.
CD147及MMP-2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D147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胃癌中表达特点及其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胃癌组织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CD147和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CD147及MMP-2在胃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7.6%及82 8%,均高于正常胃黏膜组(P<0.01);两者的阳性表达均与胃癌的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分化程度无明显关联;胃癌中CD147及MMP-2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0.01).结论 胃癌组织中CD147和MMP-2的高表达,可以作为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客观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