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MRI特征.方法 对经手术证实的32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T1WI、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成像(FLAIR)和增强扫描.结果 32例患者的病灶位于左小脑半球14例,右小脑半球11例,双小脑半球2例,上蚓部3例,下蚓部2例.MRI表现为囊壁结节型25例(78.1%),囊旁结节型3例(9.4%),实质型4例(12.5%).肿瘤的活性部分于FLAIR和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T1WI肿瘤囊性部分呈均匀低信号、肿瘤壁结节呈稍低信号或等信号.结论 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有特定的发生部位及特征性MRI表现.MR对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尤其是增强扫描对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24例分析吴高远,昂怀清,高金华,冯春国,李汉杰脑血管网织细胞瘤(HBT),又称腋血管母细胞瘤,属良性肿瘤。好发于后颅凹,以小脑半球为多;以青中年好发。HBT又分为实质性、囊性伴结节2种类型。部分病例有家族史和红细胞增多症现象[1~...  相似文献   

3.
报道6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其中4例位于小脑半球,1例位于四脑室,1例位于小脑蚓部;囊性肿瘤4例,实质性肿瘤2例.笔者并对其临床症状,CT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手术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生殖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征并对其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报道1例患者的CT、MRI影像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例肿瘤位于左顶枕叶,CT平扫为高密度,周围水肿及占位效应明显;其MRI表现为:T1WI、T2WI均呈等信号为主,其内有囊变坏死,周围水肿明显;Gd 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明显强化。CT、MRI表现与该部位其他常见肿瘤不易鉴别,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恶性生殖细胞瘤。结论:大脑半球生殖细胞瘤罕见,其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是其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血管网织细胞瘤是一种颅内血管性肿瘤,发生率占颅内肿瘤的1.5%~2.5%,占后颅窝肿瘤的7%~12%[1].本院自1999年5月~2006年12月显微手术治疗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17例,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1 病例资料患者,女性,51 岁,主诉腰痛伴右下肢疼痛6 年,加重1周于2016年1月20日入住我院. 患者自述于2010年3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背部疼痛,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加重,夜间痛明显,未予特殊治疗. 发病时神志清,精神可,大小便正常,饮食可,睡眠欠佳,近期体重无明显改变. 入院检查:体温36. 8℃,心率 89 次/分,呼吸 18 次/分,血压 133/82 mmHg (1 mmHg≈0. 133 kpa). 专科检查:双下肢活动感觉良好,肌力约5级,肌张力正常,双侧膝腱、跟腱反射正常,双侧膝阵挛、踝阵挛未引出. 双下肢直腿抬高及加强实验(–);双下肢股神经牵拉实验( +) ,拾物实验( -). 辅助检查: CT检查可见L1椎体水平椎管内见软组织密度影,并沿L1/2右侧椎间孔向外生长,相邻右侧椎间孔扩大、骨质吸收(见图1 );MRI检查可见病变T2 WI呈欠均匀高信号,边界清晰,相邻蛛网膜腔扩大,病灶呈跨椎管内外生长,呈分叶状,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见图2).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异位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09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经病理证实的异位嗜铬细胞瘤20例共22个病灶的CT及MRI表现。结果 16例患者的17个病灶接受CT检查,16个病灶表现为动脉期异常强化,其中6例密度均匀,10例密度不均匀,2例内部有点状钙化;1个病灶无明显强化。10例患者的11个病灶接受MR检查:T1WI8个病灶为低信号,3个为高信号,T2WI全部病灶呈高信号;增强扫描3个病灶动脉期显著强化、延迟期廓清;3个病灶实质期及延迟期逐渐强化;2个病灶各期均明显强化;3个病灶无明显强化。结论异位嗜铬细胞瘤有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手术及预后。方法:对20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1例次全切,1例单纯囊肿切开排液减压。随访2.5年,肿瘤全切除者均痊愈,2例复发。结论: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术中尽可能全切除囊结节.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手术及预后。方法对20例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进行手术治疗并对其疗效进行随访。结果肿瘤全切除18例,1例次全切,1例单纯囊肿切开排液减压。随访2.5年,肿瘤全切除者均痊愈,2例复发。结论小脑血管网织细胞瘤的诊断应结合临床及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术中尽可能全切除囊结节,是预防肿瘤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浆细胞源性肿瘤的临床与影像特点。方法:回顾18例浆细胞瘤的临床及CT和MRI检查资料。结果:18例中15例位于髓内,表现为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改变,穿凿样、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3例位于髓外,表现为病变部位之软组织肿块、病变区周围淋巴结肿大及病变邻近部位骨质破坏。结论:CT和MRI影像学表现能对临床诊断髓内、外浆细胞瘤提供了重要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儿童颅后窝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有3例病灶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1例.2例MRI表现为类圆形囊性灶伴附壁结节,2例呈实性肿块伴较大坏死囊性变.肿块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实性成分T1WI信号较脑实质偏低,T2WI较脑实质信号偏高;CT图像肿瘤实性部分密度较脑实质偏低,囊性成分密度较脑脊液偏高;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明显强化.4例肿块较大,压迫第四脑室及中脑水管,引起幕上脑室积水,但病灶周围脑实质无明显脑水肿.结论 颅后窝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影像学检查尤其是MRI对该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特征。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嗜铬细胞瘤26例28个病灶的CT、MRI表现。结果肿块直径〈3cm 4个,3~5cm8个,〉5cm16个,平均直径为6.5cm。CT表现(17例19个病灶):平扫密度均匀4个,不均匀15个,伴有坏死囊变11个,有出血4个,弧形或斑点状钙化5个。增强后双期强化4个,不均匀强化15个,11个囊变和坏死区未见强化。MRI表现(9例):T1WI均匀等信号1例,片状低信号6例,稍高出血信号2例;T2WI均匀等信号1例,不均匀高信号8例。增强后6例早期不均匀明显强化;3例肿块延迟3min后逐渐强化。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结合临床资料多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骨巨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对照分析,寻找CT和MRI表现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对骨巨细胞瘤CT和MRI表现的认识。方法搜集自1995年1月-2012年12月年期间在该院手术及病理证实为骨巨细胞瘤、随访2年以上并同时有CT和MR检查的195例病例资料,对照分析其CT骨皮质破坏中断情况、骨皮质膨胀程度、有无软组织肿块形成与MR病灶内实质成份比例、周围水肿程度等情况,并于肿瘤是否复发对照。结果 CT上骨皮质破坏程度与MRI上实质成份比例及病灶周围水肿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及MRI表现与肿瘤是否复发对照显示,CT上骨质破坏程度与是否复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约0.05)。结论骨巨细胞瘤的CT表现与MRI表现有一定的内在联系,CT所示的骨质破坏程度与MRI中的实质成份比例、水肿程度等表现有关,提示肿瘤的侵袭性较高,并与肿瘤的复发具有一定相关性,但其病理学基础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GCT)常见和典型的cT、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0倒经病理证实的GCT患者的CT(26例)和MRI资料(46例),将60%以上病例所拥有的表现定义为常见表现,拥有全部常见表现的病例定义为典型痛例。结朵GCT的CT常见表现有:长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达到关节面下,呈软组织密度,无钙化;边缘清楚,有完整或不完整硬化边,无骨膜反应。同时具有上述CT常见表现者11/26例,占42.3%。MRI常见表现包括:长骨骨端偏心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达到关节面下,信号不均匀,有坏死裘变,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边缘见低信号环,周围见骨髓水肿,骨旁软组织肿张但无软组织肿块。同时具有上述常见MRI表现者15/46例,占32.6%。结论充分认识GCT的CT和MRl常见表现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具有典型cT和MRI表现的病例并不常见,在诊断和鍪别诊断中不应过分强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手术护理的特点及方法。方法对19例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的手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特点、手术护理进行讨论。结果19例后颅窝血管网织细胞瘤,位于小脑半球13例,小脑蚓部5例,桥脑小脑角1例。19例均行手术治疗治愈。结论本病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熟识手术解剖、步骤,注意术中大出血的积极配合,是手术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一般资料病人,女,42岁。无诱因出现阵发性头痛、头晕,走路不稳2mo,渐行加重。查体:先天性右眼外斜视,右侧面部感觉减退,右侧耳鸣,吞咽哽咽感,右侧肌力较左侧差;病理征(-);余神经系统未见定位体征。头颅CT提示右侧跨中后颅窝囊实性占位。头颅MRI:右侧中后颅窝囊实性占位(见图1,图2),病变主体位于右颞叶,周围轻度水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CT及MRI影像学特征,以对其进行正确诊断。方法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像特征。结果 2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多位于侧脑室前部、孟氏孔区,向侧脑室两侧不对称性生长,可见分叶,边界清晰。CT多呈等或稍高密度阴影,其中可见囊变及钙化。MRI表现为肿瘤瘤体信号不均匀,T1WI呈等、稍低或稍高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肿块可见囊变,钙化或出血,有14例可见肿瘤内的多发性囊肿与侧脑室壁相连。CT和MRI增强扫描见病灶实性部分大多为轻中度强化,囊变和钙化区无强化。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和MRI表现具备一定的特征性,CNC的MR重要征象之一为肿瘤的实性部分和侧脑室壁之间有多发性囊肿相连。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的原发性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9例HPC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9例HPC中,位于颅内6例,筛窦1例,肺2例。6例颅内HPC中,2例为复发病灶。6例均边界清晰,5例呈分叶状,1例呈类圆形。4例信号不均匀,其中3例可见明显坏死囊变区。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增强扫描6例均呈明显强化。5例瘤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5例以窄基底与硬脑膜相连,1例以宽基底相连。6例均未见"脑膜尾征",邻近骨质均未见明显破坏征象。1例筛窦病灶形态不规则,分叶不明显,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强化,受累骨质呈溶骨性骨质破坏。2例肺部病灶,均表现为肺内单发病灶,边界清晰,未见分叶,密度均匀,增强扫描强化明显,未见明显浸润征象及远处转移。结论原发于颅内、鼻腔鼻窦及肺部少见部位的血管外皮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熟悉其表现有助于提高在少见部位对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中枢神经细胞瘤CT、MRI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特征性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为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CT、MRI影像学资料.结果中枢神经细胞瘤位于单侧或双侧侧脑室前部,有时累及三脑室,肿块囊变常见,钙化和出血也可见,CT上可以为等或略高密度.MRI T1WI可以为等、稍低或稍高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部分或全部轻中度强化,没有或轻度脑水肿或不累及脑实质.结论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MRI特征性表现可以与侧脑室其它肿瘤相鉴别,是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