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辅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5月~2010年3月收治的15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恩替卡韦辅助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各7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25例,总有效率为90.7%;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31例,总有效率为76.O%。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出现头晕2例,恶心1例;对照组出现腹泻3例。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轻微,经调整用药后消失。结论恩替卡韦辅助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早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机械抽样法随机将60例早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 mg,每天1次口服,同时使用激素。监测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的HBV DNA水平,治疗前后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2、4、12周HBV DNA转阴率分别为30.0%(9/30)、80.0%(24/30)、83.3%(25/30),对照组分别为0、3.3%(1/30)、10.0%(3/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PTA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1),且治疗组治疗后Tbil、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7%( 20/30),对照组为40.0%(12/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恩替卡韦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早期慢性乙型重型肝炎能快速强效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改善肝脏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重型肝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200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使用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对照组使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肝功能和肝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6个月后,两组的ALT、 TBil、 AST、 HA、 IVC、 LN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水飞蓟宾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能够有效缓解肝纤维化损伤,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4.
胸腺素α1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胸腺素α1对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4例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分为治疗组(综合治疗 胸腺素α1)20例和对照组(综合治疗)24例,观察8周,测定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病毒学标志物(HBsAg与HBeAg)以及HBV DNA等指标,比较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治愈率以及患者存活率。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清TBIL明显下降(P<0.01),PTA明显上升(P<0.01);治疗组SBP治愈率为81.25%,对照组为42.1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存活率为75.00%,对照组为45.8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病毒标志物和HBV DNA无明显变化;未发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胸腺素α1能显著提高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SBP治愈率,改善肝功能,并提高其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及肝纤维化水平。方法:现随机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予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肝纤维化水平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对照组有明显优势(P<0.05),观察组患者的感纤维化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甘草酸二铵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效果明显,可明显降低肝纤维化水平,促进患者肝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6.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疗效.方法 选择8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恩替卡韦0.5 mg,每日1次口服,观察疗程为48周;观察2组乙肝病毒DNA定量(HBV DNA)变化、肝功能的恢复及e抗原/e抗体血清转换的情况.结果 在治疗12周时,治疗组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VF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54.06,67.52,39.63,35.45,62.08,24.34,06.43;对照组分别为76.86,95.67,89.02,31.56,42.89,32.24,21.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治疗24周时,治疗组检测ALT,AST,TbiL,ALB,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50.06,65.02,38.97,36.45,65.08,4.67,2.40;对照组分别为70.86,80.52,67.02,33.06,45.76,30.78,10.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2.5%和22.5%,表明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检测ALT,AST,TbiL,ALB,PTA,e抗原,HBV DNA平均值分别为40.58,54.23,38.07,38.43,70.18,3.57,0;对照组分别为56.67,75.52,69.09,33.98,59.86,24.86,14.12;2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死亡率分别为5%和32.5%,表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有效和安全的,可作为抢救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7.
林秋菊 《实用预防医学》2011,18(6):1076-1077
目的探讨系统性治疗措施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影响,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治疗提供参考方向。方法 8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基础内科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替比夫定或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生存率、TBil(总胆红素)、PTA(凝血酶原活动度)、ALB(白蛋白)及HBV DNA变化,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生存率80.0%,对照组生存率60.0%,治疗组生存率较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TBil、ALB及PTA指标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4—8周后病毒复制得到控制,与对照组血清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与基础内科治疗联合的系统性治疗措施应用于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治疗可提高生存率,加快肝功能好转及HBV DNA水平下降,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恩替卡韦和干扰素α-1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4月收治的98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运用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治疗组运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1b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血清指标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运用恩替卡韦联合干扰素α-1b治疗,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的优点,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替诺福韦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1例。在常规护肝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予以替诺福韦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炎性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2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P <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的血清TGF-β1、 IL-15、 IL-1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诺福韦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可明显提升抗病毒效果,抑制机体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人工肝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38例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加阿德福韦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固醇(TC)、血氨(NH3)、HBV DN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除HBV DNA外,其他各实验室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BIL、ALT、AST、ChE、PTA、TC、NH3、HBV DN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早期、中期患者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晚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死亡10例(25.0%),对照组死亡23例(6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能有效地改善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指标,降低病死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2月-2012年12月收治的73例于院外口服核苷类似物进行抗乙肝病毒治疗后出现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保肝、减黄、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继续给予核苷类似物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死亡率、HBV-DNA阴转率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I)、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肝功能指标变化。结果:治疗24周后,观察组死亡率2.8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X2=4.523,P=0.036),HBV-DNA阴转率88.5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47%(X2=16.408,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ALT、ALB、TBIL、PT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ALT、TBIL均明显高于观察组,而ALB、PTA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肝病毒耐药导致慢性重型肝炎的患者,抗病毒药物可以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患者HBV-DNA阴转率,促进肝脏生化功能提高,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8月—2012年8月在本院肝病科住院,经治疗病情好转后予以出院,但出院后需进一步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用药宣教,干预组在对照的基础上进行全程、个体化、专业的护理干预,1年后测定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水平,并调查患者对医学常识的掌握水平、抑郁、睡眠、遵医行为、治疗信心等情况。结果抗病毒治疗1年后,护理干预组的医学常识缺失率、抑郁发生率、失眠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均P〈0.05),而遵医行为和治疗信心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均P〈0.05);护理干预组的ALT、AST、HBV-DNA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而HBsAg、T-biL水平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全程、个体化及专业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CHB患者行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4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替比夫定组和对照组各12例。两组均给予基础综合治疗;替比夫定组加用替比夫定600 mg/d,口服。疗程为12 w。治疗前后检查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及HBV-DNA并记录患者症状。结果治疗12 w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均有所改善,替比夫定组疗效好于对照组,但其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比夫定组患者TBIL、ALT、AST及PTA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显著,各项指标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比夫定组治疗后血清HBV-DNA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结论替比夫定可明显抑制重型乙型肝炎病毒复制,与基础综合治疗措施联合能显著改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研究阿德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转阴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0年1月—2013年12月之间该院收治的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150例患者采用拉米夫定进行治疗,观察组150例患者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不同时段肝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及HBV-DNA转阴率。结果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82.0%(123/150),对照组总有效率61.3%(92/15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的ALT、AST及TBIL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但治疗3个月、治疗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观察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各项肝功能指标,相较于单纯应用拉米夫定小更为显著,且HBV-DNA转阴率较单纯应用拉米夫定也有显著提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苦参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三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1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与对照组62例。试验组采用苦参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三联疗法;对照组采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在治疗前、治疗后,及停药后6个月后随访。观察肝功能、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变化及安全指标。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总应答率为77.8%,对照组为56.5%(P<0.05),6个月后随访持续总应答率为83.3%,对照组为48.4%(P<0.01);治疗后肝功能改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治疗组分别为53.7%,81.5%,55.6%,48.1%,对照组33.9%(P<0.05),67.7%(P<0.05),27.4%(P<0.01),35.5%(P<0.05);6个月后随访肝功能改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HbeAg/HbeAb转换率,治疗组分别为83.6%,83.3%,51.9%,48.1%,对照组45.1%(P<0.01),67.7%(P<0.05),37.1%(P<0.05),38.7%(P<0.05)。结论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三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有更好的治疗效果,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HB)患者短期抗病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CSHB患者的病历资料:57例采用抗病毒治疗+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组1),26例采用内科综合治疗+人工肝治疗(组2),观察2组患者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PTA)、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载量的好转情况。结果经过2~4周的治疗,组1患者ALT、TBIL、PTA、HBV DNA的下降值等与组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1的治疗好转率为78.95%(45/57),组2为57.69%(15/2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P<0.05)。在组1中,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2种药物治疗好转率分别为69.57%(16/23)和68.42%(13/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抗病毒治疗可提高CSHB的临床治疗效果,尤其可改善早、中期CSHB患者的预后;恩替卡韦、替比夫定均可用于此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型病毒性肝炎(重肝)患者胆囊壁B超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重肝患者77例,好转组45例,恶化组32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在疾病早期、缓解期和恶化期胆囊壁情况进行B超检测,同时检测患者血清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结果 早期两组胆囊壁厚度变化和P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胆囊壁厚度和PTA呈负相关。整个病程中胆囊壁厚度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一致,病情越重,胆囊壁厚度越大(好转组t=2.53,P〈0.05;恶化组t=4.32,P〈0.01),胆囊壁厚度与PTA、TBIL具有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重肝患者胆囊壁B超检测对重肝早期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Slit2蛋白水平,以及其与患者肝脏损伤程度、预后的关系。方法将某院感染病科2014年2—7月住院及门诊收治的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慢性肝炎组)患者、病毒性肝炎慢性重型乙型(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纳入研究,健康志愿者为正常对照组,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根据病情恢复情况再细分为恢复组和未恢复组,比较血清中Slit2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共纳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7例(其中慢性肝炎组93例、慢性重型肝炎组64例)和健康志愿者10例(健康对照组),3组之间Slit2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6,P=0.004),慢性肝炎组和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中Slit2蛋白分别为(4.90±1.07)ng/mL、(3.09±1.00)ng/mL,均高于健康对照组[(2.10±0.60)ng/mL](均P0.05);慢性重型肝炎组患者血清Slit2蛋白水平低于慢性肝炎组(P0.05)。慢性重型肝炎未恢复组患者血清Slit2蛋白水平为(1.88±0.67)ng/mL,低于慢性重型肝炎恢复组[(2.96±1.3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19,P=0.03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Slit2蛋白水平与PTA呈正相关(r=0.33,P0.05);与TBIL水平、ALT水平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46、-0.32,均P0.05)。结论血清Slit2蛋白水平是反映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低水平Slit2预示着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甲型或戊型肝炎对其肝功能及病情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重叠甲型肝炎(慢乙肝+甲肝组)患者45例、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慢乙肝+戊肝组)患者47例和单纯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组)患者60例进行对比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及抗HAV IgM、抗HEV IgM,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 法检测HBV载量,同时检测肝功能和凝血酶原时间。结果慢乙肝+戊肝组患者的总胆红素、转氨酶增高,清蛋白下降,总胆红素、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重型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慢乙肝+甲肝组和慢乙肝组(P<0.05)。慢乙肝+甲肝组患者的总胆红素、转氨酶增高,总胆红素、转氨酶恢复正常时间较慢乙肝组显著延长(P<0.05),但两组的清蛋白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重型肝炎发病率及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转氨酶、胆红素有一定影响;戊型肝炎重叠感染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肝功能及其预后均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