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咯地尔抑制NE和GIu引起的单个脑细胞游离钙增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丁咯地尔对去甲肾上腺素(NE)和谷氨酸(Glu)引起大鼠单个脑细胞内游离钙增高的影响。方法:应用AR-CM-MIC阳离子测定系统测量细胞内游离钙([Ca2+]1).结果:细胞外钙为 1.3 mmol·L-1,丁咯地尔 0.l,l.0,10.0μmol·L-1对细胞静息[Ca2+].无明显影响,对NE诱导的[Ca2+]增高明显抑制,对Glu 诱导的[Ca2+] 增高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丁咯地尔能抑制NE和Glu 引起的单个脑细胞游离钙增高。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预处理(cerebral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CIP)是指对脑预先进行短暂的亚致死性缺血预处理,以减轻随后发生的致死性脑缺血再灌注所造成的损伤,产生脑保护作用。1990年Kitagawa等在沙士鼠前脑缺血模型中首次观察到脑的CIP现象[1]。近年来众多学者建立了各种动物模型,从多种角度对此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缺血预处理的脑保护机制作一综述。1 CIP现象的特点1.1CIP的脑保护效应 CIP的脑保护作用,主要体现在缩小局部脑缺血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探讨SHR及WKY大鼠延髓腹外侧头端区(rostralventrolateralm edulla, RVLM)内微量注射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Sar1,Thr8]Ang Ⅱ对心血管活动的影响。在SHR及WKY 大鼠,RVLM 微量注射人工脑脊液,不引起明显的心血管效应。RVLM 内微量注射递增剂量的Ang Ⅱ(pm ol:01,10,10,100),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加。两组实验动物血压、心率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别。Ang Ⅱ的效应可被预先注射[Sar1,Thr8]Ang Ⅱ所阻断。相反,RVLM 微量注射剂量递增的[Sar1,Thr8]Ang Ⅱ(pm ol:01,10,10,100),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在SHR大鼠,血压下降的幅度明显大于WKY大鼠,而心率的变化在两组动物中无显著差别。实验结果提示大鼠RVLM 内Ang Ⅱ具有升高血压和增加心率的作用。Ang Ⅱ的作用与Ang Ⅱ受体介导有关。SHR大鼠RVLM 内神经元对内源性Ang Ⅱ的敏感性增高。SHR大鼠高血压的形成与RVLM 内Ang Ⅱ的升压作用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4.
丛集性头痛的研究进展刘柏荣丛集性头痛(clusterheadache,CH)又称偏头痛性神经痛、组织胺性头痛等 ̄[1],近几年来,国外的实验研究及临床病例报道较多,现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一、分类、分型进展1988年,国际头痛学会头痛分类委员会将CH分...  相似文献   

5.
关于CCMD-2-R增设“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的看法施慎逊精神分裂症的病程标准各国不一,美国的DSM-Ⅲ-R规定为6个月[1],我国CCcMD-2为3个月[2]。而ICD-10则为1个月[3]。在临床实践中常碰到这样的病人,起病急(通常2周内)...  相似文献   

6.
精神应激的脑记忆痕迹与致病机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一、问题的提出如果把精神应激原看成是一种信息,那么,它与外界环境其它信息一样,会在中枢神经系统留下生物性的“痕迹”。有研究表明,对它的正常反应是逐步抑制了对它的“重现”而并非真正的清除与忘却[13]。如已经良好适应或“消失”的应激性条件反射,重新建立的次数只需最初形成条件反射所需次数的1/10左右[3];而继往的应激体验如果未能很好地抑制或适应,则会把个体以后面临的新应激叠加到原有应激的“痕迹”上,导致过强的甚至病理性的应激反应[13]。一个尤为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一些遭受强烈精神应激的个体…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感觉神经病伴无汗症1例报告于嫦琴,李艳,赵树华先天性感觉神经病伴无汗症(CongenitalSensoryNeuropathywithAuhidrosis)简称CSNA。自1960年Gillespie首次报告该病以来[1],国外有关该病的报道不...  相似文献   

8.
胰岛素及其生长因子与局灶性脑缺血的脑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随着免疫学技术的发展,局灶性脑缺血的病理生理改变逐渐被阐明,包括自由基的产生、细胞Ca2+超载、兴奋性氨基酸毒性和NO的作用等。随着针对各环节治疗研究的不断出现,其中:胰岛素及其生长因子(Ins/IGFs)对脑神经无毒副作用长期应用的安全[1],尤其是IGFs为正常神经细胞生长发育所必需,且能帮助受损的脑细胞的修复而备受关注[2]。现就当前有关Ins/IGFs在局灶性脑缺血方面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1 Ins/IGFs的一般特性及脑内来源1.1 一般特性 IGFs最初被称为生长介素C及…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患者185例的ICD-10、CCMD-2-R与CCMD-2诊断比较肖春玲陈彦方韦君美江永华CCMD-2-R已经出版[1]。我们在以往“精神障碍诊断量表(DSMD)”现场测试的基础上[2],以当时所作的CCMD-2[3]精神分裂症为金标准,用...  相似文献   

10.
化学致痫剂马桑内酯导致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内Ca^2+升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培养的新生太鼠海马神经细胞,应用fura-2荧光检测技术,观察了致痫剂马桑内酯对单个海马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影响。培养液内马桑内酯浓度达10^-8mol/L时可引起[Ca^2+]i增加,[Ca^2+]i随给药浓度的提高而升高。马桑内酯浓度达5×10^-6mol/L时,[Ca^2+]i维持于稳定的高水平上。当胞外无Ca^2+时,马桑内酯仍可引起[Ca^2+]i的升高;L-型钙  相似文献   

11.
Creutzfeldt-Jakob(CJD)又称亚急性海绵样脑病,近年来国内已有本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报告[1~4]。本文通过对我科 1988~1998年间收治的3例CJD病人临床、病理的总结,以及有关诊断技术的评价,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1资料1.1临床资料:例1:男性,76岁,因进行性智能减退、行为异常半年,于1990年8月入院。体检:除痴呆表现外无定位体征。头颅CT显示双侧底节区多发性腔隙性脑梗死及右顶叶梗死。EEG显示广泛中-重度异常,可见周期性三相波发放,间隔0.7~1.0s。…  相似文献   

12.
颅外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傅先明综述汪业汉程广源审校50年代初Leksel[1]首次提出立体定向放射外科理论,设想利用立体定向原理将大剂量的高能质子束聚焦于靶组织并将其摧毁。1968年世界第一台γ-刀在瑞典问世并用于临床。80年代Colombo[2]等...  相似文献   

13.
ISAACS综合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ISAACS综合征马维亚综述许贤豪审校获得性神经性肌强直亦称Isaacs综合征[1]、Isaacs-Mertens综合征[2]、神经性肌强直[2]、连续性肌纤维活动[1]、运动单位持续活动综合征[3]。是一种罕见的由周围神经病变引起的自发性连续性肌肉...  相似文献   

14.
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60年前,有人开始注意和描述精神分裂症的强迫症状(obses-sive-compulsive symptoms in schizophreia,OCSS),Bleuler[1]曾称强迫患者为假面性精神分裂症。但其临床意义、特点、治疗及机制至今仍不清楚。本文就相关问题作一简要的综述。1OCSS的发生率 OCSS的发生率,各家报道相差甚远。国外Fenton和Mc-Glashan[2]报道为15%。 Berman等发现102例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中有明显强迫症状者高达25%[3]。 Poyurovsky等…  相似文献   

15.
脑梗塞血清脂蛋白(α)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研究证实高血清浓度脂蛋白(α)[LP(α)]不仅是冠心病(CHD),而且是脑梗塞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1-4]。国内有关报道尚不多,我们于1994年1月~1994年7月测定了56例脑梗塞患者血清LP(α)和其它脂质成分,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脑梗塞56例,男37例,女19例,年龄49~82岁,平均年龄65.9岁;均为非栓塞性脑梗塞急性期住院病人,均符合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56例均行常规头颅CT扫描,其中9例行增强头颅CT扫描,32例行脑MRI检查,…  相似文献   

16.
于培养的新生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应用fura2 荧光检测技术,观察了致疒间剂马桑内酯对单个海马神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 ]i)的影响。培养液内马桑内酯浓度达10- 8m ol/L时可引起[Ca2+ ]i增加,[Ca2+ ]i随给药浓度的提高而升高。马桑内酯浓度达5×10- 8m ol/L时,[Ca2+ ]i维持于稳定的高水平上。当胞外无Ca2+时,马桑内酯仍可引起[Ca2+ ]i的升高;L型钙通道阻断剂verapam il不能阻断马桑内酯的上述作用。结果提示,海马神经细胞在致疒间剂作用下,发生Ca2+ 内流及胞内钙池释放现象。  相似文献   

17.
对癔症归属问题的浅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癔症归属问题的浅见汪志良“神经症”一词早在1769年由W.Culen所提出,其含义是神经系统疾病之意。直到19世纪末,神经症才具有了现代的概念,即是一组心理因素所致的神经系统机能性疾病。现在认为神经症是一组异源性的疾病[1],不一定都是心理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18.
脑血管病偏瘫患者两侧肱动脉血压差异的探讨王明燕,檀培方,黄益兴全国中等卫生学校教材《基本护理学》对血压的观察及测量一节中指出:“对偏瘫的病员,应在健侧手臂上测量”[1],而有的作者持不同意见[2]。为了探讨急性脑血管病(ACVD)患者偏瘫侧与健侧血压...  相似文献   

19.
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为一周围神经的慢性、复发性疾病。以感觉性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CIDP报道甚少[1]。本文收集1992年1月~1995年7月10例以感觉性共济失调为表现的CIDP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癫痫性精神障碍的诊断分类及治疗现状王焕林,高柏良癫痫性精神障碍是指一组复发性脑异常放电所致的精神障碍。由于累及的部位及病理生理改变的不同,症状表现各异,其诊断分类也不尽一致。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二版 ̄[1](CCMD-2)根据癫痫性精神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