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孟迪云  冯一中  赖世平  邓再兴 《浙江医学》2011,33(10):1480-1482
目的探讨分化/DNA结合抑制因子-1(Id-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0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中Id-1和VEGF的表达。结果(1)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内膜样腺癌中Id-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5%、55%和60%,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20%和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Id-1的表达与内膜样腺癌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深度、手术-病理分期、淋巴结转移之间均明显相关(均P〈0.05)。VEGF与内膜样腺癌肌层浸润深度明显相关(尸〈005);(3)Id-1的表达与VEGF呈正相关(P〈001)。结论Id-1、VEGF的高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子宫内膜样腺癌中,Id-1可能通过上调VEGF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53蛋白和Cerb-B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Envision染色系统对3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切片进行P53蛋白和Cerb-B2检测. 结果 子宫内膜样腺癌切片组织中P53表达率45%,Cerb-B2表达率66.5 %.结论 P53及Cerb-B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过表达是其预后判定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COX-2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和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OX-2与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正常子宫内膜30例,子宫内膜增生症30例(包括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各10例),不同分化程度子宫内膜腺癌38例中COX-2的表达。结果①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增生症,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COX-2在子宫内膜腺癌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中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COX-2的表达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COX-2可能与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防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LKB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及正常组织的表达差异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因素和微血管密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LKB1在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30例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并通过检测CD34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确定肿瘤微血管密度。结果LKB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低于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P=0.03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LKB1的低表达与肿瘤细胞低分化、肌层浸润≥1/2及高微血管密度相关(P=0.022,P=0.035,P=0.030)。结论LKB1能够抑制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新生血管形成及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14ARF蛋白在于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5例正常子宫内膜、18例子宫内膜增生及43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14ARF蛋白的表达。结果p14ARF在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及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3%、83.3%及55.8%。与正常子宫内膜组及子宫内膜增生组比较,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p14ARF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下降(P〈0.05);p14ARF在G3级和G2级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低于G1级的子宫内膜样腺癌(P〈0.05)。结论p14ARF表达异常可能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catenin和DKK-1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17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20例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和3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的β-catenin和DKK-1蛋白表达.[结果]β-catenin和DKK-1主要表达于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腺癌细胞.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β-catenin表达量分别为8.986、6.575和4.093,呈下降趋势,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二者(P<0.05);DKK-1的表达量分别为5.238、3.760和2.467,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明显低于其他二者(P<0.05).子宫内膜样腺癌中β-catenin与DKK-1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4,P<0.05),而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和单纯性增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无明确相关性.[结论]β-catenin和DKK-1的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转移抑制基因1(KAI1)蛋白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20例正常子宫内膜和70例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χ2=12.22,P<0.0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中KAI1蛋白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手术-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2χ=10.80~14.91,P<0.01)。结论KAI1蛋白表达下调可能是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及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不同病理指标下抑癌基因PTEN(Phos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FFEN在4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和10例正常子宫内膜中的表达.结果:子宫内膜样腺癌标本中PTEN阳性染色率为55.00%,正常子宫内膜标本中PTEN阳性染色率为100.00%.但子宫内膜样腺癌中PTEN的表达与临床分期、肌层侵润深度、组织学分级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相关性.结论: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有明显丢失现象,其在子宫内膜样腺痛早期发病中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CA12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CA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20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A125的表达。根据阳性细胞百分比和阳性反应强度得出免疫反应得分(immunoreactive score, IRS)。结果: 正常内膜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织中,CA125主要表达在腺腔面和基底面,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CA125主要表达在核周的胞质中,呈粗大的颗粒。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CA 125 的阳性率为82%(41/50)高于正常子宫内膜(50%)及子宫内膜增生过长(55%), 差异有显著性(P <0.05)。CA125 IRS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病理分级相关。结论:免疫组化检测CA125有助于子宫内膜良、恶性病变的区分,并对预后评估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PTE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检测第10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on homology deletechromosometen,PTEN)在不同类型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不同类型子宫内膜组织中PTEN的表达。结果:(1)PTEN的表达在增生期和分泌期子宫内膜无差异(P〉0.05)。(2)不典型增生与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与复杂性增生相比,FFEN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单纯性增生与复杂性增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3)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尽管IWEN表达在〈50岁年龄组大于≥50岁组,≤1/2肌层浸润深度组大于〉1/2组,但其问均无显著性差异(皆P〉0.05)。随着癌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和分期的升高,FFEN表达有逐渐降低的趋势,但不同分化程度的癌组织之间和I期、Ⅱ期与Ⅲ,Ⅳ期之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FFEN表达降低促使了癌前病变的发生.可能是引起内膜细胞癌变的机制之一,FFEN表达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检测TGF-β1、TβR II在子宫内膜组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能否作为预测子宫内膜样腺癌浸润、转移潜能和预后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2例子宫内膜样腺癌、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例单纯性增生内膜组织、10例复杂性增生内膜组织及10例非典型增生内膜组织共计72例石蜡组织进行TGF-β1、TβR II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TGF-β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1)。TGF-β1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分期(P(0.01)、肌层浸润深度(P(0.01)及淋巴结转移(P(0.05)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TβR II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子宫内膜组(P(0.05)。TβR II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分期(P(0.05)、肌层浸润深度(P(0.05)及淋巴结转移(P(0.05)间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TGF-β1在正常子宫内膜向内膜癌转变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GF-β1表达强度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临床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TGF-β1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与TβR II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p5 3基因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 ,探讨其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3 8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 2 3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 (单纯型增生 5例 ,复杂型增生 8例 ,不典型增生 1 0例 )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 1 0例中p5 3蛋白的表达。结果p5 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及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 3 1 .6% (1 2 / 3 8)、4.3 % (1 / 2 3 )和 0 ,其中在不典型增生组织中的表达率为 1 0 % ,子宫内膜样腺癌组与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组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组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与不典型增生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5 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高分化组阳性表达率为 1 9.0 % ,低、中分化组中阳性表达率 47.1 % ,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p5 3在子宫内膜样腺癌手术病理分期Ⅰ期组阳性表达率为 1 1 .5 % ,Ⅱ期 +Ⅲ期 +Ⅳ期组中阳性表达率 75 %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在子宫肌层浸润深度 >1 / 2组中阳性表达率为 90 .9% ,≤ 1 / 2组中阳性表达率 7.4%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p5 3参与了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 ,并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的浸润性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上皮内瘤变(endometri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EIN)和子宫内膜样腺癌(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EC)的组织学特征及PTEN、Her-2和Glut-1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根据EIN的诊断标准,对84例子宫内膜增生病变进行再分类分组,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84例子宫内膜增生和60例EC组织中的PTEN、Her-2和Glut-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1)在84例子宫内膜增生病例检出50例EIN,34例良性子宫内膜增生.(2)PTEN在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和E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3%、64.0%和66.7%,PTEN在EIN和EC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良性子宫内膜增生和EIN间及良性子宫内膜增生和EC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和Glut-1在良性子宫内膜增生、EIN和E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26.0%、61.7%和8.8%、80.0%、100.0%,分别在实验各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IN的诊断标准强调了病变的大小、结构和细胞学特征,在诊断中可重复性较好,更易于病理诊断标准趋向一致;PTEN、Her-2和Glut-1三者可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中共同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三者联合检测与EIN组织学诊断标准联合应用在EC及EI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黏附分子Intergrin α5β1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及与子宫内膜腺癌分化、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92例子宫内膜腺癌石蜡包埋标本进行黏附因子Intergrin α5β1半定量检测。结果:有71例(77.1%)子宫内膜腺癌组织Intergrin α5β1表达减弱或消失,高分化癌的Intergrin α5β1阳性率明显高于低分化癌(P<0.05)。Intergrin α5β1阳性率在子宫内膜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低于淋巴结阴性组(P<0.05)。Intergrin α5β1表达阳性者5年生存率(78.4%)显著高于表达阳阴性者(19.2%),P<0.05)。结论Intergrin α5β1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Intergrin α5β1表达与患者预后相关,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腺癌患者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上皮膜蛋白2(EMP2)与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在子宫内膜增生症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1990年1月至2014年10月间在中山市人民医院妇科就诊、起初病理诊断为子宫内膜增生症(包括单纯型、复杂型、不典型增生),经过10年随访发展和没有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标本107例,其中正常子宫内膜标本28例,子宫内膜增生症癌变标本51例,子宫内膜癌标本28例,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各组标本中EMP2、TTF-1表达情况.结果 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增生症、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EMP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7%、33.3%、82.1%,依次递增,TTF-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67.9%、45.1%、35.7%,依次递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P2阳性者的比例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TF-1阳性者的比例随手术病理分期、组织病理分级的升高而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P2、TTF-1可能参与子宫内膜增生发展至子宫内膜癌的过程,对子宫内膜癌的早期诊断及预测预后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为子宫内膜样腺癌的生物学特性的评定及靶向基因治疗,寻找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100例不同子宫内膜组织进行两蛋白的检测,采用秩和检验及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GELSOLIN的表达情况N组优于A组及E组(P<0.05);无淋巴结转移者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浸润深度<1/2肌层者优于≥1/2肌层者(P<0.05)。PTEN的表达情况N组优于A组及E组(P<0.05);G1期优于G2+G3期、浸润深度<1/2肌层者优于≥1/2肌层者(P<0.05)。GELSOLIN与PTEN在肿瘤中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GELSOLIN或PTEN表达降低能促进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生、发展,两蛋白的作用通路可能无交叉,互不影响。  相似文献   

17.
IGF-2和IGF-1R在子宫内膜腺癌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中IGF-2及其相应受体IGF-1R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IGF-2及其相应受体在子宫内膜癌变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PV法检测2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对照组)、30例子宫内膜腺癌(腺癌组)组织中IGF-2I、GF-1R的表达情况。结果IGF-2的过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要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表达增强,随手术病理分期的增高逐级增强I。GF-1R的过阳性表达在子宫内膜腺癌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且随病理分级的增高而表达增强。结论IGF-2及IGF-1R的异常高表达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uliin1和p53在子宫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10例早期子宫浆液性腺癌病例,并以10例早期高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和10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标本作对照,通过HE切片、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uliin1和p53的蛋白表达水平,并用实时RT—PCR方法检测Culiin1的mRNA水平,结合临床随访资料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Culiin1蛋白和Culiin1 mRNA在子宫浆液性腺癌和高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比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中的明显升高(P〈0.01)。p53蛋白在子宫浆液性腺癌和子宫内膜样腺癌呈高表达,而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阴性。结论子宫浆液性腺癌和高级别子宫内膜样腺癌中Culiin1蛋白和Culiin1 mRNA表达增加,伴随p53蛋白表达增加。以Culiin1为中心的SCF复合体介导的泛素一蛋白酶水解过程失活,可能与上述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运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 5 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和不典型增生各 10例中的表达 ,分析它们与子宫内膜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1)VEGF在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上升 ,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 (2 )在子宫内膜腺癌中VEGF的表达强度与手术—病理分期、肌层浸润、淋巴结有无转移密切相关 (P <0 .0 1) ,与分化程度无关。生存分析VEGF与子宫内膜腺癌的预后无关。结论 VEGF在子宫内膜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它的检测对子宫内膜腺癌的早期诊断、恶性程度的判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E2F1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法检测E2F1和P53蛋白在215例子宫内膜样腺癌和10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 E2F1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2F1表达与肿瘤分级、FIGO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无关(P>0.05);P53蛋白表达与FIGO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分级无关(P>0.05),E2F1和P53蛋白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E2F1和P53蛋白表达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一定的协同作用,二者过度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联合检测对判断患者预后是非常有用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