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小儿各器官发育不完全,尤其是大脑皮质抑制功能差,兴奋过程占优势并易扩散,各种毒素容易通过血脑屏障侵入脑组织,所以惊厥是小儿烧伤后一种常见并发症,重者可危及生命,在治疗烧伤过程中如何观察、护理好惊厥患儿是抢救成功的保证。1临床资料本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烧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儿烧伤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顾性分析276例小儿烧伤病例资料.结果:致伤原因中热液烫伤193例,占66%,为主要致伤原因,其次为火焰烧伤43例,占16%;导致患儿烧伤发生的原因从高到低依次为监护不当或缺乏监管,儿童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居住环境及生活习惯差,家长急救知识缺乏,拖延治疗抢救时机所致.结论:积极做好抗休克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创面、高热等护理及营养支持,同时应注重家属及小儿的心理、安全知识及应急处理宣教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孔令富 《河南中医》2007,27(11):84-84
1996年12月~2005年12月,笔者运用针刺治疗烧伤后惊厥患儿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李芝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1(9):104-104,F0003
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7年1月共收治小儿大面积烧伤22例,其中发生惊厥8例(占36.4%),经过积极的治疗护理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惊厥的原因及救护措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浅谈小儿惊厥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菊 《江西中医药》2005,36(5):39-39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一种病症,以抽搐伴神志障碍为特征,属中医“惊风”范畴,俗称“抽风”,可发生于任何季节,年龄多发生于1~5岁之间。其常见的病因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各种脑膜炎、全身性感染性疾病等。最常见的为热惊厥,其次为细菌性痢疾、肺炎、破伤风、麻疹、水痘等。主要机理为小儿大脑皮层发育与细胞分化尚未完善,神经髓鞘尚未完全形成,亦包括异常分娩、脑发育畸形、代谢异常等因素。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小儿大面积烧伤并发惊厥的原因及防治方法指出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早期积极进行正规抗休克的治疗;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快创面修复,减少感染机会;维护重要脏器功能,定期检测血气及电解质,维护酸碱平衡,防止电解质紊乱;对高热患儿及时降温治疗;休克期创面避免大动作清创等强烈刺激,以免患儿抽搐。  相似文献   

7.
惊厥是小儿病重时常见的危急症状,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痉挛性抽搐,常伴有意识障碍,以婴幼儿多见。其原因可分为:热性惊厥,以高热惊厥为最多见,其次有重症肺炎、败血症等合并中毒性脑病、颅内感染等;无热惊厥,包括脑发育异常、全身代谢或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癫痫等。该病患儿临床上如急救护理不当可危及生命。我院儿科2003年1月-2004年10月共收治惊厥患儿168例,现将急救处理与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惊厥是小儿常见的急症之一,婴幼儿多见,由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所致。临床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呼吸节律不整或暂停,可伴有青紫、双眼球固定或上翻、凝视或斜视,全身或局部肌群强直性或阵发性抽动,可伴有大小便失禁,应及时进行抢救并加强护理。现将我科2004年6月—  相似文献   

9.
热性惊厥 (FC)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 ,是一种常见的年龄依赖性疾病。 3个月~ 5岁婴幼儿患病率在2 %~ 5 %。近 8%的人在其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惊厥 ,其中约 5 0 %为 FC。 1998~ 2 0 0 0年 ,我科共收治热性惊厥患儿 2 8例 ,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8例 ,男 12例 ,女 16例 ;年龄 6个月~ 3岁 19例 ,~ 6岁 8例 ,6岁以上 1例。来院前惊厥已发作 2例 ,正在发作 2例 ,来院后查体突然发作 7例。首次发作 17例 ,复发 11例。1.2 临床表现 :2 8例均有高热 ,体温在 38.5℃以上 ,最高 4 0 .5℃。 …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 123例惊厥患儿中,男性88例,女性35例,男女之比为2.5:1。年龄1个月~1岁75例,占61%;2~12岁48例,占39%。其中婴幼儿共108例,占88%。2 急救处理 遇到患儿惊厥,应全力以赴,分秒必争,除对症治疗外,应积极进行抢救,立即控制惊厥。2.1 针刺人中、合谷,强刺激。高热配曲池、十宣等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对小儿热性惊厥患者进行中医施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2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仅进行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同时接受中医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抽搐至停止间隔时间、抽搐至意识清醒间隔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在日常护理基础上辅以针刺穴位、喂食中药等中医护理,能够达到较为满意的护理效果,促进患儿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小儿高热惊厥中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60例高热惊厥的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二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如体温下降有效率和家属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帮助降低患儿体温,提高家属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达原饮加减治疗小儿发热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予达原饮加减治疗;对照组采用静点炎虎宁注射液及头孢类抗炎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达原饮加减治疗小儿发热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我院29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方法与护理体会.急救的方法包括控制惊厥、氧疗、降温,关键的护理的措施有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和高热的护理.此外,还要做好安全防护、基础护理、病情记录、加强健康宣教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美宝湿润烧伤膏在治疗烧伤患者时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治疗的220例Ⅱ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只是常规处理;实验组,经常规处理后,用美宝湿润烧伤膏涂于创面。结果:经过一周治疗后,实验组比对照组康复情况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美宝湿润烧伤膏在临床治疗烧伤中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少腹逐瘀汤的主要药理作用与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子宫实验、缩宫素和己烯雌酚诱发小鼠痛经实验、无菌塑料管所致子宫炎症实验和皮下肉芽肿实验。结果:少腹逐瘀汤能明显降低正常♀性大鼠离体子宫自发运动的收缩和舒张强度,抑制缩宫素诱发的离体大鼠子宫收缩频率加快,延长“痛经”小鼠扭体反应潜伏期,明显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中剂量少腹逐瘀汤明显抑制塑料管所致大鼠子宫炎症反应和棉球所致大鼠皮下肉芽肿形成。结论:少腹逐瘀汤具有良好的子宫解痉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7.
顾群英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4):132-133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措施对颅脑损伤所致中枢性高热的影响。方法:142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组预见性护理组及普通护理组,两组患者给予相同的基础护理,预见性护理组在此基础上给与准对中枢性高热的预见性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中枢性高热发热温度及持续时间。结果:预见性护理组中枢性高热温度39.1℃,普通护理组中枢性高热温度41.4℃,预见性护理组低于普通护理组;预见性护理组发热持续时间3d,普通护理组发热持续时间7d,预见性护理组低于普通护理组。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颅脑损伤患者中枢性发热的程度,减少发热持续时间,对颅脑损伤患者中枢性发热具有良好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热患儿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后特定时间降温效果,准确反映降温后体温及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择我院儿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152例高热患儿,按入院序号单双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观察组于服药后60分钟观测体温,对照组于服药后30分钟观测体温,比较两组患儿体温下降幅度.结果:观察组降温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服药后60分钟体温比服药后30分钟体温更能有效反映降温效果.  相似文献   

19.
小儿食积发热,是当今小儿科的一种常见病,此病热势多不太高,以低热为主,多伴有肚腹胀热,嗳气酸腐,不思饮食,烦躁不安,睡眠不安,不近衣被,大便不畅诸症,经腹部按摩治疗,12例单纯性食积发热的患儿均得到了缓解。  相似文献   

20.
牧慧 《中医临床研究》2014,(31):119-120
由于儿童特殊的生理和解剖特点,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中医认为小儿年幼,冷暖不知自调,或风寒直入,或汗出当风,临床早期均多表现为恶寒、发热同见等风寒证症候。我们针对外感早期风寒证型,运用风寒煎剂熏洗取效明显,笔者自2012年11月-2013年4月观察78例患儿采用该法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