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MRI)对胃癌病灶的检出差异,比较螺旋CT和MRI技术对原发性胃癌病灶诊断的临床影像学特征,为胃癌治疗时确定靶部位积累影像学资料。方法对本院自2009年5月~2010年12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胃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56例患者分别采用螺旋CT检查(CT组)及MRI检查(MRI组),对两种检查方法对胃癌病灶的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CT组采用螺旋CT检查出49例患者的112个胃内病灶及30例患者的100个胃外病灶;MRI组采用MRI检查出54例患者的164个胃内病灶以及36例患者的143个胃外病灶,MRI与螺旋CT监测方法比较胃内外病灶检出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原发性胃癌病灶的检出,MRI检测技术与螺旋CT检测技术比较,其对胃癌的转移灶的检出前者与后者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以螺旋CT检测确定病变区域制定化疗计划时,有针对性的运用MRI技术的影像资料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包天宇  钱斌 《江苏医药》2013,39(1):48-50
目的 比较螺旋CT与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对矽肺病灶诊断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矽肺患者螺旋CT和数字化X线摄影的影像学表现.结果 螺旋CT检查与常规数字X线摄影检出结果在对小结节、大阴影病灶发现率,判断肺间质改变、肺气肿、并发症、淋巴结肿大及钙化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螺旋CT矽肺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数字化X线摄影,在正确判断矽肺部病变程度、范围及并发症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整体形态显示等方面,螺旋CT稍逊;两者结合有助于矽肺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脓肿的X线及CT影像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总结35例肺脓肿患者的X线检查与CT扫描,对检查所得的影像结果进行记录,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X线影像检查正确检出25例,漏诊10例,漏诊率为28.6%;CT扫描正确检测出33例,漏诊2例,漏诊率为5.7%;两种影像学检查漏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影像检查对细小肺脓肿分辨率较低,易造成漏诊;CT扫描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容易发现体积较小的肺脓肿,对其定位、定性及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是更适合于作为肺脓肿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MRI)扫描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V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整理X线、CT、MRI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观察影像学表现,比较X线、CT、MRI对AVN的检查阳性率.结果 X线对AVN检出阳性率为73.68%,影像学表现为股骨头变形、关节轮廓不规则及其内部密度不均匀;CT对AVN检出阳性率为84.21%,影像学表现为骨小梁增粗变形、骨皮质不连续及星芒状结构消失;MRI扫描对AVN检出阳性率为97.36%,影像学表现为T1 WI序列中出现明显“线样征”改变,粗隆间骨髓水肿,关节腔积液呈高信号改变.结论 MRI对AVN早期诊断敏感度和特异性优于X线与CT扫描,可为定性诊断及准确病变程度的评估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成人新发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8例成人新发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应用X线平片及MSCT进行胸部扫描,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及病情评价,判断MSCT应用在成人新发肺结核诊断中的临床价值。结果 MSCT检出新发肺结核89例(90.82%),X线平片检出75例(76.53%),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定位肺内病变患者71例,肺内隐蔽性病变18例,与X线平片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应用检查成人新发肺结核可提高其临床诊断正确率,明确病灶类型及定位,对在早期及时控制肺结核传播、防止患者肺结核病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X线与CT扫描应用于急性胃肠道穿孔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近期于我院治疗的急性胃肠道穿孔病例36例,入院时均行螺旋CT、X线检查,依据急诊剖腹探查术后结论判断两种影像学诊断的特点.结果 急性胃肠道穿孔的CT扫描影像学特征为胃、十二指肠壁出现增厚,或肝脾周围存在游离积液,周围脂肪间隙不清晰,肝上间隙能够发现新月形积气样的密度影,恶性肿瘤可发现占位性病变.CT扫描诊断符合率达94.4%,显著高于X线透视组的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扫描的敏感度、特异性均较高,较腹部X线平片诊断急性胃肠道穿孔具有明显的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7.
余栋 《中国医药指南》2013,(16):670-671
目的探讨X线和CT在骨肿瘤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6例骨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X线和CT检查,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评价两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的应用价值。结果 X线的诊断正确率为87.74%,CT检查的诊断正确率为92.45%,X线的诊断正确率低于CT检查,但二者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骨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较难,虽然在X线和CT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中具有一定的特点,但仍难以做出明确诊断,应将临床表现、病理检查以及X线和CT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尽可能滴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X线与CT诊断的影像学表现对周围型小肺癌早期诊断率的临床意义。方法将89例周围型小肺癌患者分别行X线片检查和螺旋CT薄层增强扫描,并分析所显现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CT检查阳性率以边缘不规分叶征67例(51.69%)最多,显著高于X线片检查的46例(75.2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增强扫描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优于X线片检查。结论 CT薄层增强扫描可提高周围型小肺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75例肺结核患者均接受X线片和CT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 X线片显示空洞、卫星病灶、支气管播散和胸膜增厚的检出率均低于CT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片检查是肺结核筛查和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方法,CT在肺结核鉴别诊断及判断病变程度方面具有更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陈玉仙  翁绳和 《福建医药杂志》2002,24(3):21-23,F003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原发恶性肿瘤的X线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本病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本组18例均行上消化道X线造影检查(其中4例行低张造影),同时均行内窥镜检查,10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 15例手术切除,3例内窥活检证实,将X线所见与病理结果对照,腺癌15例,平滑肌肉瘤2例,类癌1例;本组病例X线造影检查全部发现病变,其中14例定性诊断正确,正确率达77.8%。结论 X线检查是发现和诊断十二指肠病变的首选方法,当X线征象不典型尤其是早期病变,应结合内窥镜进行组织学诊断,CT是两者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部气充盈后行薄层螺旋CT对胃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筛选本院收治的胃癌患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建立胃部气充盈后,应用薄层螺旋CT进行胃部扫描,根据其影像学结果进行诊断,并对胃癌病灶发生部位及临床分期进行评价,比较其与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CT检查胃癌发生于胃窦19例,胃底贲门部6例,其他部位2例,与胃镜检查比较,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对胃癌的TNM分期情况与病例检查结果比较,表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胃部气充盈后行薄层螺旋CT扫描检查,可根据其CT影像学表现对胃癌诊断,病灶部位定位准确,可对胃癌进行准确分型,并且无医源性损伤,检查费用低,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CT与MRI用于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影像学诊断价值并分析其影像学特点。方法选择FLLDH患者38例,观察经CT和MRI扫描的椎间盘突出阳性节段结果及其影像学特点,对其影像学诊断价值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结果CT扫描阳性结果为94.74%(36/38),NIRI扫描为100.00%(38/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89,P〉0.05);椎间盘突出节段主要集中在L3-4和L4-5节段,MRI扫描分别占34.21%(13/38)和39.47%(15/38),CT扫描分别占31.58%(12/38)和39.47%(15/38);突出呈丘状22例,半圆形8例,不规则形和三角型各3例;椎间孔内侧型4例,椎间孔外侧型18例,混合型14例;突出程度〈3mm者13例,4~7mm者20例,7mm以上者5例。结论CT与MRI检查均能够准确诊断FLLDH,对判断FLLDH及其位置、程度和指导临床及时处理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并比较螺旋CT与胸部X线检查诊断小儿气管异物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5月经临床纤维支气管镜确诊为气管异物患儿135例螺旋CT及胸部X线影像学资料,比较患儿两种影像学检查方式临床诊断符合率。结果螺旋CT组患者中诊断与纤维支气管镜符合135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100.0%,其中直接提示气管异物126例,占总数93.3%,间接提示气管异物9例,占总数6.7%;胸部X线组患者中诊断与纤维支气管镜符合112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3.0%,其中直接提示气管异物41例,占总数30.4%,间接提示气管异物71例,占总数52.6%;螺旋CT组患者小儿支气管异物临床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胸部X线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胸部X线相比,螺旋CT诊断小儿气管异物临床符合率高,可作为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孙建华 《中国医药科学》2013,(23):135-136,169
目的探讨采用MRI与CT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采用MRI及cT影像学方法对2010年8月~2013年8月期间来我院诊治的78例脊柱转移瘤患者进行检查,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压缩椎骨节数、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结果MRI检查脊柱转移瘤的诊断敏感性与采用CT检查的结果比较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判断脊柱转移瘤患者中各种病变例数、受累椎骨节数及椎管及椎旁软组织肿块数与CT检查的结果比较都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检查方法中的压缩椎骨节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MRI诊断脊柱转移瘤患者的诊断阳性率高于CT诊断,该种诊断方法有较高的敏感性,在脊柱转移瘤的诊断中MRI可以作为一种首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用于肿瘤性肠梗阻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6月经手术证实为肿瘤性肠梗阻且术前均行腹部x线平片和CT扫描两种检查的3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种检查方法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两种诊断方式在梗阻诊断率、梗阻病因诊断率、梗阻部位诊断率以及绞窄的诊断率上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2)CT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TNM分期结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螺旋CT用于诊断肿瘤性肠梗阻效果显著,且能够有效提高梗阻诊断率,明显优于腹部x线平片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检查在颈椎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9月~2013年5月我院收治的颈椎病患者57例,所有患者皆进行X线平片、CT、MRI检查。结果对颈椎病的原因分析,MRI对钩突增生、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的诊断率高,显著高于其他两种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对钩突增生、小关节突增生、椎体后缘骨赘形成、骨性椎管狭窄的诊断率高于X线平片(P<0.05)。而对颈椎曲度异常、椎间隙狭窄诊断率低于X线平片(P<0.05)。X线平片可以观察到颈椎双边征及椎间孔狭窄。而MRI则对纤维性椎管狭窄,伴脊髓水肿、变性,寰枢椎半脱位有独特的征象。结论综合X线平片、CT、MRI可提高颈椎病的早期诊断和定性诊断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杨勇  祝斐  黄新 《安徽医药》2014,18(4):665-668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行颅脑磁共振(MRI)和磁共振波谱(MRS)检查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该院已安全行伤后早期的MRI和MRS检查的2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头颅MRI检查对弥漫性轴突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头颅CT检查(P<0.05);不同位置的中脑损伤患者,其预后有显著差异(P<0.05);半年后预后评分,GOS4~5分患者的NAA/Cr、NAA/Cho、Cho/Cr比值与l~3分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Barthal评分>60分患者的NAA/Cr、NAA/Cho、Cho/Cr比值与41 ~60分和≤40分患者的差异显著(P<0.05).结论 MRI和MRS诊断能够提高重型颅脑损伤病变的检出率,早期进行MRS检查有利于发现MRI显示与临床症状不符的颅脑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I与CT联合检查诊断脊柱转移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7月于我院接受影像学检查的的脊柱转移瘤患者资料,探讨MRI与CT联合诊断脊柱转移瘤的敏感性与准确性。结果MRI、CT扫描显示脊柱转移瘤病变共256例次。MRI扫描显示病变共256次(100%),确诊脊柱转移瘤48例(96%);CT扫描显示病变共125次(49%),确诊脊柱转移瘤27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MRI与CT联合检查可有效诊断脊柱转移瘤,对其早期诊断治疗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