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闫丹丹  尹艳秋 《吉林医学》2013,34(22):4481-4483
目的:探讨新型抗癫痫药物左乙拉西坦(LEV)治疗癫痫患儿伴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疗效。方法:收集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儿科癫痫门诊2005年4月~2012年11月收治的伴ESES癫痫患儿12例,观察总结其疗效。结果:临床发作完全控制2例,显效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3.3%。脑电图改善显效2例,有效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50%。10例患儿神经心理损伤逐渐恢复,其中1例恢复正常,9例较前有所改善,其余2例改善不明显。结论:LEV在控制伴ESES癫痫患儿的临床发作、缓解脑电图电持续状态、改善神经心理学损伤方面均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儿童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9例ESES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智力发育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3%(34/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6/45),略高于对照组的2.27%(1/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韦氏智力量表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可有效改善ESES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患儿智力,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任新燕  葛永红 《医学综述》2014,20(18):3409-3410
目的探讨熄风胶囊治疗小儿良性癫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聊城市东昌府区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良性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简单随机化原则分为两组:熄风胶囊治疗组(30例)采用熄风胶囊治疗,卡马西平治疗组(30例)采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脑电图局灶放电情况以及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0,P>0.05),局灶性放电频数及局灶性放电部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1.71,1.78,P<0.05);两组患儿清醒、快波睡眠以及慢波睡眠的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熄风胶囊治疗组较卡马西平治疗组降低更为显著(P<0.05)。结论采用熄风胶囊治疗中央颞区棘波的小儿良性癫痫对临床发作的控制程度与卡马西平相似,但脑电图痫样放电频度改善程度优于卡马西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探讨了硫喷妥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地西泮对照组30例与硫喷妥钠治疗组30例癫痫患者的癫痫持续状态进行治疗并且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经地西泮对照组与硫喷妥钠治疗组对比治疗后显示治疗组控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地西泮对照组为总有效率为63.33%,硫喷妥钠治疗组在30 min内的癫痫持续状态的控制率为10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硫喷妥钠治疗控制癫痫持续状态高效快速,可以作为治疗癫痫患者其发病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5.
《中国医学创新》2016,(2):133-135
目的:对临床药师参与癫痫患儿药学监护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80例癫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42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临床药师在患儿治疗过程中不给予药学监护,试验组临床药师在患儿治疗过程中给予药学监护,治疗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率及用药合理率。结果:试验组患儿的用药合理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不良反应率7.1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癫痫患儿进行有效的药学监护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羚羊角胶囊治疗癫痫中医临床症状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单味中药羚羊角粉的抗痫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北京天坛医院癫痫中心符合研究标准的癫痫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试验组采用抗癫痫药常规治疗加用羚羊角胶囊;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及治疗三个月后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副作用情况进行量化评价观察。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的中医临床症状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情烦躁"、"头晕目眩"、"便秘"、"舌苔"等临床症状得分试验组比对照组有所降低(P<0.05)。试验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羚羊角胶囊加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癫痫患者有较好的效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减轻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左乙拉西坦(LEV)?奥卡西平(OXC)?丙戊酸钠(VPA)3种抗癫痫药对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合并睡眠中癫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疗效及脑电图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56例BECT合并ESES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OXC?LEV?VPA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及脑电图和认知功能的转归?结果:LEV和VP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85%和84%)要优于OXC组(总有效率71%),具有显著差异(P < 0.001),LEV和VPA组无明显差异(P > 0.05)?脑电图转归:LEV组(总有效率80%)与VPA组(总有效率68%)?OXC组(总有效率41%)相比总有效率较高,有显著差异(P < 0.001),OXC组总有效率较低与其他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01)?对认知功能的影响:LEV和VPA组的智商,包括语言智商(VIQ)?操作智商(PIQ)和总智商(FIQ)均优于OXC组(P < 0.01),LEV和VPA组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VPA和LEV治疗BECT伴ESES时在临床疗效及脑电图转归和对患儿认知功能的影响上要优于OXC,LEV能较好地抑制癫痫性电持续状态?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I)对脑外伤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00例脑外伤癫痫患者,采用随机对照分组原则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250例,行高压氧联合常规治疗,治疗组2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完成4个疗程的治疗;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脑电图以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8%)、脑电图转归总有效率(94.0%)均高于对照组(83.2%、83.6%)(P<0.05)。治疗组用药时间、症状缓解时间及神经行为评分(NBNA)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外伤癫痫患者接受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脑电图及临床症状,也进一步提高高压氧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临床下发作的原发性癫痫患儿的睡眠结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33例临床下发作的原发性癫痫患儿与40例正常对照组的24 h动态脑电图及眼动图数据并比较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了解癫痫患儿睡眠结构改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癫痫组较对照组浅睡期时间、快动眼睡眠(REM期)潜伏期、睡眠觉醒次数等明显增加,而深睡期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回归分析提示棘波个数及夜间觉醒次数最终纳入回归方程(P<0.05),说明棘波个数及觉醒次数可能是睡眠结构紊乱的危险因素.结论 临床下放电的癫痫儿童睡眠效率降低,睡眠质量下降;临床下痫样放电与睡眠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0.
李进 《吉林医学》2014,(19):141-14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颞叶占位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颞叶占位病变的患者中挑选47例患者,随机分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脑电图或影像学检测观察,其中试验组27例确定病灶位置后,进行手术切除癫痫病灶,剩余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两组治愈后采用复查回访的形式取得临床资料,最后分别对两组不同方法治疗的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颞叶占位病变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在两组癫痫发作临床症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试验组治愈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切除癫痫病灶的治疗方法对以癫痫为主要症状的颞叶占位病变病患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药物治疗,具有治疗时间短、易治愈、较少复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事件相关电位检测结合学习障碍筛查量表对癫痫患儿认知功能评估的价值.方法 采用脑电图(EEG)检查结合事件相关电位(ERPP300)检测及学习障碍筛查量表(PRS)测评对60例癫痫患儿(A组:病程>3年、发作次数> 10次/年,共39例;B组:病程<3年、发作次数<10次/年,共21例);3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①60例癫痫患儿脑电图异常53例(88.3%),其中癫痫样放电49例,占92.5% (49/53).②癫痫组P300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0.05);癫痫组学习障碍筛查量表总分、言语得分及非言语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③A组患儿P300潜伏期长于B组(P<0.05),PRS量表测评得分均A组小于B组(P<0.05)结论 癫痫儿童存在认知缺陷及学习障碍;P300检测结合PRS测评可作为客观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2.
陆延安  孙伟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4):109-110
目的探讨自然睡眠脑电图(EEG)对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2年2月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的73例发作间期癫痫患者、25例间歇期晕厥患者、19例间歇期偏头痛患者、31例发作间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在自然睡眠状态下、常规清醒状态下对上述研究对象进行EEG检查,比较其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自然睡眠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75.3%、100.0%。常规清醒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31.5%、100.0%。自然睡眠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灵敏度显著高于常规清醒EEG(P〈0.05),两种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患者的特异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清醒EEG相比,自然睡眠EEG诊断发作间期癫痫的灵敏度较高,有利于降低癫痫患者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癫痫患者睡眠结构及脑电事件特点。方法对90例符合原发性癫痫诊断标准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检查,分析患者的睡眠结构、夜间激醒事件及异常脑电事件。结果本组病人PSG睡眠结构特点表现为患者睡眠阶段的转换增加,睡眠片断及睡眠效率减低,睡眠质量低下,结构紊乱。REM期比例减少例数76例(占84.44%),REM潜伏期增加例数70例(占77.78%),Ⅰ+Ⅱ期比例增加例数64例(占71.11%),Ⅲ+Ⅳ比例减少例数44例(占48.89%),入睡潜伏期增加例数为41例(占45.56%)。整夜激醒次数为(103.20±131.76)次,激醒次数增多者占88.89%。睡眠脑电图(EEG)监测结果显示有异常放电者占38.30%,尤其以浅睡期发放显著。结论原发性癫痫患者存在睡眠结构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患者发作时的临床特征与脑电图改变。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45例额叶癫痫发作患者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45例癫痫患者共监测到107次临床发作,平均2.4次/例,其中睡眠期间发作78次(72.9%),清醒期发作29次(27.1%),临床表现的发作类型主要有:过度自动运动症、全身强直阵挛、口咽自动症、偏转性强直、发声发作、失张力发作等,其中发作次数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发声发作、偏转性强直和全身强直阵挛;额叶癫的脑电图特征为放电部位以额区为主,占到80.00%,发作频率主要是偶发/阵发,占88.89%,节律主要以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为主占62.22%。结论额叶癫痫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发声发作、偏转性强直和全身强直阵挛较常见,多在夜间发作,脑电图以额区偶发/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为主。  相似文献   

15.
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海荣  郭春华  马磊 《中外医疗》2009,28(30):37-38
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监测在癫痫外科中的作用。方法31例均行常规脑电图(REEG)和V-EEG检查,其中有8例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后行了手术治疗,术中均行了皮层脑电图(ECoG)监测,并将V-EEG与REEG和ECoG的监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1例V-EEG监测显示轻度异常脑电图2例,中度异常脑电图18例,重度异常脑电图11例。除1例外,其它在监测中均发现有痫样放电,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为96.8%(30/31),16例(51.6%)在监测中至少观察到1次临床发作。V-EEG监测痫样放电的阳性率与REEG(38.7%)之间经统计学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V-EEG与ECoG的定侧符合率为100%,定位符合率为75%。结论V-EEG监测在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定位致痫灶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明显优于REEG,且与术中ECoG有很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析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合并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2年3月间收治的60例低级别胶质瘤且合并有癫痫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患者是否进行脑电监测对致癫痫的病灶进行有效处理进行分组,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20例,均进行单纯切除肿瘤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40例,在切除肿瘤的同时对致癫痫的病灶进行有效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手术治疗低级别胶质瘤合并癫痫患者过程中应尽可能将肿瘤全部切除,并且配合脑电监测对致癫痫的病灶进行有效处理,此术疗效较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持续颅内压监测用于脑膜瘤术后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接受脑膜瘤手术的患者60例,根据术后监测方式的不同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30)。试验组给予药物联合针灸的睡眠障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比较2组不同治疗方法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中,27例患者(90%)的辛普森等级为1级别,3例患者(10%)的辛普森等级为0级别。对照组中,19例患者(63.33%)的辛普森等级为1级别,11例患者(36.67%)的辛普森等级为0级别。试验组的临床有效率(90%)高于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6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持续颅内压监测有助于指导医生在临床用药及术后病程的发展等多方面做出及时科学的临床判断,显著性提高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临床优势明显,值得临床的广泛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和分析难治性癫痫早期预测因素,为临床上治疗提供理论上的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11月门诊患者200例,将其按病情分为两组,即实验组(120例)与对照组(80例)。观察患者一般资料,发作类型,家族史,疾病史,脑部损伤,精神状态和治疗效果。研究癫痫容易发展成难治性癫痫预测因素。结果实验组患者早期就有智能障碍(P〈0.01)、治疗结束后脑电图检测显示仍然存在癫痫波样异常(P〈0.01)、初次来院治疗前病情发作在10次以上(P〈0.01)。结论治疗前癫痫发作次数多、伴有智能障碍、治疗结束后脑电图仍然存在异常、初次治疗效果较差的癫痫患者容易发展为难治性癫痫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在难治性额叶癫痫(FLE)致痫灶定位的价值,以提高术前定位的准确性。方法:16例FLE患者,根据临床发作表现、发作间期和发作期EEG、MRI、PET—CT的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估后致痫灶定位仍困难,再行MEG检查。其中9例行手术治疗,术中皮层脑电图(ECoG)和/或深部电极脑电图(DEEG)监测并验证术前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本组发作表现、EEG、MRI、PET—CT能准确定位的比率分别为:18.75%、31.25%、25%、43.75%;MEG棘波源定位优于EEG,可局限在脑回水平;EEG记录的痫性波范围比MEG广,但棘波优势区与MEG结果一致;术中ECoG和/或DEEG监测结果证实MEG定位的准确性。结论:MEG是一种能准确定位FLE致痫灶的术前无创性检查技术,与EEG检查相结合,可全面反映FLE的电生理状态,为外科手术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