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传统中医学无高血压病名,根据其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及病情发展过程,归属于中医学“眩晕病”之类病证范畴。老年人眩晕多由年老体弱、久病劳累等因素引起,老年眩晕症的根本病机是阴阳亏虚、脏腑功能紊乱,与肝、脾、肾、心等脏密切相关,故其治疗当以治虚为主,而酌兼治其标。文章基于“无虚不作眩”理论,阐述老年性高血压的病因病机及其辨证论治,以进一步为中医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提供思路,减少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王勉  秦扬  李冰 《中国中药杂志》2008,33(18):2144-2146
中医对高血压病有独到的理论认识及治疗手段,1级高血压病或部分2级高血压病,根据中医理论,正确施行辨证论治,完全可以控制血压,改善症状,部分较为严重的2级高血压病及3级高血压病,在使用西药降压的同时,配合中药治疗,其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同时能够避免或减少西药降压的一些  相似文献   

3.
谭元生  雍苏南 《中医药导报》2008,14(1):69-71,85
文章从高血压病的辨证论治、专方专法、证候实质、发病机制、中药药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进展。研究显示: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一级预防、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逆转靶器官损害、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均有积极的作用与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文章运用中医脏腑辨证,将老年性胃病分为寒邪伤胃、肝胃不和、痰湿内阻、胃热炽盛、胃络瘀阻、胃阴不足6型,并根据其病理特点,结合祛痰化瘀药物治疗,探讨老年性胃病的中医药治疗效果。通过临床观察老年性胃病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用祛痰化瘀药治疗,其疗效比单纯用药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老年性睡眠异常是临床常见多发的症状,可有老年性失眠和多眠两种类型。《伤寒论》中论述外感病睡眠异常的理法可以有效地指导当今对老年性睡眠异常的辨证论治,其方药所体现的温阳散寒,滋阴降火,润燥和胃,育阴利水,清热化浊,扶正补虚等治法,经灵活运用亦完全适用于对老年性睡眠异常的治疗需要。  相似文献   

6.
骆天炯主任治疗老年性感染后咳嗽有其独到的认识,辨证论治,善用经方,重视治未病。  相似文献   

7.
老年性眩晕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西医对其治疗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中医基于"血不利则为水"理论辨证论治老年性眩晕,将老年性眩晕的病机归纳为"血不利""水不利",总结出活血化瘀以利血、健脾温阳以利水的方法治疗老年性眩晕,临床效果显著,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病是临床多发病,其发病率日益增高,发病年龄日趋下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中医针灸和中药汤剂治疗高血压病有其独到的优势。中医治疗高血压并非一味降压,而是在中医理论体系下,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具有一定的疗效。文章对近年来中医治疗高血压病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以期为高血压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脾论治老年性健忘症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卞伟  张荣华 《陕西中医》2009,30(5):580-581
目的:探讨从脾论治老年性健忘症。方法:根据中医理论从脾脏特殊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点,探讨其在老年性健忘症发生中的重要地位。结论:脾虚脑窍失养、痰浊阻滞、气血逆乱均可以引起,治疗本病的理法方药的选择上,应在辨证论治的前提下,注重调理脾胃,将补脾益气、健脾化痰和活血开窍三者相结合,以期取得更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抑木扶土法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霞 《山西中医》1997,13(4):12-12
抑木扶土法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60例江苏省泗阳县中医院(223700)陈宏霞关键词老年性高血压病抑木扶土法地龙龟版茯苓汤近年来,笔者采用抑木扶土法,自拟地龙龟版茯苓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6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符合1978年世界...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效果并对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4年6月门诊收治的60~75岁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62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成员继续服用本人原来西药降压药物,剂量频次不变。治疗组成员在本人原西药治疗方案上,加服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桃红四物汤,1剂/d,早晚温服,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有效率达90.32%,且疗效平稳持久,副作用少,能够提高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桃红四物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效果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寻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相关文献,总结归纳近几年中医药在高血压病的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加针灸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分析、总结、归纳,以求最大限度的了解到目前国内高血压病的中医中药治疗现状,从而为中医中药治疗高血压病提供更多理论依据,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水平的提高提供帮助。方法对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加针灸方面进行总结。结果分别从病因病机认识上及在辨证论治、中医方剂、中成药、中西医结合、中药汤剂加针灸方面论述了高血压病的中医药研究进展,从而得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疗效肯定,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在不断提高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水平方面做出了努力和贡献。结论中医药在治疗高血压病疗效方面前景可观,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病性证素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对105例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进行病性证素辨证,并监测其血浆8-iso-PGF2a水平,分析不同病性证素对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主要有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亢五个病性证素.辨证有气虚、血瘀、痰浊证素的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氧化应激程度更明显.结论:证素辨证对老年性高血压痛患者预后判断价值重大.  相似文献   

14.
宁风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4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宁风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将92例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常规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贝拉普利、双氢克尿塞,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宁风汤,14天为一疗程,观察一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24小时动态血压、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降低血压、改善中医证候的临床疗效,都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宁风汤结合西药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建瓴汤治疗老年性眩晕27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瓴汤治疗老年性眩晕27例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00700)蔡美明关键词老年性眩晕,建领汤老年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多为高血压病,大脑动脉硬化症,颈椎病等。笔者临床治疗27例,疗效满意;将其资料归结如下,以供研讨。-、临床资料27例中男...  相似文献   

16.
本虚标实,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机。而随着当今社会生活水平提高,其病机以标实为主。临床研究发现肝火亢盛型、痰湿壅盛型高血压病已成为临床高血压病的病机关键。通过中医辨证论治,临床运用理、法、方、药治疗高血压病,是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的策略。本文旨在通过探讨高血压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以及中药治疗该病的临床研究现状,为治疗高血压病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辛温解表药治疗老年性骨性关节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萍乡市中医院2020年4月—2021年10月间骨科住院部收治的老年骨性关节炎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辨证论治,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辛温解表药,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肿胀以及压痛体征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VAS评分、WOMAC评分及肿胀、压痛体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对老年性骨性关节炎患者施以辛温解表药,可以缓解患者的体征和疼痛,其综合疗效更为理想,值得临床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真武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实验,将60例老年性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使用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治疗组使用宁风汤,2周为一疗程,观察一个疗程。分别观察两组病例的24h动态血压、中医证候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在降低血压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的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真武汤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病改善症状临床疗效显著,降低血压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片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中医古籍数据库中与耳聋有关的记载进行阅读、整理和分析,探讨老年性聋的中医病名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以及方药治疗,为中医药防治老年性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沈洪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老年性胃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在老年人生理特点基础上辨证论治,处方用药时注意气阴兼顾、升降相因、润燥同施、刚柔相济、攻补同用等,务求平和,勿过偏执。沈师辨证精准,用药精炼,为辨证论治老年性胃炎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