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Freiberg病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13例(18足),其中男1例(1足),女12例(17足).合并蹲外翻12例(17足),创伤性关节炎1例(1足).病变均为第2跖趾关节.X线参照Smillie分期,所有惠足均为晚期,其中4期11足,5期7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随访时间3~17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术前AOFAS评分平均为(50.06±9.59)分,术后平均为(77.50±4.99)分,术后与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痛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足部疾患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6月,我科共有8例足部疾患的患者接受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其间Freiberg病患者5例(5足),合并躅外翻1例;第1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2例(2足);第1跖趾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1例(1足)。均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3.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通过AOFAS评分评定,所有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足部疾患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方法:2006年7月至2007年12月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13例(18足),其中男1例(1足),女12例(17足)。合并蹿外翻12例(17足),创伤性关节炎1例(1足)。病变均为第2跖趾关节。X线参照Smillie分期,所有患足均为晚期,其中4期11足,5期7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随访时间3-17个月,平均11.3个月。结果: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术前AOFAS评分平均为(50.06±9.59)分,术后平均为(77.50±4.99)分,术后与术前AOFAS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Freiberg病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马强  温晓东  宋涛  陈勋 《实用骨科杂志》2013,(10):885-887,950
目的总结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足部疾患的临床经验,评价手术治疗效果。方法自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我科共有52例足部疾患患者接受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其间Freiberg病患者28例(35足),合并腮外翻15例(16足);第1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患者18例(20足);跖趾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6例(6足)。均应用Swanson人工关节假体实施跖趾关节置换手术治疗。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随访时间3—25个月,平均13.4个月。所有病例术后关节疼痛明显改善,活动度改善。通过AOFAS评分评定,所有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结论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足部疾患近期疗效满意,能明显改善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是一种较为可行的术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Swanson人工关节治疗严重拇外翻、拇僵直、Freiberg病及创伤性关节炎的近期疗效。方法采用Swanson可屈曲铰链式人工关节对14例晚期足踝关节疾病的患者(15足)实施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采用AOFAS评分系统对手术前后疼痛、行走、穿鞋及跖趾关节活动度等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3~25个月。术后11足疼痛基本消失,2足疼痛明显缓解,2足疼痛有所改善。患者均未出现假体断裂、松动或骨髓炎。术后患者满意度评价:10例非常满意,2例满意,2例不满意,满意率为12/14。AOFAS评分由术前48.06分±6.78分提高至术后82.45分±5.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037,P0.05)。结论 Swanson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拇外翻、拇僵直及Freiberg病等晚期足踝关节疾病近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背侧楔形截骨(dorsiflexion osteotomy,DO)及跖骨头置换(implant arthroplasty,IA)治疗晚期Freiberg病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7月—2016年7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25例Smillie Ⅳ、Ⅴ型Freiberg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3例行DO治疗(DO组),12例行IA治疗(IA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患足侧别、部位、Smillie分型、病程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住院费用及术后VAS评分、AOFAS评分、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X线片复查两组内固定或假体情况。结果两组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DO组随访时间为12~30个月,平均17个月;IA组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IA组患者住院费用明显多于DO组(t=2.742,P=0.011)。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AOFAS评分、患侧跖趾关节屈曲及背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X线片复查示,DO组患者截骨均愈合,愈合时间为8~12周,平均9.5周;两组均无内固定及假体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DO及IA均可有效治疗晚期Freiberg病,明显缓解跖趾关节疼痛并改善活动度,但DO术式住院费用低于I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第二跖骨头坏死(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16例Freiberg病患者。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跖趾关节活动度。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33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转移性跖痛、跖骨头坏死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AOFAS踝-后足评分、疼痛VAS评分、跖趾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 <0.01)。结论 采用背侧楔形截骨术治疗Freiberg病可有效缓解跖骨疼痛症状,增加患者跖趾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结合可吸收棒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6月-2007年6月治疗Freiberg病者8例.男2例,女6例;年龄16~66岁,平均36岁.X线片见骨样硬化及跖骨关节面塌陷,第2跖骨头缺血性坏死.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4例,Ⅲ期3例,Ⅳ期1例.症状持续6~36个月,平均19个月.术中行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旋转跖骨头重建关节面后,植入3~4枚1.5 mm可吸收棒崮定.结果 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5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1~35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跖趾关节背伸改善0~50°,平均21°跖屈改善0~10°,平均5°.截骨处于术后8~13周坚固愈合,平均10周.跖骨短缩1.3~2.0 mm,平均1.7 mm.除1例Ⅳ期患者持续关节肿胀僵硬至术后12个月改善外,余患者均于术后4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结论 跖骨头背侧楔形截骨结合可吸收棒内固定具有有效重建跖趾关节、允许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是治疗Smillie Ⅱ期及Ⅲ期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交叉螺钉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我科采用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交叉螺钉固定治疗Freiberg病患者16例,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22~36岁,平均(28.3±5.7)岁。病变部位均为第2跖骨头,均为单足发病。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3例,Ⅲ期11例,Ⅳ期2例。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愈合时间以及跖趾关节活动度,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前足评分评价术后疗效。结果 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2~46个月,平均(27.7±15.9)个月。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血管神经及肌腱损伤发生。跖骨短缩1.5~2.0mm,平均(1.8±0.3)mm。患者均获一期骨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3±2.4)周(8~12周)。患者术后平均(4.7±1.4)个月(3~6个月)均重返工作岗位。术后12个月随访时,跖趾关节背伸较术前改善了(17.7±2.2)°(t=2.937,P0.05),跖屈较术前改善了(8.3±1.9)°(t=2.573,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OFAS评分由术前(61.3±5.7)分改善至术后12个月的(83.7±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9,P0.05)。优3例,良13例,优良率为100%。结论跖骨关节内背侧楔形截骨结合交叉螺钉固定可以有效重建跖骨头外形、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术后并发症少、固定强度好、骨愈合率高,允许早期负重,是治疗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手术治疗.[方法] 2005年10月~2010年2月,对16例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患者施行副舟骨切除+趾((躅))长屈肌腱转移术.男5例,女11例;年龄15 ~27岁,平均23.5岁.右足7例,左足9例.Ⅰ型副舟骨4例,Ⅱ型副舟骨9例,Ⅲ型副舟骨3例,发病至手术时间为6~24个月,平均8.5个月.所有患者均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odics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的足与踝关节评分法进行术前、术后相关评估.[结果]术后16例获随访12 ~66个月,平均28.6个月.手术前后负重位X线片测量相关特异性指标,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侧位距跟角平均减少9.6°,前后位距跟角平均减少8.8°,侧位第1跖距角平均减少11.9°,跟骨倾斜角平均增加7.4°,距舟覆盖角平均减少5.4°.AOFAS(ankle - hindfoot scale)评分:总评术前为(48.26±2.08)分,术后为(84.56±1.86)分.其中疼痛指数:术前为12.57 ±2.06,术后为37.50±2.48;足踝关节功能指数:术前为23.32±2.81,术后为38.60±1.69;踝-后足对线指数:术前为4.60±0.6,术后为7.40±1.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特别是在缓解足和踝部疲劳感、疼痛及正常穿鞋方面改善明显.[结论]足副舟骨疼痛综合征继发ⅡA期胫后肌肌腱功能不全的患者施行副舟骨切除+趾((躅))长屈肌腱转移术,短期效果良好,但远期疗效有待于临床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对前足功能影响,以及对推进期足底压力的影响.[方法]15例患者共18足,行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2年以上,根据AOFAS评分系统,对第1跖趾关节功能评分,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足底压力测试.测量前足底推进期的(足母)趾下、第1~5跖骨下共6处的峰值压强、峰值压力、压强-时间积、压力-时间积四个参数.[结果]融合术后AOFAS第1跖趾关节评分满意,术后组的(足母)趾下四项参数均明显小于正常人组.与时间相关的参数在(足母)趾下,以及第2、4、5跖骨头下小于正常人组,并具有明显差异.第1跖骨头下的峰值压强与峰值压力与对照组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第1跖趾关节融合术后患者在推进期,前足跖骨头的足底压力分布与正常人基本相同.术后前足功能改善.术后(足母)趾下压力减少,但是对前足压力分布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前足畸形矫形术中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足踝诊疗中心自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前足畸形患者14例18足,其中,僵直3例3足(男2例2足,女1例1足),外翻合并临近跖趾关节骨关节炎10例13足(男4例5足,女6例8足),前足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2足(女1例2足)。所有患者前足中跖趾关节严重退变者均行跖趾关节置换术,术前、术后疗效采用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足的形态对比、患者自评满意度进行临床评价,AOFAS评分的统计学分析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个月~2年7个月,平均1年2个月。本组病例步态及行走距离较前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术后AOFAS足功能评分优11足,良4足,可3足,无差级病例,优良率达83.33%,患者自评满意度高。手术前后疗效按AOFAS足功能评分系统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17,P0.01)。结论对于前足畸形合并跖趾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应用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的近期观察临床效果满意,可明显纠正畸形,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及疼痛。根据患者情况,此手术方案不失为一种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僵硬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05年3月,应用带金属垫圈的Swanson可屈曲铰链式趾关节假体实施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手术共30例47趾,男11例16趾,女19例31趾;年龄33 ̄77岁,平均62.5岁;双侧15例31趾。类风湿性关节炎7趾,!僵硬5趾,!外翻畸形伴严重骨性关节炎21趾,第二跖骨头坏死6趾,跖趾关节陈旧性脱位6趾,!外翻术后2趾。第一跖趾关节33趾,第二跖趾关节11趾,第三跖趾关节2趾,第四跖趾关节1趾。2例患者(4趾),第一、二跖骨间角为19° ̄20°,平均为19.5°,同时行第一跖骨基底截骨,Biofix可吸收拉力螺钉内固定术。另2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趾),同时行第二至五跖骨头切除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系统,对疼痛、功能、客观体征进行评分。结果29例(46趾)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 ̄36个月,平均26.5个月。Maryland评分术前为55 ̄82分,平均72分;术后为67 ̄96分,平均91分。优41趾(89.13%),良2趾(4.35%),可2趾(4.35%),差1趾(2.17%),手术优良率为93.48%。术后发生伤口延迟愈合2趾,假体脱位1趾,反应性滑膜炎1趾。除假体脱位1趾采用手术取出假体外,其余3趾均保守治疗,效果满意。结论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严重的跖趾关节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跖趾关节陈旧性脱位、!僵硬及跖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近期疗效较好,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寻类风湿性前足病损的外科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 :对女性患者 6例 9足 13个RA跖趾关节进行Swan son双柄铰链式硅橡胶假体置换成形术 ,其中 9个第 1跖趾关节 ,第 2及第 3跖趾关节各 2个 ,同期合并手术 3 0多项。手术时平均年龄 47岁 (3 0~ 63岁 ) ,RA病程平均 18年 (13~ 2 8年 )。术后平均随访 2年 (1~ 3年 )。采用美国风湿病学会的足百分评分系统进行术前术后评分 ,包括疼痛、行走能力 (含穿鞋情况 )、畸形 ,以及X线片观察等。结果 :外翻术前平均 42 5° (3 0~ 60°) ,术后平均 15° (10~ 2 5°) ;跖趾关节脱位术前 6个 ,其中 4个行假体置换 ,全部矫正 ;跖趾关节活动度术前平均 2 6° (0~ 45°) ,术后平均 46° (3 5~ 60°) ;疼痛全部解除或缓解 ,行走能力增强 ,穿普通鞋。X线片无关节脱位、假体断裂及骨痂过度生长。病人满意度 10 0 %。综合评分术前平均 45分 (2 0~ 5 5分 ) ,术后平均 90分 (65~ 10 0分 )。优良率 89%。结论 :应用Swanson双柄铰链式硅橡胶假体置换成形术治疗RA跖趾关节病损 ,手术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 ,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0年10月间治疗的67例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其中35例损伤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或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32例患者采用空心钉或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男53例,女14例,年龄18 ~60岁,平均32岁.根据Myerson分型:A型15例,B型36例,C型16例.根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评价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8个月(12~30个月).双重加压螺钉治疗组术后平均AO-FAS中足评分81.7分(56 ~98分),术后未发生感染、创伤性关节炎、螺钉断裂等并发症;空心钉治疗组术后平均AOFAS中足评分78.6分(45 ~96分),2例发生伤口感染,2例未获得解剖复位,二期行关节融合术.两种治疗方法AOF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56,P>0.05).[结论]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与空心螺钉治疗效果相似,由于双重加压螺钉能更好达到解剖复位和坚强固定,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是一种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评价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08—2013-04采用关节成型术治疗Freiberg病15例(16足)。参考Smillie分期:Ⅲ期5足,Ⅳ期7足,Ⅴ期4足。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对不同Smillie分期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功能、外观3个方面进行临床评价。结果本组均获得随访6~22个月,平均13.6个月。术后无切口感染及延迟愈合发生,关节间隙维持正常,患足外观正常,无转移性跖骨下疼痛。术后关节疼痛均明显改善,跖趾关节活动度较术前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除了SmillieⅢ期患者功能评分与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患者疼痛、功能、外观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关节成型术治疗中晚期Freiberg病均有满意疗效,是一种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17.
背景:第二跖骨头骨软骨病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跖骨头关节软骨和髓软骨内骨化障碍。对中晚期患者,大部分学者主张早期手术干预。而目前采用的手术方法多种多样,且各有利弊。目的:观察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跖骨头骨软骨病的疗效。方法:2007年5月至2011年3月,利用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晚期跖骨头骨软骨病患者19例(36足),男7例(14足),女12例(22足);年龄43-76岁,平均57.8岁。单侧2例,双侧17例;病变于第二跖趾关节16例,第三跖趾关节3例;合并躅外翻畸形13例,趾间神经瘤2例。负重位X线片参照Smillie分期:Ⅲ期1例,Ⅳ期11例,Ⅴ期7例。测量并记录术前、术后跖趾关节背伸、跖屈角度。结果:随访时间最长5年,最短14个月,平均3.6年。术后患者跖趾关节处疼痛消失,活动自如,术前跖趾关节活动度:背伸10.6°±2.87°,跖屈18.3°±1.96°;术后:背伸32.9°±1.67°,跖屈36.7°±1.17°,术后与术前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跖趾关节百分评分法对本组患者进行评定,优为90~100分,26足,占72.2%;良为80-89分,8足,占22.2%;可为70-79分,2足,占5.6%。优良率为94.4%。结论:对于年龄较大且处于Smillie分期晚期的跖骨头骨软骨病患者,Swanson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是一个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治疗Freiberg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治疗的11例Freiberg病患者资料,男5例,女6例;年龄15。52岁,平均32岁。根据Smillie分期:Ⅱ期5例,Ⅲ期6例。症状持续时间为7。48个月,平均23个月。术中行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旋转跖骨头重建关节面后,可折断钉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4~48个月(平均19个月)。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x线片示截骨处于术后8—13周(平均10周)坚固愈合。负重位X线片测量跖骨短缩1.1—1.8him,平均1.5mm。术后1d、1个月、1年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足跖趾跖间关节量表评分及各活动度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相邻跖趾关节转移性跖痛,无移位、骨不连及坏死或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除1例Ⅲ期患者诉持续关节肿胀至术后10个月改善外,其他患者均于术后6个月内恢复正常活动。末次随访时患者满意度:优7例,良3例,差1例。结论跖骨头背侧闭合v形截骨结合可折断钉内固定具有有效重建跖趾关节、允许关节早期活动、避免二次手术的优点,是治疗SmillieⅡ、Ⅲ期Freiberg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背景:Weil截骨术常用于治疗第2-5跖趾关节半脱位或脱位引起的跖痛症,但也经常出现并发症。目的:探讨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第2-5跖趾关节脱位畸形的疗效。方法:2009年至2011年采用改良Weil截骨术治疗第2-5跖趾关节脱位畸形32足,行45趾截骨。男10足,女22足。患足手术前后常规拍摄足正侧位x线片,测量跖骨长度,使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跽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系统评估临床疗效。结果:Weil截骨术后跖趾关节畸形恢复正常关系43例,AOFAS评分术前(48.6±7.5)分,术后(85.9±6.5)分;跖骨截骨后短缩2~7mm,平均4.3mm。2例浮趾畸形,经保守治疗好转。2例复位后仍有半脱位。1例可折断钉过长疼痛。结论:改良Weil截骨能有效纠正第2-5跖趾关节脱位,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锤状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锤状趾一般是指足趾近侧趾间关节曲屈挛缩,跖趾关节保持过伸状态,并有时伴有脱位、远端趾间关节中立或背伸的一种畸形,病因包括机械性和炎性因素.在病理上,跖趾关节角度是锤状趾畸形众多因素中最能反映动态步态时前足足底峰值压力变化的单一因素.锤状趾畸形的早期症状主要为跖趾关节肿胀、疼痛和关节不稳定,手术方式分为软组织术式和骨与关节术式两类.软组织术式为趾长屈肌腱转移至伸肌腱手术,骨与关节术式包括近侧趾间关节切除、近节趾骨基部切除、近节趾骨远侧1/3或1/4切除、完全的近节趾骨切除和近侧趾间关节融合等.对轻、中度畸形,单行软组织术式即可,而对重度畸形则须加做骨与关节术式.各术式均有相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