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裘法祖院士已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的大医精神仍在延续。2008年6月,裘法祖院士最后一次向肿瘤医生公开演讲,讲述他行医的感悟。让我们在缅怀裘法祖院士的同时,感受大医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2.
《癌症康复》2002,(5):38-40
  相似文献   

3.
国际抗癌联盟(UICC)第一次癌症管理大会定于1997年6月28日至7月1日在瑞士日内瓦召开。届时将有来自欧洲及世界各地共1500余名代表参加。大会将讨论在发达国家占主要人口百分构成的三种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和结直肠癌,一些权威人士将提供最新临床数据。这次会议将吸引来自欧洲和海内外的癌症管理专家和临床癌症中心的决策者。自IWe年底发布第二轮通知后,已产生许多有组织的研讨会:如有关k庇_t培训、腹腔镜外科手术、肿瘤质量保证、癌症组织和首字母缩写等。在意大利和美国的两个癌症中心还将安排关于腹腔镜外科手术的电话会议,…  相似文献   

4.
最后的安宁     
签署“生前预嘱”明确表达自己临终时要或不要哪种医疗护理是我们的基本权利.而保证这种基本权利有效行使则是我们此前已经提到过的,临床医学中针对末期病人开展的“安宁缓和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最后的选择     
他是我大学同学中才情出众的一个.医科大学毕业后做了几年内科医生,20世纪80年代初出国学习.先从医,再做药,历尽艰辛,终于学有所成,得到主流社会承认,后来做到跨国药企的亚洲总裁,是那个年代外出打拼获得成功的代表,经济、社会地位都无可挑剔.我曾受邀参加他在北京组织的几次活动,见到他身居公司高位,精明干练,统筹全局,事业中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最后的日子     
他患小肠间质瘤,治疗了3年,因病情进展住进我们病房.有天晚上他旁边的病人去世了,他很害怕,就跑到换药室躺了一夜.第2天说什么也不肯回病房,他爱人帮他从病房拿水杯都不让,说怕带过来不干净的东西.  相似文献   

7.
最后的演讲     
文珊 《癌症康复》2009,(2):56-61
2008年10月底,好朋友回国探亲,送我一本书《The Last Lecture》。好友告诉我这本书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作者是一位美国教授,当知道他的癌症已经无法医治,在他任教的大学作了最后的演讲。好友说:“他不是告诉人们如何面对死亡,而是讲如何更好地生活,实现自己的梦想。”好友本人也被此书深深打动,她一下子买了很多本送朋友,并相信我一定喜欢。  相似文献   

8.
最后的对联     
又是新年,又到了我老公和儿子共庆生日的新年.当生日的蜡烛燃起,当看到生日蛋糕上的祝辞,蓦地,一件往事,一件永不能再重演的往事,立时浮现,双目亦不禁湿润起来.  相似文献   

9.
陪你到最后     
王春华 《抗癌》2013,(4):38-40
希梅内斯1881年12月24日生于安达卢西亚的莫给尔镇,大学毕业后前往马德里谋生,从此致力于文学创作。1956年“由于他的抒情诗为情操的高尚和艺术的纯洁提供了范例”,获诺贝尔文学奖。1931年6月16日,希梅内斯突然接到西班牙铁路医院乔斯克医生的电话。  相似文献   

10.
佚名 《癌症康复》2006,(1):49-50
2005年2月底,与肺癌勇敢地抗争了近3年的九妹,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那天我们一早就守候在她的病房,送她最后一程.二十几双眼睛,只有我没有泪眼模糊,因为我想的是她终于摆脱了病魔的纠缠,获得了解脱.回想这近3年与她一起奋斗的经过,恍如一场噩梦,如今噩梦初醒,心中虽觉悲伤,但庆幸自己对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他,34岁,是某公安局副局长,一个7岁男孩的父亲,也是身患胃癌Ⅳ期合并大量腹水的病人.接诊那天,清瘦苍白的他坐着轮椅人院,萎靡的神态、苍白的脸、隆起的腹部让我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位重症患者.我迅速安排床位、通知医生、遵医嘱抽血、输液……一切处置妥当后,他渐渐有了一些精气神儿.  相似文献   

12.
阚瑶 《癌症康复》2004,(3):40-41
姥爷得了晚期癌症,医生宣告无回天之力.霎时间,阴云笼罩着原本温馨幸福的家庭.妈妈常一个人偷偷流眼泪,以往热闹的大家庭,只听见进进出出的脚步声,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声.  相似文献   

13.
14.
目前乳腺外科发展趋势不单注重规范化治疗,更关注个性、微创、精准以及保护患者身心健康。微创和功能治疗是最后的堡垒。改良根治术开创了"乳腺微创"的临床实践新纪元,乳腺癌腋窝淋巴结亦进入了"微创功能性清扫"时代。乳腔镜技术在诸多方面己经和正在改变着传统乳腺外科的治疗方法和理念,是应用外科新理论和技术解决现有临床问题、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探索患者生理和心理康复方法的典型手术范例,成为乳腺外科"微创与功能"的最佳体现。目前,手术微创化、保留功能性等各种个体化、人性化的治疗方式逐渐成为趋势。践行乳腺外科的"加减法","微创与功能"这一乳腺外科最后堡垒终将融合汇聚成共同体。  相似文献   

15.
《癌症康复》2006,(4):28-29
编前:我刊在2005年第1期曾经介绍过王慧君发表在<大众医学>上关于美国临终关怀的文章.作者在看了王慧君的原文后写下了此文,看了作者的懊悔,我们有幸知道这些知识的读者,可以避免再做使亲人痛苦的事了.  相似文献   

16.
庞英 《癌症康复》2012,(1):31-34
死亡如同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对于一名恶性肿瘤患者来说,死亡更是笼罩在心灵上空的一朵雨云,随时可能降临却又无法躲闪.作为一名医生,是患者临终前最后的见证者和帮助者,有责任帮助患者度过骄阳下的最后一站.  相似文献   

17.
《中国癌症杂志》2010,20(4):I0001-I0001
我国著名的病理学家、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市抗癌协会肿瘤病理专业委员会顾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荣誉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开拓者王懿龄教授于2010年2月12日5时38分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6岁.  相似文献   

18.
恶性肿瘤的准确命名 恶性肿瘤根据其组织来源不同可分为:癌--来源于上皮组织;肉瘤--来源于间叶组织;其它--如黑色素瘤等.由此可以看出,病理学上的"癌"和平常说的"癌症"不同,大家平时所说的"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而病理学上的"癌"仅指上皮组织来源的恶性肿瘤.我们有时听说某某患了"骨癌"或"淋巴癌",其实正确的称呼应该是"骨肉瘤"和"淋巴瘤".  相似文献   

19.
英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外科医生Rosenberg在进行肿瘤基因治疗的研究中,首先将肿瘤坏死因子(TNF)注入小鼠血液,观察肿瘤于几小时(几分钟)内缩小,随后便给35名病人静脉注射TNF但未获成功,接着Rosenberg探索基因治疗的方法,用对肿瘤有天然亲和力的特殊淋巴细胞内装入TNF基因,以期能直接运送更大最TNF到肿瘤位部。  相似文献   

20.
千金难买早知道我的父亲穆克淇先生于公元2007年去世,享年九十三岁,亲友们誉为福寿双全,在台湾习俗上此年纪死更是发红帖告知亲友,可是在我们家人心中,却仍有许多遗憾。后来发现有些遗憾本是可以避免的,如果我们早知道一些有关生死的信息或是了解生命迹象,有好的认知与心理准备,父亲的最后一段路,也许可以走得更圆满,而我们家人心中也可以得到完全的平安与放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