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根据国内习用的病窦综合征(SSS)诊断标准,参照Bashour的SSS分类法。采用动态心电图方法(DCG)对器质性SSS(OSSS)的心率、心律与窦性心动过缓(SB)、功能性SSS(FSSS)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和漏诊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实验组176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选对照组176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对比,对两组诊断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实验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心律明显慢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率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诊断率,并减少了误诊,实验组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价,动态心电图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3.
施亚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3):2811-281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经临床实验证实的50例SSS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7例(34%),窦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15例(30%),慢-快综合征10例(20%),双结病变8例(16%).结论 动态心电图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的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动态心电图(Holter)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诊断的符合率。方法39例经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为SSS的患,均行食道电生理检查。结果动态心电图检查证实:7例患为单纯窦性心动过缓,其余32例为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2.0s,二度窦房传导阻滞,或伴有短阵房性快速型心律失常、逸搏及逸搏心律、Ⅰ度房室传导阻滞。食道心房调搏电生理检查:IHR、SNRT、CSNRT、SACTP(单项或多项指标异常占35例,另外4例为阴性;电生理检查阳性率89.74%。结论动态心电图与食道电生理检查封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12导联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12导联动态心电图系统,对所有来我院做动态心电图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观察,并对其心电图进行分类统计,窦性心动过缓者124例。结果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为主者8例,窦房阻滞2例,窦性停搏3例,慢-快综合征12例,心房颤动,心房扑动伴长R-R间期的6例。结论动态心电图对心律时快时慢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阿托品试验的监测,为临床手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 对本院2006年3月~2011年8月的415例手术前窦性心动过缓患者进行阿托品试验,静脉注射阿托品2.0 mg,1 min内注射完毕,观察15~20 min心电图变化.结果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415例,行阿托品试验阳性121例,阴性294例,阿托品试验阳性中装起搏器24例,其中〉60岁15例,21例装临时起搏器,3例装永久起搏器.结论 窦性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更是增加了此类患者围术期的麻醉风险.阿托品试验是用以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ick sinus syndrome,SSS)的药物试验,是主要方法之一,可初步诊断术前心动过缓患者患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能,指导临床术前是否安装起搏器,保证手术过程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7.
从1998年3月-2003年3月门诊及住院病人中筛选常规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动过缓病人41例,予动态心电图监测,共检出病态实房结综合征病人1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亚娟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811-2812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经临床实验证实的50例SSS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严重持续性窦性心动过缓17例(34%),窦缓伴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15例(30%),慢-快综合征10例(20%),双结病变8例(16%).结论 动态心电图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是早期诊断SSS的最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我市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普查的2000例常规心电图中。发现窦性心动过缓349例,为探讨其临床意义,进行整理分析如下。1材料来源 普查的2000例为我市机关干部、厂矿职工、郊区农民,年龄在30岁以上。受检查均经询问病史、查体、X线心肺透视、血脂测定。心电图由专人、专机检查,均作常规12导联的描记,心率每分钟60以下者为窦性心动过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心电图异常情况,不同年龄段和男、女性别之间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对7332例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心电图检查,并进行数据汇总.结果 7332例老年人中,男3278例(44.71%),女4054例(55.29%),男、女性别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心电图1365例(18.62%),异常心电图5967例(81.38%),异常心电图前五位是:ST-T改变3115例(42.48%),房室肥大1808例(24.66%),期前收缩969例(13.22%),束支传导阻滞795例(10.84%),窦性心动过缓633例(8.63%);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和窦性心动过速随年龄增长而减少;ST-T改变、房室肥大、期前收缩、束支传导阻滞、房颤房扑和窦性心律不齐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和心室预激男、女性别差异无显著性(P> 0.05); ST-T改变、房室肥大、期前收缩、束支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和房颤房扑男、女性别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老年人异常心电图发生率相当高,异常心电图检出率女性比男性多见,且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心电图应作为老年人常规体检项目.  相似文献   

11.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SSS)是指由于窦房结或其周围组织的病变 ,引起窦房结起搏功能和 (或 )窦房传导障碍 ,而产生的多种心律失常和临床症状的综合病征。我院采用心先安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2 6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本组 2 6例均经临床观察、常规心电图、 2 4小时动态心电图、阿托品试验或食管心房起搏检查而确诊。男 16例 ,女 10例 ;年龄 43~ 79岁 ,平均 6 1岁。其中严重窦性心动过缓 16例 ,窦房传导阻滞 5例 ,窦性停搏 3例 ,慢快综合征 2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因中 ,冠心病 15例 ,风心病 5例 ,病毒性心肌…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动态心电图对各类心律失常的监测结果。方法 采用动态心电图对 14 7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进行2 4h监测。结果 监测出室上性早搏为 78 2 0 % ,室性早搏 61 9% ,窦性心动过速 3 4 69% ,窦性心动过缓 3 1 2 9% ,房性心动过速 2 7 2 1% ,心房颤动 9 5 2 % ,右束支传导阻滞 4 76% ,房室传导阻滞 4 76% ,窦性停博 2 72 % ,室性心动过速 2 0 4% ,窦房传导阻滞和左束支传导阻滞均为 1 3 6%。与常规心电图 112例比较 ,其中心房颤动高 1 78倍 ,窦房传导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高 1 5~ 4 76倍 ,室上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均高 11倍。结论 对于一过性、暂时性和阵发性的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动态心电图在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对窦房结功能进行评价。方法:选取76例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以动态心电图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诊断标准为依据,符合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患者29例,占38.15%。结论:动态心电图对间歇性心率和心律改变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能明显提高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可以对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进行监测和评价,是早期诊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实例(6)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4):61-61,37
某地对 30岁以上居民进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简称冠心病 )普查 ,在 2 1 50例常规心电图检查中 ,发现窦性心动过缓 349例。该地 30岁以上成人中窦性心动过缓的检出率为 1 6.2 3%。 349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年龄分布如下 :30~ 39岁占 1 4 .2 3% ,40~ 49岁占 1 8.0 5% ,50~ 59岁占 2 2 .96% ,>60岁占 2 2 .0 9%。评议问题 :上述实例中 ,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年龄分布的描述是否准确 ,如有不妥需做哪些修正349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年龄分布的描述中 ,年龄组的划分方法基本上是正确的 ,但有一点应引起读者注意 ,按照作者的年龄分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宋蕾  宋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5):585-585
急性脑血管疾病可引起多种多样的心电图变化 ,收集30例脑血管疾病 ,就其心电图改变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30例急性脑血管病均为住院病人 ,年龄46~70岁 ,男22例 ,女8例。经颅脑CT检查 ,出血组11例 (内囊出血7例、小脑出血2例、脑室出血2例 ) ,缺血组19例 (脑梗死2例、腔隙性脑梗死17例 )。以上病人常规描记12导联心电图 ,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心电图。2结果2 1出血组、缺血组心电图改变 (见表1) :以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律不齐 )ST—T改变 ,U波异常为常见 ,异位心律失常以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为多 ,偶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室性早搏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室性早搏患者60例,给予稳心颗粒9 g/次,3次/d口服,4周后复查心电图1次及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观察治疗前后室早次数、心率、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早搏明显减少.结论稳心颗粒治疗窦性心动过缓合并室性早搏安全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方参附救心颗粒与茶碱缓释片联用治疗窦性心动过缓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窦性心动过缓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8例给予复方参附救心颗粒,每天3次,9g/次,并口服茶碱缓释片,每天2次,0.1g/次;对照组64例给予口服茶碱缓释片,每天2次,0.1g/次,两组疗程皆为1个月。观察用药前后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变化及症状缓解情况,副作用。结果治疗组显效38例,有效20例,总有效率为85.2%;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2例,总有效率为65.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参附救心颗粒与茶碱缓释片联用治疗老年窦性心动过缓安全有效,副作用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段宗艳 《首都医药》2011,(12):24-24
目的探讨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改变的类型及有无病理性意义。方法病例均采用动态心电图监测系统进行检测,并嘱患者记录生活日志,记录结果经计算机分析处理和专业医师诊断分析。结果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类型为: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偶发房性早搏、偶发室性早搏等。结论论动态心电图可以准确判断患者发生心脏症状时的心电变化,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复合型异常对判断更年期综合征女性是否合并冠心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简称病窦),是各种不同病因的窦房结病变所产生的心律失常,可引起心、脑等一系列全身症状,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房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为主要特征。本院近年来采用动态心电图(简称DCG)监测18例,发现动态心电图对本病的诊断及观察有其特殊意义,现将有关资料分析于下。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老年人的心电图改变规律,我们于1979年底~1980年上半年在高血压病抽样普查中,对500例70岁以上农民进行了心电图分析,其结果如下。临床资料一、心电图改变的发生率:凡有电压改变,节律改变(包括窦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早搏及心房纤颤等),传导阻滞,ST-T异常及其它异常者均列入心电图改变组,共有280例(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