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学特征。 方法回顾性分析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例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2018年6月至2022年4月的临床资料,总结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结果患者既往多次发病时临床表现均为胸闷、胸痛。心电图提示V2-V6导联T波倒置,最大振幅0.8 mV。超声心动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功能磁共振成像示左心室心尖心肌相对增厚,左心室舒张末期基底段下壁厚度为6.85 mm,心尖段下壁厚度为12.17 mm,心尖段下壁与其后段下壁厚度之比为1.78,舒张期左心室呈"黑桃尖"样改变,伴左心室运动异常。患者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给予琥珀酸美托洛尔、盐酸曲美他嗪对症治疗,随访3个月,无特殊不适。 结论非典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特别是早期无症状或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时易被漏诊,需综合心电图、影像学等手段方能明确诊断,尤其是完善心脏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有助于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作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其临床表现为体循环动脉压升高,该疾病作为一种心血管综合征,若机体长时间处于高血压状态,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左心室肥厚现象,并且还可导致其左心室舒张以及左心室收缩功能减弱,进而引起心力衰竭,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而研究认为,早期诊断是及时治疗的关键,能够为疾病的后期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从而改善患者预后。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诊断方式较多,其中超声心动图能够从多个角度对高血压早期心脏损害进行评估,并且评估范围广泛,能够为临床提供依据,对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价值。方法9例心电图异常患者,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UCG)、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5例患者中UCG示正常,而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全部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结论左心室及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伴室壁增厚患者左心室Tei指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Tei指数评价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相近的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伴左心室壁增厚患者左心室功能。方法选取正常人35例(正常组),左心室心肌质量指数增高的高血压患者31例(高血压组),以及肥厚型心肌病患者17例(肥厚型心肌病组)。在常规超声检测基础上采用二尖瓣多普勒血流频谱(PW)、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TVI)方法测量Tei指数。结果高血压组与肥厚型心肌病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W和TVI所测Tei指数(TeiPW和TeiTVI)以及这两种方法测得Tei指数平均值(TeiM)均为正常组(0.38±0.015、0.46±0.07、0.45±0.11)小于高血压组(0.51±0.11、0.60±0.15、0.55±0.08)小于肥厚型心肌病组(0.61±0.10、0.71±0.23、0.63±1.73),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之间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本实验所有超声心动图指标中,上述Tei指数均与室间隔厚度(IVS)和二尖瓣环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E峰(E’)相关性较好。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上述Tei指数的独立预测因子一致,为E’和IVS。结论 Tei指数对LVEF正常的肥厚型心肌病与高血压伴室壁肥厚者的左心室整体心功能早期改变具有诊断价值,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心功能减低较高血压伴室壁增厚患者更明显,这两种病变心功能的早期改变以舒张功能减退为主。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心脏病超声心动图检查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然明 《临床荟萃》1996,11(3):114-114
1985年Topol等报道21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具有严重左心室向心性肥厚、左心腔径缩小、收缩功能指数增加、舒张功能障碍,不同于一般高血压性心脏病,在临床表现、治疗、预后均有独特之处,并命名为中老年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本文将我们从1992年1月~1995年1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检查7例有严重向心性左心室肥厚、左心室腔缩小、左心室收缩功能增强而舒张功能减弱的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的2—DE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HHCME)是国外文献近年命名并引起人们重视的一种疾病。为探讨本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标准和鉴别诊断依据,我们对HHCME、原发性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OHCM)和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HLVH)三组患者的2-DE和临床资料进行了观察分析。 1988年1月至1991年7月在本科受检的HHCME共38例,占同期检出的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总数的1.2%。另随机观察OHCM41例,HLVH45例做为对照。采用东芝38AS型超声心动图仪,探头频率3.5  相似文献   

7.
<正>1病例报告患者,男,33岁。心脏超声示室间隔心尖段明显增厚(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临床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入院后体检:BP:128/76mmHg,HR76次/min,双肺呼吸音清晰,心界左下扩大,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心率齐。否认高血压,心脏病。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12导联  相似文献   

8.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nmyopthy,HCM)是一种家族性心脏异常的特发性心肌病,以心肌非对称性肥厚为特征,左心室充盈受阻,左心室舒张期顺应性下降为基本病态的心肌疾病。好发于中青年,老年人并不多见,由于肥厚型心肌病多种多样的临床特点,临床护理需个体化。在2000年5月-2004年5月收治的41例老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经积极的治疗护理,不仅能延缓疾病的进程,而且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本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磁共振成像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5例临床诊断为肥厚型心肌病的病例,均行超声心动图及磁共振成像检查,对比检查结果。结果 15例患者MRI检查均明确显示心肌增厚的部位和范围;15例患者有3例患者超声心动图未能检出,超声心动图诊断符合率80.0%(12/15)。结论心脏MRI能全面显示肥厚型心肌病解剖形态,心脏局部及整体功能,左室流入及流出道形态,左室壁异常增厚及收缩期增厚率降低改变,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准确、直观、动态的心脏影像学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左心室造影对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等检查方法诊断21例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结果 21例心电图均显示相应导联的T波倒置,但只有8例患者达到对称深倒的标准;超声心动图只检出其中的9例患者符合局部肥厚型心肌病;左心室造影检出人武部病例的局部心肌肥厚,18例诊断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3例诊断为心室中部肥厚型心肌病,其中心尖肥厚型有11例呈左心室:黑桃“样改变。冠状动脉造影全部病例大致正常。结论 左心室造影在诊断特殊类型肥厚型心肌病中有重要价值,可明显提高该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讨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我院2004年10月~2005年8月收治的1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对其中2例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进行临床及辅助资料分析。结果结合2例患者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心电图、彩色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室造影),明确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对指导治疗及预后起一定的作用。结论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容易误诊及漏诊。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及体格检查,结合其辅助检查可以诊断此疾病,尤其冠脉造影在临床的广泛应用更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选择符合Topol等描述特征的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10例,对其临床表现、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进行分析及治疗。结果: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临床表现及心电图无特异性,超声心动图有明显差异。结论:高血压性肥厚性心肌病不同于肥厚性心肌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有其不同的临床特点和治疗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酒精性心肌病患者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酒精性心肌病(ACM)的早期诊断、处理及预后。方法 将42例酒精性心肌病患者分为亚临床期(5例)和临床期(37例),并分析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 经2年的随访,该病患者心电图异常发生率较高,但特异性差;胸部X线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佳;左心室肥厚、斑点状回声增强及早期舒张功能受损是酒精性心肌病患者较为特异的心脏超声改变;戒酒后大多数患者症状得到控制,且亚临床期患者预后明显好于临床期患者。结论 酒精性心肌病的预后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彻底戒酒。  相似文献   

14.
2DE对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DE对老年高血压性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及鉴别诊断解放军一○五医院特诊科章仁品,陈训本文报告我院1988至1992年1063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经2DE检出老年高血压肥厚型心肌病HHCME27例。我们随机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HLVH)31例和原发性梗阻性肥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变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方法对17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和42例健康志愿者行心脏超声检查,获取标准心尖四腔、二腔和长轴观以及胸骨旁短轴观,脱机分析测量纵向峰值收缩速度、应变、应变率,径向应变、应变率,周向应变、应变率。结果肥厚型心肌病组纵向峰值收缩速度S峰和舒张早期速度E峰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且从基底段至心尖段的纵向速度(S峰、E峰、A峰)存在递减趋势。肥厚型心肌病组的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和周向应变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变成像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左室功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虽然左室射血分数在正常范围内,但其局部心肌已经存在收缩和舒张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诊断老年性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老年病区60 ~ 80岁高血压组患者88例,同年龄段非高血压组60例作对照,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心脏进行探测,记录心脏的腔室大小、室壁厚度、室壁回声、左右室舒张功能等,检查结果与非高血压组对照分析.结果:老年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心脏室间隔(IVS)、左室后壁(LVPW)明显增厚,左房(LA)增大、主动脉(AO)扩张,E/A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心动图在心电图发现异常之前就能发现左心室肥厚等特征性改变,超声心动图可作为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常规检查方法,为临床更准确地了解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提供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06—2016-12某院收治的5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诊断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50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检出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16例(32.0%),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4例(68.0%)。其中对称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仅8例(16.0%),非对称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9例(78.0%)。50例患者中有3例(6.0%)患者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超声心动图示室壁增厚部位的心肌回声分布不均匀,且回声明显增强,可见毛玻璃状改变,收缩期增厚率减低甚至收缩期闭塞。16例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与34例非梗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测值比较结果示,LVOT流速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可完全显示心脏的解剖结构,不仅能够评估心脏大小,还能准确地测量病变程度和流出道的梗阻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二次谐波显像在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二次谐波显像技术对临床怀疑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 ,而普通二维超声心动图不能诊断的患者进行检查 ,以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能力。方法 :临床怀疑为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 ,而普通二维超声心动图未能诊断的 2 0例连续患者。采用 Hewlett Pardkard Sonos 5 5 0 0心脏超声诊断仪和 2~ 4MHz变频探头。该仪带有二次谐波超声显像功能。在二尖瓣水平至心尖部的左室短轴、心尖四腔、二腔及心尖长轴切面测量左室壁各节段的厚度。结果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在 89%的常规二维超声图像不佳 ,而临床怀疑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患者中获得满意的图像 ,其中 82 %的患者明确诊断该疾病 ,而且 5 0 %的患者是弥漫性心尖部肥厚 ,93%的患者舒张功能减退。结论 :二次谐波显像技术能够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 ,是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不可缺少的补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患者不同心脏构型之间的氮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差异。方法检查老年高血压患者326例,正常人265名NT-proBNP水平,通过超声测量,按Ganau分类法,将高血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升高的患者分为向心性肥厚型、离心性肥厚型两种构型。结果高血压病组NT-proBNP水平高于对照组。按心脏重构分组后,向心性肥厚组NT-proBNP水平升高最多,离心性肥厚组次之,而正常构型组和向心性重构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在未出现心功能失代偿时NT-proBNP已出现明显升高,且不同构型之间NT-proBNP水平不同,提示NT-proBNP可能参与左心室的重构甚至是心功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诊断中超声心动图声像学的表现。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的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其对于该疾病的诊断价值及声像学特点。结果:在50例患者中单纯主动脉瓣受累者36例(72.00%),单纯二尖瓣受累者6例(12.00%),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同时受累者8例(16.00%);主动脉瓣反流31例(62.00%),二尖瓣反流8例(16.00%);主动脉瓣狭窄13例(26.00%),二尖瓣仅表现为轻度狭窄,包含3例(6.00%);左心室扩大患者14例(28.00%),左心房扩大患者36例(72.00%),全心扩大患者4例(8.00%),左心室心肌肥厚患者5例(10.00%);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患者10例(20.00%),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患者44例(88.00%),平均LVEF为(55.78±11.33)%。结论:超声心动图是检查心脏瓣膜受累情况、心脏功能与形态的重要手段,操作便捷、费用低,对老年钙化性心脏瓣膜病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