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前交通动脉与左右大脑前动脉呈近似直角,是前循环动脉瘤的好发区[1-2]。开颅夹闭前交通动脉瘤是常用的治疗方法,显微外科处理前交通动脉瘤有多种手术入路,其中翼点入路是常用的手术入路,但其对于上突型前交通动脉瘤瘤颈的暴露和夹闭较困难,瘤颈的残留率和脑挫伤的概率较下突型明显增加近一倍[3-6]。纵裂入路对于上突型前交通动脉瘤具有良好的手术视野,且不易损伤脑组织[7]。本研究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八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17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回顾性分析翼点入路与纵裂入路的临床疗效,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夹闭和介入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技术要点及临床疗效.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1年1月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栓塞的82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微手术夹闭动脉瘤38例,2例术中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患者痊愈或恢复良好26例,偏瘫8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介入栓塞动脉瘤44例,术中动脉瘤破裂2例,术中血管痉挛2例,恢复良好38例,偏瘫4例,死亡2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瘤颈夹闭可靠;栓塞治疗对于多发性动脉瘤、宽颈动脉瘤和术中显露困难的动脉瘤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2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颅内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本组18个前交通动脉瘤,8个大脑中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Ⅰ~Ⅱ级18例,Ⅲ级5例。结果均行翼点入路颅内动脉瘤夹闭术。19例恢复良好,1例死亡,1例重残,2例有不同程度记忆障碍。结论翼点入路显微夹闭术对前交通动脉瘤及部分大脑中动脉瘤疗效好,是成熟、可靠、理想的术式,积极预防脑血管痉挛可显著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4.
<正>据报道[1]颅内动脉系统(前循环)的动脉瘤占所有颅内动脉瘤的85%。改良翼点入路作为处理颅内动脉瘤的经典入路,适用于处理前交通动脉瘤、颈内动脉瘤、后交通动脉瘤、大脑中动脉瘤、基底动脉分叉部动脉瘤等,以及位于上述部位的多发性动脉瘤[2]。眶上外侧入路作为一种简捷、快速、微创的手术入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颅内动脉瘤的夹闭手术。本院神经外科2012年3月—2014年3月29例患者行手术夹闭前循环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前交通动脉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的60例前交通动脉瘤临床资料.[结果]1例术前Hunt-Hess分级为Ⅴ级的患者死亡,余患者出院前GOS(Glasgow Outcome Scale)评分5分30例,4分21例,3分6例,2分2例.本组病例随访3~36个月,均无再次出血.25例患者均复查CTA,未见动脉瘤残留或复发.[结论]翼点入路显微镜下夹闭动脉瘤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前交通动脉瘤对患者术后其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患者9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观察组采用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治疗,对照组给予翼点入路夹闭治疗,对比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精神状态评分(MMSE)、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80%,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DL、MMSE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眶上眉弓锁孔入路夹闭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颅内动脉瘤患者42例,术前均行头颅CTA检查,采用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夹闭动脉瘤。结果:术后恢复良好27例,轻度残疾8例,中度和重度残疾6例,死亡1例。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术野显露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与CT血管成像(CTA)辅助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延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拟行经翼点入路夹闭手术的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根据术前不同的检查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术前行DSA检查,对照组术前行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前交通动脉瘤完全夹闭例数,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瘤体直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前交通动脉瘤完全夹闭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DSA、CTA辅助经翼点入路夹闭破裂前交通动脉瘤患者效果相当,患者预后良好,且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治疗相关问题。方法经CTA或DSA明确诊断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21例,回顾性分析应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21例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对手术时机与近期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术前Hunt-Hess分级I级7例,Ⅱ级9例,Ⅲ级4例,Ⅳ级1例。成功夹闭动脉瘤颈21例,术中动脉瘤破裂4例。随访2~12个月,良好16例,轻残3例,重残1例.死亡1例。本组近期疗效良好率为85.8%(20/21),病死率为6.6%(1/21),术中破裂发生率19.05%(4/21)。结论Hunt-Hess分级Ⅰ-Ⅲ级前循环动脉瘤患者应尽早手术,翼点入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经典入路;控制性降压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王斌  刘翼  游潮  李进  贺民  周良学 《华西医学》2007,22(4):702-703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004年9月~2007年5月我科收治的98例前交通动脉瘤采用经翼点入路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94例行瘤颈夹闭术,4例行动脉瘤包裹术;术中动脉瘤破裂8例(8.2%)。手术效果按Glasgow Outcome Score(GOS评分):恢复良好83例(84.7%),中度残疾8例(8.2%),重度残疾4例(4.1%),植物状态1例(1.0%),死亡2例(2.0%)。结论:经翼点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术中暴露清楚,夹闭瘤颈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前交通动脉瘤栓塞治疗的经验。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8月,23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动脉瘤内栓塞治疗。其中4例在导丝或导管保护动脉瘤颈情况下行栓塞治疗;1例术中导丝刺破动脉瘤,继续快速填塞至动脉瘤完全栓塞;1例栓塞后弹簧圈突入载瘤动脉,行A1-A2段支架后置入。结果 23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即刻造影,动脉瘤完全栓塞11例,>90%栓塞8例,<90%栓塞4例。支架后置入患者术后出现脑梗死,经治疗1个月后康复出院。所有患者临床随访6~24个月,未见再出血。16例患者行全脑血管数字减影血管成像复查,动脉瘤未见复发,其中3例>90%栓塞、2例<90%栓塞患者动脉瘤完全闭塞。结论弹簧圈栓塞治疗前交通动脉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但其技术难度相对较大,需要细致操作。  相似文献   

12.
胡永光 《华西医学》2011,(6):882-884
目的 探讨伴有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伴随动眼神经麻痹的后交通动脉瘤患者52例的临床资料,观察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情况,总结临床经验.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 发病至手术时间<14 d患者34例,22例(64....  相似文献   

13.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Willis环动脉变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Willis环动脉变异的价值。方法152例无脑血管病患者,在行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时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和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的血流速度。结果30%患者的前交通动脉和两侧后交通动脉均开放,构成一个血流动力学完整的Willis环;95%患者的Willis环前部动脉开放,另3%前交通动脉及2%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缺如导致Willis环前部动脉不开放;44%Willis环后部动脉发育异常,阻碍了侧支血流从基底动脉到颈内动脉.其中36%后交通动脉缺如.8%大脑后动脉起源于颈内动脉。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颈总动脉压迫试验检测Willis环动脉变异既安全又方便,其检出率与解剖学研究一致。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保持载瘤动脉通畅,防止弹簧圈脱入载瘤动脉,可显著提高疗效和安全性。目的:探讨Neuroform3自膨式支架在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宽颈前交通动脉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在Neuroform3自膨式支架辅助下,采用弹簧圈介入栓塞32例宽颈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7例,年龄41-71岁,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32例患者技术操作顺利,宽颈前交通动脉共置入32枚Neuroform3支架,弹簧圈置入顺利,释放位置满意,技术成功率达到100%。在Neuroform3支架辅助水解脱弹簧圈栓塞完成后造影显示,32枚动脉瘤完全栓塞30枚,占94%;部分栓塞2枚,占6%。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平均住院6.3 d。32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再行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再次脑出血、脑血管栓塞或动脉瘤复发。表明在Neuroform3自膨式支架辅助下采用弹簧圈介入栓塞治宽颈前交通动脉瘤,材料与宿主生物相容性好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半释放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前循环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10月33例患者34个前循环宽颈动脉瘤采用Solitaire AB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33例患者共应用Solitaire AB支架34个,均成功到位并准确释放。1个支架内血栓形成,其余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动脉瘤完全栓塞26个,瘤颈残留6个,部分栓塞2个。载瘤动脉通畅。除1例后交通动脉瘤病人术后3 d并发颅内出血死亡外,余32例临床随访6~12个月无临床症状加重,未发生再出血及缺血并发症。22例术后6~12个月行DSA随访,2个动脉瘤瘤颈有残留,未见支架内狭窄和闭塞。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操作简便,采用支架半释放技术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前循环宽颈动脉瘤是安全的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Flow diverter devices have become a routine first-line option for treatment of an increasing popul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at many neurovascular centers. Despite the promising results of flow diverter stents on anterior circulation, incomplete occlusion on the presence of fetal posterior circulation has been described on several reports. Here we describe a novel technical alternative to conventional flow diversion approach for this specific subgroup of aneurysms using the low-profile flow diverter, Silk Vista Baby. The device was selectively placed into the fetal type 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in half-T configur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a posterior communicating aneurysm using a transcirculation approach through the anterior communicating artery. This represents a useful and effective technique and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encountering the above-described situation.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量化分析前交通支动脉瘤形态学特征,并预测其破裂风险。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地分析了2015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246例前交通支动脉瘤患者的头部CT血管造影资料,记录下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再对其形态学特征进行赋值量化(1、2、3分),寻找动脉瘤破裂风险界值。结果(1)发生于偏侧的前交通支动脉瘤共计186个(破裂151个,81.18%),中间位置动脉瘤89个(破裂38个,42.70%)。(2)已破裂动脉瘤的瘤体长径、瘤体长径/瘤颈宽径(AR)、瘤体宽径/瘤颈宽径(BN)与未破裂动脉瘤相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3)有子囊结构者破裂率(89.26%)高于无子囊者(44.16%)。(4)前交通支动脉瘤总分越高,其破裂率亦越高;总分为11分或以上破裂风险高(P<0.01)。结论CTA形态学特征量化分析可评估前交通支动脉瘤破裂风险。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变异的64排CT血管成像(CTA)类型和影像表现及其与前交通动脉瘤(ACoAA)发病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69例脑部CTA表现及临床资料,其中48例ACoAA患者为研究组,121例无动脉瘤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A1段、前交通动脉影像表现及类型,比较ACoAA发病、破裂出血与复合体变异、变异侧别的相关性.结果 大脑前动脉A1段成窗畸形少见,约4.7%,与ACoAA发病无相关性.ACoAA患者A1段变异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A1段变异发生率为31%,研究组A1段变异发生率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P<0.05),且存在明显左侧优势(χ2=7.79,P<0.01).前交通动脉异常型发生率在ACoAA患者中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χ2=0.72,P>0.05).结论 CTA能清晰地显示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变异情况,前交通复合体变异与ACoAA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掌握经翼点入路1颈内动脉外侧间隙的显微外科解剖。方法在15例(30侧)经颈内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尸体头颅上模拟翼点入路,测量第三间隙的数据,并探讨在不同角度下对基地动脉顶端分叉的暴露情况,进行显微解剖。结果经翼点入路第三间隙,可对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基底动脉顶端等重要结构进行良好的显露。结论经翼点入路第三间隙在一定的角度下,可以清晰暴露基底动脉顶端,但需要保护好穿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