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介入化疗在宫颈癌Ⅱ期新辅助化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58例宫颈癌Ⅱ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1例适合介入治疗纳入介入化疗组,行超选插管化疗栓塞,10-14 d后,根据其疗效,行宫颈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28例不适合介入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行单纯宫颈癌子宫广泛切除术。对比2组手术切除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病理结果,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结果介入化疗组:30例有效,行子宫广泛切除术+盆腔淋巴结清扫术;1例无效,行放射治疗。术中出血量、手术切缘阳性率、淋巴结转移率介入化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3年和5年存活率介入化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宫颈癌Ⅱ期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有效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亚 《全科护理》2013,(25):2360-2361
[目的]总结中晚期宫颈癌病人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护理。[方法]对58例中晚期宫颈癌病人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术前做好全面评估,加强心理护理,重视行为指导及术前准备;术中做好心理疏导和护理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和健康教育指导。[结果]术后出现少量阴道出血5例,发热8例,腹痛6例,无一例病人出现肝肾功能异常以及其他并发症;45例病人介入治疗后肿瘤缩小、阴道出血停止,从而争取了手术时机。[结论]加强中晚期宫颈癌病人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宫术治疗子宫疤痕妊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自2010年1月~2012年11月,我院剖宫产后子宫疤痕妊娠患者9例,行双侧子宫动脉超选择性插管,缓慢灌注氨甲喋呤(MTX)后用明胶海绵颗粒(直径710~2100um)及条栓塞双侧子宫动脉,3~7d内在宫腔镜下行清宫术,观察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疗效。结果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了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联合官腔镜下清官术,术中出血量约10~40ml,术后复查血β-HCG,14~43d降至正常,住院时间平均(9.24±2.4)d,无子宫穿孔、官腔感染及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子宫动脉MTX灌注+栓塞联合宫腔镜下清官术治疗子宫疤痕妊娠,可有效控制出血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血管栓塞介入治疗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中晚期巨块型宫颈癌实行在介入术下新辅助化疗及血管栓塞的疗效。方法:研究组29例宫颈癌患者动脉插管介入化疗及栓塞,对照组33例行静脉新辅助化疗,用药方案为PVB方案,腺癌患者加用 5-氟尿嘧啶,比较二者临床症状改善,肿块消退情况,手术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临床症状对照组改善有效率为100%,肿块消退研究组Ⅰ-Ⅱ期有效率91.3%,介入治疗后可手术24例,对照组症状改善有效率为51.5%,对照组Ⅰ-Ⅱ期有效率60.7%,介入后可手术15例,二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经术前介入栓塞化疗后可提高手术机会,是较为实用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宫颈癌VEGF、MVD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宫颈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微血管密度(MVD)在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的表达,观察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宫颈癌VEGF和MVD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对42例宫颈癌患者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前后的肿瘤组织测定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本组患者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后VEGF阳性表达率自术前的67%(28/42)降至35%(15/42),同时其MVD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术能降低宫颈癌组织VEGF的表达,减少MVD计数,提示此方法可能抑制宫颈癌的生长,减少术后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静脉化疗及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52例巨块型宫颈癌分别行术前静脉化疗及动脉栓塞及灌注化疗,比较其治疗后再手术率情况。结果:静脉化疗组手术率62.5%,介入治疗组手术率67.5%,两组治疗手术率无统计学差异;在快速止血方面介入治疗优于静脉化疗(P〈0.05)。结论:根据宫颈癌患者的具体情况及需要选择化疗方案,可提高宫颈癌患者的手术切除率。  相似文献   

7.
曾艳 《医学临床研究》2012,29(3):453-454,457
【目的】探讨巨块型宫颈癌术前介入化疗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经病理确诊为巨块型宫颈癌、临床分期为Ⅰb2(7例)、Ⅱa(15例)、Ⅱb期(4例)的患者共26例,取股动脉为穿刺点,采用Seldinger技术插管至双侧子宫动脉,注入化疗药物,最后用明胶海绵条块栓塞子宫动脉主干。介入治疗后2周左右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介入化疗的总有效率为76.9%(20/26),患者不良反应轻。化疗后所有病例均成功手术,术后病检无阴道切缘残留者,2例宫旁组织残留,4例淋巴结有残留。【结论】术前化疗可缩小宫颈癌病灶,提高手术切除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Ⅱb期宫颈癌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方法对24例Ⅱb期宫颈癌采用超选择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患者年龄29~68岁,平均50.5岁。结果超选择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2周后,经妇科检查,20例患者局部肿瘤病灶缩小而获手术切除。结论术前采用超选择性子宫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能有效缩小Ⅱb期宫颈癌局部肿瘤病灶而获得手术机会,在宫颈癌综合治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昭  韩萍  夏凤艳  辛德梅 《中国综合临床》2006,22(12):1144-1145
目的 探讨妇科中晚期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39例妇科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采用Selding’s穿刺法经股动脉穿刺,行髂内动脉、子宫动脉灌注化疗。1—3个疗程。其中灌注化疗后行髂内动脉栓塞11例、子宫动脉栓塞19例、肠系膜下动脉栓塞1例、肝固有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1例;22例介入治疗后进行手术。结果 介入治疗后完全缓解和部分缓解33例,占84.6%。其中2例术后无癌细胞存在。介入治疗后1例出现较严重的腹痛,1例发热,对症治疗后缓解,余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妇科恶性肿瘤采用介入治疗对缓解症状、抑制肿瘤生长、手术前降低肿瘤分期效果确切,可作为妇科肿瘤综合治疗的一种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实施针对护理,提高宫颈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宫颈癌患者行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加强病人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化疗后1周复查B超,20例病例介入术后病灶均有不同程度的退缩,病例分期别逆转,均圆满完成切除手术,且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对宫颈癌患者手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效果显著,为手术创造了条件,增加了手术的可行性及彻底性,实施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是保证二次手术顺利进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CT引导下肿瘤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选择确诊为原发性肝癌并无法行手术切除患者42例,先在DSA下行超选择性肝动脉内化疗栓塞,术后行护肝等治疗,并于术后1周在CT引导下行瘤内无水酒精注射。间隔4~6周重复上述治疗。每例治疗2~4周期。结果全组病例均获得随访,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经治疗后肿瘤有明显缩小(PR)者36例(85.7%),AFP明显降低者35例(83.3%),其中20例(47.6%)AFP恢复正常;1、2、3年生存率分别为78.5%(33/42)、57.1%(24/42)、33.3%(14/42)。结论综合序贯应用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和在CT引导下肿瘤局部无水酒精注射术(PEI)是治疗无法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安全有效的方法,提高了肿瘤局部治疗效果,改善了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索拉菲尼单药与联合应用肝动脉栓塞化疗术( TACE)、经皮局部氩氦刀消融(PLCT)综合治疗失去手术机会的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行索拉菲尼单药或索拉菲尼联合 TACE、PLCT 治疗。其中索拉菲尼单药治疗32例,联合介入和氩氦刀消融治疗32例,随访时间6~3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肿瘤进展时间。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治疗,无手术相关死亡及严重并发症。64例患者中,完全缓解( CR)11例,部分缓解(PR)31例,稳定(SD)14例,进展(PD)8例,其中单药治疗组 CR 3例,PR 11例,SD 12例,PD 6例;联合介入和氩氦刀消融组 CR 8例,PR 20例,SD 2例,PD 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28,P=0.003)。中位肿瘤进展时间分别为20周和53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73,P=0.000)。结论针对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索拉菲尼联合 TACE 和 PLCT 治疗效果较好,可延长肿瘤进展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联合根治术对宫颈癌的疗效。方法将1997年6月~2007年11月收治的81例宫颈癌患者分为2组。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4l例,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40例。两组均为以卡铂为主的联合方案。两组患者介入治疗后2周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临床有效率为73.2%,高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40.0%,P=0.003)。动脉化疗栓塞组ⅠB期患者的临床有效率(86.7%)明显高于动脉灌注化疗组(28.6%,P=0.002)。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病理完全缓解率、盆腔淋巴结转移阴性率均略高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脉管侵犯阴性率略低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动脉化疗栓塞组5年总生存率(94%)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组(83%)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29)。结论子宫动脉化疗栓塞在控制宫颈癌肿瘤大小方面优于髂内动脉灌注化疗,两种介入治疗方法联合根治术治疗宫颈癌的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NACT)对巨块型宫颈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21例ⅠB2~ⅡB期巨块型宫颈癌,采用顺铂、长春花碱、博菜霉素联合方案(PVB)化疗2个疗程后手术。结果化疗后临床有效率达85.7%,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切除病灶。结论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和症状改善率,提高宫颈癌的疗效,为治疗该病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对Ⅰb2~Ⅱb期宫颈癌的近期疗效,评估新辅助化疗在子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9例术前宫颈癌,术前采用1~2个疗程的静脉化疗后手术,观察近期的疗效.[结果]术前新辅助化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改善症状.临床近期有效率达87.18%(34/39),手术切除率达100%.化疗后肿瘤直径较化疗前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对适宜手术切除的宫颈癌患者能提高近期控制率、手术切除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和小切口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RIN)内固定方法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效果,指导临床合理选择和应用。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治疗的54例股骨远端骨折病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式分组统计受伤至手术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并发症、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病例获得4~48个月随防,平均15个月。LISS组平均手术时间1.2h(1.0~1.5)h。术中出血量260mL(150~400)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2.5个月(2~3.5)个月,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为15.8%。RIN组:手术时间1.4h(1.0~2.0)h。术中出血量平均280mL(200~450)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3.0个月(2.0~5.0)个月,发生并发症8例,发生率22.9%。根据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评分法(HSS),LISS组:优12例,良5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89.5%。RIN组:优21例,良6例,中4例,差4例,优良率为77.1%,两组膝关节功能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LISS及RIN均是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微创方法,但对于C型骨折,LISS疗效优于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延续护理对改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宫颈癌根治术患者20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02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和出院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电话随访和网络平台的方式实施延续护理,分别在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使用癌症康复评价简表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总体优于对照组,除婚姻关系维度效果不显著外,两组患者在各维度干预后3个时间点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低位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的可行性。方法按TME原则,在腹腔镜下对126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行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结果手术时间95-180min,平均(117士21)rain;术中出血50-200ml,平均(90.4-27)ml;术后2-3d恢复胃肠功能;住院时间6-14d,平均(8±2)d。中转开腹4例,中转开腹手术率3.2%。保肛率95.24%(120/126)。全组术中、术后未发生输尿管即时损伤或延迟性损伤以及骶前大出血等严重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