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腹部和上臂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疼痛观察,采用疼痛较轻的腹部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减轻病人的疼痛感,提高护理满意度。方法将33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病毒性肝炎病人均应用腹部注射和上臂注射两种不同的皮下注射方法,交替进行,腹部注射法采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上臂注射法采用上臂三角肌下缘以30°~40°角皮下注射干扰素,每人观察注射6次,共198次。观察腹部和上臂注射干扰素的疼痛程度、局部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的情况。结果腹部和上臂注射的疼痛程度有明显差异,腹部垂直皮下注射的疼痛感、皮下红肿出血、皮下硬结明显低于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 P〈0.01)。结论应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的方法使病人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和病人的依从性,方便病人自行注射,易于被病人接受。  相似文献   

2.
上臂背侧与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胰岛素疼痛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瑞洁 《天津护理》2010,18(2):102-102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对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糖尿病患者100例,采用自身对照法,分别选择上臂背侧与上臂三角肌下缘两部位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部位的注射痛及患者的空腹血糖。结果:选择上臂背侧注射胰岛素疼痛程度显著低于上臂三角肌下缘。结论:采用上臂背侧注射胰岛素可减轻患者注射痛,且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皮下注射胸腺肽α1患者疼痛的程度,以选择适合的注射部位,减轻患者痛苦。方法:对35例需行胸腺肽α1治疗的肿瘤患者,第1周选择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共注射105例次,作为对照组;第2周选择脐周皮下注射,共注射105例次,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种注射部位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无痛及轻度疼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而中度疼痛发生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部脐周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局部疼痛轻,注射点不受衣物影响,增加患者治疗依从性,也便于护患按钟表式记忆上次注射点,利于有规律更换注射部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脐周划格定位法在肿瘤患者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迈普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5例需长期(≥6个月)行胸腺肽α1皮下注射的肿瘤患者,通过自身对照法,12周为1个周期,前12周采用传统三角肌下缘30°~40°角皮下注射方法 (对照组);后12周采用脐周划格定位法(观察组),按腹部皮下注射表格图中44个注射点规律轮换注射部位。对2种注射方法的不良反应(局部皮肤疼痛、红肿、硬结、瘀斑、脂肪萎缩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局部皮肤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脐周划格定位法简便准确,操作者容易掌握,能满足肿瘤患者长期高频次皮下注射药物的需求,显著减轻局部皮肤疼痛、红肿、瘀斑、皮下硬结、脂肪萎缩等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疼痛程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丹玲 《护理学报》2009,16(7):61-62
目的 观察比较不同部位注射胰岛素疼痛的程度,以选择疼痛较轻的注射部位注射胰岛素,减轻患者痛苦.方法 选择2008年3-8月确诊为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注射治疗的患者50例,按病区责任护理组分组,责任1组24例进行上臂外侧注射150例次作为上臂外侧注射组,在三角肌下缘以30°-40°角皮下注射胰岛索;责任2组26例进行腹部注射150例次作为腹部注射组,采用垂直注射或45°角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组不同部位注射疼痛程度.结果 两种注射部位的疼痛程度经秩和检验,U=34.0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部注射胰岛素疼痛程度较上臂外侧轻.结论 采用腹部垂直皮下注射或45°角皮下注射胰岛素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6.
兰鑫洁 《天津护理》2007,15(5):279-280
目的:比较脐周与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速碧林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静脉血栓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脐周注射方法对照组采用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注射痛及出凝血时间。结果:实验组注射痛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脐周注射法能减轻患者注射痛,且不影响疗效。  相似文献   

7.
<正>皮下注射~([1])是指将药液注入皮下组织。常用部位为上臂三角肌下缘~([2-3])、上臂外侧、腹部、后背及大腿外侧方,其中以上臂三角肌下缘为主要注射部位。在血液科病房,皮下注射是一项常见的护理操作,如化疗患者每12 h皮下注射阿糖胞苷(Ara-c)针,化疗后骨髓抑制~([4])患者皮下注射升白细胞、促红细胞、升血小板~([5])等药物。临床上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时,会碰到患者袖子不易卷上去,导致注射部位偏差,且存在前臂皮肤暴露不保暖的情况。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肿瘤病人不同部位和方法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2007年11月--2011年2月冬季4年度共计16个月在我科住院经过放疗、化疗、介入等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下降的1638例肿瘤病人,同一病人第l轮接受传统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瑞白),第2轮接受臀部垂直皮下注射瑞白,观察同一病人两种方法、两个不同部位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后白细胞升高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角肌部和臀部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不影响药物的作用(P〉0.05),但是臀部皮下注射后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较轻(P〈0.01)。[结论]臀部垂直皮下注射与传统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对药物效果无影响,但在寒冷的冬季通过臀部垂直皮下注射更方便,较传统皮下注射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9.
袁碧芳  左焕  邱家英  蔡红梅  徐小梅 《护理研究》2012,26(31):2940-2941
[目的]观察肿瘤病人不同部位和方法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将2007年11月—2011年2月冬季4年度共计16个月在我科住院经过放疗、化疗、介入等治疗后白细胞计数下降的1 638例肿瘤病人,同一病人第1轮接受传统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瑞白),第2轮接受臀部垂直皮下注射瑞白,观察同一病人两种方法、两个不同部位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后白细胞升高程度、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角肌部和臀部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不影响药物的作用(P>0.05),但是臀部皮下注射后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较轻(P<0.01)。[结论]臀部垂直皮下注射与传统上臂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升白细胞药物对药物效果无影响,但在寒冷的冬季通过臀部垂直皮下注射更方便,较传统皮下注射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更轻。  相似文献   

10.
康桂芹 《护理与康复》2014,13(6):569-570
目的观察50例恶病质合并重度癌痛患者采用不同部位皮下注射吗啡的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入院第1周采取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吗啡,第2周采取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吗啡,观察注射时患者局部疼痛、硬结、出血、渗液等情况。结果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吗啡时患者注射部位的疼痛明显减轻,注射部位硬结、出血及渗液的发生率较三角肌下缘注射降低。结论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吗啡局部副作用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部皮下注射法与传统的三角肌皮下注射法在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将64例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中拟定的标准的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均给予皮下注射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 135μg/次,1次/周,同时口服利巴韦林1 000 mg/d,共治疗48周。实验组采用腹部皮下注射法,对照组给予三角肌皮下注射法。结果:实验组注射部位疼痛程度、皮肤局部红肿、硬结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腹部皮下注射法既能达到治疗目的,又可减少疼痛程度、皮下硬结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马毳  孙硕  李艳彬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23):3142-3143,3145
目的探讨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不同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方法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侧,采用随机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不同注射部位、进针角度及注射后不同按压时间所产生的皮下出血、疼痛等不良反应。结果采用腹部注射法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为34.9%,低于上臂三角肌注射患者的40.4%,腹部注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为0分的患者占34.3%,高于上臂三角肌注射患者的27.8%,不同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程度不同(Z=-2.552,P〈0.05),疼痛评分不同(Z=-5.504,P〈0.01)。采用垂直进针法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为34.3%,低于斜度进针注射患者的41.4%,垂直进针法VAS法评分为。分的患者占23.2%,高于斜度进针注射患者的20.9%,不同进针角度皮下出血程度不同(Z=-0.035,P〈0.01),疼痛评分不同(Z=-2.483,P〈0.05)。注射后按压1、3、5min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分别为47.9%、45.4%和33.7%,出血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524,P〈0.01)。结论腹部注射、垂直进针方法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具有较低的皮下出血率,患者疼痛程度轻,值得临床推广,注射后适度增加按压时间能有效减少皮下出血率。  相似文献   

13.
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贫血的局部副作用及疗效.方法 66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自身对照,分别行肘关节伸侧与三角肌下缘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观察两注射部位疼痛、出血及患者耐受性的差异.对其中25例患者进行两处注射部位的治疗效果观察.结果 肘关节伸侧处注射时疼痛明显减轻,注射部位出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的耐受性高于对照组,两处注射治疗效果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肘关节伸侧皮下注射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局部副作用少,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腹壁注射低分子肝素钠后是否按压与皮下出血的关系。方法:对7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自身对照研究,每12 h腹壁皮下注射1次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6400 IU,同一患者8∶00注射后不按压,20∶00注射后按压3 min,注射后12 h测量皮下出血面积,比较两种方法差异。结果:72例患者共接受腹壁皮下注射569次,不按压283次,按压3 min 286次,共有4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注射后不按压与按压3 min效果相同,临床建议注射后不按压,在不增加皮下出血发生率的同时,减轻了护士不必要的工作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三七儿茶散防治因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致皮下出血、瘀血的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者40例,随机分为4组,1~3组注射后均采用三七儿茶散按压针眼,按压时间分别为1 min、2 min、3 min.4组应用普通棉签按压3 min.每例注射14次,共560次.观察记录皮下出血例次及出血面积.将出血面积≥2 cm×2 cm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三七儿茶散外敷,对照组采用自然消散法.结果 采用三七儿茶散按压针眼预防皮下出血,1、2、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3组与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17.67,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皮下出血治疗吸收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8.71,P<0.05).两组平均治愈天数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18.75,P<0.001).结论 三七儿茶散可防治注射低分子肝素钠致皮下出血、瘀血,可有效地解除病人的痛苦,消除紧张心理,有利于治疗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皮下注射角度对注射疼痛的影响,减轻注射时疼痛,方便糖尿病患者自行注射胰岛素.方法 选择初次注射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8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试验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注射角度(30°~40°)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试验组采用90°进针角度皮下注射胰岛素.比较两种方法对注射疼痛的影响、局部硬结大小、首针注射成功率、患者注射依从性、低血糖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两种注射方法对注射疼痛的影响(P<0.01)、局部硬结的大小(P<0.01)、首针注射成功率(P<0.01)、患者长期注射依从性(P<0.05)存在显著性差异;低血糖发生率(P>0.05)没有明显差异;两种角度注射后疼痛感觉显著性差异,90°角注射后疼痛明显轻于常规角度注射后所致的疼痛.结论 将皮下注射的角度改为90°,对治疗效果没有负面影响,能减轻病人的疼痛,方便患者学习掌握,增加了患者对胰岛素注射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分析不同注射方法对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引起皮下出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400例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方法注射,对照组采用传统注射方法,每12 h注射1次。连续观察7d,比较两组患者皮下出血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皮下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满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观察组皮下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选择正确的部位、角度、适宜按压时间及力度等,可降低皮下出血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比较皮下注射不同进针方法患者产生的疼痛反应,探讨减轻接受皮下注射者疼痛程度的进针方法。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接受皮下注射者90例(440例次),分别采用侧握式(以下称传统注射法)和执笔式(以下称改良注射法)(各220例次)分别进行皮下注射。采用自身对照法,奇数日采用传统注射法,偶数日采用改良注射法。用长海痛尺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与传统注射方法比较,接受改良注射法的220例次中,中度疼痛72例次(占总数的32.7%),明显低于接受传统注射法的150例次(占总数的6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31,P〈0.01)。结论执笔式进针法进行皮下注射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进针角度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对患者局部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法,先后采用常规斜刺注射法和垂直进针法对80例慢性乙肝患者皮下注射胸腺肽α1。观察并比较两种注射法的效果,包括局部疼痛程度和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结果采用垂直进针注射法患者轻、中度疼痛的比例为93.75%,重度疼痛的比例为6.25%;常规斜刺进针注射法轻、中度疼痛的比例为62.50%,重度疼痛的比例为37.50%;采用垂直进针注射法患者的局部疼痛程度低于常规斜刺进针注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86,P〈0.05),且局部皮肤反应轻于常规斜刺进针注射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7,P〈0.05)。结论采用垂直进针注射法皮下注射胸腺肽α1可减轻患者局部疼痛程度,效果优于常规斜刺进针注射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