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刈22例ANVH患者经旋股内、外动脉加压灌注治疗,评价治疗前后股骨头血供情况和l临床疗效。结果:介入治疗后11例股骨头血供改善,Ⅰ~Ⅱ期(10/13.77%)疗效显著好于Ⅲ~Ⅳ期(1/9.1I%)。结论:Ⅰ~Ⅱ期ANFH介入治疗效果好于Ⅲ~Ⅳ期。  相似文献   

2.
吴小红  张智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2011,12(6):97-97,101,F0004
目的 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介入治疗效果.方法 对16例ANFH患者的髋部先常规行股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后在股骨头的供血动脉旋股内、外侧动脉内灌注溶栓、扩张血管药物.术后随访1~6个月.治疗前后行股骨头X线平片及CT检查以评估疗效.结果 术后患者患髋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不同程度改善.Ficat Ⅰ、Ⅱ期患者介入治疗后股骨头修复明显;Ⅲ、Ⅳ期患者部分功能得以改善和恢复.结论 股骨头供血动脉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的微创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缺血性股骨头坏死(ANF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8例(12髋)ANFH患者采用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骨股头供血动脉的 DSA 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 11患髋有供血动脉的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疼痛消失;1髋疼痛明显缓解,关节功能均恢复.治疗后3个月行DSA复查,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显示明显,患髋股骨头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8例患者中6例髋关节疼痛、间歇性跛行等临床症状均明显改善,髋关节活动受限消失;2例临床症状轻度改善.结论 介入治疗ANFH疗效肯定,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髋关节功能、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疗效。方法:对33例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供血动脉药物灌注。结果:经过1~3次介入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疼痛缓解。结论: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溶栓、扩张血管疗法对改善股骨头的血液循环,促进坏死骨质的修复,缓解临床疼痛及改善恢复关节功能方面,近、中期疗效肯定,技术成熟,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介入和支持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分析其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方法选取非创伤因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9例,共计38个股骨头,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超选择插管灌注融通,扩血管药物治疗。注药后行血管造影,并观察临床症状及股骨头血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进行支持治疗。结果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均有不同程度增粗、延长小分支显示增多;所有患者,治疗后患髋疼痛和功能障碍于半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近期有效率为100%,远期随访有效率为84%,Ⅰ~Ⅲ期患者疗效较好,Ⅳ,Ⅴ期远期疗效不佳。结论介入治疗可以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对早期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康复治疗是维,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疗效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探讨成人非创伤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ANFH)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表现及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 3 6例 5 2髋ANFH患者 ,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插管 ,行高选择性股骨头供血动脉的DSA检查及药物灌注。结果  3 6例的 5 2髋中 5 0髋 (96.2 % )有供血动脉的异常改变 ,40髋 (76.9% )股骨头有不同程度和范围的染色 ,2 5髋(4 8.1% )显示股骨头静脉引流异常。治疗后髋关节疼痛症状消失或好转 ,关节功能明显得以改善。DSA复查 ,髋关节周围交通吻合的显示明显增多 ,5 3 .8% (2 8/ 5 2 )的患髋股骨头显示单位面积上血管数量增加。经治疗 1年后X线平片及CT复查 ,71.2 % (3 7/ 5 2 )患髋股骨头显示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介入治疗ANFH疗效肯定 ,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 ,缓解临床症状、恢复髋关节功能及促进股骨头的新骨形成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选择靶动脉药物灌注时应结合术前造影所见 ,特别应重视对臀下动脉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丹参红花注射液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随访应用丹参红花注射液、尿激酶、罂粟碱、低分子右旋糖苷介入治疗77例(96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1~3年,按Ficat分期:Ⅰ期31髋,Ⅱ期65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结果:经中西药物并用介入治疗后1~3年的Ⅰ、Ⅱ期患者疼痛及生活能力较前改善(P〈0.05),11期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较前改善(P〈0.05);Ⅰ、Ⅱ期患者治疗后DSA显示血管增多、增粗,部分血管再通,实质期染色变化;CT片显示不同程度骨质修复。结论:应用丹参红花注射液介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有较好的中、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8.
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MRI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I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对120例髋关节疼痛临床怀疑或经x线检查诊断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进行双髋关节MRI检查,并进行分期和敏感性分析。结果120例患者x线检查发现ANFH58个,其中Ⅱa及Ⅱb期43个,Ⅲ期12个,Ⅳ期3个,MRI检查发现ANFH158个,其中Ⅰ期100个,Ⅱa及Ⅱb期43个,Ⅲ期12个,Ⅳ期3个。结论MRI可早期显示ANFH病变,并能准确分期,对临床早期治疗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明显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经导管灌注治疗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2例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的ANFH患者采用经导管股骨头供血动脉药物灌注治疗并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髋关节功能及影像学改变。随访观察1年~6年,平均4年2个月。按Ficat分期,0期4髋;I期44髋;II期116髋;III期35髋,IV期17髋。结果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后,患者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较前明显改善(P<0.01);X线平片显示治疗后3个月无变化,6个月可见部分修复,1年可见明显修复,同时坏死加重亦明显,以后随时间延长病变趋于稳定;MRI随访58髋,发现32髋(55.2%)有不同程度的好转,19髋(32.8%)病变基本保持不变,7髋(12.1%)病变加重。血管造影或DSA评价191髋,77髋(40.3%)有好转表现,112髋(58.6%)未见明显血管改变,2髋加重。评价指标以血管形态学改变为主。结论经导管动脉灌注治疗ANFH对促进坏死骨吸收和新骨形成修复起到积极的作用,能终止逆转部分ANFH坏死病理进程。结果表明该方法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介入治疗结合支持疗法对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的恢复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介入和支持疗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分析其临床疗效和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非创伤因素所致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29例,共计38个股骨头,采用Seldinger技术经旋股内、外动脉,闭孔动脉超选择插管灌注融通扩血管药物治疗。注药后行血管造影,并观察临床症状及股骨头血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进行支持治疗。结果 股骨头主要供血动脉均有不同程度增粗、延长,小分支显示增多;所有患治疗后患髋疼痛和功能障碍于半月内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近期有效率为100%,远期随访有效率为84%,Ⅰ~Ⅲ期患疗效较好,Ⅳ,Ⅴ期远期疗效不佳。结论 介入治疗可以改善股骨头局部血液循环,对早期病变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康复治疗是维持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接穿刺股骨头骨髓置管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共30髋)作为治疗组,采用自制股骨头骨髓置管器直接穿刺股骨头治疗,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两组患者均随访18个月以上,以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X线随访的评分作为疗效评价指标。结果治疗组患者疼痛症状及髋关节功能明显改善,随访X线检查显示Ⅰ~Ⅱ期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直接穿刺股骨头骨髓置管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Ⅰ~Ⅱ期有效方法,对Ⅲ、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具有缓解症状、延缓病程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早期股骨头缺血的介入治疗。方法 对16例股骨头无菌坏死患者的介入治疗进行了分析。结果 患者在治疗后1~4周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后期X线检查显示86%以上的患者可见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发生改变;缺血股骨头内死骨边缘或中心吸收,缩小,股骨头有明显的形态恢复。结论 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方法简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血管造影及血供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血管造影表现和血供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确诊并经介入治疗的165例214个髋部血管造影资料,与21例21个正常髋对照观察。结果 旋股内动脉及其分支异常为主伴有或不伴有其他血管异常者162例(2ll髋),占98.6%。ANFH血管造影表现:①旋股内动脉头上支、头下支尤其是上支持带动脉异常;②旋股外动脉升支分支异常;②股骨头、颈部实质期染色;④坏死区周围细小动脉再血管化;⑤侧支循环增加;⑥静脉回流异常。结论 ANFH血供异常主要发生在旋股内动脉及其分支区域,部分伴有静脉回流异常;血管造影和DSA能反映ANFH的血管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14.
郑越    杨祥雷  王辉  李会杰 《中国临床康复》2013,(23):4363-4370
背景:目前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方法有多种,提倡早期治疗是临床研究的热点之一。目的:观察头颈开窗减压自体髂骨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自2009年2月至2012年3月采用头颈开窗减压自体髂骨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1例(36髋),单髋6例,双髋15例;年龄22-50岁,平均33:6岁;病史8个月-3年,平均1.4年;按ARCO分期标准,Ⅰ期7髋,Ⅱ期29髋。根据治疗前后症状、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X射线及CT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与结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21例(36髋)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其中29髋疼痛消失,活动自如,X射线、CT显示股骨头密度、骨小梁结构、髋关节间隙比治疗前明显改善,疗效为优;6髋病情缓解,疗效为良;1髋病情加重,疗效为差,治疗总优良率为97%(35/36)。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治疗前平均(60.9+5.6)分增至治疗后平均(90.5±5.1)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头颈开窗减压病灶清除自体髂骨联合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若要取得完美的治疗效果有待于进一步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后处理技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诊断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28例共36髋ANFH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分析其CT表现并进行分期。结果:根据CT表现诊断Ⅱ期12髋,Ⅲ期15髋,Ⅳ期9髋,CT表现主要为股骨头骨小梁增粗、变形,不规则形稍高密度区及边缘围绕硬化边,高密度灶与囊变区混合存在,软骨下骨折,股骨头塌陷,股骨头变扁及出现退行性骨关节病改变。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各种后处理技术能完整显示ANFH的各种征象,有助于准确分期,对临床治疗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经动脉介入法和介入置管法对股骨头无菌性坏死(ANFH)的治疗作用。方法 经临床、X线平片、CT域RI检查证实的ANFH 30例,经动脉介入治疗法采用Seldinger技术,插至患侧旋股内、外动脉开口,灌注溶栓剂、解痉剂及血管扩张剂;介入置管法为骨穿刺针在X线监视下从股骨大粗隆稍下方进针,进入股骨头坏死区,旋转硬膜外导管,然后灌注上述相同药物,疗效评定标准:治疗前后动脉数目和静脉回流的变化;临床症状的改变;定期X线摄片随访。结果 动脉数目的变化:9例行介入置管法,治疗后7例静脉回流通畅;2例静脉回流稍通畅。临床症状的变化:经动脉介入治疗的21例,除2例未做治疗后的第2次动脉造影,另19例治疗后动脉数目增多10例、有所增多5例、不增多4例;静脉回流的变化:9例行介入置管法,治疗后7例静脉回汉通畅;2例静脉回流稍通畅。临床症状的变化:21例行经动脉介入治疗后疼痛改善14例、缓解4例,未改善3例。9例行介入置管治疗后疼痛改善6例、缓解3例。X线下片复查:于治疗后1年复查,21例行经动脉介入治疗者,14例复查显示10例有不同程序的骨质修复;9例行介入置管治疗者,5例复查显示4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结论 经动脉和介入置管治疗ANFH,对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股骨头的新生骨形态及修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背景:髓心减压及钽棒置入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方法,尤其适合于股骨头坏死SteinbergⅠ期和Ⅱ期,既可以解决疼痛又可以防治股骨头的塌陷延缓坏死的进展,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新方法。目的:探讨多孔钽棒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适应症及其临床疗效。方法:纳入股骨头坏死16例18髋,根据Steinberg分期:Ⅰ期5髋,Ⅱ期12髋,Ⅲ期A1髋。采用侧方小切口入路,行髓心减压及多孔坦棒置入。置入后6周内禁止负重,6~10周部分负重,逐步过渡至完全负重。采用Harris评分系统评估患者置入后髋关节功能改善情况;置入后24h、1,3,6,12个月摄正侧位X射线平片,观察股骨头修复情况及有无坏死进展。结果与结论:16例18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3个月。置入后末次随访进行疗效评估,优:11例12髋,良:4例5髋,可:1例1髋。患者Harris评分由置入前49~83分,平均(65.3±8.6)分,提高至置入后75~97分,平均(88.2±9.3)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摄片髋关节影像学表现稳定,股骨头无坏死进展。提示,多孔钽棒假体置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尤其是对于SteinbergⅠ期,Ⅱ期及塌陷较小的ⅢA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  相似文献   

18.
背景:细胞水平研究发现,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股骨近端成骨细胞增殖能力降低,股骨头内间充质干细胞的数量减少。因此,对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治疗应在改善血供的同时,还应在坏死区局部补充具有成骨能力的种子细胞。目的:观察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动脉灌注联合局部穿刺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组32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股动脉穿刺将导管选至股骨头供养动脉,灌注脲激酶30×104U,罂粟硷30mg;然后经旋股内动脉灌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经皮穿刺股骨头坏死区多点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10mL,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数量为2×107~2×108个。同期对照组34例股骨头缺血死患者,单纯采用动脉溶栓介入治疗进行比较。两组间隔2,4周再进行第2,3次介入治疗,3次为1个疗程。结果与结论:研究组32例患者,股骨头、颈区域狭窄闭塞血管再通,股骨头血管染色区域明显增大,坏死区域逐渐缩小29例;治疗后研究组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疼痛缓解有效率为93.8%、临床治愈率为84.4%,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经动脉溶栓后灌注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联合经皮穿刺局部多点注射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提高疗效、缓解疼痛、改善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9.
减影CT灌注成像技术及对犬股骨头坏死观察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减影计算机体层摄影灌注成像(sCTP)技术及观察犬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 对16只犬于旋股动脉内结扎术前后行股骨头CTP扫描,以观察股骨头坏死.在AW 4.2工作站利用减影软件对CTP源影像进行减影处理,再以Perfusion 3软件对减影图像数据和源影像数据分别作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色阶图分析并测量兴趣区其参数值. 结果 ①对CTP源影像减影所得新图像数据行灌注成像软件后处理成功率为100%,均获得了BF、BV、MTT色阶图及其数值,sCTP后处理时间约需1~5 h;②sCTP提供的BF、BV、MTT数值及色阶图能对比显示股骨头坏死,常规骨CTP难以揭示这些改变. 结论 sCTP技术可行,适用于骨的CT灌注成像、定量诊断骨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