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优泌乐25和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80例口服药继发失效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0例)分别给予优泌林70/30和优泌乐25治疗12周,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两组空腹血糖(FPG)、平均餐后2小时血糖(2hPG)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优泌乐组2hPG下降较优泌林70/30下降更为显著(P〈0.05).[结论]优泌乐25能更加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优泌乐25和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患者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6例患者分成两组,各38例,A组应用优泌乐25,B组优泌林70/30。结果:A、B两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平均餐后2 h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平均餐后2 h血糖优泌乐25组由14.54 mmol/L下降至8.30 mmol/L;B组14.13mmol/L下降至9.65 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继发性磺脲类药物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餐前即刻注射优泌乐25,较优泌林70/30更加有效地控制餐后血糖,减少低血糖的发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优泌乐25与优泌林70/30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分为优泌乐组和优泌林组,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FBG、2 hPG、HbA1c和临床疗效.结果 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泌乐组优于优泌林组.结论 临床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时,应首选优泌乐25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临床上使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乐25R)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为以后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和用药提供参考和选择。方法将收治的50例2型糖尿病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和治疗组25例,其中对照组使用精蛋白锌重组人胰岛素(优泌林70/30)进行治疗,治疗组通过注射优泌乐25R来治疗患者,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2 h PG和HbAlc等各项检测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治疗组2h PG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总体来说,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好。结论采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治疗2型糖尿病,可有效降低空腹血糖、2hPG和HbAlc,疗效显著安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承瑛  刘秀英 《护理研究》2010,(2):313-313
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优泌乐25R)为含有25%赖脯胰岛素(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和75%精蛋白锌赖脯胰岛素(NPL,中效胰岛素类似物)混悬预混剂,在糖尿病病人中应用越来越广泛。2008年11月我科发现1例皮下注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发生变态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曾智 《华西医学》2009,(9):2317-2318
目的:比较优泌乐(赖脯胰岛素)与优泌林R(常规人胰岛素)改善餐后2 h血糖波动疗效。方法:报道本院369例糖尿病患者强化治疗。结果:优泌乐治疗组餐后2 h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均显著降低,且无任何显著性不良事件或持久性低血糖发生。结论:优泌乐能够快速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餐后血糖,方便患者,顺应性好,获得患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优泌乐50)强化治疗的效果和用药依从性。方法 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于三餐前15min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晚22:00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观察组三餐前15min皮下注射优泌乐50;2组均连续用药14d。检测2组治疗前、治疗14d后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our plasma glucose,2hPG);出院后随访2个月,记录2组自行停药患者比率。结果观察组治疗14d后FPG[(6.54±0.81)mmol/L]、2hPG[(9.66±1.24)mmol/L]较治疗前[(12.22±3.91)、(17.87±3.47)mmol/L]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14d后FPG[(6.43±0.73)mmol/L]、2hPG[(9.27±1.18)mmol/L]较治疗前[(12.52±4.03)、(17.82±3.54)mmol/L]降低(P0.05);2组治疗14d后FPG、2hP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日用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2个月,对照组自行停药患者比率(40.5%)高于观察组(17.1%)(P0.01)。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优泌乐50强化治疗血糖控制效果满意,患者出院后治疗依从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郑虹  米树华  杨红霞  赵怡 《临床荟萃》2011,26(3):204-207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和硝苯地平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伴糖调节受损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服用替米沙坦(替米沙坦组,n=30)和硝苯地平(硝苯地平组,n=30),观察服药前后糖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等指标。结果患者经6个月的治疗后,替米沙坦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等指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9.7±4.3)mU/L vs(8.0±3.9)mU/L(P〈0.05),(8.9±1.6)mmol/L vs(7.3±0.8)mmol/L(P〈0.05),2.4±1.0 vs 1.6±0.6(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与硝苯地平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0±3.9)mU/L vs(9.6±3.5)mU/L(P〈0.01),(7.3±0.8)mmol/L vs(8.8±0.5)mmol/L(P〈0.05),1.6±0.6 vs 2.4±0.9(P〈0.05)。硝苯地平组治疗后糖代谢(空腹及餐后2小时血糖)及胰岛素抵抗等指标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调节受损患者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9.
刘碧秀  袁丽  杨小玲  门宇春 《华西医学》2012,(10):1542-1543
患者女,53岁。患糖尿病13年,早期口服药物治疗血糖控制差,于1年前开始使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商品名:优泌乐)治疗,空腹血糖5~6mmol/L,餐后2h血糖8~9mmol/L。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注射部位出现皮下大小不等结节伴瘙痒,初始2h可缓解,后发展至最长2~3d方可缓解,院外诊断为:对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商品名:甘舒霖)、门冬胰岛素(商品名:诺和锐)、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商品名:诺和灵)过敏。  相似文献   

10.
王丽云  谢伯欣  王铮  王翔  张操  宗俊杰 《临床荟萃》2011,26(20):1749-1751
目的探讨预混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和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来得时)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83例初诊2型糖尿病随机分成2组,分别给予诺和锐30每天2次及来得时每天1次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比较两组血糖达标率、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诺和锐30组HbA1c较来得时治疗组明显下降,HbA1c(7.42±1.38)%vs(8.31±1.82)%(P〈0.05)。诺和锐30组PPG显著低于来得时组,(7.82±4.18)mmol/L vs(8.21±3.90)mmol/L(P〈0.05)。诺和锐30组PPG达标率更高,83.0%vs 56.1%(P〈0.05),达标时间更短,(7.85±1.48)天vs(8.25±2.46)天,但低血糖事件较来得时组略高,26.2%vs 12.2%(P〈0.05)。诺和锐30组胰岛素用量高于来得时组,(0.61±0.24)U/kg vs(0.50±0.27)U/kg(P〈0.05),体质量增加也较明显,(5.6±4.6)kg vs(3.0±4.3)kg(P〈0.05)。结论诺和锐30每天2次治疗比来得时每天1次治疗能更有效地降低血糖,血糖达标时间更短,但低血糖发生率略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不同降糖药物控制的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胰岛素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口服降糖药对照组,24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患者采用盐酸莫西沙星氯化钠注射液治疗.同时,采用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50R)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格列喹酮片联合阿卡波糖片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 h PG)]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的情况.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FBG、2 h P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8.56±1.20)、(6.60±2.20)mmol.L-1比(10.37±1.60)、(7.95±1.60)mmol·L-1.,均P<0.05],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68.4% 、94.7%比41.7%、75.0%,均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胰岛素控制血糖的患者抗生素治疗疗效优于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的患者,且胰岛素降血糖更适合于老年2型糖尿病,也利于合并肺部感染的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12.
苏俊彩  庞建华  李雅静  沈英  王秋苓  晏琼 《临床荟萃》2012,27(16):1386-1388
目的 探讨孕期脂联素(ADP)水平变化与妊娠糖尿病(GDM)血脂代谢指标及GDM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GDM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60例,采用体外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其血清ADP、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同时测定空腹血糖(FBG)、各项血脂水平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Insulin Resistance,HOMA-IR),并测量身高、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血清ADP浓度在GDM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5.8±0.6)mg/L vs(8.6±1.1)mg/L(P<0.01);GDM组的HOMA-IR、FINS、FBG、TG、LDL-C、TC均显著高于对照,5.4±1.2 vs2.8±0.7,(18.8±3.1)mU/Lvs(13.6±2.2)mU/L,(6.5±0.9)mmol/L vs(4.6±0.7)mmol/L,(2.5±0.7)mmol/L vs(1.7±0.6)mmol/L,(3.2±0.7)mmol/L vs(2.3±0.5)mmol/L,(5.6±1.0)mmol/L vs(4.2±0.6)mmol/L.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DP水平与HOMA-IR、FBG、FINS及TG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ADP水平与胰岛素抵抗、高TG血症密切相关,低血清ADP水平参与了G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测量身高和体质量,计算体质量指数(BMI),观察空腹血糖(FBS)、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FFA、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BS、HbA1c均下降。罗格列酮组FBS治疗前后(10.34±3.08)mmol/L vs(7.75±1.46)mmol/L(P〈0.01),HbA1c(8.85±2.28)%vs(7.28±1.33)%(P〈0.01);二甲双胍组FBS(9.51±2.89)mmol/Lvs(7.36±1.40)mmol/L(P〈0.01),HbA1c(9.26±2.45)%vs(7.61±1.23)%(P〈0.01)。但两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罗格列酮组治疗前后FFA(0.65±0.24)mmol/Lvs(0.54±0.19)mmol/L(P〈0.05)。而二甲双胍组治疗前后FFA无明显下降。结论罗格列酮治疗降低FFA的水平,有助于减少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及时控制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方法对100例糖尿病及糖尿病伴有并发症患者及50例健康人的HbA1C、空腹血糖(FBG)进行测定,并作分析。结果健康对照组的HbA1C为(5.22±0.48)%,FBG为(4.22±0.91)mmol/L;糖尿病组的HbA1C为(9.58±2.08)%,FBG为(8.76±4.69)mmol/L;糖尿病伴并发症的HbA1C为(11.06±2.92)%,FBG为(11.78±4.82)mmol/L。结论 HbA1C的控制对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联素(APN)水平与肥胖、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T2DM伴有肥胖组(DO)42例,T2DM不伴肥胖组(NDO)42例,正常对照组(NC)28名。检测三组对象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APN水平。用HOMA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JDO组和NDO组的血清APN水平均明显低于NC组[DO组(8.02±3.57)mg/L,NDO组(8.35±2.68)mg/L比NC组(14.04±4.75)mg/L,均P〈O.01],DO组与NDO组APN水平差异无显著性。APN与体质指数(BMI)、腰围(w)、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Fins、HO—MAIR呈显著负相关(P〈0.01),APN与高密度脂蛋白(HDL-C)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HOMAIR和WHR是血清APN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脂联素参与了胰岛素抵抗的发生,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苏少慧  郝蔚  杨晶  吕晓萍  甄承恩 《临床荟萃》2009,24(22):1954-1957
目的 探讨瘦素、脂联素在肝源性糖尿病中的作用。方法对25例肝源性糖尿病患者、23例肝硬化患者、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浆瘦素(LPT)、脂联素(ADPN)、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分析LPT、ADPN与其他影响糖代谢紊乱因素的相关性。结果肝源性糖尿病组的LPT水平显著高于肝硬化和健康体检组,(2.77±0.11)μg/L,(2.69±0.11μg/LVS(2.91±0.15)μg/L(P〈0.05),肝源性糖尿病组的ADPN水平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和健康体检组,(5.03±1.63)mg/L,(11.94±2.55)mg/Lvs(16.79±3.36)mg/L(P〈0.05)。相关分析显示,LPT与HOM艮IR呈正相关(r=0.613,P=0.000),与ISI呈负相关(r=-0.613,P=0.000),ADPN与各指标未表现出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肝源性糖尿病组与肝硬化组均存在胰岛素抵抗,LPT、ADPN参与了肝病患者的糖代谢紊乱,LPT可能通过胰岛素抵抗诱发或加重肝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肝源性糖尿病患者的ADPN水平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通过网络医院健康管理平台,对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出院后延续性健康管理的效果。方法对48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延续性健康管理,住院期间均接受胰岛素使用个体化教育,出院后接受网络医院延续健康随访管理,3个月后比较患者管理前后胰岛素使用依从性、胰岛素使用知识与注射操作、糖尿病综合管理能力得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干预后48例患者的胰岛素使用依从性、注射技能及使用知识、糖尿病综合管理能力得分分别为(7.35±0.95),(82.52±8.54),(117.47±12.42)分,均高于干预前的(6.49±1.52),(56.54±10.93),(80.86±15.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9559,14.0038,13.6396;P<0.01)。干预后48例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20±0.85)mmol/L,(6.56±0.91)%,均低于干预前的(8.53±2.16)mmol/L,(8.73±1.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9857,9.0039;P<0.01)。结论通过网络医院对胰岛素使用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出院后延续的随访管理,可显著提高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使用依从性与注射技能、使用知识,能更好地建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有利于患者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人群血清脂联素、瘦素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人群(健康人群、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APN)、瘦素(LEP)水平及其与肥胖、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2型糖尿病(T2DM)伴有肥胖组(DO)42例,T2DM不伴肥胖组(NDO)42例,单纯性肥胖组(OB)37例,正常对照组(NC)28名。检测了4组研究对象血脂、血糖、空腹胰岛素(Fins)、APN、LEP水平,用HOMA模型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NC组的APN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DO组、OB组的LEP水平明显高于NDO组及NC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APN与HOMAIR、体质指数(BMI)、腰围(WC)、腰臀比(WHR)、空腹血糖(FBG)、甘油三脂(TG)和Fins呈显著负相关(P〈0.01);LEP与BMI和体脂百分含量(BFC)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WC和Fins呈正相关(P〈0.05);APN与LEP无相关性。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PN与Fins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WHR、FBG呈负相关(P〈0.05);LEP与BFC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APN水平与2型糖尿病及肥胖相关。血清瘦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无关,但与肥胖有关。APN与瘦素之间无相关性,APN对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程度明显大于瘦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在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中的作用,并观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控制血尿酸水平正常后尿白蛋白与肌酐比值(ACR)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于我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血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HUA)组60例,正常尿酸(NUA)组100例,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ACR、体质量指数(BMI)、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a)的差异。HUA组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至少6个月,重新测定相关指标。结果HUA组患者FINS、HOMA—IR、ACR和甘油三酯较NUA组升高[(110.334-38.73)、(72.64±21.94)pmol/L,t=2.876;7.04-2.3、4.64-1.3,t=2.364;13.6(5.1,53.2)mg/mmol与6.4(2.9,16.8)mg/mmol,H=3.390;(2.534-1.45)、(1.714-1,32)mmol/L,t=2.626;P均〈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与FINS、HOMA-IR、ACR、BMI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04、0.225、0.248、0.271,P均〈0.05)。采用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病程、肥胖、血糖、胰岛素抵抗的影响,血尿酸与ACR仍呈正相关(r:0.312,P〈0.01)。生活方式干预后HUA组患者血尿酸、FINS、HOMA-IR和ACR较干预前降低[(463.7±18.6)、(380.34-9.5)umol/L,t=3.065;(110.33±38.73)、(83.30±28.21)pmol/L,t=2.532;7.04-2.3、5.04-0.9,t=2.165;13.6(5.1,53.2)mg/mmo]与8.1(4.9,20.4)mg/mmo],H=2.912;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更容易出现ACR超标。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尿酸水平可能对控制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不同危险因素人群血脂异常特点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探讨合并不同危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血脂水平有无差异及各自的血脂异常特点。方法 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收集符合入选标准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10例,检测血脂水平。根据不同危险因素分别将其分为:低龄组与高龄组;男性组与女性组;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空腹血糖正常组与空腹血糖异常组,将各组内的血脂指标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低龄组共73例,其中男51例,女22例;高龄组共37例,其中男17例,女20例。二者的性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龄组TG[(1.47±1.04)mmol/Lvs.(1.05±0.41)mmol/L]、LDL/HDL(2.69±0.92vs.2.32±0.85)和TG/HDL(1.41±1.19vs.0.93±0.45)较高龄组高(P值均<0.05),而其他血脂指标[包括TC、HDL、LDL、TC/HDL、N-HDL、脂蛋白(a)、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急性心肌梗死的男性发病年龄明显早于女性[(63.18±15.04)岁vs.(74.36±11.23)岁,P<0.01]。女性组TC[(4.84±1.25)mmol/Lvs.(4.41±0.94)mmol/L]和HDL[(1.28±0.36)mmol/Lvs.1.09±0.24)mmol/L]均高于男性组(P值均<0.05),其他血脂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有58.18%合并有高血压。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比较在性别比和平均年龄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的TC[(4.81±1.09)mmol/Lvs.(4.25±0.99)mmol/L]、LDL[(3.00±0.89)mmol/Lvs.(2.63±0.87)mmol/L]、TG[(1.47±1.10)mmol/Lvs.(1.13±0.46)mmol/L]及N-HDL[(3.61±1.04)mmol/Lvs.(3.13±0.94)mmol/L]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P值均<0.05),其他血脂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空腹血糖正常组与空腹血糖异常组比较在性别比和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TC[(4.87±1.18)mmol/Lvs.(4.38±0.97)mmol/L],TG[(1.63±1.24)mmol/Lvs.(1.12±0.50)mmol/L]和TG/HDL(1.52±1.41vs.1.07±0.61),N-HDL[(3.70±1.04)mmol/Lvs.(3.22±0.98)mmol/L]在空腹血糖异常组明显高于空腹血糖正常组(P值均<0.05)。结论合并与不合并某种危险因素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间的血脂水平(包括常规血脂四项TC、HDL、LDL、TG和"总坏胆固醇"及"胆固醇比")存在差异,高血压和空腹血糖升高能增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坏胆固醇"水平及"胆固醇比",从而有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