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将SAP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研究组患者自确诊SAP后立即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单纯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危重症评分(APACHEU)情况、血清白蛋白水平、CRP水平、通便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置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当天APACHEⅡ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两组的APACHEⅡ评分均逐渐下降,研究组治疗后7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10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通便时间、置管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腹痛缓解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留置胃管持续负压盘吸引联合鼻空肠置管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于SAP患者的治疗较单纯胃肠减压和肠外营养支持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
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鼻空肠管行肠内营养在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将急性重症胰腺炎30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组)(16例)和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观察两组治疗结果以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营养支持2周后两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T评分较前显著降低(P〈0.01),且EN组的各项评分均显著低于TPN组(P〈0.01)。营养支持后两组的血清白蛋白均较前有明显改善(P〈0.01),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治疗后血清前白蛋白水平与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与TPN组比较亦有显著性增加(P〈0.05)。EN组平均住院天数显著缩短,中转手术率、感染率、死亡率方面EN组均显著低于PN组(P〈0.05),且MODS发生率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方式的疗效优于完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起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术后早期肠内外混合营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全胃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后给予肠内外混合营养,对照组给予单纯肠外营养,比较两组各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后血清中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IgG以及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外混合营养可以有效缩短胃癌患者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
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分析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对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的影响。方法108例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和肠内营养支持;肠外营养组54例,给予常规治疗和静脉营养支持。观察记录每位患者呼吸机撤机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住ICU时间和营养支持时间以及营养支持并发症发生情况等,并测定臂肌围、氮、电解质及血清白蛋白水平等。结果肠外营养组的氮平衡指标较肠内营养组明显降低(P<0.05),其他营养指标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在住ICU时间和对营养耐受性方面明显优于肠外营养组(P<0.05);而在营养支持天数方面,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肠内营养组易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而肠外营养组易并发血气胸和心衰加重。结论危重病机械通气患者应尽早给予肠内或尽早由肠外营养过渡为肠内营养,有利于改善全身营养状况,尽早脱机、拔管,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任蓓  石泽亚  周晶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84-1286
【目的】探讨不同营养支持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1月至2009年1月本院收治的50例S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全胃肠外营养组(TPN组)及个体化阶段性营养组(个体化组)各25例,比较并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个体化组的导管并发症、二重感染、肝功损害、腹腔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TPN组(P〈0.05);住院时间也显著短于TPN组(P〈0.05)。【结论】个体化阶段性营养支持可以改善SAP病人的营养状况和预后,是治疗SAP较理想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的效果及实施过程中的护理干预。方法:将11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胃肠内营养组(EN)和胃肠外营养组(PN),观察和比较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外组应激性溃疡、高血糖、腹泻、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肠内组(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早期营养支持及有效的护理,可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情发展经过和预后的不同影响,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中的治疗作用。方法收集2009年1月至2011年9月问在浙江省绍兴市第二医院住院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65例,根据患者个人意愿分为肠内营养组(33例)和肠外营养组(32例)。肠内营养组为在内镜引导和证实下将空肠营养管越过十二指肠乳头送达空肠并妥善固定,肠外营养通过深静脉导管静脉滴注。两组均在患者腹痛后48h内即开始给予营养支持,并比较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入住重症监护病房OCU)率和最终病死率的差异。结果肠内营养组中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感染发生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分别为:36.36%、24.24%、39.39%和21.21%;而肠外营养组分别为:40.63%、50.00%、46.88%和25.00%。两组患者中,多器官功能障碍发生率、入住ICU率和最终病死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肠内营养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肠外营养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肠外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不会增加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入住ICU和死亡的风险,但可降低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在重症胰腺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重症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内营养支持组(空肠置管组)35例和肠外营养支持组(常规胃管组)35例。其中空肠置管组在发病48h后实施空肠置管,使用营养液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常规胃管置入,使用氨基酸、脂肪乳及葡萄糖实施肠外营养支持,根据病情需要禁食7—15d。比较两组患者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率。结果空肠置管组术后排便时间为(2.11±1.80)d,住院时间为(10.37±3.54)d;肠外营养支持组分别为(4.23±1.66)d,(18.14±6.22)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119,4.242;P〈0.05)。空肠置管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14%,感染率为11.43%;肠外营养支持组分别为48.57%,31.4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76,2.961;P〈O.05)。结论重症胰腺炎患者空肠营养管置入提供营养支持可缩短患者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6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性手术的老年患者,术后第1天随机分为(1)肠外营养(PN)组;(2)肠内和肠外联合营养(EN—PN)组;(3)对照组。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EN—PN组和PN组(P〈0.05)。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较EN—PN组和PN组明显延长。而EN—PN组较其它两组显著缩短(P〈0.05)。EN—PN组和PN组术后血清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淋巴细胞总数在营养支持后均明显升高(P〈0.05),体重下降缓慢。结论胃肠道恶生肿瘤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相似,并有促进和维护胃肠道功能的作用,且费用较低。  相似文献   

10.
武政德  陈维顺 《临床医学》2009,29(10):20-22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在克罗恩病(CO)治疗中的优越性。方法随机选取52例综合确诊的CD患者,依据是否接受肠内营养治疗分为肠内营养治疗组(n=30例)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n=22),记录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和CD活动指数(CDAI)。结果①临床表现:治疗3周后,肠内营养组在发热、腹痛、腹泻及肠外表现等临床症状方面均较治疗前和全胃肠外营养组有明显好转(P〈0.05),全胃肠外营养组好转不及肠内营养组;患者体重亦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却未见明显增加(P〈0.05)。②实验室检查:治疗3周后,肠内营养组在γ-球蛋白、以球蛋白、C反应蛋白和血沉等方面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在Hgb和血白蛋白方面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组较治疗前未见明显改变(P〈0.05)。③CD活动指数(CDAI):联合肠内营养治疗3周后,两组的CDAI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但肠内营养组下降幅度大。结论肠内营养治疗可有效改善CD患者的病情,对本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病人肠内外营养结合的临床应用意义及合理性。方法危重颅脑损伤病人56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9例,行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结合支持14 d;对照组27例,行全肠外营养(TPN)支持14 d。于治疗1、7、14 d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14 d时观察组血清总蛋白、清蛋白、血糖、血红蛋白及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5.068~87.655,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4)。结论重度颅脑损伤EN和PN结合应用,可以明显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治愈率、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营养支持方法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1月本院收治的8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8例:A组早期同时给予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B组单纯PN,且PN时间超过2周;C组早期单纯给予EN。比较3组患者的营养状况、并发症的发生率及预后。结果 A组2周时血糖及各项营养指标均优于B与C组(P<0.05),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2组(P<0.05),预后优于其他2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早期联合进行EN和PN是临床较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对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顾春华 《临床医学》2010,30(11):26-27
目的探讨早期空肠内营养(EN)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35例SAP患者分为全胃肠外营养(TPN)组17例和EN组18例。TPN组给予全胃肠外营养直至完全经口进食;EN组在早期即实施EN治疗。结果 EN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腹胀缓解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平均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TPN组(P0.05),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N是SAP的重要治疗手段,及早行EN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外营养支持有无差异。方法:将我院近两年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9例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N组13例)和早期肠外营养组(TPN组14例),对照组(1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EN组早期留置液囊空肠营养管行空肠营养,TPN组早期行静脉高糖氨基酸治疗,对照组早期未行肠内外营养支持。分别在治疗1、2、3周后比较三组总胆红素、WBC、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和C-反应蛋白(CRP)、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白蛋白变化情况,于出院时比较感染并发症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时间等。结果:三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和Ranson评分差异无统计学差异;第2周时,EN组及TPN组白细胞和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第2、3周时.EN组和TPN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N组及TPN组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EN组更优,但TPN组肠胀气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低于EN组及对照组,尤其是较高龄人群。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显著改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营养状况,缩短病程、减低感染率、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但针对不同年龄人群,可选择不同营养支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EN)肠外(PN)联合营养在全胃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组(EN+PN)和肠外营养组(PN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营养剂免疫指标变化、术后恢复情况的差异、平均住院日、住院费用、并发症等。结果:术后第8 d与术前比较:PN组的体重下降明显(P<0.05),EN+PN组(联合组)的各组血清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明显升高(P<0.05),肠道功能恢复、平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PN组减少(P<0.01),各项细胞免疫指标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早期肠内肠外联合营养应用到全胃切除可明显改善患者术后机体的营养状况,促进肠功能恢复。科学有效的护理是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肠外营养支持顺利进行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卢涛  郑仕诚  赖通彬 《华西医学》2010,(9):1600-1601
目的比较不同给养途径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09年4月收治的49例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5例采用肠内营养,对照组24例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感染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和前白蛋白水平均升高,以观察组升高更明显,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内营养应用于SAP患者临床效果满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N)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45例SAP患者随机分成EN组(22例)和TPN组(全胃肠外营养,23例).EN组患者采取早期EN+TPN治疗,并逐渐减少PN的用量,直至停止TPN; TPN组患者采取TPN治疗.观察2组患者全身炎性介质反应指标、APACHEⅡ评分、营养指标的变化,感染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结果 2组患者通过营养支持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均逐渐上升,治疗后10d上升幅度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14天EN组的上升幅度较TPN组明显升高(P<0.05).2组患者治疗后体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CRP、白细胞计数、APACHEⅡ评分、腹胀缓解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感染及病死率均低于TPN组,血小板计数高于TPN组(均P<0.05).结论 早期EN治疗可显著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王桢 《医学临床研究》2012,(10):1881-1882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干预的价值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经临床确诊为胃癌且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的患者72例,依患者意愿分为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肠内组和行术后肠外营养治疗的肠外组。对比观察两组胃肠道恢复、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胃肠道功能(肠道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恢复情况上,肠内组明显优于肠外组,且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肠内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肠外组,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营养不良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53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1)肠外营养组(PN组,tn=50),给予静脉营养;(2)肠内营养组(EN组,n=51),早期鼻肠管要素饮食;(3)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联合组(CEP,n=52),自配制营养液,简易鼻肠管注入,配合静脉营养,相互补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3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营养评定的各项指标,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EN组和CEP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N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较CEP组和EN组明显延长(P〈0.05),住院费用较EN组和CEP组高(P〈0.05);3组患者术后并发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和体质量的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联合应用安全可行。在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方面与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相似,但费用较低、住院时间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