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总结胃肠间质瘤(GIST)超声表现,评价超声诊断GIST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GIST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资料。结果 20例GIST患者20个GIST中,原发于胃13个,空肠5个,回肠1个,十二指肠1个。良性4个,潜在恶性4个,恶性12个。术前超声检查肿瘤最大径线中位数5.6cm(2.0~13.0cm),与手术切除标本测值[中位数5.3cm(1.9~15.0c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04,P=0.97)。术前定位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90.0%(18/20)。超声检查示20个肿瘤均为外凸生长,内部呈低回声(13个)或不均匀回声(7个)。超声诊断6个肿瘤与周围脏器有粘连,14个无粘连(其中2个诊断错误),与手术病理符合率为90.0%(18/20)。超声检查发现肿瘤肝转移3例。结论 GIST超声声像图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检出率和定位诊断符合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超声和CT对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和CT表现。结果:超声表现肿瘤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肿物内部和边缘部见彩色血流,点条状或环形分布。CT平扫表现为肿瘤内密度均匀或欠均匀。增强扫描肿块实性部分轻度、中度或显著强化。结论:GIST的CT和超声表现没有特异性,但两者联合应用对其定位准确,对肿瘤良、恶性的判别及预后的估计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胃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2月至2013年12月住院并经病理确诊的10例胃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主要表现及声像图特征。结果良性胃间质瘤7例,直径均〈5cm,内部回声均匀,多腔内生长;恶性胃间质瘤3例,直径均≥5cm,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有片状无回声区,全部为腔外生长。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胃间质瘤的生长方式、血供、阻力指数和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待深入研究,超声可作为常规筛查,发现病变后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可提高胃间质瘤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乳腺叶状肿瘤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 (CDFI)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 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叶状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见。结果 ①叶状肿瘤的二维表现为 :乳腺较大类圆形或分叶状肿物 ,形态规则 (3例 )、哑铃型 (2例 ) ,边界清晰 ,均可见包膜回声及侧方声影 (5例 ) ,内部多为欠均匀的中低回声 (4例 ) ,2例伴有不规则无回声 ;后壁回声增强。②多普勒超声表现 :多数肿物内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较丰富 (4 /5 )。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和RI变化范围较大。似与肿物大小有关。结论 叶状肿瘤的二维声像图具有一定特点 ,但无特异性。难于提示正确诊断。叶状肿瘤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较丰富 ,声像图结合CDFI有利于本病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超声诊断囊性肾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期间27例囊性肾癌超声表现和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本组27例囊性肾癌患者经超声检出25例,声像图表现为混合回声(16例)、低回声(5例)、稍高回声(3例)及等回声(1例)4种类型,其中混合回声型居多,占64.00%(16/25),且肿瘤最大径在3.60~11.00cm。超声图像表现为后3种回声的肿瘤最大径均≤4.00cm,超声表现往往提示为肾脏实质性占位。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部分肿瘤在其实性或分隔上可显示彩色血流信号;3例行超声造影,部分分隔和囊壁可见少许微泡灌注,提示此处有微血管存在。结论:超声对囊性肾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因而目前超声仍是囊性肾癌的一种主要诊断手段,结合超声造影﹑增强CT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囊性肾癌可以起互补作用,有助于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6.
患儿7个月。因阴道流血1个月而入院。查体:阴道内见直径约3.0cm的肿块。超声检查:子宫前位,长径1.5cm,横径0.9cm,前后径0.7cm,形态规整,宫壁回声均匀,内膜线清晰居中,厚0.1cm。宫颈轮廓隐约显示,宫颈线可见。阴道上段近宫颈部位测及3.0cm×2.8cm×2.5cm的略低回声肿块,回声较均匀,边界较清晰(图1)。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肿块内部多个条状、点状血流信号,阻力指数0.47(图2)。双侧附件区未见异常。超声诊断:阴道上段部位占位性病变。阴道镜检查:阴道上段见直径约3.0cm的肿块,蒂位于阴道左侧壁。手术行肿瘤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见肿瘤呈灰白色…  相似文献   

7.
肾错构瘤的超声表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肾错构瘤的超声表现。方法 对37例肾错构瘤行灰阶及彩色多普勒(部分)检查,全部病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 肾错构瘤主要表现为高回声,直径≤3cm及>3cm组中各占91%和76%。肾错构瘤呈外突出或出现无回声区者分别为32个和5个。肾多发错构瘤13例,同侧肾错构瘤出现高低回声并存者2例。14例肾错构瘤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发现肿瘤彩色血流分布类型有5种,瘤内血流以中心型和穿透型多见,阻力指数>0.60。结论 灰阶超声和彩色超声联合检查对诊断肾错构瘤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在恶性肾实质上皮性肿瘤(MRPET)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手术病理证实为MRPET的116例患者分为≤4cm(39例)组和〉4cm组(77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患侧肾轮廓有无改变、病变边界、内部回声类型、病变边缘、内部血流分布及其血流强度分级情况),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116例MRPET超声图像特征:(1)二维超声:≤4cm组肿瘤内部偏高回声检出率66.7%(26/39)高于〉4cm组5.2%(4/77),而肿瘤内部混合性回声检出率5.1%(2/39)明显低于〉4cm组79.2%(61/77),两组肿瘤内高回声及混合回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均〈0.01)。两组肿瘤病变均显示肾轮廓改变;(2)彩色多普勒超声:116例肿瘤内探及彩色血流信号105例(90.5%,105/116),其中69例(59.5%)肿瘤内部及周边见丰富的Ⅲ级彩色血流信号;≤4cm组肿瘤内部Ⅲ级血流检出率为35.9%(14/39),〉4cm组肿瘤内部Ⅲ级血流检出率为71.4%(55/7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术前超声诊断MRPET与病理诊断符合率93.1%(108/116)。结论CDFI在MRPET术前诊断、分期及临床治疗中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乳癌的二维超声特征性表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特征,以期提高小乳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65个小乳腺肿瘤(≤1.5cm)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肿瘤的形态、边缘、内部回声及血流状况,将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肿瘤的形态、高回声晕、包膜及微小钙化在良、恶性乳腺肿瘤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形态不规则、微小钙化及高回声晕诊断小乳癌敏感性分别为80.7%、34.6%、46.1%,特异性分别为79.5%、97.4%、97.4%。结论肿瘤形态不规则、内部微小钙化及肿瘤边缘高回声晕是诊断小乳癌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的超声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分析10例病理证实为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患者的超声检查资料。结果:10例患者中,9例肿瘤位于皮肤浅表,紧贴皮肤,1例肿瘤位于乳腺内。其灰阶超声表现有3种:(1)"洋葱皮型"肿瘤6个,肿瘤平均最大径41mm,均呈卵圆形;其中4例呈分叶状,边界清晰,肿瘤内见低回声区,内部及周边见粗大分层状高回声区;(2)回声均匀型3例,肿瘤平均最大径17mm,均呈卵圆形,边界清晰,肿瘤呈低回声或稍低回声;(3)回声杂乱型1例,肿瘤最大径170mm,内见高回声及低回声区,杂乱分布。彩色超声示2个最小肿瘤无明显血流信号;其余8个血流丰富,呈网状,平均阻力指数0.57。结论:皮肤隆突性纤维肉瘤有一定特征性超声表现,超声检查有助肿瘤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的超声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超声表现与手术病理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病理诊断高度恶性13例,低度恶性5例,潜在恶性7例。术前超声表现:(1)部位:肿瘤位于胃部7例,小肠11例,大肠4例,肠系膜3例;(2)大小:9例肿瘤直径5cm,16例肿瘤直径≥5cm,肿瘤大小与病理分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肿瘤越大恶性程度越高;(3)形态:肿块呈类圆形或椭圆形19例,呈分叶状6例。(4)回声:呈不均匀低回声18例,呈低回声中伴有不规则的液性无回声区3例(其中2例伴点片状高回声),呈均匀回声4例;(5)生长方式:肿块以膨胀性生长为主20例,小肠和大肠间质瘤的检出病例明显高于胃部,但彩色多普勒检查血流特征无特异性;(6)单发多发:单发肿瘤18例,多发肿瘤7例。术前超声检出肿瘤25例,超声与病理诊断符合19例,不符合6例。结论超声有助于胃肠道间质瘤的检出,肿瘤直径≥5cm、外生性生长、回声不均匀是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超声征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螺旋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表现。结果良性10例,恶性5例,交界性1例。位于胃部10例,十二指肠2例,空肠2例,回肠2例;肿瘤位于腔内5例,腔外11例,均为单发肿瘤。CT表现:良性GIST(含交界性1例)肿瘤最大径均小于4cm;恶性GIST肿瘤最大径均大于5cm。(1)平扫:良性GIST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整,密度较均匀;恶性GIST呈分叶状,部分边缘不清,瘤内密度不均,呈囊实性改变;1列回肠恶性GIST显示肿瘤细蒂与肠管壁相连,2例见点状及小斑片钙化。(2)增强:良性GIST多呈均匀性强化;恶性GIST呈不均匀性强化,实性部分强化,瘤内见不规则无强化坏死区,瘤内可见不规则扭曲异常强化血管影。结论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CT检查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及肿瘤良恶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4例GIST的CT表现,所有患者术前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14例GIST中.肿瘤发生于胃3例.空肠1例,回肠4例,直肠l例。起源于胃肠道外问质瘤5例。其中良性3例,肿瘤直径均≤5.0cm.病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密度均匀,与周围组织结构界限清楚等特征;恶性ll例,肿瘤直径均≥6.0cm,病灶在CT图像上表现为边缘有分叶,内部有坏死,常常伴有深大的溃疡等特征。结论CT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髓样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14例乳腺髓样癌患者的影像资料,观察其二维超声声像图表现(包括大小、边界、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灌注特点。结果乳腺髓样癌具有特征性声像图表现:肿物边界清楚、但无包膜,形态规则,内部回声低,后方回声增强,血供丰富。结论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乳腺髓样癌与其他类型乳腺癌以及乳腺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5.
王勇  白玲  毛京宁  陈伟  范雪  张彦  陈翠京 《临床荟萃》2012,27(5):382-385
目的 总结分析男性乳腺癌的超声特征,分析脂肪层厚度与乳腺癌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患乳腺癌的男性患者进行详细超声检查,检查部位包括双乳、腺体周围淋巴引流区及胸壁(范围为双侧腋中线间锁骨上区至肋弓),记录其声像特征,测量乳腺癌患者的胸壁及脂肪层厚度并与正常体质量[(身高cm- 100)×0.9为标准体质量(kg),正负10%为正常体质量]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结果 ①男性乳腺癌超声影像特征多见:边缘毛刺、内部回声不均、钙化、后方声衰、彩色多普勒血流丰富等.②肿块最大径、血流分级与淋巴结转移有关,肿块越大、血流分级越高,转移癌的发生率越高.肿块的边界、内部回声、有无钙化及后方声衰淋巴结转移者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乳腺癌组的胸壁及胸壁脂肪层厚度与健康对照组不同,胸壁厚度分别为(1.37±0.12)cm vs(1.31±0.08)cm(P<0.05),胸壁脂肪层厚度为(0.89±0.09) cmvs (0.86±0.06) cm(P<0.05).结论 男性乳腺癌超声特征典型,发生淋巴结转移较早,乳腺癌发生与脂肪密切相关,有必要进一步总结乳腺癌发生概率与脂肪层厚度的关系,为男性乳腺癌的发生提供预警和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6.
易正湘  贺李毅  郭一清  毛志群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7):1295-1297,1300
【目的】分析早期胃间质瘤(GIST)的16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GIST的早期影像诊断率。【方法】对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直径小于5cm的GIST多排螺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肿瘤部位、形态、增强特点与病理诊断对照总结(所有病例均行多平面重建、容积再现和最大密度投影等)。【结果】17例GIST患者中,局限于胃壁1例;向胃腔外生长5例;向胃腔内生长11例。肿块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密度多不均匀,恶性程度较高肿瘤强化不规则,边缘强化更明显。【结论】多排螺旋CT对早期GIST有较高检出率,特别是多排螺旋CT多方位重建图像能更详尽展现病变形态、密度、累及范围及与周围器官关系;动态增强扫描反映肿瘤血供情况和强化规律,对病变定性诊断提供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GIMT)的16层螺旋CT(MSCT)和超声内镜(EUS)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GIMT37例,术前37例均行CT平扫,35例行双期增强扫描,17例行超声内镜检查。结果:胃肠道间质瘤(GIST)31例(食道1例,胃19例,小肠6例,直肠1例,胃肠外4例),平滑肌瘤4例(食道3例,胃1例),胃神经源性肿瘤2例。①CT表现:黏膜下富血供肿块,倾向腔外生长,可有囊变、坏死、出血、钙化,无淋巴结转移。增强后良性GIMT及交界性GIST均匀强化,边界清楚,良性GIMT肿块直径1.0-3.0cm,平均2.16cm。胃交界性GIST直径1.2~3.5cm,平均2.24cm。恶性GIMT强化不均匀,肿瘤最大径3.5-16.0cm,平均6.9cm,可有邻近脏器侵犯。定位准确率30/37(81.08%),定性准确率20/37(54.05%)。②EUS表现:内镜表现为黏膜下隆起性病变,EUS显示肿瘤起源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的低回声改变,良性GIMT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楚,肿瘤最大径0.5-3.5cm,平均1.75cm。恶性GIMT回声多不均匀,可伴有液性暗区,形态不规则,可有浸润性改变,肿瘤最大径6.0-10cm,平均9.2cm。定位准确率16/17(94.12%),定性准确率15/17(88.23%)。结论:MSCT和EUS能准确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内部结构及浸润情况,有利于良恶性的判断,对临床治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ROC曲线确定女童不同类型性早熟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超声参数,得出方便于临床诊断性早熟各超声参数的切割值。方法采用盆腔超声常规检查法测量女童内生殖器17项超声参数:子宫体长,厚,宽,容积,内膜回声;子宫颈长,厚,宫体厚度/宫颈厚度比值(FCR),阴道前后壁厚度;卵巢长,厚,容积,卯泡内径,卵泡数目;子宫动脉收缩期流速,舒张期末流速,阻力指数(RI)。将454例性早熟患儿分为中枢性性早熟(CPP)组,外周性性早熟(PPP)组及乳房早发育(Pr)组,将3组454例性早熟患儿组与171例正常同龄女童组盆腔超声多参数测量数据进行比较,观察性早熟患儿组与正常组儿童各项超声参数的差异与特征。结果性早熟患儿平均子宫体长2.2em,厚1.0cm,容积2.0ml,宫颈厚0.9cm,FCR1.2,阴道壁厚0.4cm,卵巢容积1.2ml,子宫动脉舒张期末流速1.8cm/s,RI为0.90。ROC曲线显示患儿CPP组卵巢的超声参数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卵巢长度、厚度及卵巢容积的曲线下面积分别达0.92,0.96及0.98;其次为FCR,曲线下面积达0.89,与PPP组及PT组的相应参数相区别。PPP组子宫、宫颈、阴道的超声参数及子宫动脉舒张期末流速、RI均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宫颈及阴道壁厚度曲线下面积高达0.98,与CPP组及PT组的相应参数相区别。双侧卵巢增大是诊断CPP的可靠依据,早期可无子宫增大。子宫增大,宫颈及阴道壁增厚,子宫内膜显现,若不伴卵巢增大,多考虑PPP。PT患儿子宫、卵巢多无明显形态改变,若有卵巢增大,应警惕发展为CPP,需追踪复查。结论ROC曲线可在女童盆腔众多超声参数中确定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的超声参数,对女童性早熟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价值。其中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敏感指标是:卵巢容积,宫颈厚度,阴道壁厚度,子宫动脉舒张期末流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危和高危胃肠道间质瘤(GIST)患者CT影像特征之间的区别。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中危和高危GIST患者42例,分析两组问cT特征如肿瘤大小、形状、生长方式、强化程度、边界、液化坏死、钙化和转移情况之间的差异。结果中危组患者22例,平均年龄(51±8)岁,50%(11/22)直径≤5cm;72.73%(16/22)呈圆形或类圆形;50%(11/22)腔内生长;63.63%(14/22)中度强化,36.36%(8/22)轻度强化;36.36%(8/22)边界欠清晰;54.55%(12/22)有液化坏死,31.82%(7/22)有钙化,1例发生远处转移。高危组患者20例,平均年龄(51±8)岁,55%(11/20)直径≤5cm;20%(4/20)呈圆形或类圆形;25%(5/20)腔内生长;55%(11/20)中度强化,40%(8/20)轻度强化,5%(1/20)明显强化;65%(13/20)边界欠清晰;85%(17/20)有液化坏死,5%(1/20)有钙化,15%(3/20)发生远处转移。两组比较,在肿瘤大小、生长方式、边界、强化程度及转移率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46,0.096,0.064,0.808,0.249),高危组中分叶状或不规则状肿瘤和液化坏死发生率高于中危组,钙化发生率低于中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303,0.027)。结论CT特征中肿瘤形状、坏死和钙化发生率有助于鉴别中危组和高危组患者,肿瘤大小在鉴别中危组和高危组方面意义有限,肿瘤生长方式、强化程度、边界清晰度等CT特征在鉴别中、高危患者方面的价值需要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