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赖江萍 《全科护理》2014,(18):1654-1655
[目的]探讨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原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98例全身麻醉手术患儿,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给予全身麻醉苏醒期的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儿躁动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护理后躁动发生情况比较,研究组患儿中轻度1例,中度2例,重度2例,躁动总发生率为10.20%;对照组患儿中轻度6例,中度4例,重度4例,躁动总发生率为28.57%;两组结果比较研究组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全身麻醉手术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因此手术中分析其躁动发生的原因,并在苏醒期给予患儿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少患儿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母亲陪伴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母亲陪伴对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全身麻醉小儿手术患儿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为患儿术毕母亲进入麻醉复苏室陪伴患儿直至清醒,对照组无母亲陪伴。观察两组患儿苏醒期心理状态及躁动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7%比69.0%,χ^2=13.66,P〈0.01);恐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7%比89.7%,χ^2=27.88,P〈0.01)。苏醒期后两组患儿血压及心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亲陪伴可减轻全身麻醉患儿苏醒期焦虑恐惧及躁动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陈君 《临床医学》2020,40(1):72-73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对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禹州市人民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72例老年患者,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在全身麻醉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照组36例在全身麻醉中应用生理氯化钠溶液。比较两组患者的苏醒期躁动程度、术前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评分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78%(1/36),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9/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 d、7 d MMSE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OCD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老年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减少POCD及苏醒期躁动发生,达到神经保护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李国建 《护理学报》2010,17(5):52-53
目的探讨小儿全麻术后苏醒期发生躁动的原因,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观察统计全麻苏醒期躁动患儿的例数及程度,记录发生躁动患儿年龄、麻醉方式及是否有不良刺激。结果432例中发生苏醒期躁动的患儿96例,躁动患儿中存在尿管刺激的62例,存在气管导管刺激的47例,采用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的患儿躁动发生率高于采用气管内插管麻醉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于2岁的患儿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最高,但各年龄段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防范措施,减轻各种不良刺激对患儿的影响,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氯胺酮静脉复合麻醉患儿注重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区分是否苏醒,是避免患儿躁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减轻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躁动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普外科、五官科、妇科、肝胆科拟行气管插管静脉吸入复合麻醉的手术病人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1 d访视并进行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对照组常规术前访视。记录两组病人诱导前、术毕、拔管时、拔管后5 min和10 min各时段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苏醒期躁动-镇静评分、躁动发生率。[结果]麻醉苏醒期病人的心率、血压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苏醒期躁动-镇静评分为0.65分±0.34分,对照组为1.98分±0.3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发生率:实验组13.3%,对照组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渐进性肌肉放松训练有助于降低全身麻醉病人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减轻躁动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沟通护理对鼻内镜鼻窦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全麻下行鼻内镜双侧鼻窦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术前1 d接受常规麻醉医生访视和手术窜护士心理护理,术后麻醉医生常规拔管苏醒,实验组增加苏醒期沟通护理.观察两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记录躁动评分、术后鼻腔止血效果及麻醉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及躁动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术后鼻腔止血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重大并发症.结论 在常规术前访视与心理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对鼻窦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沟通护理能降低躁动发生率及减少鼻腔渗血,提高苏醒期安全性及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全麻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针对胸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 将2018年10至2019年10月我院就诊的胸外科手术全身麻醉患者110例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各55例.常规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患者苏醒期的躁动原因及发生躁动的几率.结果 苏醒期躁动的影...  相似文献   

8.
全身麻醉患者苏醒期的躁动现象临床常见,引起躁动的原因不一,处理方法多样,疼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中应用氟比洛芬酯作超前镇痛,观察其在消除或降低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术后镇痛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作用。方法选取行全麻下腹部手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针对全麻术后苏醒期躁动的原因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苏醒期心率、血压指标及躁动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躁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给予预防性和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明显减少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和程度,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并减少术后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可能原因。方法:全身麻醉下行外科手术的患者1 600例,手术结束后在麻醉恢复室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进行躁动诊断,调查躁动的发生率。结果:1 600例患者中出现苏醒期躁动有114例(7.1%),其中糖尿病史患者有15例(13.2%),麻醉诱导后导尿患者86例(75.4%),乳腺手术患者19例(16.7%),腹部手术患者35例(30.7%),泌尿外科手术患者25例(21.9%),七氟烷麻醉患者54例(47.4%)。苏醒期躁动与糖尿病史、麻醉诱导后导尿、手术时间、乳腺手术、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及七氟烷麻醉相关;与年龄、性别、体质量、ASA分级、高血压病史及既往手术史无关。结论:糖尿病史、麻醉诱导后导尿、手术时间、乳腺手术、腹部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及七氟烷麻醉是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539例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刘新 《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886-888
目的分析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对2400例术后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患者的观察,分析各种不良刺激导致躁动的发生率、不同手术类型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以及催醒药的使用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结果539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2.46%;各种不良刺激所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以疼痛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9.35%及33.77%,不同手术类型术后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不同,胸外科手术后发生率为55.67%,显著高于其他科术后躁动发生率;用药物催醒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29.40%,高于不用催醒药的18.72%。结论护理人员应熟悉苏醒期患者躁动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麻醉恢复室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影响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我院麻醉恢复室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对162例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其中发生躁动的36例,未发动躁动的126例。对引起躁动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生苏醒期躁动的36例患者中,发生1级躁动12例(33. 33%),2级躁动17例(47. 22%),3级躁动7例(19. 4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阳性腹痛史、家庭支持、性格、心理状况、麻醉前留置导管、出血量、肌松药物及术后镇痛均为麻醉苏醒期发生躁动的相关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心理状况、肌松药物及术后镇痛均为引发术后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结论引发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影响因素较多,加强对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原因及危害的认知,减少诱发因素并采取预见性干预措施,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苏醒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PDCA循环管理,降低门诊全麻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麻醉科2018年3~10月84例门诊全身麻醉下行口腔龋齿治疗的患儿纳入此研究,将2018年3~6月42例实施PDCA前的全麻患儿作为对照组, 2018年7~10月42例全麻手术患儿作为研究组,采用PDCA循环实施干预,实时进行监控、总结。比较2组患者麻醉复苏期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结果与实施PDCA循环前相比,实施后的患儿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由54.76%降至16.67%。结论 PDCA循环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门诊全麻患儿苏醒期躁动的发生率,麻醉质量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4.
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例术后进入麻醉恢复室的全麻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各种不良刺激下躁动的发生率,手术类型及麻醉相关因素与苏醒期躁动的关系。结果34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17.4%;各种不良刺激所致苏醒期躁动的发生以疼痛、气管导管刺激和尿管刺激多见,分别占43.5%、25.1%和17.9%。不同手术类型、麻醉方式、催醒药及术后镇痛方式下躁动发生率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耳鼻喉手术、胸外科手术术后躁动发生率较高,分别为46.5%和37.1%;应用药物催醒的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为28.5%,高于不用催醒药的14.0%;术后使用止痛药患者躁动发生率为7.5%,低于不使用止痛药患者的19.7%。结论重视全麻患者术后苏醒期躁动因素的全面评估,加强护理,防止意外发生,是确保患者安全度过麻醉复苏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地佐辛预防全凭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师协会I-Ⅱ级择期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以七氟醚维持麻醉,观察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注射液0.1 mg/kg,对照组患者则接受七氟醚维持麻醉。结果观察组全身麻醉苏醒期Ramsay、VAS镇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睁眼、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可有效预防或降低七氟醚全身麻醉苏醒期兴奋躁动的发生,采用0.1 mg/kg剂量时苏醒质量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语言唤醒对全身麻醉苏醒期患者苏醒时间和躁动发生程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09年12月择期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的腹部手术患者80例,按信封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术前1日进行心理疏导、语音熟悉;手术当日告知要点,再次熟悉语音;停用麻醉药后,对苏醒期患者进行语言唤醒。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术前和术后护理。分别记录患者的苏醒时间、躁动发生次数和躁动程度。结果试验组全身麻醉停药后,呼之睁眼时间、呼之握拳时间、拔管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躁动发生率和躁动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唤醒护理可缩短全身麻醉术后的苏醒时间,减少或减轻躁动的发生,提高全身麻醉患者的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EA)的危险因素,并讨论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2月—2020年1月收治的全身麻醉患者400例,将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38例作为病例组,未发生麻醉苏醒期躁动的36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术前焦虑、手术时间≥4 h、术中留置尿管、拮抗催醒、未镇痛以及术中低体温是麻醉苏醒期患者躁动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0岁、脑功能障碍、手术时间≥4 h、拮抗催醒、术中低体温是引起全身麻醉苏醒期躁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危险因素多,临床上应该全面监测评估,时刻掌握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防治,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8.
王钦 《当代护士》2017,(12):120-122
目的研究分析全身麻醉前心理护理干预对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本院接受全身麻醉的手术患者中,选取符合本组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术前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预后、心率、血压、躁动评分、满意度的变化。结果麻醉前及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不明显,对照组患者发生明显变化,苏醒期观察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期躁动0级比例90.00%,高于对照组的68.00%,苏醒期躁动1级比例6.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率94.00%,高于对照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身麻醉手术患者实施麻醉前心理护理,有利于稳定患者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可在临床积极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对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苏醒期导尿管刺激引发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行上腹部手术男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全身麻醉诱导后留置导尿管,观察组于手术开始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 mL,观察苏醒期因导尿管引发的膀胱刺激征和躁动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苏醒期均因导尿管刺激引发膀胱刺激征,观察组膀胱刺激征程度和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术后导尿管引发的膀胱刺激征是引发苏醒期躁动的主要原因,术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0.15 mg/kg可有效预防其发生或降低其程度.  相似文献   

20.
导尿时机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影响的观察及护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在全麻状态下与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术,对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80例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例)在麻醉前清醒状态下行导尿术,对照组(40例)在麻醉后行导尿术。比较2组患者在全麻苏醒期的躁动分值和导管脱出率。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躁动分值和导管脱出率明显低于后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并且,躁动分值与导管脱出呈正相关。结论在麻醉前行导尿术,可明显减轻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降低不良情况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