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ANKL/OPG体系与骨髓瘤骨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髓瘤骨病(MBD)是多发性骨髓瘤(MM)的显著特点,包括骨质溶解、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破骨细胞(OC)的大量生成和激活,导致骨的再吸收增加。人骨髓瘤细胞培养可以产生几种破骨细胞刺激因子,如IL-1β、PTHrP、TNFα、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4等,但在活体实验中,没有一种可以导致骨的破坏。RANKL是最近发现的一个破  相似文献   

2.
代谢性骨病[一般需知] 骨质是处于不断地再吸收和形成的代谢更新的过程中,这两个过程合称为骨再塑(bone remodeling)。骨再塑与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活性有关。原生骨细胞首先发展为破骨细胞,继而发展为成骨细胞,后来再发展为骨细胞。这就是骨质的“激活-再吸收-形成”的过程。原生骨细胞受1,25-  相似文献   

3.
骨质破坏是多发性骨髓瘤(MM)一大特征,据统计70%~80%患者有骨的累及。骨质破坏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破骨细胞活化因子(OAFs)、黏附分子、瘤细胞与基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通过上调破骨细胞活性,使成骨与破骨之间平衡失调而出现溶骨。在这些因素中哪种因素起主要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MM骨病机制及其调节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骨质破坏是多发性骨髓瘤(MM)一大特征,据统计70%~80%患者有骨的累及。骨质破坏受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破骨细胞活化因子(OAFs)、黏附分子、瘤细胞与基质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等,通过上调破骨细胞活性,使成骨与破骨之间平衡失调而出现溶骨。在这些因素中哪种因素起主要作用,目前尚不明确。本文对MM骨病机制及其调节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骨髓瘤骨病发病机制及诊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破坏是多发性骨髓瘤的重要特征.研究表明肿瘤进展与骨质吸收有很强的内在联系.骨质吸收增加由破骨细胞激活和成骨细胞受抑制引起.骨髓瘤细胞通过增加骨髓微环境中NF-kB配体受体激活剂(RANKL)和减少骨保护蛋白(OPG)表达改变骨质的正常代谢,进而刺激破骨细胞的形成和激活.骨质破坏又释放数种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反过来促进骨髓瘤细胞生长.因此阻断骨质吸收就可以阻断此恶性循环,从而降低骨髓瘤骨病的发生,延缓肿瘤进程.阻断溶骨过程的药物,如双磷酸盐、RANKL抑制剂和蛋白酶体抑制剂,均可以有效治疗骨髓瘤骨病和抑制肿瘤生长.本文就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疾病评价及治疗方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骨重塑( bone remodeling)的失衡是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骨病(MBD)产生的主要原因.在骨髓微环境中,MM细胞通过分泌各种细胞因子或直接的细胞-细胞相互作用,刺激破骨细胞( osteoclast,OCL)活化,抑制成骨细胞(osteoblast,OBL)的形成和功能,导致骨重塑平衡的严重失调,产生骨骼疼痛、骨质破坏、高钙血症等骨相关事件.我们将就MBD发病机制及靶向治疗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进行性骨质破坏和新骨形成障碍是骨髓瘤骨病(MBD)的病理基础.MBD的发生与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从而形成广泛性骨质破坏和MM进展的恶性循环.蛋白酶体抑制剂在MM中发挥抗肿瘤的作用已经得到了肯定.近年来临床前期研究和临床试验研究均证实,该类药物还可抑制破骨细胞分化与骨吸收,促进成骨细胞的骨形成,因此能调节患者的骨重建过程.由于蛋白酶体抑制剂不仅治疗MM本身,其对MBD潜在的治疗作用也备受关注,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进行性的骨质破坏是其突出的临床特点之一,约90%的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骨损害[1].与其他实体瘤骨转移所致的骨质破坏不同,60%的MM患者在确诊时就伴有明显的骨痛,并逐渐发展为病理性骨折[2].  相似文献   

9.
骨质重建是骨吸收和骨形成耦联的动态平衡过程,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效应细胞。多发性骨髓瘤表现特征性溶骨病变,其机制与骨髓微环境中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生理平衡破坏有关,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及其配体是对破骨细胞生成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也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潜在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10.
骨质重建是骨吸收和骨形成耦联的动态平衡过程,破骨细胞是骨吸收的效应细胞。多发性骨髓瘤表现特征性溶骨病变,其机制与骨髓微环境中调节破骨细胞功能的细胞因子生理平衡破坏有关,护骨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及其配体是对破骨细胞生成起决定作用的关键因素,也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潜在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11.
破骨细胞(OC)是人体生理性骨重建和病理性骨破坏过程中高度特异性的惟一具有骨质吸收功能的多核巨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的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形成单位.在体内它主要受骨髓基质细胞或成骨细胞分泌的破骨细胞分化因子(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RANKL)和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 M-CSF)两种分子的调控.在OC生成和分化的过程中,骨髓基质细胞、OB、OC间及M-CSF与RANKL间互相影响和依赖,形成某种"偶联"机制保持动态平衡[1].目前国内外对破骨细胞的研究主要针对OC的分化及其调节机制,但其分离、诱导培养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总结性文献较少,本文就近年来破骨细胞体外培养的多种影响因素作一综述,以总结对破骨细胞的影响因素,提高培养破骨细胞的成功率、密度和纯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骨髓微环境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mieroRNA(miR)-21和miR-30b的调变作用.方法培养破骨细胞,采用MACS法分选纯化CD138*骨髓瘤细胞.采用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MM患者瘤细胞和细胞株以及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的MM患者瘤细胞miR-21和miR-30b的表达量.结果 MM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破骨细胞培养基培养后10~14 d形成破骨细胞,瘤细胞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组和未与破骨细胞共培养组相比较,细胞活力明显增高,miR-21的表达量增高了1.3~5.9倍,miR-30b表达量降低27.5%~76.9%.在正常浆细胞、MM患者瘤细胞和MM细胞株,miR-21表达水平分别为1.9±0.8、6.5±4.9和35.1±36.2,而miR-30表达分别为13.6±1.8、7.2±6.3和4.5±1.9.结论骨髓微环境可调控miR-21和miR-30b的表达,miR-21起癌基因作用,而miR-30b起抑痛基因作用.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容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多数学者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主要病理生理机制是破骨细胞所介导的骨吸收增加,骨转换增高.人们以往以尿羟脯氨酸(HOP)作为骨吸收的指标,但其特异性不高,受饮食影响大[1].近来人们发现吡啶酚和脱氧吡啶酚为骨吸收的特异性指标,不受饮食的影响[2].本文通过测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药物治疗前后四种尿生化指标,比较其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治疗的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4.
SDF-1/CXCR4与多发性骨髓瘤溶骨性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溶骨性破坏是主要的临床问题,其机制与骨髓瘤细胞或骨髓微环境的细胞产生破骨细胞激活因子刺激破骨细胞生成有关,SDF—1a是骨髓瘤骨病发病中的一个重要因子,也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骨病潜在的靶目标。本文就SDF-1/CXCR4的结构,SDF-1/CXCR4在MM患者骨微环境中的表达及对破骨细胞的作用、血浆SDF-1和骨髓瘤细胞CXCR4的表达与MM溶骨病变及预后的关系、SDF-1/CXCR4是治疗骨髓瘤骨病的潜在靶标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可溶性核转录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的配体(sRANKL)和护骨蛋白(OPG)的水平与多发性骨髓瘤骨病(MBD)之间的关系。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42例初诊的MM病人(观察组)以及2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清中sRANKL和OPG的水平以及破骨细胞代谢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P-5b)与Ⅰ型胶原蛋白羧基末端交联肽(CTP-Ⅰ)的水平,同时根据全身X光摄片判断MM患者骨损害情况并分析sRANKL/OPG比值与TRAP-5b、CTP-Ⅰ水平和骨损害发生及其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血清中sRANKL水平升高(中位水平9.33μg/L),OPG水平下降(中位水平4.93μg/L),sRANKL/OPG比值明显升高(比值2.65),与对照组相比各对应指标之间的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MM患者血清中sRANKL/OPG比值与TRAP-5b(r=0.512,p0.05)和CTP-Ⅰ(r=0.481,p0.05)水平之间均存在相关性。将观察组患者按有无骨损害分组发现,骨损害组(29例)和无骨损害组(13例)的sRANKL/OPG比值分别为5.13和1.12,有骨损害组的比值明显升高(p0.05);如果按骨损害程度分组还发现,sRANKL/OPG比值与骨损害程度密切相关(r=0.445,p0.05),但不同临床分型和不同临床分期(ISS分期)的MM患者之间,血清sRANKL/OPG比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M患者血清中sRANKL/OPG比值明显升高,不仅与破骨细胞代谢增强有关,还与骨损害的发生及其程度相关,所以sRANKL/OPG比值可作为判断MBD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累及周围关节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的慢性炎症[1],T淋巴细胞是RA滑膜组织中的主要炎性细胞.促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是介导炎性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关键因素.白细胞介素(IL)-17是一种促炎性细胞因子,在炎症反应中对白细胞的迁移和活化,在骨质破坏反应中对破骨细胞的活化和骨质的吸收方面均发挥着重要作用[2].  相似文献   

17.
多发性骨髓瘤(MM)是骨髓中浆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患者在诊断时多伴有溶骨性病变和剧烈疼痛.近年来MM的免疫治疗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证实,Vγ9Vδ2 T细胞可通过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和抑制破骨细胞形成阻断MM患者疾病进展.笔者结合Vγ9Vδ2 T细胞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试验,就其在MM免疫治疗的激活与杀伤作用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骨吸收与骨形成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骨吸收通常与破骨细胞相伴随。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是在骨的微环境内进行的复杂分子生物学反应过程。自从20世纪80年代初明确了破骨细胞来源于骨髓干细胞以后,方有可能对骨的破坏机理进行深入研究。成骨细胞是骨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功能细胞,其主要功能是分泌骨基质(包括胶原及糖蛋白)及进行合成。成骨细胞还参与破骨细胞性骨吸收的调节,两者是骨代谢过程中的重要核心细胞。本文对骨吸收与骨形成过程及其相互关联做了较为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背景:绝经后女性出现的骨质疏松是一种全身性的骨代谢障碍疾病,与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密切相关。目的:分别从雌激素对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的作用综述了雌激素对骨代谢的影响。方法:由第一作者使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全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词为"estrogen,osteoporosis,bone metabolism,osteoblasts,osteoclasts,osteogenesis,bone resorption"和"雌激素,骨质疏松症,骨代谢,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骨生成,骨吸收"。从雌激素对破骨细胞、成骨细胞影响两个方面进行总结。共检索到216篇文章,按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共纳入48篇文章。结果与结论:雌激素水平下降破坏了体内成骨与破骨之间的动态平衡,从而导致骨质的吸收,骨量的减少、脆性增加、增加了骨折的风险。雌激素对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均产生调节作用,进而促进骨形成、抑制骨吸收,维持骨代谢平衡。  相似文献   

20.
背景:目前国际上公认双能 X 射线吸收测定法为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但常由于测量部位异位骨化、骨质增生等因素使得测量结果存在误差。目的:探讨骨代谢标志物在老年骨质疏松骨折诊疗中的临床意义以及它与骨密度和骨组织形态病理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50例需行手术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骨折患者,行骨生化4项检测,其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 5b)检测值明显增高患者25例(标记为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升高组),骨碱性磷酸酶(BAP)检测值明显升高患者25例(标记为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术中抽取两组各8例患者骨折断端部分骨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普通光镜检查和扫描电镜检查病理学改变。术后,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升高组患者使用鲑鱼降钙素抗骨质疏松治疗,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患者使用骨肽注射液抗骨质疏松治疗,6个月后再次检测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术前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检查结果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升高组患者骨折断端骨组织病理检查示成骨细胞减少、破骨细胞增多;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患者骨折断端骨组织病理检查示成骨细胞减少;两组骨小梁/骨面积比值均降低,且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升高组较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降低程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扫描电镜检查示两组破骨细胞都较正常组活跃,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 升高组骨小梁较骨碱性磷酸酶升高组稀松明显,吸收空泡增大。两组于术后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骨密度和骨生化4项检测结果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结果显示:①骨代谢标志物检测能明确患者骨组织是以成骨细胞功能和数量减低还是以破骨细胞功能和数量增加为主,以便指导临床针对性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②骨折断端骨组织形态病理学检查能更好地反映患者骨组织内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小梁等状况。骨质疏松患者针对性使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能提高疗效、降低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