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神志异常即神的活动异常,神(即神志、神明、意识,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活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包括脏腑气血的机能活动和人的精神活动两个方面内容。前者指脏腑、经络以及构成形体并不断奉养其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
神在祖国医学理论中具有广泛的内涵,它包括广义和狭义两个层次.广义的神指人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气血、津液活动的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如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肢体活动、姿态等.<素问·移精变气论>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指的就是广义的神.狭义的神则指人的情志与神态,包括精神意识、情绪和思维活动.<素问·灵兰秘典论>对狭义的神曾有论述:"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笔者所述是指广义之神,探讨审神、守神、治神与针刺治疗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浅谈神志异常对温病辨证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集中表现,包括脏腑气血的机能活动和人的精神活动。前者是指脏腑、经络以及构成形体并不断地供养形体生长发育的精、气、血、津液等的生理功能;后者是指人的感知觉、思维、记忆、意志、情感等心理活动。人体脏腑气血功能活动的异常要靠观体征、气色,询病情,察脉象等诊断手段来了解,即“四诊合参”。人的精神活动源于五脏精气,其正常与否要靠观察病人面部表情、举止言谈、对外界事物和语言刺激的反应等来判断,是医生接触病人首先遇到的,并能在短时间内借以对病者安危形成总印象的资料。望神不仅是中医诊断的重要内容,而且对于确定  相似文献   

4.
形,即形态,是指人的身形、体质,即人的生理功能;神,即神志、神明、神识,指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活动。中医理论历来认为,形即神,神即形,神附于形,形依于神,每一个有生命活动的人,他的形态和神态,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认为,精气神为人生三宝。神是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又指精神意识活动。《内经》说:"神者,水谷之精气也。"也就是说,神是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所以又称精神。精神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它通过机体的形  相似文献   

6.
精、气、神是脏腑学说中的重要内容,它们是脏腑活动衍生的产物和能量,同时又与脏腑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不可分离。精、气、神三者虽各有不同之处,但实际上又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有精则有神,所以积精可以全神,精伤则神无所舍。精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人无气则死。精、气、神三位一体不可分离,存则俱存,亡则俱亡。  相似文献   

7.
望诊 ,在中医诊断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居于四诊首位 ,而望神又居望诊之首。但是望神中神的内涵是什么 ?这个问题不是很明确 ,搞清楚其内涵对于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医诊断学具有重要意义。中医“神”的概念很多 ,在不同的书中解释也不尽相同。神的含义有三 :一是自然界物质变化功能 ;二是指人体的生命活动 ;三是指人的精神意识。而六版教材增加了神是人体内一切生命活动主宰者。《中医诊断学》五版中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 ;狭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六版则说神是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和精神意识状态…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强调人体有“三宝”,即精、气、神,它维持着生命活动。形,指有形物质,指人体;神,指人体生命活动总的外在表现,还指精神意识活动。“形”与“神”关系十分密切。“神者,水谷之精气也” (《灵枢·平人绝谷》篇)。此言“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的,是脏腑气血盛衰的外露征象,通过机体的形态动静、面部表情、语言气息等表现。  相似文献   

9.
精、气、神被视为中医的三宝。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广义的神,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生命活动之神;狭义的神,指人体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即心理活动之神。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因此通过诊神、可以了解人体脏腑、精、气、血、津液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以及心理活动的正常与否。《素问·  相似文献   

10.
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内经》中针刺"治神"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本神》也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就是说,针刺治疗要以神为本。所谓“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即对以精、气、血、津、液等物质为基础的脏腑、经络等全部功能活动的高度概括,当这些功能活动正常时,表现于外的征象均属“神”的范畴;狭义的神,是指心所主的神志,即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1]。中医学强调人的“形神合一”,认为形者神之体,神者形之用。无形则神无以生,无神则形不可活;“形体不敝,精神不散…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广义之"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脏腑、精、气、血、津液活动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狭义之"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神不能离开人体而独立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形衰则神惫.  相似文献   

12.
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概括,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它是中医学对生命最本质的理解。人体是以脏腑系统为核心的有机整体。唯有各脏腑都运作正常才能神情精彩。因此,正确理解神与脏腑的关系非常重要。笔者认为神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哪一脏主神,而是以脏腑为核心,诸脏腑协同作用,为神提供物质基础、调摄、控制等。心-脑-肾为神的调节脏腑,此三脏既有神之源、又有藏神之府、亦有调神之枢;而脾胃又为神的表现提供物质基础。因而在诸脏腑中神又与心、脑、肾、脾关系尤为密切。  相似文献   

13.
“神”在祖国医学中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人体的面色、眼神、应答、肢体活动姿势等 ,无不包含在神的范围之内。《素问·移精变气论篇》谓“得神者昌 ,失神者亡”就是这种广义之神。狭义之神即心主神志 ,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其在一定条件下影响着整个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协调和平衡。因而 ,“神”为生命之主宰 ,神的得失存亡 ,反映了人体脏腑气血之盛衰 ,是临床上决断生死的重要关键。《灵枢·本神》曰 :“凡刺之法 ,必先本于神”。即提示了“神”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笔者仅从针刺治…  相似文献   

14.
神志,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情感、感知觉及意志行为活动,<内经>"五神脏"理论把人的神志活动分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认为神志活动的产生是脏腑组织之间整体协调、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中医学在生理、病理及治疗上的独特思路及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5.
肝藏象的免疫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学中的免疫一词 ,最早见于明代《免疫类方》 ,但有关免疫的资料却在先秦文献中已屡见记载。中医学中虽没有现代免疫学的理论 ,但类似免疫的概念却处处反映在脏腑、气血、津液、阴阳虚实等基本理论中。脏腑、气血和津液既是维系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 ,又是某些功能的具体反映 ,其中也体现了现代医学所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内经》中有“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等论点 ,中医所谓的正气 ,应当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 ,包括脏腑、经络、气血等的功能和抗病康复能力。广义而言 ,正气还应当是指机体的正常组织结构和…  相似文献   

16.
《内经》中“心理”的概念 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心理活动过程指认识、情感和意志活动过程,个性特征则包括人的能力、气质、兴趣和积极性等。《内经》把心理活动的神分为更加具体的神、魂、魄、意、志、思、虑、智,而对于人的情感活动,则主要以“五志”的概念加以描述,即“喜怒悲忧恐”。  相似文献   

17.
七情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对外界事物的反应,是脏腑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脏腑气血津液是七情活动的物质基础,七情异常会影响脏腑津液代谢.骨骼生长发育也需要脏腑气血津液的濡养,七情异常亦会影响骨折部位的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18.
<正>中医的"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活动,可以说神就是精神;而广义的神泛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表现,是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以及脏腑、气血、津液活动的外在表现的高度概括。《素问·灵兰秘典论》载:"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宣明五气》载:"心藏神"。心主神明,指出心具有产生和协调精神活动的作用。《灵枢·五色》载:"积神于心,以知往今",指出心的功能正常,才能正确思维,认识事物。单以"心主神志"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正>“形神学说”是历代哲学家及医学家所广泛论及的重要内容,《黄帝内经》对“形神一体”理论的论述将形神观与医学完美融合。“形”乃脏腑经络、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有形躯体及循行全身的气血津液等精微物质。“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之“神”是指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魂、魄、志、意、思、虑、智等各种心理思维过程和喜、怒、忧、思、悲、恐、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内经》狭义之神及其与脏腑的关系为最根本理论基础,以精神活动异常和饮食的作用、方式、性味等为直接原因,初探了《内经》对狭义之神与饮食的关系的认识。成书于两千多年前的《内经》,奠定了处理神与饮食的关系的理论基础,这些观点,今天看来,仍具有饮食养生、饮食治疗、饮食护理以及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