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隐匿型肾小球肾炎外周血粘附分子CD44、CD54、CD62P的表达与疾病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全血免疫荧光直标术对25例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进行CD44、CD54、CD62P标记后,上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隐匿型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CD44、CD54、CD62P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P<0.01),而且肉眼血尿组CD44、CD54、CD62P的表达显著高于尿检异常组(P<0.01)。结论:黏附分子CD44、CD54、CD62P可能介导和参与了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的发生及发展过程,外周血粘附分子CD44、CD54、CD62P的检测可为临床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分子依据。  相似文献   

2.
细胞粘附分子是近几年来发现的一类来自不同基因的配体/受体分子,它们介导了细胞信息传递的关键步骤[1].粘附分子P选择素(CD62P)与细胞表面糖蛋白(CD44)均为粘附分子家族中的重要成员,CD44主要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特异性粘连,与肾小球肾炎时的白细胞浸润、细胞增殖及细胞外基质的增加有关[2].CD62P作为血小板粘附活化与释放反应最特异的标志物,在免疫识别、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了90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CD62P及CD44分子的表达特征,旨在探讨CD44及CD62P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IgA肾病患者外周血粘附分子CD44 (细胞表面糖蛋白 )和CD6 2P (P选择素 )表达水平的变化 ,并探讨CD44和CD6 2P在IgA肾病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 ,对 40例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和CD6 2P表达进行研究 ,以 36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CD6 2P的表达分别为 33.89%± 13.2 9%、8.5 8%± 5 .17%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19.73 %± 6 .82 %、3.2 6 %± 1.76 %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其中在IgA肾病Ⅳ级和Ⅴ级患者CD44、CD6 2P的表达水平亦明显高于Ⅱ级和Ⅲ级 ;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水平与CD6 2P的表达水平呈显著正相关 (r=0 .39,P <0 .0 5 )。结论 CD44和CD6 2P在IgA肾病患者外周血表达增强 ,在IgA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可能参与了IgA肾病的病理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CD40及CD40配体(CD40L)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分7组:对照组(n=3)、单纯缺血30min、缺血30min再灌注1min、5min、10min、20min和30min组(各组n=6),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观察外周血CD40及CD40L的表达,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CD40及CD40L在心肌中表达情况。结果:单纯30min缺血组(I30min)的CD40及CD40L高于对照组(P<0.05);在不同的再灌注时间中,CD40及CD40L在再灌注1min(R1min)开始升高,R5min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R30min达基线,其中R5min、R10min的CD40及CD40L比I30min及对照组高(P<0.05),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CD40及CD40L在心肌细胞膜上表达,正常心肌细胞膜上表达较弱,损伤心肌细胞膜上表达较强。结论:提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可能与粘附分子CD40及CD40L的异常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 β整合素家族及CD44粘附分子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哮喘豚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 )表面CD11a分子及哮喘患者PBMC表面CD18和CD44等分子的表达情况。结果 :(1)哮喘豚鼠PBMC表面CD11a分子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地塞米松可抑制CD11a表达 ;(2 )哮喘患者PBMC表面CD18、CD44表达较正常人明显增高 (P <0 0 1)。使细胞粘附分子参与了哮喘的病理生理过程 ,糖皮质激素可抑制细胞粘附分子表达 ,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17(6):324-326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细胞表面β1整合素(CD49d)、β2整合素(CD11a、CD11b)及L-选择素(CD62L)的表达。结果①动员后第7天CD34+细胞表面较动员前CD49d、CD11a、CD62L表达下降(P<0.01),而CD11b无变化(P>0.05)。②外周血CD34+细胞表达CD49d、CD11a、CD11b、CD62L较骨髓低(P<0.05)。③外周血CD34+细胞绝大多数处于GO/G1期,该期的干细胞CD49d的密度低于S+G2/M期。结论化疗+G-CSF通过粘附分子的变化而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7.
CD81属于四次跨膜蛋白超家族成员,是相对分子量26kD的一种膜表面粘附分子,CD81分布广泛,具有多种功能。1998年意大利科学家Pileri等首次报道了CD81是与HCV特异结合的蛋白质分子。以后大量的实验表明CD81是HCV感染的最初受体。但也有部分实验不支持这一观点。本文就CD81与HCV关系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变化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中的作用。方法:用双色免疫荧光法研究1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经化疗+G-CSF动员外击血干细胞前后、骨髓和外周血CD34^ 细胞表面β1整合素(CD49d)、β2整合素(CD11a、CD11b)及L-选择素(CD62L)的表达。结果:①动员后第7天CD34^ 细胞表面较动员前CD49d、CD11a、CD62L表达下降;(P<0.01),而CD11b无变化(P>0.05)。②外周血CD34^ 细胞表达CD49d、CD11a、CD11b、CD62L较骨髓低(P<0.05)。③外周血CD34^ 细胞绝大多数处于GO/G1期,该期的的干细胞CD49d的密度低于S+G2/M期。结论:化疗+G-CSF通过粘附分子的变化而使造血干细胞从骨髓进入外周血中。  相似文献   

9.
CD55、CD59、CD34对AA-PNH早期诊断研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CD55、CD59、CD34抗原在再障.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综合征(AA-PNH)的早期诊断中的价值,寻找AA-PNH早期诊断敏感指标,进而达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AA-PNH综合征患者的CD55、CD59、CD34抗原变化关系,并与PNH、AA等疾病组以及正常对照组CD55、CD59、CD34抗原相互变化关系,经过统计学处理,找出相关性。结果:结果表明AA—PNH、PNH CD55、CD59、CD34抗原较AA及其他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并与溶血试验中溶血程度呈正相关,且早于其他溶血指标。结论:CD55、CD59、CD34抗原表达率可作为PNH、AA-PNH综合征早期诊断最敏感指标,并与预后转归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D64、CD16表达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近2个月产科顺产分娩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共20例,利用流式细胞技术进行脐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CD64、CD16表达的测定,与同期30例健康成人检测结果比较,以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的平均荧光道数(171.23±83.97道尔顿),高于成人对照组(98.05±44.92道尔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CD16的表达(939.12±140.61道尔顿)明显低于对照组(1269.44±107.35道尔顿)(P〈0.01)。脐血淋巴细胞CD64、CD16表达的平均荧光道数(37.66±4.85道尔顿、84.42±51.23道尔顿)与成人淋巴细胞CD64、CD16的表达相比较(34.77±5.32道尔顿、81.07±50.11道尔顿)无显著性差异(P〉0.05)。脐血单核细胞CD64表达的平均荧光道数(291.08±118.91道尔顿)与成人单核细胞CD64(256.61±143.02道尔顿)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CD16的表达(67.99±19.46道尔顿)较对照组(49.60±17.75道尔顿)明显升高(P〈0.01)。结论 脐血中性粒细胞CD64高水平表达,而CD16的表达降低;单核细胞CD16的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雷公藤多甙治疗肾小球肾炎的机理。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动态测定37例IgA肾病患者雷公藤多甙治疗中尿液单个核细胞分布和CD44表达改变,结果:IgA肾病患者尿液CD3^ 、CD4^ 、CD8^ 、CD14^ 、CD44^ 细胞密度均显著高于正常,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正常,雷公藤多甙治疗后尿液CD3^ 、CD4^ 、CD8^ 、CD14^ 和CD44^ 细胞密度均明显减少,CD4/CD8比值增高,治疗缓解组CD4^ 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无效组,而CD14^ 细胞则显著高于无效组。结论:雷公藤多甙调节肾脏细胞免疫功能和粘附分子CD44表达,其治疗效果与肾脏免疫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L+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CD8+/CD28-的表达,评价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慢乙肝患者单核细胞、淋巴细胞表面CD40+、CD40L+表达的百分率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CD8+/CD28-表达的百分率.结果慢乙肝组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表面CD40+、CD40L+及淋巴细胞表面CD8+/CD28+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P<0.01,P<0.05,P<0.01),乙肝肝硬化组(简称肝硬化)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而慢乙肝组、肝硬化组CD8+/CD28-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P<0.01).慢乙肝组与肝硬化组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慢乙肝轻、中、重度和肝硬化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慢乙肝患者淋巴、单核细胞表面CD40+和CD40L+的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淋巴细胞CD40+、CD40L+表达与CD8+/CD28+表达存在正相关,而与CD8+/CD28-表达相关性不明显.结论慢乙肝患者外周血淋巴、单核细胞CD40+、CD40L+及淋巴细胞CD8+/CD28+表达低下,而CD8+/CD28-的表达增加.检测外周血CD40+、CD40L+及CD8+/CD28+的表达可评估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对临床的抗病毒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CD62P、CD41/CD6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表面活化标志物CD41/CD61、CD62P的表达,研究血小板活化与RA及RA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RA患者及健康对照组血小板CD41/CD61、CD62P的表达阳性率。结果:血小板CD62P阳性率在RA活动组及RA组患者分别高于缓解组和健康对照组,CD41、CD61阳性率差别在各组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RA患者血小板CD62P表达增高与疾病活动有关;(2)血小板CD62P高表达可能是RA患者好发心血管疾病的原因之一;(3)CD41/CD61可能与RA炎症及其好发心血管病无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CD117和CD34在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自血病(Acute nonlymphoblastic leukemia,ANLL)M1~M2型和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rE)M3患者中的表达,重点探讨M3患者CD117和CD34共表达(CD117/CD34共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病例分为M1~M2和M3二组,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y,FCM)随机检测54例M3和63例M1~M2二组初诊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髓系抗原CD117和干(祖)细胞抗原CD34的表达;比较M1~M2和M3二组ANLL患者中CD117、CD34表达的阳性率的差异,以及CD13、CD33和CD117分别与CD34共表达的阳性率差异。结果:CD117在M1~M2组患者中表达的阳性率是71.4/%(45/63),在M3组表达的阳性率为66.7%(36/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CD34在M1~M2和M3二组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6.7%(42/63)和11.1%(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二组ANLL的CD117/CD34共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1.1%(45/63)和7.4%(4/54),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CD117可作为AL的髓系免疫学标志,但其在ANLL中的表达缺乏系列内阶段特异性。M3患者的CD34表达和CD117/CD34共表达的阳性率低于M1~M2者;CD117/CD34共表达可作为M1~M2和M3鉴别诊断的免疫学分型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共刺激分子CD28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的不同T细胞亚群中的表达变化,及其与凋亡抑制蛋白FLIP的关系。方法取21例AA患者环孢菌素A(CyA)治疗前后的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CIMCD28、CD8CD28的表达;磁珠分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的CD8^+T细胞,RT-PCR检测治疗前后FLIP、Caspase-8表达变化;分选获得的治疗前的CD8^+ T细胞体外经CyA处理后检测其CD28、FLIP、Caspase-8的表达变化。结果AA患者的CD8^+ CD28^+ T细胞的比例较正常人显著升高,治疗有效者该亚群的细胞比例在治疗后趋于正常;患者CD8^+ T细胞的FLIP表达显著上调,但Caspase-8的表达无明显变化;CyA能下调患者CD8^+T细胞的FLIP的表达。结论AA患者CD8^+CD28^- T细胞亚群比例升高与FLIP表达增加有关,CyA能抑制FLIP的表达,降低CD8^+CD28^-T细胞的比例。  相似文献   

16.
黄芪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CD3/HLA-DR及CD3/CD16+56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胞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与急性脑梗死(ACI)缺血一再灌流过程中神经元损伤、变性、程序性凋亡密切相关。黄芪具有抗菌消炎、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强机体耐氧、免疫调节等作用,但对ACI免疫损伤保护的研究较少。我们观察了黄芪注射液(AI)对ACI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3/HLA-DR与CD3/CD16 56表达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D86(B7-2)对CD8^ T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用限制性内切酶Xho Ⅰ酶切质粒pCDM8得到CD86基因,并将其插入pCDNA3,用BamH Ⅰ酶切鉴定。用脂质体法介导pCDNA3-CD86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株HMCT/21,600μg/ml G418筛选,稳定且高表达CD86的抗性克隆用流式细胞仪进行鉴定。从健康志愿者血中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使PBMC与靶细胞之比为20:1,共同培养48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 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率。结果:成功构建pCDNA3-CD86真核表达载体;CD86在HMC7721-CD86细胞中的表达率为30.8%,而在HMC7721细胞中的表达率为0.98%;健康志愿者CD3^ T细胞内IL-4和IFN-γ的表达率分别为1.92%和24.4%;PBMC与靶细胞共同培养48h后,无论是否用IFN-α刺激,IL-4,IFN-γ的阳性比值在HMC7721-CD86转染组均大于1,而在HMC7721未转染组均小于1。结论:在细胞培养中,CD86可诱导CD8^ T细胞活化,并向Tc2表型转化。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卵巢癌细胞培养上清液是否能诱导外周血CD4^+CD25^- T细胞转变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方法将外周血CD4^+CD25^- T细胞分离后,对照组用CD3和CD28单抗活化,实验组在对照基础上加用卵巢癌细胞株SKOV3培养上清,72h后分离各组的CD25^+和CD25^-T细胞,溴化脱氧尿嘧啶掺入标记法测定增殖能力及对静息的自体同源CD4^+CD25^- T细胞的增殖抑制能力,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糖皮质激素诱发型TNF受体(glucocorticoid-induced TNFR,GITR)与CTLA-4分子的表达,RT-PCR检测细胞卿mRNA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反,实验组的CD4^+CD25^+T细胞具有免疫抑制功能,自身增殖能力下降,GITR和CTLA-4分子的表达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相似,并被诱导表达转录因子Foxp3 mRNA。结论卵巢癌细胞分泌的可溶性物质能诱导外周血CD4^+CD25^-T细胞转化为CD4^+CD25^+调节性T细胞。  相似文献   

19.
CD4+CD25-T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D4^+CD25^-T细胞AICD发生的机制.方法:磁性细胞分离器(MACS)分离CD4^+CD25^- T细胞.以CD3/CD28单克隆抗体活化BALB/c小鼠CD4^+CD25^-T细胞或以OVA323-339肽、抗原递呈细胞活化DO11.10小鼠CD4^+CD25^-T细胞两种方式建立AICD模型.基因芯片检测CD4^+CD25^-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并观察FasL中和抗体、TRAIL中和抗体及zVAD-fmk对CD4^+CD25^-T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MACS成功分离CD4^+CD25^-T细胞,纯度可达98%.建立了CD3/CD28抗体以及OVA特异性抗原活化的CD4^+CD25^-T细胞AICD模型,CD4^+CD25^-T细胞凋亡率达35%~40%.基因芯片分析发现CD4^+CD25^-T细胞相对高表达TRAIL、FAS,而CD4^+CD25^-T细胞相对高表达DR5、FasL.FasL、TRAIL中和抗体及zVAD-fmk可明显抑制CD4+CD25+T细胞的凋亡.结论:FasL、TRAIL及其它凋亡相关分子可能参与了CD4^+CD25^-T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8+CD28+淋巴细胞的表达变化及与病毒载量的关系。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CD8+CD28+淋巴细胞的表达率和绝对数,并与正常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核酸的载量,并与CD4+CD25+、CD8+CD28+淋巴细胞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CD4+CD25+表达率和细胞数分别为(15.60±5.86)%和(0.34±0.13)×109/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CD4+CD25-、CD8+CD28+为(21.13±5.32)%、(0.47±0.19)×109/L和(9.49±2.57)%、(0.21±0.07)×109/L,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不同病毒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25+T细胞与病毒载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552、0.588,P均〈0.01),而CD8+CD28+T细胞与病毒载量均无相关性(r分别0.275、-0.092,P均〉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细胞毒T细胞(CD8+CD28+)减少,免疫调节细胞的增加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毒长期存在,病程迁延不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