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急性脑梗塞病人白细胞流变性与球结膜微循环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核孔膜滤过法对31例急性脑梗塞病人和23例健康查体者的白细胞流变学及其他有关指标进行了测定,并同时检查了球结膜微循环。结果提示病人组白细胞总数、变形指数及球结膜微循环积分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而红细胞流变学有关指标无明显变化。认为白细胞流变性异常在急性脑梗塞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球结膜微循环可作为估价脑梗塞发生、发展、预后和疗效评定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对CT证实的32例急性脑出血与38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进行了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对比观察,并与兰州地区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脑出血与脑梗塞患者与健康人人比较血液流变性改变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二者相互间比较除纤维蛋白原与血小板计数有差异外,其余项目无差异性,P>0.05,提示血液流变学检查不能鉴别脑出血与脑梗塞。  相似文献   

3.
62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性及血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年5月至1995年12月对62例住院脑梗塞患者进行血液流变性、血小板聚集性及血脂检查,结果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62例诊断标准根据WHO及全国第二届脑血管病会讨论所拟定的标准,均为住院经头颅CT确诊的脑梗塞患者。男44例,女18例。年龄42~80岁,平均60.47±10.05岁。对照组系选择同地区,年龄38~60岁的健康人。男68例,女32例。1.2仪器与方法:血液流变性测定应用NXE-1型锥板式血液粘度仪。其切变率:高切230S,中切46.0S,低切11二SS。血小板聚集应用SPA-4型多功能血小板聚集仪检测。红细胞压积:3000r…  相似文献   

4.
观测26例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性改变,结果表明脑梗塞后全血可滤性显著降低(P<0.01),白细胞流变性和白细胞计数及血细胞压积可显著影响全血可滤性。白细胞流变性与血TG和HDL_3—ch密切相关,红细胞流变性与Tch和血糖密切相关。此结果揭示血微观流变性改变在脑梗塞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有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患者白细胞变形性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5例高血压患者和20例正常血压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的结果表明:高血压组白细胞滤过指数(IF)明显大于正常血压组(P<0.01),低切变率全血粘度与平均动脉压呈正相关(r=0.6274,P<0.01)。提示:高血压病程中全血粘度升高与白细胞变形性(LD)降低有关,高血压微血管病变可能是导致LD降低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银杏叶制剂对老年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目的 观察银杏叶制剂对老年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性的影响。方法 62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但以实验组改善更明显。实验组治疗后其血浆粘度、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及纤维蛋白原定量等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 银杏叶制剂能够明显改善脑梗塞伴糖尿病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特性。对于改善脑组织等全身组织的供血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7.
观察36例脑出血及38例脑梗塞患者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与50名正常人对照,结果两组患者的10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相似文献   

8.
探讨低能量激光血管内照射(ILIB)对脑血管病血液流变性的变化机理.其方法为对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0)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n=44)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加用低能量氦氖激光血管内照射.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及疗效.结果为治疗组血浆粘度、全血低切粘度、纤维蛋白原等指标比对照组有显著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显效率为63%,总有效率为91.9%,对照组显效率为49%,总有效率为73%.ILIB能有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性质,提高脑梗塞患者疗效.  相似文献   

9.
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们对7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与45例正常对照组对照,现将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136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在发病24h之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检测,并与100例相同年龄段的心脑血栓病危险因素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对照,以期发现脑梗塞发作过程中血液流变性改变的意义。1资料与方法检测对象:患者组为急性脑梗塞患者136人,其中男99例、女37例;年龄49~83岁,平均63.2岁;诊断按照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会会议第三次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全部病例均经脑CT证实,并排除脑栓塞的可能;按梗塞灶分类:多发性脑梗塞(除外腔隙性脑梗塞)44例,单发性脑梗塞92例,梗塞灶最大8.3×6.2×5cm,最小为2.3×2…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缺血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粘附性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局灶区白细胞的粘附变化,通过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显微超高速摄录像系统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区白细胞的粘附性,结果显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局灶区微动脉白细胞附壁指数升高,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断裂应力降低,粘附力显著增强。上述结果表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内皮细胞和白细胞粘附性显著增强,白细胞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红细胞单采对高血球压积的急性脑梗塞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红细胞压积的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单采+传统疗法组(红细胞单采组)31例,传统疗法组(对照组)33冽。两组年龄、发病至开始治疗时间、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和既往史积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伴发病积分红细胞单采组高于对照组。治疗三周后两组Hct和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红细胞单采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证明红细胞单采对急性脑梗塞患者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依达拉奉加常规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并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各时期ESS及ADL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14d、21d及30d的ESS及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0.05)。结论依达拉奉能显著提高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脑血管病尤其是脑梗死是引起智能障碍的重要原因,随着社会老龄化及脑血管病发病率的增高,脑血管病所致智能障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智能障碍的早期识别与治疗,将对患者躯体及心理学等方面的康复起到积极作用。本研究采用中国修订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80例...  相似文献   

15.
葛根素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微循环保护机制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进一步明确葛根素改善微循环作用是否与封闭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LFA 1(CD11a/CD18)结合位点有关。方法 :12 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于葛根素治疗前后取外周血分离多形核粒细胞 (PMN)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仪检测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表达阳性百分率 ;应用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PNM超微结构变化 ,并与 5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降低外周血白细胞CD11a、CD18免疫阳性细胞数 ,抑制PMN代谢。结论 :葛根素具有封闭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a、CD18结合位点 ,阻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附 ,抑制PMNs活性 ,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41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红细胞变形性(RCD)与红细胞脂质过氧化物(Ery—LPO)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Ery-SOD)含量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急性脑梗塞患者的红细胞滤过指数(Ery-IF)比正常人高,表明RCD比正常人明显下降,Ery—IF与Ery-LPO含量呈正相关,显示RCD与Ery-LPO含量呈负相关,Ery-IF与Ery-SOD有负相关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提示急性脑梗塞时RCD下降与体内氧化及抗氧化功能失调、脂质过氧化损伤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7.
蚓激酶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与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选用蚓激酶胶囊对60例急性缺血性脑梗塞病人进行治疗对照观察,结果显示用该药后病人的红细胞压积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3项指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血沉,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则无明显变化.此外,蚓激酶组治疗后改良SSS评分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疗效总体评价显示蚓激酶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证实该药是治疗急性脑梗塞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局部动脉内溶栓对大脑中动脉(MCA)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7例MCA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尿激酶进行局部动脉内溶栓治疗,分析不同时间及阻塞部位血管再通和3个月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M1M2段阻塞41例(61.19%),M3M4段阻塞26例(38.81%)。溶栓后阻塞血管成功再通47例(70.15%),其中M1M2段28例(68.29%),M3M4段19例(73.08%),M3M4段阻塞再通率似高于M1M2段,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溶栓时间在发病6h以内者13例(19.40%),阻塞血管再通10例(75.92%),预后良好9例(69.23%)。发病时间在6h以上者54例(80.60%),阻塞血管再通37例(68.51%),预后良好者30例(55.56%)。发病6h以内溶栓者的阻塞血管再通率和预后良好率较6h以上者为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血管再通和预后明显相关(r=0.76)。6h以上溶栓易致颅内出血。结论MCA急性脑梗死动脉内溶栓疗效确切,早期溶栓效果较好,晚期溶栓易并发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19.
用蝮蛇抗栓酶治疗急性脑梗死52例,有效率达98%。并观察治疗前后血液流变性的变化,发现治疗前后的体外血栓长度、湿度、干重,血纤维蛋白原,还原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临床疗效与血液流变性的改变相一致。因而认为血液流变性的观察对临床蝮蛇抗栓酶用药疗程和剂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