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缬沙坦对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亮  杨大明  施公胜  张彦亮  张弘  魏群  李峰 《肝脏》2005,10(2):110-112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Ⅰ型(AT1)受体阻断剂对免疫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方法采用猪血清诱导建立肝纤维化模型,以大剂量和普通剂量缬沙坦干预,观察肝组织纤维化程度、胶原表达变化;免疫组化染色观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核因子(NF)κBp65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胶原面积显著减少,具有剂量依赖性(P<0.05),纤维化程度也明显改善;模型组αSMA、TGFβ1、NFκBp65表达增强(P<0.05),缬沙坦治疗后,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模型组和大剂量组αSMA分别为19.68±1.28和8.66±1.72,TGFβ1分别为22.36±4.77和9.95±2.28,NFκBp65分别为30.31±4.16和19.80±1.96(均为面密度值,P<0.05)。结论缬沙坦能明显抑制猪血清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发生,可能与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降低TGFβ、NFκBp65等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血管紧张素Ⅱ与肝纤维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与心、肾等组织器官纤维化关系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研究表明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同样发挥了重要作用.此文就其与肝纤维化关系的有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组织中瘦素(leptin)以及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治疗组。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制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制备肝组织切片,行常规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病理学变化,采用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病理学疗效评估;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瘦素以及瘦素受体的表达。结果:姜黄素对肝纤维化大鼠的肝脏病理分期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并且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姜黄素能显著减少瘦素与瘦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结论:姜黄素能明显改善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同时下调肝纤维化大鼠肝脏中瘦素以及瘦素受体的水平,这可能是姜黄素抗肝纤维化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人肝组织中1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1R)的检测,探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AT1R的表达变化以及它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握力试验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系统激活时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内皮素-1(ET-1)的变化规律.评价AngⅡ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valsartan)干预后对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活性的影响.方法测定59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握力试验后的血压、心率并与50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比较,同时测定整个握力过程中NE、ET-1和AngⅡ水平.高血压组中21例接受缬沙坦6周治疗及6个月的长期治疗,并重复进行握力试验及上述血管活性肽测定.结果①高血压组握力试验后血压升高的幅度及血浆NE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基础ET-1高血压组高于正常对照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握后10分较握前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AngⅡ在握前及握后均无明显改变P>0.05.③缬沙坦治疗使血压下降,治疗6周时,血浆中ET-1降低,而NE、AngⅡ水平反射性增高,6个月后NE水平明显降低,AngⅡ水平轻度升高.结论高血压组血浆NE及ET-1对握力交感神经应激反应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ngⅡ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还可以抑制握力应激后的血压升高及交感应激反应,使血浆中NE及ET-1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将肝星状细胞(HSC)-T6细胞株培养24h,分别以质量浓度为10.0、5.0、2.5mg/L的β榄香烯(实验1、2,3组)作用4、12、24h,收集细胞上清及细胞,并设空白对照组。放射免疫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RT—PCR检测ANGⅡ的Ⅰ型受体(AT1R)mRNA表达。结果作用12、24h时各实验组ANGⅡ水平及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5、0.01);三个时间点各实验组AT1R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β榄香烯可能延缓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时期氯沙坦短暂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血压变化及心脏AT1受体、AT2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AT1R)、血管紧张素Ⅱ2型受体(AT2R)在高血压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早预防、早治疗高血压开辟新的途径.方法 选用4周龄SHR及京都Wistar大鼠(WKY),分成4组:氯沙坦4周...  相似文献   

8.
瘦素是肥胖基因的编码产物,主要由脂肪组织分泌,与摄食行为和能量代谢的调节密切相关。近来发现瘦素不单纯是抗肥胖激素,而是涉及多系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它对肝病的作用愈来愈受到关注。肝纤维化是肝脏对各种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应答反应,其持续发展将演变为肝硬化,有关肝纤维化的研究对预防肝硬化、控制慢性肝病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瘦素对肝纤维化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氧化应激反应变化在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阻断剂(ARB)改善高血压患者脉作中的作用。方法连续65例门诊就诊的无并发症、半年内未用ARB及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药的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2例,常规降压药物治疗;缬沙坦组33例,常规降压药物+缬沙坦80mg/d治疗。分组治疗12个月。以动态血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并以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RT-PCR)方法测定血白细胞p22^phox mRNA的表达。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血压(包括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及外周血白细胞p220^phox mRNA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缬沙坦组收缩压及舒张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收缩压(134.32±14.52)mmHg比(137.15±12.10)mmHg,舒张压(82.63±13.96)mmHg比(77.35±11.38)mmHg,P〉0.05],但脉压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27.39%比11.91%,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白细胞p22^phox mRNA表达均较治疗前降低,其中对照组白细胞p22^phox mRNA表达较治疗前减少1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732),缬沙坦组白细胞p22^phox mRNA表达较治疗前减少76%(P〈0.01)。结论缬沙坦治疗12个月,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脉压,抑制高血压患者外周血白细胞NAD(P)H氧化酶亚基p22^phox mRNA的表达。缬沙坦改善动脉弹性、抗动脉硬化的效应可能归因于其具有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肝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表达与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肝组织HE染色检测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在肝组织的表达,应用计算机进行灰度扫描,采用德国Leica公司生产的Qwiuv图像分析软件测定每一样本的灰度值,根据纤维化不同分期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着大鼠肝纤维化加重,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在肝组织的表达增多,经统计学处理各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化分期与大鼠肝组织血管紧张素Ⅱ AT1受体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斯淑英  俞蕾敏  李善高  吕宾 《胃肠病学》2007,12(10):593-597
瘦素与肝纤维化关系密切,但其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不明。目前使用的抗肝硬化药物疗效均不满意。目的:观察瘦素及其功能性受体(Ob-Rb)在大鼠肝硬化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川芎嗪对两者表达的干预作用,探讨川芎嗪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诱导CCl4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川芎嗪预防组和治疗组分别于实验第1d和第31d开始予川芎嗪每天10mg/100g体重干预。于12周内分批处死各组大鼠。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瘦素和Ob-RbmRNA表达,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瘦素和Ob-Rb的表达和定位,同时行血清透明质酸(HA)水平检测和肝内胶原定量分析。结果:正常肝组织中有少量瘦素和Ob-RbmRNA表达,随着肝硬化的形成,两者表达逐渐增加,与血清HA水平和肝内胶原含量呈正相关。肝硬化模型组汇管区、纤维间隔、小叶内血管、胆管、肝窦周围瘦素和Ob-Rb表达明显增加,表达强度从第3~12周呈递增趋势。川芎嗪预防组和治疗组瘦素和Ob。Rb及其mRNA表达均低于肝硬化模型组,两组血清HA水平和肝内胶原含量亦显著低于肝硬化模型组。结论:瘦素和Ob-Rb在肝硬化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川芎嗪能下调CCl4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瘦素和Ob-Rb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联合缬沙坦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压及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在常规良好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联合应用雷米普利与缬沙坦组(治疗组)和单用雷米普利组(对照组)治疗24周,比较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 Rate,UAE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等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二者联合用药可以有效降低血压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改善肾功能。结论雷米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并可进一步降低UAER,更有利于保护肾功能,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13.
胰腺弹力蛋白酶在大鼠肝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胰腺丝氨酸弹力蛋白酶的基因、蛋白及活性在大鼠肝纤维化中的表达,探讨弹力蛋白酶在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4周12次腹腔注射制备Wistar雄性大鼠肝纤维化模型,以正常组作对照.观察肝功能,肝脏病理组织学,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以及肝组织弹力蛋白酶mRNA、蛋白及其活性的表达.结果:弹力蛋白酶mRNA、蛋白及其活性在正常大鼠肝组织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在肝纤维化模型组,假小叶内肝细胞弹力蛋白酶mRNA表达有所减少,弹力蛋白酶活性在正常组和模型组分别为(11.43±2.35)U/g、(8.02±1.62)U/g,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某种程度的弹力蛋白酶表达是维持正常细胞外基质合成与降解动态平衡的需要;在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大鼠胰腺丝氨酸弹力蛋白酶的表达下降是促进肝纤维化形成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川芎嗪抗肝纤维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6,自引:2,他引:46  
目的:观察川芎嗪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用50%四氯化碳油剂腹腔注射6周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用川芎嗪治疗,观察其对肝纤维化各项指标的影响。结果:川芎嗪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丙二醛(MDA)、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及肝组织中MDA;提高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减轻肝脏胶原纤维增生程度。结论:川芎嗪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及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变化及其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测定12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血清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测定后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期限为8~12月,终点事件包括死亡和因心力衰竭加重再入院。预后分析采用Ka-plan-meirer预后分析和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组的血清瘦素和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均较对照组增高(分别为12.4±3.0比6.3±2.0μg/L,P<0.01;42.40±10.0比25.6±10.7μg/L,P<0.01)。不同心功能分级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瘦素水平无统计学差异(Ⅱ级、Ⅲ级和Ⅳ级心功能患者分别为14.0±1.6μg/L、12.8±1.0μg/L和10.8±1.3μg/L;P>0.05)。Kaplan-meirer预后分析结果发现低瘦素水平患者的生存曲线明显优于高瘦素水平组(P<0.05),COX回归模型分析发现瘦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标准回归系数为0.112,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清瘦素、可溶性瘦素受体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近期预后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早期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 ,探讨缬沙坦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将 34例AMI患者随机分成缬沙坦 +基础治疗组 (治疗组 ,A组 ,17例 )和基础治疗组 (对照组 ,B组 ,17例 )。另设正常人 2 0例作对照组 (正常对照组 ,C组 )。在服药前、服药后 3,7天分别测量QTd及校正的QTd(QTcd) ,并观察服药前及服药 3天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结果 :AMI患者的QTd及QTcd较正常人明显延长 (75 .9± 11.9vs 32 .7± 12 .6ms ,85 .5± 12 .8vs 36 .5± 13.2ms,P均 <0 .0 1) ;AMI患者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 (19例 )的QTd及QTcd则较非室性心律失常者 (15例 )明显增加 (81.1± 11.1vs 6 9.3± 9.6ms,92 .0± 10 .5vs 73.6± 18.9ms ,P均 <0 .0 1) ;服药 7天后A组和B组的QTd及QTcd均明显减少 ,但A组比B组减少的更为显著 (41.5± 11.1vs 5 7.9± 10 .8ms,4 6 .9± 12 .3vs 6 5 .5± 12 .5ms ,P均 <0 .0 1) ;服药 3天后A组的QTd及QTcd较服药前也有明显的减少 ;服药 3天后A组中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者 (2例 )明显减少 ,与治疗前 (10例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AMI患者早期QTd及QTcd较正常人增大 ,并且伴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QTd及QTcd增大更为显著 ,AMI患者早期服用缬沙坦可降低QTd及  相似文献   

17.
背景:Toll样受体4(TLR4)在内毒素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动态观察在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过程中。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TLR4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Cl4诱导慢性肝损伤纤维化大鼠模型,分离肝Kupffer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的表达;将Kupffer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孵育,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基质显色法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较低,Kupffer细胞未检测到TLR4 mRNA表达;CCl4处理2~6周大鼠的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Cl4处理4周和6周大鼠Kupffer细胞的TNF-α基础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在LPS的刺激下,TNF-α的分泌水平较基础值进一步增高(P〈0.05),呈浓度依赖性。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在肝损伤过程中逐渐增高,相关分析显示在慢性肝损伤的早、中期。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的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在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过程中,大鼠肝脏TLR4基因表达上调,与Kupffer细胞活化和肝脏的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8.
背景:Toll样受体4(TLR4)在内毒素的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动态观察在CCl4诱导的大鼠慢性肝损伤过程中,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基因表达的变化,探讨TLR4在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CCl4诱导慢性肝损伤纤维化大鼠模型,分离肝Kupffer细胞,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的表达;将Kupffer细胞分别与不同浓度的脂多糖(LPS)孵育,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基质显色法测定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结果:正常大鼠肝组织TLR4 mRNA表达水平较低,Kupffer细胞未检测到TLR4 mRNA表达;CCl4处理2-6周大鼠的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CCl4处理4周和6周大鼠Kupffer细胞的TNF-α基础分泌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大鼠(P<0.05); 在LPS的刺激下,TNF-α的分泌水平较基础值进一步增高(P<0.05),呈浓度依赖性。大鼠血浆内毒素水平在肝损伤过程中逐渐增高.相关分析显示在慢性肝损伤的早、中期,肝组织和Kupffer细胞TLR4 mRNA的表达与血浆内毒素水平呈正相关。结论:在CCl4诱导的慢性肝损伤过程中,大鼠肝脏TLR4基因表达上调,与Kupffer细胞活化和肝脏的炎症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9.
黄芪对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03,自引:8,他引:103  
目的:研究中药黄芪的抗肝纤维化作用,对比观察中药861合剂及其组分之一黄芪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大鼠白蛋白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及胶原蛋白生化测定。结果,黄芪可使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及超微结构的病理改变明显减轻,减少总胶原及Ⅰ、Ⅱ、Ⅴ型胶原在肝内的沉积,随着疗程的延长,作用更为显著。同时以肝总胶原蛋白含量为指标,黄芪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不如中药861合剂。结论:黄芪与其它成份组成中药复方可加强抗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桑黄治疗大鼠肝纤维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桑黄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四氯化碳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桑黄高、中剂量组,观察血清酶学,血清胶原成分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桑黄高、中、低剂量对肝纤维化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能显著降低血清氨基转移酶水平和胶原成分含量,抑制肝组织内胶原纤维增生。结论:桑黄可用于治疗肝纤维化,且疗效与剂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