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6例乳腺癌患者、22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女性血清VEGF含量,分析VEGF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结果:VEGF水平乳腺癌组[(145.8±13.6)ng•L-1]与良性病变组[(80.47±3.58)ng•L-1]和正常对照组[(58.38±7.04)ng•L-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水平有淋巴结转移者[(188.40±19.80)ng•L-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4.02±12.04)ng•L-1](P<0.01)。 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川崎病(KD)与过敏性紫癜(HSP)发病中趋化因子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生长相关性癌基因α(Gro-α)的水平改变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15例急性期KD患儿、12例HSP患儿及10名健康对照组儿童的血浆IP-10、MCP-1和Gro-α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KD组IP-10[(394.2±176.4 )ng•L-1]和MCP-1[(420.5±163.4) ng•L-1]水平较HSP组IP-10[(94.8±66.4 )ng•L-1]、MCP-1[(109.2±76.6 )ng•L-1]和对照组IP-10[(76.4±46.5) ng•L-1]、MCP-1[(87.7±47.8) ng•L-1]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HSP组与对照组各趋化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Gro-α水平3组患儿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单核细胞可能在KD发病机制中促进免疫性炎症反应的发生,IP-10与MCP-1可以作为KD临床诊断的辅助指标;在HSP发病机制中可能不涉及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可能不参与KD和HSP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在高浓度葡萄糖诱导胰岛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对分离纯化的小鼠胰腺胰岛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按DMEM培养液里葡萄糖浓度不同,分为6组:G1组(5.6 mmol•L-1葡萄糖)、G2组(7.8 mmol•L-1)、G3组(11.1 mmol•L-1)、G4组(16.7 mmol•L-1)、 G5组(22.2 mmol•L-1)及G6组(27.6 mmol•L-1)。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NF-κB活性;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色素C释放和细胞核染色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当葡萄糖浓度5.6~11.1 mmol•L-1时,随着葡萄糖浓度升高,胰岛细胞胰岛素分泌逐渐增加(P<0.05),NF-κB的活性逐渐增加(P<0.05),但此时细胞凋亡未见显著的变化(P>0.05),细胞色素C释放的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当葡萄糖浓度≥16.7 mmol•L-1时,与葡萄糖浓度≤11.1mmol•L-1各组比较, NF-κB表达明显增加,细胞色素C的释放也逐渐增强(P<0.05),胰岛细胞凋亡百分率同时也呈明显增加趋势(P<0.05)。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可以诱导胰岛细胞NF-κB表达增加,细胞色素C释放增强,同时诱导胰岛细胞凋亡,提示NF-κB的激活与胰岛细胞凋亡可能存在必然的联系,抑制NF-κB活性可能对于保护胰岛细胞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蝎毒组分Ⅰ(SV-Ⅰ)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卵巢癌细胞SKOV3分为空白对照组和SV-Ⅰ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200、400、800 mg•L-1),采用MTT法检测SV-Ⅰ对卵巢癌细胞SKOV3生长抑制率,集落形成法检测肿瘤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200、400和800 mg•L-1-1组, SKOV3细胞集落数分别为57.00±6.16和48.00±4.11,明显低于对照组(84.00±5.29)(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 mg•L-1组SKOV3细胞S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G2+M期细胞明显增多 (P<0.01), 800 mg•L-1组SKOV3细胞G2+M期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G1期细胞数有增多趋势;与空白对照组比较,400 和800 mg•L-1组SKOV3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蝎SV-Ⅰ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SKOV3的生长,其机制与SV-Ⅰ抑制SKOV3细胞DNA合成、诱导SKOV3细胞发生G2+M和G1期阻滞及诱导SKOV3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阴离子交换蛋白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非特异性吞噬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RPE细胞,以荧光包被的乳胶株作为吞噬标记物,建立RPE细胞吞噬模型。使用不同浓度阴离子交换蛋白阻滞剂DIDS(1、10、100、200、300、500和1 000 μmol•L-1)预处理RPE细胞,37℃孵育6 h,利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RPE细胞对乳胶珠的吞噬指数。结果:经6 h孵育,未加DIDS的对照组RPE细胞对乳胶株的吞噬指数为(35.1±1.6)%,加入1 μmol•L-1 DIDS的RPE细胞吞噬指数为(34.1±2.1)%(P>0.05),加入10μmol•L-1 DIDS的RPE细胞吞噬指数为(28.7±1.9)%,10 μmol•L-1的DIDS显著地抑制了RPE细胞对乳胶株的吞噬作用(P<0.05),并且随着DIDS浓度的增加(100、200、300、500及1 000 μmol•L-1),RPE细胞吞噬指数逐渐降低[吞噬指数分别为(23.0±1.2)%、(17.0±1.5)%、(12.0±1.6)%、(7.0±2.2%)及(5.0±2.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抑制阴离子交换蛋白的活性将导致人RPE细胞非特异性吞噬功能的障碍,阴离子交换蛋白可能参与人RPE细胞的非特异性吞噬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氧化应激时人肺上皮细胞(A549)炎性复合体NALP3、核转录因子-kappa B (NF-κB)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探讨阿魏酸钠对其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培养A549细胞,分为对照组、 H2O2(100 μmol/L)应激组、NF-κB阻断剂组(PDTC + H2O2组)、阿魏酸钠干预组(阿魏酸钠+H2O2组),其中PDTC(100 μmol/L)和阿魏酸钠(400 μg/mL)预处理30 min后加入H2O2(100 μmol/L),培养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检测NALP3、NF-κB(P65) mRNA的表达; Western blot检测NALP3、IκBα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ELISA)测定细胞上清中白介素-1β(IL-1β)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2O2 可使A549细胞NALP3 mRNA、NALP3蛋白水平表达增强,NF-κB(P65) mRNA表达上调、IκBα降解增强,IL-1β分泌增加(P均<0.05);而阿魏酸钠及NF-κB阻断剂PDTC可抵抗H2O2对A549细胞的作用,与H2O2应激组比较,下调NALP3 mRNA、NALP3蛋白、NALP3、NF-κB(P65) mRNA表达,IκBα降解减少,IL-1β分泌下降(P均<0.05),并且阿魏酸钠与NF-κB阻断剂PDTC上述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魏酸钠可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化,减少NALP3及IL-1β的表达,从而减轻氧化应激导致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小分子化合物8-氧-8H-苊并[1,2-b]吡咯-9-腈的氨基或卤素取代衍生物(S1)对人雄性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PC3细胞,分为10.00、5.00、1.00、0.50、0.10、0.05和0.01 μmol•L-1 S1化合物组,同时设培养肿瘤细胞对照组和抗癌药物环磷酰胺(5.00 μmol•L-1)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PC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PC3细胞凋亡作用,Caspase 3、8和9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途径。结果:0.10~10.00 μmol•L-1 S1化合物组,PC3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对照组(P<0.01);5.00和10.00 μmol•L-1S1化合物组PC3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培养肿瘤细胞对照组(P<0.01);10.00 μmol•L-1S1化合物作用于PC3细胞后不同时间(1、2、4及6 h)细胞Caspase 3和Caspase 9活性均显著高于培养肿瘤细胞对照组(P<0.01),Caspase 8活性未见明显改变。结论:S1化合物能够通过诱导PC3细胞凋亡而导致细胞死亡,其作用机制是线粒体途径,进一步证实S1化合物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姜黄素(Cur)对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后人类角质形成细胞(HaCaT)氧化致癌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细胞经UVB照射后,立即加入浓度分别为1.25、2.50和5.00 mg•L-1的Cur继续培养,用酶化学法测定氧化和抗氧化物含量;由罗丹明123和Fluo-3/AM荧光强度计算细胞Δψ和[Ca2+]i,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相关因子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VB照射组HaCaT细胞Δψ、SOD和GSH-Px含量及Bcl-2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0.01),而细胞[Ca2+]i、ROS、NO和MDA含量以及caspase-3、cytochrom c和Bax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1);与UVB照射组比较,UVB照射后加入Cur各组细胞Δψ和Bcl-2蛋白表达以及2.50和5.00 mg•L-1组的SOD和GSH-Px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而各加药组的ROS、NO和MDA含量以及caspase-3、cytochrom c和Bax蛋白表达和2.50和5.00 mg•L-1组的[Ca2+]i均显著降低(P<0.01),Bcl-2/Bax比值为0.58~2.50,并显示Cur剂量-效应关系。结论:Cur可能通过提高线粒体膜电位和抗氧化酶活性,降低[Ca2+]i、氧化物含量及凋亡相关诱导因子蛋白表达,从而达到其抗UVB辐射细胞致癌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X射线照射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8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种小白鼠80只,随机分为10组(每组8只),即假照组、 4个单次低剂量X射线照射组(0.05、0.075、0.1 和0.2 Gy)和5个单次高剂量X射线照射组(0.5、1.0、2.0、4.0及6.0 Gy),X 线全身照射(WBI)后16 h处死小鼠,取腹腔巨噬细胞,用RPMI 1640培养基,在37℃、5% CO2培养箱中培养72 h,留取上清液,采用ELISA法检测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8的分泌量。结果:0.05 Gy X射线WBI后,IL-18的表达有所增高,检测值为(59.53±3.68)ng•L-1,与假照组(51.29 ±3.26)ng•L-1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0.075 Gy X射线WBI后,IL-18的表达量增高至(122.78±8.07)ng•L-1,与假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随着X射线辐射剂量增加至0.1、0.2 、0.5和1.0 Gy,IL-18的表达量增高至(135.32±5.27)、(149.40±16.54)、(200.42±15.42)及(347.59 ±17.88)ng•L-1,1.0 Gy照射达到峰值,随后IL-18表达呈下降趋势;2.0、4.0及6.0 Gy WBI后,IL-18的表达量分别为(229.49±14.68)、(253.79±6.69)及(223.32 ±20.85)ng•L-1,均高于假照组(P<0.01)。结论:高、低剂量X射线照射均能诱导小鼠腹腔巨噬细胞IL-18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大肠癌细胞株 CCL-187 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CCL-187 细胞分为对照组、1.0 μmol•L-1As2O3 组和 2.5 μmol•L-1As2O3 组,共同孵育1~6 d。MTT 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 法检测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TRAP-PCR-ELISA 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1.0 μmol•L-1 As2O3 组细胞分化明显,2.5 μmol•L-1As2O3 组出现细胞凋亡。同时2组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均下调,端粒酶活性降低,且具有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或 P<0.05);2.5 μmol•L-1 As2O3 组与 1.0 μmol•L-1 As2O3 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细胞生长抑制率与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呈负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803,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697,P<0.01),与端粒酶活性的下调呈负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836,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792,P<0.01);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与细胞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956,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988,P<0.01)。结论:As2O3 对 CCL-187 细胞有促进分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蛋白酶体抑制剂乳胞素(LAC)对体外卵巢癌SKOV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采用0、2.5、5.0、10.0和20.0μmol·L-1 LAC干预SKOV3细胞48 h,5μmol·L-1 LAC干预SKOV3细胞0、24、48和72 h;将细胞分为对照组(细胞不经药物干预)、LAC组(加入5μmol·L-1 LAC)、卡铂组(加入10、20、40及80μmol·L-1卡铂)和LAC联合卡铂组(加入5μmol·L-1 LAC和10、20、40、80μmol·L-1卡铂)。采用MTT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各组卵巢癌SKOV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结果:MTT检测,随着LAC作用时间的延长和浓度的升高,SKOV3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48 h时LAC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5.36μmol·L-1;LAC联合卡铂组细胞的增殖抑制率较相同浓度卡铂组明显升高(P<0.05),卡铂的IC50由58.08μmol·L-1下降至18.37μmol·L-1。FCM检测,随着LAC作用时间的延长,SKOV3细胞凋亡率呈升高趋势;与卡铂组和LAC组比较,LAC联合卡铂组SKOV3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LAC可有效抑制卵巢癌SKOV3细胞的体外增殖且能诱导其凋亡,并可以明显增强卡铂对卵巢癌SKOV3细胞株的增殖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肺炎支原体(Mp)体外诱导A549细胞产生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以及核因子-κB(NF-κB)阻断剂二硫氨基甲酸吡啶(PDTC)对IL-8产生水平的影响。方法:将A549细胞与不同感染复数和不同刺激时间的Mp共同孵育,用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的含量;用不同浓度的NF-κB抑制剂PDTC预处理A549细胞,然后再以Mp诱导,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8的含量。结果:A549细胞经Mp刺激后,IL-8的产生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细胞对照组(P<0.05),且IL-8的产生水平与Mp的感染复数和感染时间具有依赖性。NF-κB抑制剂PDTC一定程度上可抑制Mp诱导的A549细胞IL-8的产生(P<0.05)。结论:Mp可诱导A549细胞产生炎性细胞因子IL-8,NF-κB阻断剂可有效降低Mp诱导的IL-8的产生,抑制NF-κB活化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κB与多药耐药基因MDR1在白血病化疗耐药中的作用,阐明核转录因子κB(NF-κB)与白血病多药耐药的关系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白血病细胞K562和阿霉素(ADM)诱导的耐药细胞K562/ADM分别应用ADM(0、0.25、0.50、1.00和2.00 μg·L-1)或丝裂霉素(MIT)(0、2、4、8和16 mg·L-1) 作用48 h,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生存率,计算细胞耐药指数;RT-PCR方法检测MDR1和IκB mRNA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gp和P65的蛋白表达。结果:ADM和MIT分别作用后,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血病细胞K562细胞生存率下降(P<0.01),呈剂量依赖性;ADM和MIT对耐药细胞K562/ADM生存率作用不明显;在mRNA水平上,与K562细胞比较,K562/ADM细胞的MDR1 mRNA高表达(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DM 0.50和1.00  μg·L-1>或MIT 4和8 mg·L-1分别作用K562细胞和K562/ADM细胞,IκBα mRNA表达均下降(P<0.01),并呈剂量依赖性;在蛋白水平上,与K562细胞比较,K562/ADM细胞的P-gp蛋白高表达(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ADM 0.50和1.00 μg·L-1或MIT 4和8 mg·L-1分别作用K562/ADM细胞,P-gp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同时P65蛋白表达量升高,且呈药物剂量依赖性(P<0.01)。结论:MDR1基因及P-gp蛋白的高表达很可能是白血病细胞K562多药耐药性形成的关键机制,而NF-κB的激活可能参与了多药耐药的调控。  相似文献   

14.
陈美珺  梁统  周克元 《海南医学院学报》2009,15(12):1488-1492,1497
目的:观察原花青素对脂多糖诱导RAW264.7细胞PGE2生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放射免疫法(RIA)检测原花青素对脂多糖诱导的RAW264.7细胞PGE2生成的影响;LPS诱导RAW264.7细胞9h,再加不同浓度原花青素作用30min,放射免疫(RIA)法检测原花青素对COx-2酶活性的影响;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法检测原花青素对COx-2 mRNA表达的影响;提取核蛋白,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原花青素对NF-κB/p65蛋白表达的影响;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EMSA)法检测原花青素对NF-κB与DNA结合活性的影响。结果:0.8,4和20mg·L-1原花青素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PGE2生成;0.8,4和20mg·L-1原花青素不影响LPS诱导RAW264.7细胞COx-2酶活性;0.8,4和20mg·L-1原花青素下调LPS诱导RAW264.7细胞COx-2 mRNA表达;4,20mg·L-1原花青素下调LPS诱导RAW264.7细胞NF-κB/p65蛋白表达;0.8,4和20mg·L-1的原花青素可明显降低LPS诱导下RAW264.7细胞的NF—κB活化。结论:原花青素显著抑制LPS诱导RAW264.7细胞PGE2生成的作用与原花青素抑制COx-2 mRNA表达有关,此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p65蛋白表达和抑制NF-κB的DNA结合活性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瘦素促进单核细胞THP1分泌趋化因子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为研究瘦素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RT-PCR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 THP1细胞瘦素受体 (Ob-Rb和Ob-Rt) 表达。选取对数生长期THP1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10、50、100及200 μg•L-1瘦素组,采用Transwell实验检测各处理组穿膜细胞数。THP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100 μg•L-1瘦素组,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信号通路关键分子p-AKT、 p-ERK 1/2和p-STAT3表达水平。THP1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00 μg•L-1瘦素组、100 μg•L-1瘦素+DMSO组、100 μg?L-1瘦素+50 μmol•L-1 AG490组、100 μg?L-1瘦素+10 μmol•L-1 LY294002组和100 μg•L-1瘦素+10 mol•L-1PD980590组,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因子IL-8表达水平。结果:瘦素长受体Ob-Rb和短受体Ob-Rt在THP1细胞中均有高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100和200 μg•L-1瘦素组穿膜细胞数明显增加(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100 μg•L-1瘦素组THP1细胞中p-AKT、p-ERK 1/2和p-STAT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50、100和200 μg•L-1瘦素组THP1细胞中IL-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100 μg?L-1瘦素组比较,100 μg•L-1瘦素+10 μmol•L-1 LY294002组和100 μg?L-1瘦素+10 mol•L-1 PD980590组THP1细胞中IL-8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100 μg?L-1瘦素+50 μmol•L-1 AG490组IL-8表达水平变化不明显 (P>0.05)。结论:瘦素能促进单核细胞T
HP1分泌趋化因子,其机制可能与 PI3K/AKT和MAPK/ERK 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IL-8表达的影响,以及信号分子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K)、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在其中的作用,探讨FKN促进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机制。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将提取的单个核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FKN组、PD98059(ERK阻断剂)组、LY294002(PI3K阻断剂)组、PDTC(NF-κB阻断剂)组、FKN+PD98059组、FKN+LY294002组、FKN+PDTC组;分别于培养12 h和24 h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应用ELISA检测各组单个核细胞中IL-8的表达情况。结果(1)细胞培养12 h或24 h后,PD98059组、LY294002组和PDTC组与空白组比较,IL-8表达有减少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FKN组较空白组IL-8表达明显减少(P<0.05),FKN+PD98059组和FKN+LY294002组较FKN组IL-8表达明显增加(P<0.05),FKN+PDTC组较FKN组、FKN+PD98059组和FKN+LY294002组IL-8表达均明显减少(P<0.05)。(3)细胞培养24 h后,各组IL-8表达均较12 h明显减少(P<0.05)。结论趋化因子FKN可能通过ERK、PI3K信号途径抑制单个核细胞IL-8的表达,而通过NF-κB途径促进IL-8的表达,FKN对单个核细胞IL-8的表达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但以抑制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对星形胶质细胞内胞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转录活性及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HSV-1感染星形胶质细胞,通过ELISA,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星形胶质细胞NF-κB,TNF-α,IL-10的表达;同时研究NF-κB通路抑制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 PDTC)对TNF-α,IL-10表达的影响。结果星形胶质细胞被HSV-1感染后,胞核内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星形胶质细胞分泌的TNF-α,IL-10均上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DTC可抑制NF-κB活化,导致核内NF-κB蛋白表达下调,使得细胞分泌TNF-α,IL-10降低,与HSV-1组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被HSV-1感染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活化NF-κB,从而上调TNF-α,IL-10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中药胰必清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兔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中药胰必清对急性坏死性胰腺炎 (ANP)兔微循环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 :逆行胰管注射 5 %的牛磺胆酸钠制作急性坏死性胰腺炎模型。 30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A组 ,15只 )、ANP组 (B组 ,15只 )、ANP加中药治疗组 (C组 ,15只 )。观察各组血清酶学、血液流变学的改变 ,以及胰腺、回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黄嘌呤氧化酶 (XO)和丙二醛 (MDA)的含量 ,胰腺、肠粘膜的病理学形态改变。结果 :术后第 3d和第 7d ,C组血清淀粉酶水平明显低于B组 ;B组全血低切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分别为 8.17±0 .5 6 ,2 .6 1± 1.5 4 ,5 3.38± 13.2 0 ,2 .6 8± 1.32 ,而C组分别为 6 .5 7± 1.33,1.30± 0 .35 ,4 0 .0 1± 7.12 ,2 .2 0± 0 .5 0 ,与B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C组胰匀浆和肠匀浆SOD的含量分别为 (2 80 .38± 2 8.5 0 )ng·L- 1 和 (2 94 .4 1± 9.6 5 )ng·L- 1 ,明显高于B组 (174 .5 7± 14 .4 0 )ng·L- 1 和 (112 .76± 11.2 4 )ng·L- 1 (P <0 .0 1) ,而C组胰匀浆和肠匀浆MDA的含量分别为 (8.5 2± 0 .80 ) μmol·L- 1 和 (6 .90± 0 .2 5 ) μmol·L- 1 ,明显低于B组 (11.38± 1.73) μmol·L- 1 和 (9.2 6± 0 .2 5 )μmol·L- 1 (P <0 .0 1) ,C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