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关性。方法采用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肾组织进行染色,并经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血TGF-β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结果肾病组患者的血清中TGF-β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GF-β1在正常对照组肾脏仅有少量表达,而在肾病组患者肾小球及肾小管中有较密集的棕黄色颗粒,图像分析仪计算显示肾病组肾组织中的TGF-β1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病组血清中TGF-β1表达与肾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P<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及肾组织TGF-β1表达显著增加,在肾脏纤维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组织骨形成蛋白-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细胞外基质(E(M)Ⅳ、Ⅲ型胶原代谢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4只舍SD大鼠制作糖尿病模型,其中12只入糖尿病模型(DM)组,另12只入糖尿病模型+atRA(DM+atRA)组,此外再随机选择12只正常大鼠作为空白对照(NC)组。分别于第8、12周末各组处死6只大鼠,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结果;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BMP-7,TGF-β1,Ⅳ、Ⅲ型胶原表达,并进行半定量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TGF-β1 mRNA、BMP-7mRNA,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DM+atRA组大鼠肾组织BMP-7表达较同时期DM组增加(P〈0.01),主要表达于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而TGF-β1表达较同时期DM组减少(P〈0.01):且DM+atRA组大鼠肾组织ECM重要成分Ⅳ、Ⅲ型胶原表达与DM组相比较显著减少(P〈0.01)。同时观察到BMP-7蛋白与Ⅳ型胶原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5,P〈0.01),与Ⅲ型胶原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71,P〈0.01),与TGF-β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r=-0.86,P〈O.01)。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DM+atRA组BMP-7mRNA水平升高,TGF-β1 mRNA水平下降,且两者星显著负相关(r=-0.83,P〈0.01)。结论atRA能减轻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损伤,延缓肾脏纤维化,这一防治作用可能与其增加BMP-7表达,下调TGF-β1表达从而减少肾组织ECM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火把花根对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大鼠24 h尿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肾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抗胸腺细胞血清诱发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模型,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肾炎模型组和火把花根治疗组,14 d后测量24 h尿蛋白,处死大鼠,用PAS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变化;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肾组织中TGF-β1和MCP-1的mRNA及蛋白质表达情况。结果 火把花根治疗组大鼠24 h尿蛋白、肾组织TGF-β1和MCP-1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均差异有极显著性(均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 火把花根可显著改善系膜增殖性肾炎大鼠肾脏病变,抑制系膜细胞的增生,减少系膜基质的蓄积,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和MC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知芪益肾汤对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发生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STZ)建立糖尿病模型,检测血糖、UAER、Ccr,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TGF及TGF-β1的蛋白表达。结果知芪益肾汤组UAER、Ccr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1),且肾脏CTGF及TGF-β1阳性表达相对面积较糖尿病组明显下调(P〈0.01)。结论早期应用知芪益肾汤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有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尿液TGF-β1水平变化及相关性。方法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正规强的松治疗前后血、尿中TGF-β1的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法测定血、尿中TGF-β1含量。结果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血、尿中TGF-β1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治疗后血、尿中TGF-β1含量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前、后尿中TGF-β1含量与血中TGF-β1含量呈正相关关系(P〈0.001)。结论肾病综合征患者血、尿中TGF-β1水平均可反映疾病的活动状态,可作为临床治疗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活化蛋白-1(AP-1)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糖尿病大鼠肾脏中的分子机制以及阿托伐他汀对它们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组(C组)、糖尿病组(DM组)、糖尿病阿托伐他汀治疗组(DA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肾组织AP-1(c-jun)、TGF-β1及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生化法测定各组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肌酐及24h尿蛋白。结果:DM组AP-1的活性和TGF-β1的表达明显高于C组(P〈0.01),阿托伐他汀抑制AP-1活性(P〈0.05)、降低TGF-β1和FN的表达(P〈0.01)、减少24h尿蛋白排泄(P〈O.05)、改善肾功能指标及肾组织病理学损害。结论:AP-1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阿托伐他汀对AP-1和TGF-β1活性的抑制可能是其非降脂性肾脏保护作用的诸多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张莉  鄢艳  胡秀华  何艳 《江西医药》2014,(11):1188-1192
目的:观察人工冬虫夏草制剂对链尿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的影响,探讨虫草制剂对糖尿病肾病的肾保护和抗纤维化机制。方法将36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2只),24只成模组随机分为DN模型组,虫草组,虫草组予400mg/(kg·d)灌胃给药,分别于第2、4、8周处死大鼠(每组4只)分别检测血糖值、体重、24h 尿微量蛋白、肌酐(Scr)含量、肾脏的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结果 DN模型组大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显著增加(P<0.01)现高表达。虫草治疗组与DN模型组比较,虫草治疗组尿微量蛋白排泄率显著减少(P<0.01)Scr 水平降低(P<0.01),肾组织病理改变减轻,肾组织内TGF-β1和CTGF表达下调(P<0.05或P<0.01)。结论虫草制剂对DN具有肾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使TGF-β1/CTGF的表达下调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观察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致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84只SPF级KM小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青紫颗粒低(4.11 g·kg-1)、中(8.22 g·kg-1)、高剂量组(16.44 g·kg-1)、地塞米松组(0.63 mg·kg-1)、芦丁片组(12.54 mg·kg-1),每组12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口服麦胶蛋白抗原法建立肾损伤小鼠模型。从第15周开始,各给药组灌胃给与相应药物,1次/d,连续3周,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灌胃相同体积蒸馏水。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免疫荧光法检测肾脏单纯免疫球蛋白A(IgA)沉积,PAS染色法观察肾组织IgA1异常糖基化情况,免疫荧光法检测小鼠肾脏补体C3、C4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HE染色法观察肾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血清BUN、Cr、AOPPs、CIC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肾脏IgA、补体C4及TGF-β1表达显著增加(P<0.05或P<0.01),肾组织出现IgA1异常糖基化,病理损伤明显。青紫颗粒可降低麦胶蛋白所致肾损伤小鼠血清BUN、Cr、AOPPs、CIC水平(P<0.05或P<0.01),下调肾脏IgA、补体C4及TGF-β1表达(P<0.05或P<0.01),减轻IgA1异常糖基化及肾脏病理损伤。结论:青紫颗粒对麦胶蛋白所致肾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降低AOPPs、CIC水平,下调IgA、补体C4及TGF-β1表达,减轻IgA1异常糖基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性马兜铃酸肾病(CAAN)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30例CAAN患者血清TGF-β1及BMP-7水平,并用20例正常健康人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TGF-β1明显增高(P〈0.05),BMP-7明显降低(P〈0.05)。TGF-β1与BMP-7呈负相关(r=-0.379,P〈0.05)。结论:TGF-β1、BMP-7二者的表达水平及其相互间调节作用是慢性马兜铃酸肾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尿病肾病大鼠中ET-1、IL-1β细胞因子表达情况,多种银杏叶提取物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1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糖尿病肾病组、舒血宁注射液组、银杏达莫注射液组、金纳多注射液组,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严格按照试剂盒上的操作方法,测定各组大鼠ET-1、IL-1β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肾病组血清、尿液、肾脏组织中ET-I和血清IL-1β的含量升高(P〈0.05);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三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均能显著降低ET-1、IL-1β含量(P〈0.05),尤其是金纳多注射液能显著降低尿液、肾脏组织中ET-1和血清IL-1β(P〈0.01)。糖尿病肾病组血清中ET-1、IL-1β均分别呈正相关(r=0.79、0.83,P〈0.05)。结论糖尿病肾病大鼠ET-1、IL-1β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升高,且二者血清中的表达具有正相关;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中金纳多注射液干预后,与糖尿病肾病组比较,ET-1、IL-1β细胞因子表达下调最为明显,但各银杏叶提取物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组分配伍四逆汤对大鼠膜性肾病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组分配伍四逆汤组,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尾iv兔抗大鼠Fx1A抗血清制备大鼠膜性肾病模型。造模成功后,组分配伍四逆汤组大鼠ig 9.6 g/kg组分配伍四逆汤,模型组和对照组ig等量蒸馏水,连续给药12周。试剂盒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肌酐(Scr)、尿素氮(BUN)以及白蛋白(Alb)含量;取肾脏检测肾指数,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肾组织的病理情况;ELISA法检测肾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维连接蛋白(FN)以及IV型胶原(Col-IV)含量;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脏中ERK1/2和胞浆型磷脂酶(cPLA2)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Scr、BUN水平以及肾指数明显升高(P<0.05、0.01),血清Alb水平明显降低(P<0.01),肾组织中TGF-β1、FN和Col-IV含量以及ERK1/2、cPLA2磷酸化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0.01);与模型组比较,组分配伍四逆汤显著降低血清中Scr、BUN水平以及肾指数(P<0.05、0.01),升高血清中Alb水平(P<0.01),降低肾组织中TGF-β1、FN、Col-IV含量,减少肾组织中ERK1/2和cPLA2磷酸化蛋白表达(P<0.05、0.01);HE染色结果显示,组分配伍四逆汤可以改善膜性肾病大鼠肾脏的病理变化。结论 组分配伍四逆汤对膜性肾病大鼠发挥明显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ERK/cPLA2信号通路激活相关。  相似文献   

12.
王茜 《中国当代医药》2014,(24):83-84,87
目的:探讨妇炎康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TNF-α、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IL-8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炎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给予妇炎康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和血清炎症因子变化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出现明显变化,但观察组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妇炎康会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TNF-α、IL-1β、TGF-β1、IL-8的表达水平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郑健  王莉  朱蓉  竺红 《贵州医药》2016,(5):474-47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56例 pSS 患者(pSS 组)及39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中 IL-10和 TGF-β1的表达水平,比较治疗前、后 pSS 患者与正常健康对照组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之间的差异及相关性,并比较其与 ESR、Ig、C3、C4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SS 患者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在 pSS 患者中血清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正常人(P <0.05),经治疗后,其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清 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呈正相关性(r=0.613,P <0.05);血清IL-10和 TGF-β1表达水平与 ESR 呈正相关性(r=0.592,P <0.05;r=0.316,P <0.05)。结论 IL-10和 TGF-β1参与 pSS 的发病过程且与疾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罗格列酮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导的糖尿病(DM)大鼠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3(TGF-β)及Ⅳ型胶原(C-Ⅳ)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DM组和糖尿病罗格列酮治疗组(DR组).10周后观察血糖(BG)、肾脏指数(KI)、尿微量白蛋白(MAU)及肾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法观察肾皮质TGF-β及C-Ⅳ表达.结果 DM组尿素氮(BUN)、KI、MAU及肾皮质TGF-β、C-Ⅳ表达显著高于C组(P<0.01),并出现糖尿病肾病(DN)典型的病理改变;而DR组KI、MAU及TGF-β、C-Ⅳ表达较DM组明显减低(P<0.01).结论 罗格列酮可通过下调肾皮质中TGF-β、C-Ⅳ表达,对DN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谢枫 《海峡药学》2009,21(5):145-146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探讨其在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54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被分为正常蛋白尿组(UAER〈30mg/24h)和微量白蛋白尿组(UAER30-300mg/24h)。用酶免法分别检测各组的血、24h尿中TGF-β1浓度,并与正常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β1值明显升高(P〈0.01)。同时正常蛋白尿组与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血TGF.B1亦存在明显差异(P〈0.01).24h TGF-β1在正常蛋白尿组病人已明显升高(P〈0.05).并随着肾脏疾病的加重,尿TGF-β1值在微量白蛋白尿组病人中会进一步升高(P〈0.01)。结论血清、24h尿TGF-β1含量随着DN的发生以及严重程度逐渐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DN较敏感的指标.对于监测早期DN的发生和病情发展程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疗效。方法雄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组,对照组、模型组及丹酚酸B治疗组各12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其余各组均给予高脂饲料。于12周处死模型组。治疗组每天以浓度为1mg/ml的丹酚酸B溶液20ml/kg灌胃,同时继续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以20ml/kg蒸馏水灌胃,同时继续普通饲料喂养。于实验第24周处死剩余实验动物。测定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TIMP-1的表达,RT-PCR法检测肝组织TGF-β1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指数、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MDA水平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计分、TIMP-1及TGF-β1mRNA的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丹酚酸B治疗组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MDA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炎症活动度计分、TIMP-1及TGF-β1mRNA的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或P〈0.05)。结论丹酚酸B对高脂饮食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1表达及姜黄素胶囊的治疗作用。方法采用STZ注射法制作糖尿病(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DM组,姜黄素组。灌胃给药8周后,采用免疫组化等方法测定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肾小球滤过率(GFR)、肾皮质TGF-β1、FN、Col—Ⅳ的表达。结果(1)功能学变化:姜黄素组大鼠的24hUAER和GFR显著低于DM、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免疫组化:姜黄素组大鼠肾皮质TGF—β1、FN、Col—Ⅳ的表达显著低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姜黄素胶囊有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尿白蛋白排泄率及减少过高的GFR、抑制‘肾组织增生、抑制。肾皮质TGF-β1、FN、Col—Ⅳ表达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糖尿病大鼠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和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健康雄性昆明种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20只、糖尿病组(DM)和灯盏花治疗组(EB)各25只,后两组用链脲菌素(streptozotocin,STZ)诱导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EB组行灯盏花素20mg·k^g-1·d^-1腹腔内注射,N组和DM组行等量生理盐水腹腔内注射,三组给药后2w和6w宰杀,收集标本检测尿肌酐、血糖、血肌酐、尿素氮和血清TGF-β1,观察各组肾小球平均面积(AC)和体积(VC)的变化。结果①TGF-β1比较:糖尿病组〉灯盏花组〉正常组;②灯盏花组及糖尿病组与正常组相比体重下降,肾指数、肾小球面积、体积升高,且灯盏花组较糖尿病组体重增加,肾指数、肾小球面积、体积下降(P〈0.05);③血尿素氮、肌酐比较:糖尿病组〉灯盏花组〉正常组,灯盏花组较糖尿病组降低,且肌酐降低以2w组更明显(P〈0.01)。结论灯盏花素能够抑制糖尿病大鼠血清TGF-β1的表达和肾脏肥大。  相似文献   

19.
刘瑞吉  刘兰吉 《河北医药》2011,33(12):1806-1807
目的 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2型糖尿病(DM)不同肾损害期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型DM患者95例,其中正常尿蛋白组32例。微量尿蛋白组32例,临床尿蛋白组31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HGF及TGF-β1水平,同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结果正常蛋白尿组血清HGF及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随着DM患者肾损害的逐渐加重,血清HGF水平逐渐减低,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尿蛋白组血清HGF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血清TGF-β1水平则逐渐增高,微量蛋白尿组与临床尿蛋白组的血清TGF-β1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血清HGF和TGF-β1呈显著负相关(r=-0.618,P〈0.01)。结论2型DM患者不同肾损害期HGF和TGF-β1变化明显,HGF和TGF-β1在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Ⅳ型胶原水平变化对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意义。方法TGF-β1和ST4C:ELISA法;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散射比浊法。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组(DN组)TGF-β1和ST4C水平明显高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组(DN组)和NG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DN组TGF-β1、ST4C与UAER存在较高的正相关性(r=0.4882、0.7414,P〈0.01);DN组TGF-β1与ST4C有高度正相关性(r=0.6560,P〈0.01);而DM组TGF-β1与ST4C相关性无显著意义(r=0.3419,P〉0.01)。结论血清TGF-β1、ST4C与2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肾病组(DN组)肾损害高度相关,TGF-β1是DN的重要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