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和正常成人成骨细胞MMP及TIMP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重建 (boneremodeling)由按一定时序交替进行的骨吸收和骨形成组成 ,是骨吸收与骨形成不断交替进行的过程。骨吸收包括骨基质的降解 ,其中由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产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 ,MMP)起着重要的作用[1]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 (tissueinhibitorofmatrixmetalloproteinase,TIMP)能够特异性地抑制MMP的功能 ,MMP和TIMP之间的平衡状况调控着骨基质降解的速度和数量[1] 。骨组织表面覆盖一层由成骨细胞和未矿化的I型胶原等骨基质构成的屏障 ,阻止破骨细胞活化和与矿化骨基质接触 ,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影响,探讨糖尿病导致骨质疏松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4种不同浓度葡萄糖(5.5mmol/L、10mmol/L、20mmol/L、40mmol/L),培养基连续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观察葡萄糖对细胞增殖、分泌活性产物的能力、凋亡以及矿化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结果升高的葡萄糖浓度对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增多的细胞数量并没有带来相应细胞活性的增加。相反,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的能力以及矿化能力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下降,且在不考虑渗透压因素情况下,细胞凋亡比率增加。结论本实验证实了高糖环境对细胞活性,特别是矿化能力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工作中严格控制血糖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对体外培养的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的影响,探讨糖尿病导致骨质疏松症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4种不同浓度葡萄糖(5.5 mmol/L、10 mmol/L、20 mmol/L、40 mmol/L),培养基连续培养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观察葡萄糖对细胞增殖、分泌活性产物的能力、凋亡以及矿化能力等各个方面的影响。结果升高的葡萄糖浓度对细胞的增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增多的细胞数量并没有带来相应细胞活性的增加。相反,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ALP)和骨钙素(BGP)的能力以及矿化能力不同程度的出现了下降,且在不考虑渗透压因素情况下,细胞凋亡比率增加。结论本实验证实了高糖环境对细胞活性,特别是矿化能力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工作中严格控制血糖防止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分化特性及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观察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分化特性及分化过程中的基因表达。在细胞培养的不同时间,用α-磷酸奈酚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放射免疫法测定骨钙素(BGP)含量;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测I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MP)-1基因mRNA表达;Van GieSon氏苦味酸酸性复红染色法染色细胞I型胶原。结果表明MG-63细胞接种培养第7d后I型胶原基因表达较高。MMP-1表达量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加,至第24d达到高峰。第1-9d TIMP-1表达量逐渐增加,其后基本恒定。ALP活性第0-12d逐渐增高,至第12d达最高,其后逐渐下降。第18d后,细胞有许多大小不等的结节形成,I型胶原结节染色较无结节处深。MG-63细胞具有成骨细胞表型特征。MG-63细胞生长分为细胞增殖、骨基质成熟、骨基质矿化阶段,具I型胶原,MMP-1,TIMP-1基因表达及ALP活性呈时间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球囊损伤后基质金属蛋白酶 9( MMP9)及其组织特异性抑制因子1 ( TIMP1 )在血管原位表达的动态变化 ,探讨其在球囊成形术后再狭窄 ( RS)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5 0只兔子随机分成正常组、术后 3、7、2 1、90天组 ,正常组不做处理 ,原位杂交方法观察 MMP9及 TIMP1的 m RNA改变。结果 :正常对照组 MMP9m RNA未见阳性表达 ;3d时 ,可见整个中层广泛阳性表达 ;7d时 ,新生内膜阳性表达 ,中层未见阳性表达 ;球囊损伤后随时间延长表达强度及范围逐渐减小 ;90 d时 ,未见阳性表达。正常对照组血管内皮细胞可见 TIMP1基础表达 ;3d时 ,中层广泛阳性表达 ;7d时 ,新生内膜阳性表达 ,中层未见阳性表达 ;2 1 d时 ,新生内膜阳性表达 ,中层未见阳性表达 ;90 d时 ,仍有新生内膜阳性表达。结论 :血管球囊成形术后 MMP9及 TIMP1 m RNA异常表达可能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新生内膜形成及血管重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三氧化二砷诱导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诱导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用MTT法、透射电镜、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方法观察As2O3诱导MG-63细胞凋亡的作用。结果:As2O3可有效地抑制MG-63细胞增殖,随着药物浓度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且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变化。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出现凋亡特征性梯形条形。透射电镜下可见细胞核仁消失,染色质浓缩聚集于核膜下。结论:As2O3可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s,GR)在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及HOS的表达及差异.方法 人成骨肉瘤细胞株MG63、U2-OS及HOS购买于ATCC,常规方法培养细胞.待细胞株生长良好时,检测3种细胞株的细胞骨架、黏附力等细胞特性,通过realtime 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R表达情况.结果 3种人成骨肉瘤细胞株有不同细胞特性,GR在3种人成骨肉瘤细胞株中表达存在差异.结论 GR在不同功能的人成骨肉瘤细胞株中表达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研究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株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表达的影响,深入探讨CTGF在乳腺癌侵袭和转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脂质体介导法,将CTGF基因瞬时转染体外培养的人MCF-7细胞,并用免疫荧光、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其转染成功与否;再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基因MCF-7 MMP-2及TIMP-2表达改变。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CTGF基因的MCF-7,其CT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高,MM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而TIMP-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结论: CTGF可能通过增加乳腺癌细胞MMP-2表达及抑制TIMP-2的生成而起到促进乳腺癌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基质金属蛋白酶-12(MMP1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 mRNA在4-亚基硝氧喹啉(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在实验性大鼠舌黏膜癌变中的作用.方法 6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正常饮水、25 ppm(mg/L)的4NQO水溶液16、24周.舌部病变组织分成两等分,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 (1)4NQO诱发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中,正常饮水组无组织病理学改变,4NQO诱癌大鼠16周舌黏膜出现上皮中-重度异常增生,诱癌24周后主要病理学变化为舌鳞状细胞癌.(2)与正常组织相比,MMP12 mRNA表达水平在癌前病变中升高1.51倍,在舌癌中升高4.86倍(P<0.01),MMP12 mRNA表达随病理程度增加呈现递增趋势;与正常组织相比,TIMP2 mRNA在癌前病变中表达升高2.62倍(P<0.01),在舌癌中表达升高2.06倍(P<0.05),TIMP2 mRNA表达随病理程度增加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舌黏膜癌变过程中MMP12与TIMP2 mRNA表达比例失调.结论 MMP12、TIMP2 mRNA的高表达参与4NQO诱发的大鼠舌黏膜癌变过程,两者表达的比例失调与舌黏膜癌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江常震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2001,35(1):49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LN)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MMP 2、MMP 9与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TIMP 1在原发性人脑胶质瘤侵袭行为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LN和MMP 2、MMP 9以及TIMP 1在正常脑组织、高低度恶性胶质瘤和脑内转移瘤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电镜观察胶质瘤中血管基底膜变化特征,并与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作对照比较。结果 (1)正常脑组织和胶质瘤血管基底膜及血管内皮细胞上均有LN的表达,而瘤细胞未见染色。LN的表达强度与胶质瘤恶性度呈正相关(P<0.05),在高度恶性胶质瘤侵袭边缘的细胞间可见LN的弱阳性表达;而脑内转移瘤则表现散在的瘤细胞浆膜阳性表达,基底膜及内皮细胞未见表达。(2)正常脑组织中,MMP 2阳性表达在血管基底膜及血管内皮细胞上,其他部位未见表达,而MMP 9均无表达。在胶质瘤中MMP 2和MMP 9阳性染色不仅见于血管基膜及血管内皮细胞,而且也见于侵袭边缘的瘤细胞。7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MMP 2、MMP 9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28/70),67.1%(47/70),差别具有显著性(P<0.05);MMP 2、MMP 9在低度恶性胶质瘤中阳性率分别为14.3%(4/28),32.1%(9/28),差别无显著性(P>0.05);MMP 2、MMP 9在高度恶性胶质瘤标本中阳性率分别为57.1%(24/42),90.5%(38/42),差别具有显著性(P<0.01).(3)MMP 2表达强度与CT表现的瘤周水肿程度无关(P>0.05),但表达与否与CT影像上表现的瘤周水肿程度明显相关(P<0.01).MMP 9阳性表达与否及强度与瘤周水肿程度明显相关(P<0.05)。(4)MMP 2,MMP 9在转移瘤中表达率无明显差别(P>0.05);在转移瘤与高度恶性胶质瘤之间表达亦无明显差别(P>0.05).(5)TIMP 1在低、高度恶性胶质瘤中表达率分别为7.14%(2/28),50.0%(21/42),与相应级别中的MMP 9的表达存在差别(P<0.05).(6)电镜下可见基膜完整呈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或广泛性增厚,与LN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相一致。胶质膜侧见大小不一的虫蚀样空洞。结论 (1)BM上的LN可能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在BM上的过度表达可能参与构成阻止胶质瘤细胞向颅外转移的屏障。(2)MMP 2、MMP 9在人脑胶质瘤中作为恶性表型及侵袭指标之一,其中MMP 9比MMP 2更重要.(3)MMP 2在正常脑组织血管基膜上表达,提示可能与血管的发生有关;而肿瘤血管BM上的MMP 9表达一方面参与了肿瘤新血管的形成,有利于肿瘤生长;另一方面可能有利于胶质瘤细胞沿着血管侵袭.(4)胶质瘤中MMP 9与TIMP 1之间失衡是促进其侵袭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中MMP—2,MMP—9,TIMP—1的表达及甲基强的松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及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1)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肌炎(EAM)发病中的作用,以及甲基强的松龙对MMP-2,MMP-9,TIMP-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研究MMP-2,MMP-9及TIMP-1在EAM组、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EAMM组)和对照组(NS组)大鼠外周血、脾脏、肌肉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EAMM组大鼠发病程度低于EAM组,炎症细胞浸润和肌纤维坏死程度减轻。MMP-2,MMP-9 mRNA在EAM大鼠外周血、脾脏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上调;MMP-2,MMP-9蛋白在EAM组大鼠肌肉组织表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EAMM组MMP-2,MMP-9mRNA的表达及蛋白的表达均受到抑制,与EAM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EAMM组TIMP-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与EAM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MMP-2,MMP-9表达增加可能与EAM发病有关;TIMP-1可能参与了抑制免疫反应;甲基强的松龙能减轻EAM发病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MMP-2及MMP-9的表达下调、TIMP-1的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胃肠道间质瘤组织MMP3、MMP7及TIMP1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MMP3、MMP7及TIMP1的表达与胃肠道间质瘤(GIST) 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预测该肿瘤的侵袭潜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能的预测指标.方法 对68例GIST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结合病理形态学及生物学行为评价进行分析.结果 MMP3、MMP7及TIMP1的阳性表达率均随FLETCHER风险度分级危险程度的增加而升高(r=0.299~0.354,P<0.01),三者的阳性表达在肿瘤直径≤5 cm和>5 cm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73~5.82,P<0.05).MMP3及TIMP1阳性表达率在有远处转移和无远处转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57、4.61,P<0.05).MMP3阳性表达率在浸润性和膨胀性生长组以及细胞核分裂数≤10/50HPF和>10/50HPF 组差异均有显著性(χ2=4.69、5.81,P<0.05).结论 MMP3、MMP7及TIMP-1表达与GIST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有关;而MMP3、MMP7及TIMP1之间平衡失调也是GIST恶性进展、侵袭转移的重要因素.因此,检测MMP3、MMP7及TIMP1的表达可以作为GIST的生物学行为评价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 CAR) 对大鼠颈动脉损伤血管组织MMP-9、TIMP-1 表达的影响,探讨卡维地
洛防治再狭窄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9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CAR 组,后两组行颈动脉球
囊损伤术。三组均于术后1 d、3 d、7 d、14 d、28 d 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用免疫组化
和RT-PCR 法检测MMP-9、TIMP-1 在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损伤组比较,术后14 dCAR
组内膜面积、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显著减少,管腔面积显著扩大( P<0. 05) ; 与损伤组比较,CAR 组术后3 ~ 14
dMMP-9 表达显著减少( P<0. 05) ,而TIMP-1 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卡维地洛有效抑制大鼠颈动脉损伤后
MMP-9 表达,抑制了VSMCs 迁移、增殖,改善了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从而减轻再狭窄。 相似文献
洛防治再狭窄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 大鼠90 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损伤组和CAR 组,后两组行颈动脉球
囊损伤术。三组均于术后1 d、3 d、7 d、14 d、28 d 处死大鼠。光镜下观察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情况,用免疫组化
和RT-PCR 法检测MMP-9、TIMP-1 在各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损伤组比较,术后14 dCAR
组内膜面积、内膜与中膜面积比值显著减少,管腔面积显著扩大( P<0. 05) ; 与损伤组比较,CAR 组术后3 ~ 14
dMMP-9 表达显著减少( P<0. 05) ,而TIMP-1 表达无显著变化。结论: 卡维地洛有效抑制大鼠颈动脉损伤后
MMP-9 表达,抑制了VSMCs 迁移、增殖,改善了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平衡,从而减轻再狭窄。 相似文献
16.
肝纤维化组织中MMP1、TIMP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检测肝纤维化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 1 (MMP1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 1 (TIMP1 )的表达 ,为肝纤维化的诊治提供重要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方法 :采用链霉菌抗生物蛋白 -过氧化酶联接法 (S- P法 )检测70例肝纤维化组织中 MMP1 、TIMP1 的表达。结果:(1) TIMP1 蛋白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而增强 ,并且呈正相关关系 (r=0 .92 74 ,P <0 .0 1)。 (2 ) MMP1 蛋白阳性表达随肝纤维化程度的加重无明显变化 ,无相关关系(r =0 .2 181,P >0 .0 5 )。 结论:TIMP1 与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随纤维化发生、发展阳性表达增强。从分子水平对肝纤维化、肝硬化病变进行评估 ,为早期诊治肝纤维化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不同浓度葡萄糖对MG63细胞株TRAIL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葡萄糖环境下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护骨素(OPG)、护骨素配体(OPGL)的表达,探讨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方法: 用不同浓度葡萄糖(5.5, 16.7, 33.3 mmol/L)分别刺激培养的MG63细胞24 h, RT-PCR法检测TRAIL, OPG, OPGL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G63细胞中TRAIL的表达及分布. 结果: 葡萄糖对MG63细胞中TRAIL, OPGL mRNA的表达,均按照对照组、5.5 mmol/L组、16.7 mmol/L组、33.3 mmol/L组顺序递增(P<0.05),OPG mRNA的表达按照此顺序递减(P<0.05). 33.3 mmol/L组TRAIL 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04±0.070) vs (0.740±0.023), P<0.05], TRAIL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密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结论: 高糖环境可能导致成骨细胞中TRAIL和OPGL表达增多,OPG的表达减少,这可能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和MMP2)和内源性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2)的活性变化在雄附方干预大鼠肺间质纤维化形成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70只SD健康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BC)、假手术组(PS)、纤维化模型组(MD)、醋酸泼尼松组(PN 5.6 mg/kg)、雄附方高、中、低剂量组(XFFH、XFFM和XFFL 1.4 g/kg、0.7 g/kg、0.35 g/kg)7组,每组10只。于造模后第2天用0.9%氯化钠注射液(0.014 L/kg)或相应药物(0.014 L/kg)每天灌胃(ig),4周后取右肺中叶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检测肺组织中MMP1、MMP2和TIMP2的表达水平。结果 MMP1、MMP2和TIMP2在MD组阳性表达水平均为各组最高(P〈0.01);用药组中XFFH组MMP1、MMP2和TIMP2的阳性表达水平均最低(P〈0.01);XFFH组与BC和PS组相比TIMP2表达增强(P〈0.05)。结论雄附方对抗肺组织纤维化的形成机制可能与其有效平衡肺组织中MMP1、MMP2和TIMP2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在不同浓度葡萄糖环境下人成骨肉瘤MG63细胞株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及其护骨素(OPG)、护骨素配体(OPGL)的表达,探讨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制. 方法:用不同浓度葡萄糖(5.5、16.7、33.3 mmol/L)分别刺激培养的MG63细胞24 h,采用RT-PCR法检测TRAIL、OPG、OPGL mRNA的表达,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G63细胞中TRAIL的表达及分布.结果:不同浓度葡萄糖环境的MG63细胞中TRAIL、OPGL mRNA的表达,均按照对照组、5.5 mmol/L组、16.7 mmol/L组、33.3 mmol/L组的顺序递增(P<0.05),OPG mRNA的表达按照此顺序递减(P<0.05).33.3 mmol/L组TRAIL mRNA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004±0.070) vs (0.740±0.023),P<0.05],TRAIL免疫反应阳性物质密度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高糖环境可能导致成骨细胞中TRAIL和OPGL表达增多,OPG表达减少.这可能是糖尿病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片仔癀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片仔癀对人骨肉瘤MG63细胞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片仔癀溶液干预人骨肉瘤MG63细胞24h后,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标志蛋白Caspase-3、Caspase-9、Bcl-2、Bax的表达。结果片仔癀通过内源性的线粒体途径,促进人骨肉瘤MG63细胞Caspase-3、Caspase-9的激活,诱导骨肉瘤细胞的凋亡,同时可以调节Bcl-2、Bax的表达,有剂量依赖性。结论片仔癀促进骨肉瘤MG63细胞凋亡可能通过调节相关凋亡蛋白表达而实现。 相似文献